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前第五日。
鄧雙將及卯時一刻抵達穆王府,恐是早有人打點吩咐,他自報了名字后順順利利地被府門前一個太監領進了門檻。
天漸破曉,王府游廊四處都還掛著宮燈,景象非凡,鄧雙心下很喜歡,可后來卻完全失了觀賞的興致,怪這王府這內花園走得實在太繞。
待又過了一座金門,才來到穆王爺的寢宮,那殿約有十余丈高,極其寬大,四面都是亭臺閣樓,殿外立著一對銅獅,身高六尺,渾身金綠。
鄧雙被眼前宮殿的氣勢震撼住了,停下腳步呆呆地看著上方千秋殿三字牌匾出神,突然聽到聲旁小太監捂嘴發出的一陣笑聲,便知自己出了洋相,立即恢復了情緒。
只聽見,“王爺寢宮到了,你就在此候著,一會兒自有人領你進殿,現下切勿四處瞎逛四下亂看。”
“勞煩公公,小人知曉了。”
應是海穆已起床,鄧雙瞧見宮女太監一波接一波地來回出入千秋殿。
約莫等了半柱香,殿門里出來一個小宮娥招呼鄧雙入殿,殿上金碧交輝,點著龍燈鳳燭。
鄧雙瞧見殿內有宮女正在伺候閉目養神的海穆更衣,是一領紫繡團胸繡花袍,腰間又系了條玲瓏嵌寶玉的環絳,足下穿了一雙金線抹綠皂朝靴,顯得十分精神。
鄧雙肚里評道“好俊的穆王爺,真有山崩海立風起云涌之勢”。
閉目的人聽聞腳步聲,知是鄧雙入殿了,便張口說道:“桌上有些糕點,你先吃點墊著肚子,省得一會兒忙轉起來,連口水都喝不上。”
“是。”鄧雙覺得穆王爺今日與昨日相比少了些許的銳氣,有點平易近人了,可聽到下句話鄧雙立馬推倒了方才的偏見。
“——哦,本王倒忘了你本就是肴錦樓掌管糕點的小廚子,正好賞你嘗嘗皇宮御廚做的糕點,找找差距督促自己早日改正不足。”
鄧雙不敢反駁,順從地坐了下來,于是后面的半柱香,殿內二人狀況是鄧雙一邊吃著點心,一邊時不時抬頭看向收拾妥帖后就一直在批閱奏折的人,完全拿捏不了該什么時候停口,總不能傻傻地看著案幾上地人癡等吧。
似是覺察到了打探自己的目光,海穆放下奏折道:“吃好便隨本王去李府。”
----
到了李府,見昔日綠柳周垂的府邸如今白幡纏繞,一門穿了重孝,大小舉哀,家奴們跪坐府門燒著喪紙,依禮鋪設靈位,有僧修正在頌往生極樂經,靈堂前內親們哭聲悲恫。
海穆走上前對李老太君道:“老太君還望關宥身體。”
女眷們見穆王爺到來,又錐心大哭起來,老太君更是哭地最驚天泣地,道:“我兒死得好慘,死得好慘…”哭訴到第七遍時便昏厥了過去,李夫人立馬讓丫鬟們扶著老太太一并回房靜養伺候。
走出靈堂,海穆讓方興艾派人把李府官家叫來。
李府官家李孝此時正在別處打點安排,被傳喚后慌忙趕來,上氣不接下氣地給海穆下跪請安。
海穆便對鄧雙道:“你自好好盤問管家,看看是否有其他線索。”
“是。”
鄧雙走上前問,“管家,李大人平日什么時辰就寢,案發當晚是否與平日有些異樣?你可仔細道來。”
李孝身為當朝大學士的管家,即便是奴才也眼高氣盛,看不上問話的粗鄙小兒,依然執著地對著海穆道:“小人李孝回王爺話.....”
“本王問你話了嗎?”海穆反問道。
鄧雙跟著補了句:“想必這位管家捉兇之心并不強烈,方才散漫對待。”
李孝聽完嚇得直哆嗦,立即轉過身對鄧雙回到:“我家大人自為官之日起,二十余年府里上上下下都心照不宣老爺戊時到書房溫書后不要隨意出入打攪,點心茶水都要提早就備好的——”
“不過,自老爺患了心絞痛后夫人就安排了一個婢女伺候老爺溫書,恐生變故。”
“心絞痛?你貴為一府管家想必了解個中緣由。”鄧雙追問。
李孝在這般咄咄逼人氣勢下,冷汗直流,道:“老爺案發前十日左右突發心絞痛,小人便找了大夫來府里給老爺看病,留了一瓶鎮心丹,大夫道老爺身體還是硬朗,此番是遭受較大刺激,一時沒緩過來,只需靜養數日按時服食藥丸便可痊愈。待我送走大夫回到病床,聽見夫人詢問老爺遭受了何事如此遭罪敗了身子。老爺說是遇見屠夫宰牛,一刀未定乾坤,渾身是血的牛就竄到了老爺面前,方才被嚇。”
“王爺,小人也問話畢。可否派人把那位在書房伺候的婢女也叫來?”鄧雙見管家那里再無其他信息可交代,便打算盤問下一位案件相關人。
海穆揮揮手,方興艾便轉身吩咐一高個兒的侍從將人帶來。
此間,管家退下,只剩海穆、方興艾、鄧雙及三位王府侍從,海穆便問鄧雙:“可推敲出什么?”
鄧雙將心中推演的結論說了出來:“回稟王爺,小人推測引發李大人心絞病的病因應當不是血牛所致。”
“小人認識一位賣豬肉的屠夫曾說過,殺豬殺牛殺馬都不會讓新手徒兒操刀,恐技藝不精一刀不能致死,帶來禍害。一是挨了刀的牲畜氣力會驟然增大,容易踩踏或是沖撞旁人,二是即便后來補刀殺死了,也因刀口過多會破壞牲畜的肉紋理,只能賤賣。故新手徒兒只能殺雞殺鵝,這種龐然大物都由老師傅屠殺。”
接著鄧雙說出了關鍵信息:“想必李大人是遭遇了不能啟齒的事情,才對李夫人撒了謊。或許這正是兇案的誘因。”
見鄧雙說到有理有據,句句在理,方興艾也重新打望著眼前這個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石青鑾帶,下面絲鞋凈襪,個頭剛及自己肩頭的人,又想起昨日正是此人以粗鄙之身不配玉璧拒了三王爺美意的人,心下突然升起一絲敬意,心想:小廚子確是不卑不亢,不似那些奴顏卑恭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