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篇 生平史略

一、人物生平

韓哲仙(1911—1993),浙江慈溪人,出生于中醫藥世家。1929年畢業于丁甘仁師創辦的中醫專門學校,第九屆畢業生。孟河丁氏傳人,畢業后就職于四明醫院(現名曙光醫院)。丁氏學派中主要成員有丁濟萬、程門雪、黃文東、嚴蒼山、章次公、秦伯未等一批著名老中醫。丁甘仁在《創辦上海中醫專門學校丁甘仁宣言書》一文中詳細闡述了他創辦這所學校的思想依據、目的宗旨和辦學方法。積極倡導中醫教學改革,將西方教學模式與中醫傳統教育模式相結合。不僅授以中醫經典,還學習西醫解剖學、生理學,以及中國文學等。日后,學校成為上海及全中國的中醫界搖籃,世人盛贊他 “醫譽滿海上,桃李滿天下”。學校建立之初,丁甘仁先生親自制定了校訓,即 “精誠勤篤”四個字。精——學貴于精;勤——業在于勤;誠——待人以誠;篤——篤志不渝。學校和教員們正是按此精神來培養和造就中醫人才,學生們也以此嚴格鞭策勉勵自己不斷進步。1929年,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曾親書 “博施濟眾”的匾額贈予醫壇楚翹丁甘仁,嘉獎他的道德品行。

韓哲仙長期以來,以丁氏流派的學術特色、丁甘仁的臨床思想和見解為宗法。丁甘仁醫學造詣甚深,精研《內經》《傷寒論》等經典著作,又鉆研金元諸家及吳又可、王孟英等學說,博采眾長,融諸家之學于一身,臨證推崇張仲景辨病審證求因,用藥靈活施治,內外參合,表里并兼。韓哲仙在長期學習丁甘仁先生的學術理論中,在治病過程中對各種疾病治法靈活多樣,不拘內服外用,以獲效靈捷為先機,臨床療效顯著。

韓哲仙抗戰勝利后懸壺滬濱,1973年進入公家醫院,1980年始擔任上海市中醫門診部內科主任醫師。韓哲仙出身中醫藥世家,其祖父于清乾隆九年(1744),于滬上小南門開設了滬上最早的“韓萬年堂”藥號,自制黃病丸、臌脹丸、脫力膏等惠及滬上人民。韓筱仙承祖上 “韓萬年”中藥店,并在店內開設中醫門診。韓哲仙因有祖傳“黃病丸”“臌脹丸”行于世(該二方自清乾隆年起,即在滬郊享有盛譽),故以擅治 “黃疸”“臌脹”,尤其擅用峻下逐水之法治療肝硬化腹水而別樹一幟,是上海地區著名肝病??评现嗅t之一。1990年被評為全國首批五百名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指導老師之一。199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經擔任上海市中醫學會肝病學會理事、農工黨上海分會醫學委員會顧問、黃浦區醫學會肝病分會主任。1980年韓哲仙發表的《肝硬化腹水臨床體會》,收入上海市衛生局編寫的《上海老中醫經驗選編》之中。1993年韓哲仙治肝方面的獨特經驗被選入《中華名老中醫選錄》一書中。韓哲仙醫德高尚、醫術精湛,長期運用清、通、消、補四法在治療各種肝膽疾病方面取得了明顯療效。韓哲仙平素虛心好學,強記博識,對醫學著作收藏尤豐,主張吸取現代醫學之長,為祖國醫學所用;認為應用現代檢測設備,與中醫傳統的 “望”“聞”“問”“切”四診相結合,更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有助于推動中醫事業的發展。

丁甘仁創辦的上海中醫專門學校第九屆合影照片
(第一排左三為韓哲仙)
韓哲仙祖上開設的韓萬年藥堂留下的處方
(清乾隆九年韓萬年堂藥號在上海小南門開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辽宁省| 饶阳县| 屏边| 石阡县| 甘洛县| 额敏县| 中宁县| 新竹县| 阿克苏市| 元朗区| 永仁县| 来安县| 镇巴县| 陆河县| 白银市| 张家界市| 双江| 永善县| 永胜县| 筠连县| 双流县| 桃江县| 绵竹市| 临武县| 镇远县| 平乡县| 大丰市| 灯塔市| 安吉县| 开封县| 青田县| 北安市| 大化| 广灵县| 北宁市| 绥江县| 鸡西市| 昔阳县| 长宁县|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