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暮歲守紅顏如霜真實背景
- 青谷悠然
- 桉璄
- 1724字
- 2024-04-08 14:59:33
附歷史背景:宋高宗一朝,有能將而君不力,孝宗以后,雖帝有收復之心,而名將凋零,且南宋初期雙方其實誰也吃不掉誰,局面僵持,本故事發生在南宋時期。
梁紅玉,生卒年不詳,著名的抗金女英雄,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去世后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于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
韓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自號清涼居士,延安府綏德軍(今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人,南宋名將、詞人,民族英雄,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
滕王閣始建于唐永徽四年,為當時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所建。竣工后,閻公聚集文人雅士作文記事,途經于此的王勃就是于此時寫下了其代表名篇《滕王閣序》,并由此令滕王閣名揚四海。
除了點兵點將的大分隊以外,其實民間還擅長組建特種小分隊作戰,甚至成為一種主要的作戰方式,這種作戰方式被古代管家武將后代模仿,并組建成穩固的小團隊,只進不出,不斷納新。
夢虎奇緣:梁紅玉和韓世忠是在京口的一次堂會中相識的,在《鶴林玉露》中有記載,那晚宴會還未開始,韓世忠便喝醉了,躺倒在門口柱子后面呼呼大睡,發出陣陣鼾聲。梁紅玉卻覺得這鼾聲像虎嘯,被吸引過去,就這樣與韓世忠相遇,這一段“夢虎奇緣”讓梁紅玉與韓世忠二人相遇相識,最終走到一起結為夫妻。
李世民與蘭亭序:李世民有多愛蘭亭序。雖然《蘭亭序》自誕生后就備受書家們的推崇,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書法藝術的第一座高峰。但真正給王羲之安上“書圣”頭銜,將《蘭亭序》捧為“千古一帖”的卻是唐太宗李世民。唐代名相房玄齡等人撰寫了《晉書》,寫了《王羲之傳》。李世民讀后覺得意猶未盡,竟親自操刀作《王羲之傳論》。李世民幾乎否定一切書家,獨尊王羲之。所以后世《蘭亭序》的流向仍然是個謎,這給了作者無限遐想與借鑒。
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臘起事,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連陷州郡,官軍屢次征討失敗,梁紅玉的祖父和父親都因在平定方臘之亂中貽誤戰機,戰敗獲罪被殺。
滕王閣自從848年在唐末年間修成后,一直到北宋的1108年以前,滕王閣一直沒有重修過。因年代久遠,這座古老的樓閣因失修而塌毀。于是,當時擔任洪州知府的侍郎范坦對這座樓閣進行了重建。
新建成的滕王閣華麗堂皇,宏偉壯觀,被譽為“歷代滕王閣之冠”,從此,滕王閣進入了它的全盛時期。本文選滕王閣做此背景宣告了宋朝由盛轉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蕭瑟之貌。
方臘起義,爆發于北宋末年。
睦州青溪人方臘,原本是漆園主。相傳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能號召很多生活困苦的農民。宋徽宗時,到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西北)萬年鄉幫源峒保正方有常家當傭工(一說方臘是漆園主)。當時宋徽宗、蔡京、童貫一伙貪得無厭地壓榨人民,賦役繁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為盜“。
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臘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義,以討伐朱勔為號召,見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殺掉。宣和三年,在宋軍的圍困下,方臘被俘,其余部仍在戰斗。百姓正苦于官吏掠奪勒索,果然到處響應。不旬日,聚眾數萬,從者如云,攻城奪池,自號圣公,建元“永樂“。很快接連攻陷幾十座州縣,部眾發展到近百萬,威震東南。韓世忠生擒方臘,為平定方臘起義的最終贏家。
北宋末年,金兀術率兵侵犯中原,30萬金兵橫沖直闖一直殺到新鄉,沒遇到宋軍的抵擋,就在新鄉城內安了營。下一步便是籌劃渡黃河,直取宋朝都城汴京。在此歷史背景下,韓世章準備帶兵出征。
抗金過程中,南宋軍事力量雖然弱小,但軍民的斗爭意志異常強大。公元1234年,金朝為宋蒙聯軍滅亡以后,宋蒙戰爭隨即展開。蒙古鐵騎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軍隊,它通過短短的二十余年時間,就滅亡了西夏和金,在此前后又發動三次大規模的西征,橫掃了中亞、西亞和俄羅斯等大片土地,前鋒一直打到中歐的多瑙河流域。但面對如此勁敵,南宋竟頑強地抵抗了四十五年之久,這不能不說是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從中涌現出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反映了南宋軍民不畏強暴的大無畏戰斗精神,他們與前期的岳飛精神一樣,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歷史可鑒,天地浩蕩,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開頭所描繪的場景不過是梁玉岐魂歸故里的場景和結局圓滿的遐想,他們夫妻舍身取義民族大義的英雄事跡,為后人提供經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