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痛風
  • 錢先 郭峰
  • 7字
  • 2020-03-03 22:05:54

第二節 中醫內治

一、辨證治療
中醫認為形成原發性痛風的主要原因在于先天性脾腎功能失調。脾之運化功能有所缺陷,則痰濁內生,腎司二便功能失調,則濕濁排泄緩慢量少,以致痰濁內聚,此時感受風寒濕熱之邪、勞倦過度、七情所傷,或酗酒食傷,或關節外傷等,則加重并促使痰濁流注關節、肌肉、骨骼,氣血運行不暢而形成痹痛,亦即痛風性關節炎。故此,痛風的病因,可分為內因、外因和誘因三個方面:內因主要是先天稟賦不足和正氣虧虛。外因主要是感受風、寒、濕、熱之邪,其病位初期表現在肢體、關節之經脈,繼則侵蝕筋骨,內損臟腑。其實,本病在出現癥狀之前,即有先天肝腎不足和脾運失司,不可忽略。本病的性質是本虛標實,以肝腎虧虛,脾運失調為本,后及他臟,以風寒濕熱、痰濁、瘀血閉阻經脈為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將痛風分為4型,即濕熱蘊結型、痰濁阻滯型、瘀熱阻滯型、肝腎虧虛型。
(一)濕熱蘊結型
手部急性期痛風
主癥:
關節紅腫熱痛,發病急驟,病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多兼有發熱、惡風、口渴、煩悶不安或頭痛汗出,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脈弦滑數。
治法:
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方藥:
四妙散加減。蒼術10g,知母10g,黃柏10g,牛膝10g,土茯苓20g,山慈菇10g,虎杖15g,忍冬藤15g,制大黃10g,生石膏30g,甘草6g,桂枝10g。
加減:
熱盛者,選加忍冬藤、連翹、黃柏之類:陰津耗傷者,選加生地、玄參、麥冬之類;腫痛較甚者,選加乳香、沒藥、秦艽、絡石藤、海桐皮、桑枝、地龍、全蝎之類;下肢痛甚者,可選加牛膝、木瓜、獨活之類;上肢痛甚者,可選加羌活、威靈仙、姜黃之類。
(二)痰濁阻滯型
肉眼看到的尿酸鹽
主癥:
關節腫痛,屈伸不利,或見皮下結節或痛風石。濕邪偏勝者,肢體關節重著,疼痛有定處,肌膚麻木不仁。寒邪偏勝則關節冷痛劇烈,痛有定處。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緊或濡緩。
治法:
化痰泄濁,除濕通絡。
方藥:
滌痰湯加減。制半夏10g,制南星10g,陳皮6g,羌活10g,獨活10g,蒼術10g,桂枝10g,薏苡仁20g,土茯苓20g,制草烏6g,生姜6g,甘草6g。
加減:
寒邪偏勝者,可選加溫經散寒之品,如制草烏、制附子、細辛之類;濕邪偏勝者,可選加勝濕通絡之品,如防己、萆薢、川木瓜之類。對皮下結節或痛風石可選加祛痰、化石通絡之品,如天南星、金錢草、炮山甲之類。
(三)瘀熱阻滯型
跖趾痛風石
主癥:
關節疼痛反復發作,日久不愈,時輕時重,或呈刺痛、固定不移,關節腫大甚至強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結節,或皮色紫黯,脈弦或沉澀,舌淡胖,苔白膩。
治法;
活血化瘀,清熱通絡。
方藥:
涼血四物湯合桃紅飲。桃仁10g,紅花10g,當歸10g,川芎15g,土茯苓20g,赤芍10g,甘草6g,威靈仙10g,制半夏10g,虎杖15g,忍冬藤15g。
加減:
皮下結節,可選加南星、白芥子之類;關節疼痛較甚,可選加乳香、沒藥之類;關節腫甚者,適當選加防己、土茯苓、滑石之類;關節久痛不已,可加全蝎、烏梢蛇、炮甲;久病體虛,面色不華,神疲乏力,加黨參、茯苓之類。
(四)肝腎虧虛型
主癥:
關節疼痛,反復發作,日久不愈,時輕時重或游走不定,甚或關節變形屈伸不利,腰膝酸痛或足跟疼痛,神疲乏力,心悸氣短,面色少華,脈沉細弦,無力,舌淡,苔白。
治法:
益腎化濁,通絡止痛。
方藥:
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10g,桑寄生15g,野木瓜10g,蠶沙10g,茯苓10g,白術10g,露蜂房10g,生黃芪15g,杜仲10g,牛膝10g,土茯苓20g,當歸10g,川芎15g。
加減:
冷痛較甚可選加制附子、制川烏、干姜之類;腰膝酸痛較明顯,選加黃芪、鹿角霜、續斷之類;關節重著,肌膚麻木者選加防己、薏苡仁、蒼術、雞血藤之類;皮下結節,可參上癥,選加豁痰散結之品。
臨床上各醫家辨證分型方法雖有異,但不離其宗。王治世總結江蘇省中醫院金實教授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經驗,總結了四種治法:活血通絡法、清熱解毒法、祛風散邪法、利濕泄濁法,急性發作期常用清熱涼血、祛風泄濁法,緩解期常用活血通絡,利濕泄濁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越西县| 仙游县| 景东| 丹江口市| 吉安市| 莫力| 洛阳市| 忻州市| 廉江市| 临邑县| 获嘉县| 陇南市| 凌源市| 伊川县| 资溪县| 浦县| 长阳| 夏邑县| 治多县| 蕉岭县| 通渭县| 汉沽区| 鄂伦春自治旗| 喜德县| 舞阳县| 吉木乃县| 若尔盖县| 米脂县| 忻城县| 深州市| 剑阁县| 柳河县| 阳春市| 韶山市| 赤峰市| 彩票| 景洪市| 高邑县| 刚察县| 安岳县| 威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