第66章 十一月:感恩的心(上)
- 高校奇談
- 原茵yin
- 885字
- 2021-12-10 23:35:40
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北美地區美國的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在這一天,美國人民慶祝節日的方式是合家歡聚,共享豐富的感恩節大餐——感恩節溯源于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而那年冬天,饑寒交迫的他們得到了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幫助。在第一次獲得豐收、歡慶豐收的日子,移民們按照宗教傳統習俗,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同時決定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在第一個感恩節,清教徒們和90名印第安人歡聚一堂,舉行盛大的宴會。席上有用獵獲的火雞制成的美味,還有用玉米、南瓜、紅薯等做成的佳肴。大家邊吃邊聊、載歌載舞,整個慶祝活動持續了三天。到了美國獨立后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National Festival)。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烤火雞、南瓜派、玉蜀黍和蔓越橘果醬等食物,也始終是感恩節菜單中不可缺少的餐點。
美國的鄰居、加拿大的感恩節是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除了它們之外,埃及、希臘等國家也有自己獨特的感恩節。但歐洲的英國、法國,以及地處大洋彼岸東方的S市,并沒有這種感恩節的傳統。
“不管感不感恩,只要有好東西吃,我什么節都愿意過。”H大學附屬中學高中體育部的主任蕭健,是個比起運動鍛煉更注重滿足自己口腹之欲的人。“但是火雞那個東西確實不怎么好吃;比起吃那玩意,我寧愿吃白切雞、叫花雞,還有燒鵝。”
“你在想什么呢?麻煩你擦一下口水好吧?”他的好友沈靜流有點嫌棄地看著他。準確地說,后者是他死纏爛打,硬將對方變成自己的閑聊朋友。
“我家樓下有一家非常著名的廣式燒臘店,燒鵝、鹵水鵝和臘腸都好吃哦。”說著他又暗暗咽了一口口水。
“說起鹵水鵝,我想起李碧華的一個短篇故事《潮州巷》,里面的主角就是一家賣鹵水鵝的老店的女兒,她家的傳家寶是一大桶黑亮的陳鹵:半人高的大桶,浸過數十萬只鵝,烏黑油亮香濃無比;放在鹵水里的材料都是潮州家鄉風味,有肉桂皮、川椒、八角、小茴香、丁香、豆蔻、沙姜、老醬油、魚露、冰糖、蒜頭、五花腩肉汁、高粱酒——最為關鍵的是:每次鹵鵝,鵝吸收了鹵汁之后,又不斷滲出自身的精華融入,整整四十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