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14日圣瓦倫丁節(St. Valentine’s Day),俗稱情人節前夕,S市心懷浪漫的年輕人就開始憧憬情人的禮物和表達愛意的安排。傳說這個節日的起源——瓦倫丁修士,因為違反了一條十分荒誕的法律,在教堂為一對新人主持了婚禮而遭遇了不幸,他逝去的那一天就是公元3世紀的一個2月14日。而送糖果花朵等禮物的做法則是在后來的一個2月14日,法國皇族的一個盛大宴會上。情人節從此成形,成為愛的紀念日,情侶們紛紛互贈象征愛情的玫瑰花和心形的糖果、巧克力。
“這種西方的節日有什么好過的?又不是什么國定假期!”2月13日晚上,蕭健忿忿不平地說道。此時他正和好友沈靜流一起,在市立美術館欣賞一場皇室珠寶展——這家美術館采用古羅馬式立柱支撐穹頂,充滿濃濃的西式古典風。
“當然不會變我們的國定假期,這個日子的起源跟我們的文化沒啥關系。”靜流愉快地欣賞著燦爛奪目的寶物,隨意回答道。“根據歷史學家的說法,早于公元270年之前,羅馬城剛剛奠基的時候,周圍是一片荒野,狼群到處游蕩——據說古羅馬的奠基者羅慕路斯和勒莫都是由一只母狼喂養長大的。為了對掌管羊群和牧羊人保護的畜牧神盧波庫斯表達敬意,每年二月中旬,羅馬人都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
“明明就是為了保護口糧,怎么最后變成情人節了呢?”
“這我也不能確定,牧神節的傳統太過古老了。不過在古羅馬每年的2月15日,修士們會聚集在羅馬城中瓦倫丁山上的一個洞穴里;在節日的各項活動中,有一項是年輕貴族們手持羊皮鞭在街道上奔跑,年輕婦女們聚集在道路兩旁,祈望羊皮鞭會打到她們頭上——人們相信這樣會使她們更容易生兒育女。”說到這里,在大學教英文的沈靜流忽然變得學術化起來:“在拉丁語中,羊皮鞭被叫做februa,鞭打叫fabruatio,含有‘純潔’的意思;二月(February)的英語單詞就是由此而來。”
“為了不知道有沒有的兒女,被打得跟爛羊頭一樣也不合算吧?”一聽到皮鞭和抽打就嚇到抽搐的蕭健連連搖頭。
“廢話!這種活動當然不會很用力打的,又不是在懲罰誰。”靜流無語道。“話說回來,你為什么會來這里看珠寶展?雖然這里有展出糖果色碧璽,但跟糖果沒半毛錢關系,不能吃哦。”
“這種事情我當然知道了——在你眼里我是有多無知?”蕭健氣憤地反問。
“你知道就好。”靜流對他的抗議完全不當回事,語氣十分淡然。突然,她眼前一亮,人也變得活潑起來:“嘿,珍珠飾品專區到了!珍珠可是我的誕辰石,我得好好欣賞!”
“珍珠啊,”說到自己不擅長的話題,蕭健相當泄氣,“說真的,這種東西我是完全不懂——應該說直男大部分都是不懂的。聽文雅男說,上次他堂哥丁智勇刑警遇到一個棘手的案子,其中有個重要證據就是什么女王鳳凰螺,據說是種能生出珍珠的海螺。”
“不錯!這種螺產出的就是孔克珠——產于中南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域,表面有火焰似的光彩,顏色是粉紅或者紅色,看上去很像珊瑚。這種珠子不能人工養殖,非常稀有。”靜流介紹道。“還有一種產自海螺的珍珠,沒有珍珠的層狀結構,叫作美樂珠,顏色以類似成熟木瓜的橙黃色調最珍貴。美樂海螺主要生活在緬甸、印度尼西亞、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南亞國家的海岸。”
“沒想到你對這些會如數家珍。”蕭健不好意思地搔搔頭。“我只知道珍珠鉆石越大越值錢。”
“這樣想也沒有錯。珍珠的價值本來就是由尺寸、光澤、形狀、色彩、凈度等因素決定的;所謂‘七珠八寶’,直徑超過8mm的珍珠的價值就比小尺寸的大多了。”靜流補充道:“至于說形狀,當然是越圓越美。異形的巴洛克珍珠也有特別的美感,但價值還是比不上正圓的——珍珠在童話故事里被稱作是人魚的眼淚,水滴形狀的珍珠也很適合當做墜飾;但眼淚終歸會帶來悲哀的聯想,有人還是不太喜歡淚滴形的珍珠。比如曾屬于‘英格蘭玫瑰’,前威爾士王妃戴安娜的劍橋情人結王冠,也叫‘珍珠淚’——王冠上綴滿了水滴狀、搖來搖去的珍珠。由于戴妃和查爾斯王子的婚姻充滿了失望和淚水,走向破滅,由此引發了‘珍珠淚’導致不幸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