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1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潘如來到傅圣澤位于耶穌會院的房間,為他傳遞教宗特使的口信:傅圣澤已獲得正式許可,能夠將他的藏書帶到法國。書面同意書將后續補發。潘如在上周也才剛來過,傳遞教宗特使的命令,要求傅圣澤在抵達巴黎之后前往羅馬。到了羅馬,他必須覲見教宗,報告傳教工作在中國的進展。
潘如親自前來是一項非常貼心的舉動,尤其是廣州的街道在近來已變得異常危險。英國船只博尼塔號(Bonitta)的貨物管理員斯卡特古德(Scattergood),有一個手下在黃浦島殺害了一名中國人,結果引發當地居民的報仇呼聲。武裝的的中國部隊在街道上巡邏,洋人人人自危。洋人的倉庫和居所都受到監視,斯卡特古德自己也躲藏了起來,這也不能怪他。上次發生類似的事件時,一名與兇殺案完全無關的英國醫生就被暴民抓了起來,痛打一頓,然后被丟在被害的中國人尸身旁等死。當地的中國駐軍將領已將卡多根號(Cadogan)的五名船員關進牢里,只因他們正好行經碼頭附近。后來,英國商人集體揚言將徹底中止貿易活動,那五名船員才獲得釋放。
必須仔細留意中國官方在這些事務上的表現,而且他們采取的措施也可能非常強硬。三名屬于教廷傳信部的傳教士在1710年以模糊不清的罪名被監禁,而且關了十一年,還未放出,從頭到尾完全沒有提出任何正式控訴。其中一人曾是前教宗特使的傳譯員,另一人是醫生,第三人曾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向皇帝進獻酒與藥品——僅僅因為這些,他們就遭到了皇帝懷疑,而只能在牢里憔悴度日。
傅圣澤不太了解當前這些騷動,因為他都待在法國耶穌會院和教堂里,借著靜修為即將來臨的漫長旅程預做準備。現在,船只已經確定將在1月初離港出發。
身為耶穌會教士,傅圣澤雖然住在中國城東北部的法國耶穌會院,卻深深涉入教廷傳信部的活動,也與直接受命于教宗的人員密切往來。他與教宗特使嘉樂的接觸,以及要求他前往羅馬的命令,使他更加覺得自己和其他耶穌會士在學識方面愈來愈疏遠,因為他對中國典籍里的宗教意象所抱持的觀點并不受他們的認同,而且他們對中國的禮儀抱持己見,不愿相信這些禮儀具有宗教性的本質。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看法使得他們比較容易說服敬拜祖先的中國讀書人皈依天主教,但他們采取這種立場其實是刻意違反了教宗的禁令。戈維里神父是廣州法國傳教團的庶務員,因此是傅圣澤的上司,盡管傅圣澤比他年長三歲。戈維里不時會到傅圣澤的房間與他討論這些問題,而且他們談話的時間總是相當長。不過,傅圣澤比較喜歡潘如,他們兩人自從6月開始建立的友誼已經愈來愈深厚。他們喜歡談論教會里的政治運作、敵視傳教活動的當地勢力、教宗特使團隊面臨的問題,以及傅圣澤自己到歐洲之后的發展前景。
在教宗特使的許可令發布之前不久,傅圣澤寫了一封冗長的信給戈維里,請求準許他把自己收藏的書本帶出北京。此外,他從歐洲郵購的一些書本終于由剛剛抵達的法國船只送到了他手上,他也希望能把這些書一起帶走。戈維里在所有權的問題上相當一板一眼,認為許多書籍應該屬于中國耶穌會教團的財產,因為他們非常需要一座良好的研究圖書館。他也以安貧誓約告誡傅圣澤,結果傅圣澤激動地反駁道:“我要帶走的這些東西是商品嗎?這些書本和不符合我身份的華服、財物或奢侈品難道是相同的東西嗎?”傅圣澤對于自己即將踏上的漫長旅途極為執迷,一心認為自己必須在船上研讀這些書本,才不至于浪費寶貴的時間。他向戈維里表示,他甚至愿意在抵達法國之后就立刻把這些書寄回中國,或者送給法國的耶穌會機構。
戈維里并不總認為傅圣澤的論點具有說服力。他答復道,中國典籍也許可輕易找到替代品,但現在才剛送到的那些昂貴的歐洲書籍呢?薄伽丘的《異教神祇的系譜》(The Genealogy of the Pagan Gods)、布拉赫(Tycho Brahe)的《天文學》、米蘭多拉(Pico della Mirandola)與馬克羅比烏斯(Macrobius)的著作、一本希臘字根指南,還有一套十二冊的利普修斯(Lipsius)著作,售價二十八法郎,以及一套四冊的祈禱書。此外,更有霍夫曼(Hoffman)一套四冊的對開本辭典,售價高達驚人的一百二十二法郎。一方面,傅圣澤希望獲得耶穌會的補助;另一方面,他卻又想把這些書籍帶走。他很難兩面的好處都兼得。戈維里的想法正好相反,不但想要傅圣澤支付買書的錢,還要他把這些書留在中國。
教宗特使跳過傅圣澤的上司而準許他帶走所有的書籍——至少是已經抵達廣州的書籍——讓他稍微松了一口氣。但另一項煩惱卻因此而更顯迫切:他該上哪兒去找他的中國助手?廣州教會那兩名中國讀書人對于與他同行頗感興趣,而且他相信他們也一定是理想的選擇,因為他們外表優雅又干凈,也擁有必要的語言能力。他們甚至能夠幫他從事翻譯工作,而且不需要他花太多心思督導。如果他們其中一人能在漫長的旅程上陪伴他,他即可維系自己的中文口語能力,因為這種能力唯有每天練習才能維持水準。不過,這兩名中國人卻突然不再有興趣,而且沒有明確的原因。傅圣澤于是愈來愈確信是因為戈維里神父從中作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