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風吹走了我的年歲,卻沒有吹走我的憂愁,反倒是一場又一場的大雨,把那些煩悶淋得更加渾厚。
回到鄉(xiāng)里一個多月,一事無成,寸業(yè)未立,內(nèi)心的焦躁與自我的否定常常在深夜爬出,致使夜不能寐。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卻還是那個鬼樣,流水一樣的時光,處處透著平常。
有時候,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其實蠻好,可年輕的身體與心,應(yīng)當肩負更多的責任。
在尋得一份想要的工作以前,我短暫成了侄子的免費家教老師,講題購書,一番操作下來,卻不知道能否有甚提高。
說到底,在我從小的觀念里,暑假就是應(yīng)該用來休息娛樂,不是用來讀書寫作業(yè)的。
不過,為了進城里報個名讀書,姐姐一家也是煞費苦心,又是給錢,又是找人,最后好歹才給弄進去。
本來我覺得都無所謂,但作為一比投資,應(yīng)該是要有些回報,所以我也盡量去幫。
說起侄子,原本就在我們鎮(zhèn)上的小學(xué)讀書,六年級小升初,語文數(shù)學(xué)一共一百五多點,看似很低,其實也是個中等成績。
姐姐為了讓他能有更好的教育資源,千方百計要給他弄到城里。
我或許多少能明白這種心理,可有些事情并非是表面看的那么簡單,教育的是非也絕不是城鄉(xiāng)之間的區(qū)別,真要說的話,根本理不清。
對于進城讀書一事,侄子向來是個調(diào)皮搗蛋的詭辯高手,小小年紀沒學(xué)好,扯皮賴臉倒是會許多。
他并未有什么抵觸,想來是從小見得多的緣故,只是這樣順應(yīng),我不知道他想不想,也不敢去妄斷別人的內(nèi)心。
盡管可能自己也不看好,但姐姐愿意花錢送兒子進去,必然也對他有所期待。
那不是把他當做什么工具的期待,只是母親對兒子的期待,不管有沒有回報,就是樂意花這個錢,因為那是最親的兒子,是自己的心頭肉。
報名回來那天,姐姐給我看了票據(jù),各種無理取鬧的作業(yè)也讓我在網(wǎng)上幫忙購置。
都是一家人,年年都在互相照應(yīng),我不可能有一絲拒絕的的念頭,買了書,也照著要求給侄子出題。
唯一覺得有些不應(yīng)該的,是報名時候給那學(xué)校的一筆錢,有時候,我覺得那簡直是搶,可就是搶,也有人甘愿被搶,和姐姐一家一樣的大有人在。
當面對這樣的事物也只得接受之時,地下肯定還有更爛的東西,發(fā)著臭味,金光閃閃。
給我看的根本不正規(guī)只算廢紙的票據(jù)上,一萬二的高價寫成清清白白的四字——自愿捐助。
我依稀記得,多年以前小姑家的女兒,也就是我的表妹,也是以同樣一種方式進了同樣一所學(xué)校。
最后,她沒有考上高中,我讀大學(xué)的那一年,她也進了當?shù)氐穆殬I(yè)學(xué)校。
這其間或許有很多事難以說明,但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事呢,不管怎么去看,它都不甚合理,卻又確實存在。
人們總以為每個人都有無數(shù)的選項,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無數(shù)種可能,但在有些地方,或許是每個地方,總有人沒有多少選擇,能夠去走的路只有一條,走過去,才能看到許多人的起點。
孔子說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xué)生到底應(yīng)該出于什么目的,是育人,還是賺錢?是理想,還是名利?
我看現(xiàn)在這情況,都或多或少有點兒,只是有些人無私,有些人高尚,有些人值得肅然起敬,而有些人喜歡去搞點兒別的,掙錢嘛,不寒磣。
說了不收,給錢就要,想想就覺得惡心,可它就是這樣,多少年前就是這樣,多少年后還是這樣。
而且,真要說起來,沒有理由的是我,不是他們,因為這叫一廂情愿,而非你情我愿。
在我的印象里,那就是爛學(xué)校一個,騙騙錢罷了,繞是如此,還是比我們鎮(zhèn)上的學(xué)校好了太多。
我以前相信萬事皆有可能,我們這樣的窮山溝照樣能出幾個人才,現(xiàn)在卻又不知不覺背行其道,該說不說,其實有些諷刺……
在給侄子講解作業(yè)、出題的過程中,這小子總是想方設(shè)法只圖完成任務(wù),不是偷工減料,就是投機取巧。
對他這些行為,我一遍一遍苦口婆心,說你不該這樣,不該那樣,像個真正的老師一樣,自以為我所說的,就是對的。
見他讀書不讀,數(shù)學(xué)題只想做簡單的,一本英語字帖想一天抄完以后不做了,我真想過去給他兩巴掌,小時候經(jīng)常揍,現(xiàn)在大了,卻不好下手了。
侄子寫著作業(yè),我就在一旁督促,每每有我覺得不對的地方,就要出言說上幾句。
我說,把六年級的那些簡單的運算做一萬遍,其實也沒什么用。
我說,閱讀其實也可以不讀,看你自己怎么想,但我就覺得還是讀一讀為好。
我說,一天就把字帖寫完,根本達不到效果,不堅持,怎么能有收獲。
我說,你不要投機取巧。
我說,你別老想著玩。
我說,你應(yīng)該集中注意力。
我說,你應(yīng)該這樣那樣,跟我一樣。
我說的意見都很中肯,都是沒什么錯的,可是,我好像已經(jīng)忘了,那些都是我與他同樣年紀時最討厭的東西。
什么大道理,什么社會吃人,什么不好好讀書就要去干苦工,那些都是我曾經(jīng)的厭惡。
滿腔道理有什么用呢,教化人心?那也得人家愿意聽,并且能夠理解。
就像是對我弟弟一樣,總是拿著我的價值觀凌駕于他的價值觀上,沒有了解過真實的他是何想法,還自認為我對的。
當然,我的確是對的,不過那是只屬于我一個人的正確,只適用于我本人。
我以前討厭那些,現(xiàn)在卻在不經(jīng)意間做著那些,或許不是真的想讓他們好,只是不想他們再犯我所犯過的錯,不留我所有過的遺憾。
我把他當成了另一個我,我要求別人盡善盡美,可我自己呢,大抵不過是是廢物一個罷了。
我嘲笑侄子只想偷工減料,反而忘了他本不該有那些作業(yè),我感嘆生活不盡人意,回過頭一想,才明白我也已經(jīng)享受了多年。
生活的自律一觸即碎,想要提高,而又受制于自我的好逸惡勞,畢竟,躺著總是挺舒服的。
寫下這些感想之前,我意識到我早就變了,或許真如那些老生常談,身上早看不見理想的影子。
我最討厭天天賣弄大道理的人,屁用沒有,時過境遷,才警覺,我居然成了我當初最討厭的人。
回望當下,不知不覺改變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整個社會都在變化,每個人也不可避免要去適應(yīng),要去適應(yīng),就必須有所改變。
古往今來,盛世安居樂業(yè),荒年只求生存,在這絕無僅有的時代里,當溫飽得到解決,社會的改變,每個人的改變反而更加劇烈。
人的本質(zhì)其實沒變,只是建構(gòu)在那上面的一切,開始枝葉繁茂,花枝招展。
我們覺得別人應(yīng)該怎樣怎樣時,早忘了什么叫設(shè)身處地,什么是換位思考。
百萬富翁有時候不會理解乞丐的想法,貧寒的人也常常只會感嘆富人的揮霍,說到底,誰也沒有真正去認識誰,因為我們雖然都活在同一個物質(zhì)世界,卻也活在無數(shù)個不同的精神世界。
好的改變需要堅持,讓我覺得不好的改變,則應(yīng)時刻反思,如若不然,人就會陷入矛盾。
過去的自己現(xiàn)在的自己矛盾,現(xiàn)在的自己與未來的自己矛盾,久而久之,我既是自己的樣子,也是別人的樣子。
這一切當然并非否認所有的對的事情,只是,唯有認識不足,才能有所提高。
我自己的改變是一個矛盾,畢竟,隱約已然變成了自己討厭的家伙,如果現(xiàn)在的我和那時的我見面,我噼里啪啦說上一通,他會作何感想。
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也是一個矛盾,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時代也還遠遠沒有到來。
每一天,取得的各種成就都是實實在在,人民生活確實更好,但若有不足的地方,還是應(yīng)當秉著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認真對待。
不管有些陰影多么惡劣,我們都應(yīng)該去正視,去反思,如果我從未自省過,我不會發(fā)現(xiàn)我變了,甚至為變得虛榮、偽善而洋洋自得,如果社會不去反思,那就永遠無法前進,曲折的前進也便只剩下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