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城被圍數月有余,自從司馬昭在壽春城外建了七星臺,數月間,壽春一帶就滴雨未下,是少有的大旱。
此時的諸葛誕站在壽春城上,看了看城下敵軍,又抬起頭望了望天空,一張困惑不已的臉上悵然若失。
“敵軍圍城多久了?”諸葛誕現在說話時明顯少了很多氣勢。
旁邊的蔣班答道:“已經是第一百天了!”
諸葛誕喟然長嘆一聲道:“一百天了!難道真的是天要亡我?”
正說著,城頭上忽有一兵士大喊:“看!是援軍!”
眾人聞聲望去,果然見一大隊人馬沖破敵人防線,一路殺到壽春城下,為首者在城下大喊道:“我是東吳先鋒文欽!快快開門!”
諸葛誕仔細看了那人,眼中重新燃起希望,抖了抖精神,下令命蔣班、焦儀二人速帶本部人馬出城接應東吳援兵進城。
蔣班、焦儀二人依令出城,擊退小股魏軍,接文欽等人進城,魏軍援兵追至城門前,蔣班急命放箭,魏軍不能攻城,只得退回。
諸葛誕從城頭上下來,文欽帶著兒子文鴛來見諸葛誕并苦笑道:“早知今日,當初何不跟我一起反了?當年我反司馬師,你領兵來打我,現在你反了,我卻來救你,這難道不算以德報怨嗎?”
諸葛誕答道:“當初司馬師在位,我深受其大恩,不能反。如今司馬師已死,司馬昭想置我于死地,我不得不反!”
“好一個不得不反!反了就是反了,都一樣!”文欽意含嘲諷。
“東吳的援兵呢?”
“在離這三十里的地方吧,十天之后,進攻魏軍,內外夾擊。”
“是誰領兵,帶了多少人?”
“朱異,帶了六萬。”
蔣班道:“只有六萬?”
“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你這壽春還有能擋風遮雨的地方嗎?”
“有,怎么了?”
文欽邊走邊說道:“總不能讓我在這里跟你謀劃大事吧!”
十日后的深夜,壽春城外司馬昭的營中起了火,諸葛誕當即下令命蔣班帶一萬兵士出城,奇襲敵營,焦儀帶五千人接應。
諸葛誕立于城頭之上,遙望敵營,只見敵營中火光沖天,廝殺之聲不絕于耳,半個時辰后,一隊殘兵敗將灰頭土臉地跑到城下,喊道:“快開城門!我是蔣班,我們中計了!快開城門!快開城門!”
城上兵士拿火光仔細辨認,確認是蔣班,急忙開了城門。
蔣班、焦儀領兵回到城中,見到諸葛誕及文欽,蔣班急道:“將軍!我們中計了!”
諸葛誕急問:“東吳敗了?”
蔣班道:“哪有什么吳軍,我們以為吳軍殺進了敵軍大營,結果等我們帶兵殺進去時才發現,那是敵人設的圈套,根本就沒有東吳的援兵!”
“怎么可能!”文欽大驚。
諸葛誕當即拔出長劍,指向文欽道:“文欽!東吳的援兵呢?”
“我,我怎知道?”
“東吳的援兵是不是早就敗給魏軍了?或者……根本就沒有什么援軍?”
文欽見問,心下大驚,情知諸葛誕不再信任自己,心知不好,二話不說,也拔出長劍,一時間,在場所有人全都拔出了劍。
“諸葛誕!你不要胡亂猜測!我若詐你,何苦還會留在城中?”
雙方的氣氛一時間凝固,正在兩方對峙不下時,諸葛誕道:“文欽!你先命你的人把劍放下!”
文欽道:“你我本來有舊怨,我知道此時我說什么你都不會相信我,放下劍,我也是死!”
“你以為你現在有的選嗎?你看好,這里都是我的人,真若廝殺起來,你必死無疑!我答應相信你一次,但前提是你和你的人先把劍放下!”
文欽此時腦中慌亂,確實沒有別的辦法,想了一下,不得不慢慢將自己的長劍放在地上,手下人見狀也都慢慢將自己的劍跟著放在了地上。
這時,從蔣班帶回的兵士中沖出十幾個人,直奔諸葛誕殺過去,好在諸葛誕平時陰養死士,關鍵時刻都挺身而出擋在諸葛誕面前,眨眼的功夫,就死了十幾人。突然的混戰讓場面亂作一團。文欽趕緊拿起劍卻在參戰和逃走之間猶豫起來。
經過一陣亂戰。諸葛誕有死士護著,邊戰邊退,那十幾名刺客中有一少年,趁著夜色正暗,手刃數名死士,沖在最前面,此人正是吳通,然諸葛誕所養死士之中,亦有用劍的高手,刺客之要,在于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吳通數招之內沒能取得諸葛誕性命,劍勢已弱,諸葛誕身邊的死士則越戰越勇,轉眼就將其他刺客殺得所剩無幾。
吳通見勢不好,欲抽身逃走,未料混亂中自己的肩膀和大腿各中了一劍,吳通順勢在地上翻滾一周,眼見圍剿自己的士兵越來越多,自己難以脫身,恰好此時城門外殺聲震天,高喊諸葛誕已死,正是士兵攻城之聲。
“不好了!敵人攻城了!”不知誰喊了一聲,眾人一驚,吳通瞅準時機逃走了。死士欲去追,被諸葛誕攔住。
“不用追了!都隨我上城門!”
諸葛誕急帶人上了城門,只見城外的敵兵正在攻城,敵兵還喊出“諸葛誕已死”。諸葛誕拿過火把,指揮將士守城,大喊道:“諸葛誕在此!”
守城兵士聽了,無不振奮精神,士氣大振,敵軍先鋒見果是諸葛誕,臉上大驚,心下叫苦,魏軍數攻壽春不下,沒有占到便宜,不得不鳴金退兵。
城上的兵士見打退了敵軍,全都松了一口氣,諸葛誕卻滿臉凝重心事重重。
文欽剛才沒有逃走,也沒有動手,此時卻走過來說道:“原來敵軍設計讓刺客混進城,想刺殺你!”
諸葛誕點頭說道:“是啊!好陰險的詭計!可惜功虧一簣,司馬昭低估了我!”
文欽道:“城內可能還有司馬昭的人,我們應該對壽春進行嚴查!”
“是啊!”諸葛誕走到城頭望了一眼,轉過身,突然一聲令下:“來人!將文欽父子二人給我拿下!”
文欽等人猝不及防,很快被蔣班、焦儀等人拿下。
文欽大呼:“諸葛誕!你要干什么!放開我!”
諸葛誕道:“即使你文欽真是東吳派來的人,也不敢保證你不會出賣我!”諸葛誕一揮手,下令將文欽、文鴛父子押進地牢。
魏甘露三年(258年)二月,諸葛誕堅守壽春城近一年,壽春城內城里除了守城將士,平民百姓已經沒有糧食可以吃了,有那不得已的窮苦人家,或因殺人、偷盜而被人打死,或只能活活餓死。
焦儀急急跑來道:“將軍!城內又發生了數起殺人搶糧之事,行兇者已被我就地正法,守備的糧食雖然還有,但是有些百姓已經沒有吃的了!再這樣下去,還沒等到東吳的援兵,壽春城自己先亂了!到那時就危險了!將軍不如……”
“不如什么?”
“不如率軍突圍吧!”
諸葛誕聽后拔劍大怒道:“壽春被圍,理應上下一心,你卻讓我棄城逃走?是亂軍心,當斬!”
諸葛誕一番話,嚇得焦儀撲通一聲跪下來,告饒不止。一旁的蔣班趕緊為焦儀求情。
“父親!”
諸葛誕聞聲望去,卻見自己兒子回來,且驚且喜道:“諸葛隆!你怎么回來了?”
“我聽說壽春被圍,連夜從云夢山趕了回來,西邊城門敵人防守最弱,向北有一條小路,我就是從那兒進來的。”
諸葛誕點頭:“看來,這些年你倒是學了一些本事,可惜你不該回來!”
“壽春城有難,孩兒不能坐視不理!”
“好!是我的好兒郎!回來就好!”
焦儀見諸葛誕父子相逢,面有喜色,忙再次告饒。
“好了,你亂我軍心,本應問斬,念在追隨我多年,可免死罪,我也不處罰你,你在戰場上將功贖罪吧!”
“謝大將軍!”
焦儀有幸撿回了一條命,連忙叩謝,然后被被蔣班拉走了。
“父親,兄長去哪里了?”
“你的長兄諸葛靚,去東吳搬救兵了。已經八個月了。”
“為什么東吳的救兵到現在還沒有來?”
諸葛誕長嘆一聲道:“為父也不知道!本來為父寄希望于天降大雨讓淮河的水淹到壽春城下,但是今年卻偏偏是大旱之年,難道上天真的要亡我諸葛誕?”
“不會的父親!”諸葛隆堅定地說,“孩兒一定會助您守住壽春的!”
“好,好,像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不過,假如壽春城真的守不住,你一定要活著出去,去東吳找你的兄長諸葛靚!”
諸葛隆點頭答應了。
焦儀雖然從諸葛誕手里撿回了一條命,卻并不真的感謝他,反而心生怨恨。
晚上,焦儀對蔣班說道:“壽春還能守多久?一個月?還是三個月?”
蔣班道:“一個月?恐怕十天都守不住了!也許明天就被攻破了。”
焦儀對蔣班道:“你我二人忠心耿耿,諸葛誕卻越來越昏庸,堅守壽春還值得嗎?我們難道真的要困死在這壽春城嗎?”
蔣班道:“誰想困死在這壽春城呢?可是又能怎么辦呢?”
“壽春城已經沒有糧了,每天都有人被殺或是餓死,百姓已經心懷不滿了!他諸葛誕口口聲聲為壽春百姓,可要是再這么守下去,壽春百姓就全都活活餓死了!那時候壽春城不攻自破!”
“你有什么想法嗎?”蔣班思忖良久,看著焦儀問道。
“諸葛誕年老昏庸,早已不復當年,你我都明白堅守無意,那就不能困死在這里!不如……反了吧!”最后一句話,焦儀特意壓低了聲音,但還是嚇了蔣班一跳。
蔣班沒有立馬回應焦儀,他的內心在道義各求生之間猶豫不決。
焦儀見他開始猶豫,趁勢說道:“壽春城又不是我們的,我們沒必要陪他困死在這!你顧及道義情分,他卻根本不顧及與你我的情義!他今天想殺我,明天就能殺你!你好好想想吧!”
在焦儀的勸說下,蔣班終于在道義和求生之間做出了決定。
“你說的對!我們絕不能困死在這!”
傍晚,壽春城外
司馬昭正在中軍帳內與賈充、司馬亮、司馬胡奮等人商議軍務,一名太監從外面怯生生走進來,在一旁站了半天。
司馬昭見是皇帝身邊的人,像問自家下人般問道:“皇上休息了嗎?”
“回大將軍,皇上還沒有休息。”
司馬昭點點頭道:“去告訴皇上,大將軍這邊有軍務在身,今天就不去見他了。”
“是。”那名太監十分恭順地退出帳外。
太監剛走,一名侍衛進帳稟報:“稟大將軍,營外抓到一人,他說是壽春城的使臣,求見大將軍。”
“哦?”司馬昭想了一下,“帶他進來。”
一個一身布衣打扮的人走進中軍帳,見了司馬昭,也不下跪。
司馬昭打量了一下來人,問道:“你根本不是使臣,你是何人?來此何事?”
來人道:“有人讓我送一封信給司馬昭大將軍。”
司馬昭接過信件,看了許久,然后打量了一下眼前這個人,最后拍案嚇道:“來人!將他拖出去斬了!”
那人聞言猝然不驚,反問道:“大將軍為何斬我?”
“你是詐降,想來瞞我,為何不斬?”
“大將軍怎么知道是詐降?”
“蔣班、焦儀都是諸葛誕的心腹將領,突然來降必定有詐!真心要降,他們為何不親自來?卻寫這書信,這難道不是詐降嗎?”
來人聽罷,轉身就往帳外走。
“你去哪里?”司馬昭問道。
“大將軍既然不信,一口咬定是詐降,我還有什么可說的?”
“你不怕死?”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馮臣區區一介布衣,既然來了,就不怕死!只可惜這壽春城,不知還要死多少人。”
“壽春還有多少糧草?”
“壽春城內已經沒有糧食了,蔣班、焦儀曾勸諸葛誕突圍出去,諸葛誕非但不聽,還要斬殺他二人,就連東吳派來的援軍文欽等人,也因為私怨而被諸葛誕抓進大牢,壽春城百姓就要餓死,諸葛誕卻如此昏聵不明,堅守壽春還有什么意義?”
司馬昭看著馮臣,仔細考慮了一下道:“回去告訴蔣班、焦儀,我已經同意他們在信中所說的事了。”
“既然大將軍同意了,那就殺了我吧,然后把我的人頭送回壽春。”
“這是為何?”
“我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從壽春城來到這里,是因為我向諸葛誕請命來刺殺您,刺殺不成,理當受死,我為壽春百姓而死,死而無憾,大將軍只要把我的首級送回壽春,蔣班、焦儀就明白了。”
司馬昭看著眼前這個名叫馮臣的人,不由得心生敬佩,說話的語氣也變得溫和了許多。
“值得嗎?”
“以我一個人的性命,換得十幾萬人的生命,值得!”
“真是一名義士!你如此表明心跡,我也沒有什么懷疑了。城破之后,我定當厚葬你,你的妻子兒女也將由朝廷撫養!”
馮臣輕輕一笑,說道:“不必了,我馮臣孑然一身,沒有什么可掛念的!”說罷,轉身走出了帳外。
馮臣走后,司馬昭的臉上重現出一副冷漠的表情,對身邊的侍衛說道:“把他的頭砍下來裝進木盒里……”司馬昭話沒說完,想了一下繼續說:“現在就去吧!”
翌日天明,司馬昭派人給諸葛誕送去一個木盒,諸葛誕命人打開木盒,看到了馮臣的首級,諸葛誕命人厚葬之。
三日后的夜晚,諸葛誕巡視一圈后,回到府上披甲而臥,剛睡去不久,就被窗外的打斗聲驚醒,諸葛誕一躍而起,拔劍出門,正撞見一伙人殺進府內,那為首的,正是文欽!
“文欽!”諸葛誕大喝一聲,提起劍殺了過去,文欽滿身是血,一時殺紅了眼,看到諸葛誕,怒吼著舉劍沖了過去,兩個昔日同朝為官的將軍,終于成了仇人。
文欽雖在牢里餓了多日,但此時已殺紅了眼,而諸葛誕畢竟老邁,力氣上并不占上風,兩個人相持了幾個回合,最后諸葛誕因體力不繼,手里的劍被文欽打掉,自己后退時不慎摔倒在地。
“諸葛誕!我與你本來無仇無怨,你卻兩次想要置我于死地!既然這樣,我不如先殺了你!”
文欽舉起劍,剛要砍下去時,不料自己的心臟被人從后一劍刺穿,文欽一臉吃驚,繼而不管不顧用盡最后一點力氣,朝諸葛誕砍過去,諸葛誕趁機躲開,刀砍在了地上,文欽倒地而死。
諸葛誕定睛看去,原來是自己的兒子諸葛隆一劍殺死了文欽。
混亂中,諸葛隆憑借一己之力,殺散了叛亂者,剩下的人見文欽已死,皆逃走了。
諸葛隆扶起諸葛誕道:“壽春已破,父親快快帶人從西門殺出去!”
“發生了什么事?”
“蔣班、焦儀謀反,殺了東城守門兵士,開城投敵,現在魏軍已經殺進了城,壽春城所有將士都在盡力殺敵!”
“快帶我去東門殺敵!”
“父親!”諸葛隆大聲喝止諸葛誕,單膝跪下道,“父親,壽春城已破,我們無力回天了!眼下您只有帶家人突圍出去!兄長還在東吳,還有希望。不能再耽擱了!”
“壽春已破?”諸葛誕如夢方醒,雖不愿意接受但他知道自己輸了,“那你呢?”
“出了西城門向北有一條小路,可以逃出壽春。我會帶人攔住敵人,為你們爭取時間。”
“帶上這些侍衛!他們都是忠于我的死士。你一定要活著,諸葛隆,你是我的兒子,無論如何你也一定要活著!”
諸葛隆點了一下頭,明白父親的意思,帶人往東門而去。
諸葛誕帶著數十口家人,急急趕往西城門,剛到西城門口,一個少年,手持長劍,攔住了去路。
諸葛誕警惕地望了望左右,問道:“你是誰?”
“我叫吳通,是來取你性命的!”
“你是那晚跑掉的那個刺客?看你年紀輕輕,劍術卻不凡。司馬昭給了你什么承諾,讓你如此賣命?”
“天下戰亂太久了,我想看到天下太平,也想要揚名天下,司馬昭是唯一可以統一天下的人!”
“在你眼里,只要能統一天下,哪怕篡權奪位也沒有關系?”
“我并不在乎誰做皇帝,我也不想濫殺無辜,但是殺了你,很多人就可以不用死了。”
“看來你是非要取我性命不可了?”
“只要你投降,可以饒你的性命!”
“投降?”諸葛誕冷笑道:“我諸葛誕寧可站著看天下大亂,也絕不會向司馬昭下跪投降!”
吳通微微抬起手中的劍,劍指偏鋒:“那我就非取你性命不可了!”
諸葛誕身邊有幾名死士,見來者不善,全都沖了上去,但轉眼間,全都被少年殺死了。
吳通帶劍殺向諸葛誕,諸葛誕身邊的死士擋沖上來,與吳通廝殺起來。刺客之道本就擅長于夜晚使劍,且吳通身法靈活,出手極快,眼見諸葛誕的死士一個接著一個倒下去,魏軍殺進城來,情急之下,諸葛誕親自拔劍上陣,想要速速解決吳通。
吳通見其殺過來,虛晃一劍,殺掉了面前的兩名死士,縱身一躍而至其面前,一劍刺進了諸葛誕的胸口。諸葛誕未料到吳通的動作竟如此快,加上天色較暗,混亂中完全猝不及防。
吳通拔出劍后又補了一劍,諸葛誕身中兩劍,難以置信的地倒在了地上。
諸葛誕的夫人見夫君被殺,一時憤恨激動,帶領剩下的死士奮不顧身地殺來,所謂哀兵必勝,此時的死士們都殺紅了眼,諸葛誕的夫人被吳通的劍刺中后,雙手死死握住吳通的劍不放。
“你殺我夫君,我死了也不會放過你!”
吳通被眼前的這個女人嚇到了,他沒想到一個女人竟有如此的決心,一時拔不出劍竟不知所措,瞬間背后挨了兩刀,吳通急忙棄劍,躲過致命一劍。
此時吳通手里沒有劍,又被死士們包圍,連招架之力也沒有。
眼見吳通無路可逃,將要被殺,只聽不遠處一人喊道:“司馬胡奮在此!爾等還不快快投降!”司馬胡奮一邊喊,一邊帶兵殺過來,諸葛誕的家人大多死在亂刀之下。
諸葛誕的死士們見狀,只得放過吳通,與司馬胡奮拼殺起來。這司馬胡奮雖然帶的人多,奈何眼前的人都是些殺紅眼、不要命的死士,戰不多時,死士一邊又殺來了援兵,雙方一時間殺得難解難分。
吳通身中兩刀,好在都不致命,忍著疼痛,吳通從那名死士身上拔出自己的劍,卻聽身后一人在喊“父親!父親!”
這個聲音,吳通聽著十分耳熟,吳通猛地回頭望去,看到跪坐在地上的諸葛隆后,吳通手中的劍掉在了地上。
諸葛隆抱起父親諸葛誕,諸葛誕一息尚存,看到兒子諸葛隆,嘴里勉強說了一句“為父……報仇!”然后便身亡了。
諸葛隆暫時強忍住喪父之痛,抬頭正看見諸葛隆,一時間也愣住了,但看到吳通手上的血,諸葛隆意識到了什么,持劍起身,劍指吳通。
“諸葛……隆?”吳通不知不覺喊出了諸葛隆的名字。
“是你殺了我的父親?”
吳通恍惚間點了點頭。
諸葛隆臉上的表情從悲傷變成兇狠:“從今天起,你我不再是同門師兄弟;從今天起,你就是我的殺父仇人,我與你,不共戴天!”
“我,我不知道他是你的父親……我……”
未等吳通說完,諸葛隆沖過來一劍刺進吳通的胸口,但是刺得并不深。這一劍,吳通也沒有躲。
“為什么不躲?”
“我,我不知道他是你的父親。”
“拿起你的劍,我要殺死你替父報仇,我說到做到!”
吳通看著諸葛隆,一動也沒動。
此時司馬胡奮已將那些死士殺得所剩無幾,諸葛誕的家人也在混亂中被屠殺殆盡。
諸葛隆聽到了一個孩子的哭聲,回頭看了一眼,然后收回劍說道:“你想就這樣死掉嗎?我答應父親要替他報仇,我會殺了司馬昭,還有你!活下去吧,吳通!今日雖放了你,但總有一天你我之間要決一生死!”
說罷,諸葛隆抱起那個坐在地上嚎啕而哭的孩子,逃出了壽春城。
天上漸漸掉下了雨點。
吳通看著諸葛隆的背影,想追上去,剛走了兩步,只覺天旋地轉,一下子倒在了地上。
“殺父,仇人嗎……”
諸葛誕既死,壽春城被魏軍攻破。據記載:有忠于諸葛誕而不降者八百余人,皆被斬首于壽春城西郊外。城破當日,旱了一年的壽春城一帶下起了大雨,當天,淮河漲了水,第二天,淮河的水就淹到了壽春城下,一直淹到了一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