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MO:體外膜肺氧合(第2版)
- 龍村 侯曉彤 趙舉
- 6075字
- 2020-03-03 22:10:13
第三節 ECMO系統的準備
一、設備準備及功能監測
1.ECMO戰車
俗稱pump stand,是一架適用于床旁小巧而靈活的移動平臺,轉運車可以裝載ECMO泵、監測及控制面板、電源或水箱、氧氣瓶、飽和度儀、空氧混合器、輸液架等設備。ECMO戰車是一種設計緊湊同時方便運輸的裝置,它能夠提供系統從手術室轉運至ICU所需的后備電源。如圖11-2所示系Maquet公司設計的ECMO轉運車及附屬設備。


圖11-2 Maquet公司設計的ECMO設備轉運車及相關附屬設備
2.離心泵
離心泵是目前常用的ECMO血液驅動泵,包括Maquet、Medtronic、Terumo、Delta等公司生產的相應產品,作者單位通過260多例的ECMO臨床實踐經驗,逐漸摸索發現無葉片懸浮磁心離心泵泵頭性能穩定、效果良好,而且血液破壞輕,更適用于需長期輔助支持的患者。早年配合硅膠膜氧合器使用的滾壓泵在某些嬰幼兒ECMO中使用具有一定的優勢,通常結合阻力較高的硅膠膜氧合器用于長時間輔助支持的患者。滾壓泵與常規體外循環中的用法相同,為閉合性設計,需要結合靜脈端儲血囊(Bladder)、壓力伺服聯動裝置來確保安全。另外,滾壓泵泵管需要每5~7天更換擠壓位置,避免長期滾壓泵壓迫導致的泵管破裂意外的發生。
3.氣源
需要考慮氣路連接、氣壓、接口、管道走行、氣壓報警、通氣試驗等一系列準備和檢查工作,包括轉運途中氣源供應、氧氣瓶(袋)準備,ICU及相關檢查科室的氣源供應等問題。
4.空氧混合器
判定氣源壓力,精確調控氧供,通常選擇空氣、氧氣二聯混合裝置即可。
5.水箱
要求水箱溫度設定與實際輸出水溫無差異,工作效率至少滿足每分鐘5L以上的水量輸出。
6.氧飽和度儀
氧飽和度是ECMO期間唯一實時判定ECMO氧供和機體氧耗狀態的監測指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確保動、靜脈均配備氧飽和度探頭,定期(通常每天2次)通過血氣校對氧飽和度監測的準確性,以免誤導管理。
7.后備電源
明確后備電源各種指示燈及報警的具體含義,確保UPS后備電源的開機狀態,保證其有效的直交流電供應。
8.管道鉗
5~6把。
9.ACT測定儀
ECMO期間ACT監測成為判定抗凝指標的有效手段需要定時監測,目前國內廣泛使用的Hemocron ACT儀及美敦力公司的雙管ACT對照儀均性能穩定。
10.便攜氧氣瓶
提供ECMO轉運期間氧合器的氧源,安裝前確保氧氣充足、密封良好、供氣通暢、流量可調。
11.離心泵
手動驅動器/滾壓泵搖把作為設備斷電備用電池消耗殆盡時的臨時處理設備,應該固定在ECMO轉運車上并與驅動泵同時轉運。離心泵手動驅動器通過良好的扭力設計,手搖可以輕松維持離心泵2000r/min的轉速。滾壓泵搖把使用同常規體外循環方法。
二、耗材準備
1.氧合器
氧合器的選擇是ECMO系統中首要考慮的耗材,必須考慮到ECMO輔助的長期性和對氧合器性能穩定性的要求。中空纖維型的ECMO氧合器分為微孔型和無孔型兩種,前者以MEDTRONIC公司的CARMEDA涂層型為代表,無孔型有JOSTRA QUADROX D涂層氧合器(JOSTRA QUADROX D,如圖11-3所示)更適合長時間的輔助,可以滿足15天左右的ECMO支持無滲漏及氧合通氣不足等情況的發生。伴隨第二代ECMO設備材料的出現,硅膠膜氧合器因其過高的跨膜壓差可能導致的血液破壞和血栓形成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此處不再做過多贅述。


圖11-3 Quadrox D膜式氧合器及RotaFlow離心泵
2.離心泵頭
離心泵頭作為血液驅動的接觸材料,對其自身工藝、設計、結構的要求非常高,既要考慮到血液驅動力,又要防止血液破壞。常見的離心泵頭如圖11-4所示,分別為Medtronic和Jostra公司的相關產品。


圖11-4 離心泵頭
3.插管準備
根據患者體重、年齡估算ECMO可能需要的輔助流量,結合插管部位血管內徑的粗細選擇適合的ECMO動靜脈插管。通常選擇的基本原則是在保證充足輔助流量的基礎上盡可能選擇較細的插管。ECMO輔助期間,普遍認為影響輔助流量最關鍵的因素來自靜脈引流管,因此,為了獲得充足的ECMO流量,通常選擇較粗的靜脈引流管。VV-ECMO首選雙腔插管(DLC);成人股靜脈插管可選管徑范圍在19~23F;ECMO氧合血返回體內的插管可以適當選擇較細的插管,尤其在采用經皮穿刺插管時,略細的插管更能確保插管的成功。
在某些緊急情況下,建議準備好各類不同型號的動靜脈插管,根據臨床患者的實際情況隨時選擇合適的插管。某些左心功能極差的VAECMO患者需要左心引流管,在ECMO建立之初即要做好準備,根據引流管置入途徑的不同選擇相應的引流插管,達到良好的左心減壓,從而減輕左心前負荷、減輕肺水腫,更好地促進心肺功能恢復。
4.管道包
成套設計的ECMO系統管路及耗材通常已經完全配備,而且血液接觸表面做了肝素涂層處理。管道連接也可根據患者情況及安裝變動自行設計,將管道、接頭、監測裝置、側路連接管等物品根據需要事先連接并設計好,安裝期間遞到無菌手術區的動靜脈包也一并打包消毒后備用。
5.血液超濾器
由于患者在ECMO前心肺功能受損,再加上ECMO預充過程中的液體成分,導致患者體內水分淤積并有一定的血液稀釋,因此為了盡快減輕心肺的液體負荷及維持良好的氧供,需要在ECMO早期調整內環境、濾除多余水分,盡快維持良好的循環狀態和輔助效果。通常在ECMO安裝過程中或ECMO啟動初期根據患者需要,通過ECMO系統動靜脈間的側路,連接性能優良、預充量小的血液超濾器。
6.其他物品
包括三通、肝素帽、測壓管路、靜脈輸液延長管;桶裝二氧化碳,用于ECMO系統預充前管路充氣,方便液體預充,有利于縮短ECMO系統的準備時間;ECMO記錄單,詳細記載ECMO安裝過程中患者的病變程度、ECMO建立的經過及相關處理,此類記錄可以為以后的醫療處理提供參考依據。另外,醫用膠布、乳膠手套、一次性注射器等均必不可少。
三、系統安裝及預充
(一)ECMO系統
ECMO系統包括氧合器、離心泵頭、流量監測探頭、氧飽和度探頭及循環管路,如圖11-5所示。根據臨床需要還可以連接其他監測裝置(如CDI500)或治療設備(如CRRT)連接。
目前我國可以獲得的ECMO系統有邁柯唯(Maquet)公司的PLS系統及美敦力(Medtronic)公司的長期體外循環輔助系統。①PLS系統套包如圖11-6所示,開包后需要連接靜脈管路至離心泵頭,同時在動靜脈管路的適當位置加入氧飽和度接頭,以便實時監測機體氧耗和ECMO氧供。該系統靜脈管路上的兩個側孔接頭專為預充排氣而設計,結合其專配的預充管和空的儲液袋使PLS系統排氣非常方便,而且快速安全。②美敦力系統套包如圖11-7所示,其預充排氣依賴重力排氣法,排氣過程相對復雜。
(二)連接要點
1.負壓測定裝置連接口
離心泵入口負壓監測是反映靜脈回流的重要參考指標,負壓過大將直接導致ECMO流量下降及血液破壞增加。滾壓泵靜脈端的負壓監測更加重要,如果囊性BLADDER未能完全充盈時,將停止滾壓泵的轉動從而避免過大的負壓導致氣體進入靜脈系統。因此負壓監測連接必須牢固并且確切。
2.動、靜脈氧飽和度接頭
動脈氧飽和度可以實時反映人工肺氧合情況,是ECMO期間判定氧供效果有效快捷的指標,它可以快速指導機體氧供的調節;混合靜脈氧飽和度是機體氧耗監測的唯一實時指標,在確保監測準確的情況下同時可以判定自身循環功能和呼吸功能的恢復情況。目前常常采用進口美敦力氧飽和度接頭,結果可信,能反映實時的氧飽和度變化及血細胞比容水平,但需要每24小時根據血氣結果校正數據。
3.三通接頭
所有三通接頭必須連接緊密,鎖扣牢固。裸露的三通頭為了以后連接管路或采集血液標本方便,可以用消毒的肝素帽蓋緊。所有針對三通部位的操作需要嚴格按照無菌原則操作,動、靜脈間的側路在ECMO開始前必須保證關閉。
(三)ECMO系統預充排氣

圖11-5 ECMO系統示意圖

圖11-6 Maquet PLS ECMO套包

圖11-7 Medtronic 長時間體外生命支持套包連接后示意圖
不同的ECMO系統因設計、安裝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預充方法,往往快速預充排氣是決定ECMO可否快速建立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同ECMO系統的設計、安裝特點是ECMO專業人員必須熟悉并徹底掌握的重要技術。因ECMO系統是密閉系統,預充排氣不同與傳統體外循環。邁柯唯PLS系統借助特制的儲液袋作為循環緩沖袋使排氣簡便易行,但需要專業培訓;美敦力系統只能依靠重力排氣法完成預充排氣。目前,新型氧合器的自動氣泡捕捉功能可以排出少量管路系統中的氣體,從而為快速預充奠定了基礎。
根據預充液來路的位置通常將ECMO管道系統分為兩部分:動、靜脈管道包和離心泵氧合器。通過管道鉗分別控制預充液先后預充動、靜脈端和離心泵氧合器端,預充排氣的廢液出口通常在氧合器的出口或上緣。排氣時確保足夠的重力落差,避免預充液流速過快,輕敲管道系統即可將附壁氣泡趕走。預充前也可適當用二氧化碳氣體驅除管道系統內的空氣。常用的預充液可以是生理鹽水、乳酸林格液、復方電解質注射液(勃脈力A)等晶體液。
(四)預充后的ECMO系統試運行
預充完成確認系統排氣完全后,將ECMO離心泵頭及氧合器固定在離心泵及ECMO轉運車上。連接電源,打開控制器開關,自檢完成無誤后打開流量開關,觀察離心泵運轉是否正常,流量計數調零,設定流量標尺和報警流量范圍,負壓管調零,松開離心泵進出口管道鉗和動靜脈管道鉗,觀察流量顯示是否正確,檢查管道各接口和膜肺有無滲漏、氧氣管連接是否正常、氣源供應是否正確;再次檢查ECMO系統內有無氣體,確保一切正常后夾閉動靜脈管道,機器預充調試完畢,可以移至床旁安裝ECMO。
(五)預充液置換
成人ECMO系統用晶體預充液排氣后可適當用人工膠體液來維持ECMO預充液的膠體滲透壓,從而避免大量晶體液導致的血液黏度下降和組織間隙水腫的發生。
對于低體重患者尤其是嬰幼兒及新生兒ECMO患者而言,ECMO系統預充液相對機體血容量較多,甚至成倍增加,考慮到ECMO預充液成分對自身本已脆弱的內環境的影響,需要對ECMO系統的預充液進行適當調整。通常ECMO系統預充后需要根據患兒一般狀況補充庫血、新鮮冰凍血漿、人血白蛋白等血制品,排出多余晶體成分。并根據預充液血氣指標調整預充液酸堿度、重要離子濃度,維持膠體滲透壓(COP)、血紅蛋白水平接近正常。另外,預充液置換完畢還需要氧合、保溫,盡量避免大量預充液對嬰幼兒血流動力學及內環境的不利影響。
(六)系統備機
系統備機可分為“干備”和“濕備”兩種。前者即系統安裝好后不需要預充排氣,各耗材已經連接妥當并已在ECMO設備上,預充液廢液袋等均已連接好,所有接口、三通需處于密封關閉狀態?!案蓚洹毕到y可以在層流房間或手術室內放置6個月?!皾駛洹毙枰狤CMO系統已經排氣預充完畢,處于待用狀態,通常在緊急ECMO安裝過程中發揮快速準備、及時運轉的重要作用?!皾駛洹毕到y通??梢悦荛]放置1個月而不增加感染的風險。
四、ECMO系統建立
(一)患者準備
需要ECMO輔助支持的患者應由主管醫師向家屬交代病情,解釋ECMO輔助循環的必要性及方法、可能發生的結果及并發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如急診搶救的患者清醒,則要說明手術的意義,減少患者的緊張情緒,需要機械性輔助呼吸者及早氣管插管,維持呼吸道通暢。穿刺置管的患者可局部用2%利多卡因浸潤麻醉;患者需要全身麻醉時,可使用鎮靜、鎮痛和肌松藥物,需要給予芬太尼和維庫溴銨作為基礎麻醉行氣管插管,并建立動靜脈通路進行監測、給藥。
嚴格無菌操作,局部消毒,鋪單。插管前5分鐘使用肝素100~200IU/kg靜脈推注,維持血液抗凝,使ACT在300秒以上。插管完成、ECMO運轉正常無活動性出血后可以用魚精蛋白拮抗,監測ACT,保持在140~200秒;如果手術創傷小,無明顯出血、滲血,可以不需要魚精蛋白中和肝素,依靠肝素自身代謝縮短ACT維持于上述水平。
(二)ECMO方式及插管途徑選擇
ECMO前已經確定了循環和(或)呼吸輔助,通常VA-ECMO方式以其有效的循環呼吸共同輔助適用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常用于心臟輔助支持;VV-ECMO方式以其單純的呼吸支持特點僅適用于單純肺功能不全、心功能良好的患者。
動脈插管的途徑根據需要可以選擇升主動脈、腋動脈、股動脈、頸動脈。靜脈插管途徑有右心房、股靜脈、頸靜脈。另外,還有雙腔靜脈插管和配合股動脈插管的下肢灌注插管。不同的插管部位對外科醫生的要求不同,并且各有利弊,通常應該選擇熟悉的插管部位以便快速熟練地完成ECMO系統的建立,縮短建立時間,為患者贏得寶貴的黃金搶救點。
確定插管部位后,體外循環醫師需要根據不同部位的插管特點與外科醫生共同協商選擇適合患者需要的動靜脈插管。通常選擇插管的原則是動靜脈插管口徑在血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擇大號插管。目的在于盡量降低血液流動過程中產生的壓差,從而降低血液破壞,達到保護血液的目的。對于股靜脈插管,也建議在不影響下肢遠端靜脈回流的情況下選擇盡量粗的長股靜脈-右心房插管。
ECMO插管的選擇原則:根據患者體重或體表面積預測ECMO最高輔助流量,結合插管部位血管粗細,依據現有插管的壓力流量曲線選擇插管。
圖11-8顯示長股靜脈插管在不同流量下的壓力變化特點,圖11-9顯示雙腔靜脈插管(DLC)的壓力流量曲線,這些曲線反映了不同插管的特性,是ECMO選擇插管的重要依據。
動脈插管選擇原則:全流量情況下,動脈插管的阻力壓力在100mmHg以下即可。
靜脈插管選擇原則:全流量情況下,靜脈插管的阻力壓力在40mmHg以下即可。
VV-ECMO插管選擇的原則同VA-ECMO靜脈選擇的原則,總體目標為方便迅速建立、插管容易置入,同時能夠充分引流,達到滿意的有效輔助流量的目的。

圖11-8 單腔長股靜脈插管在不同流量下的壓力變化情況

圖11-9 雙腔靜脈插管(DLC)在不同流量下的壓力變化情況
(三)ECMO運轉前設備檢查
1.機電部分
檢查電源、備用電源、離心機手動搖把或滾壓泵搖把、離心泵頭是否安裝到位;檢查流量計安裝方向,打開主電源、旋轉流量開關觀察泵頭運轉情況、有無振動和異常聲音;檢查流量報警設定,流量和壓力調零點,檢查動靜脈氧飽和度儀是否校正。
2.管道部分
檢查管道各個接頭是否牢固,管道是否扭曲打折,固定管道防止脫落;檢查橋連管、預充管和內循環管是否夾閉;檢查氣源連接管路,氧氣管連接無誤,有氣體流出,變溫水管正確連接,無滲漏,關閉血樣采集三通;檢查靜脈負壓監測管路連接牢固,確保動靜脈管道鉗夾到位。
(四)ECMO啟動
動靜脈插管與動靜脈管道連接完成后,臺上和臺下分別查對動靜脈管道,確保無誤后,臺上先松開動靜脈管道鉗,臺下先松開靜脈管道鉗,旋轉流量開關,轉速達到1500r/min以上后,再打開動脈管鉗,ECMO開始運轉。首先觀察血流方向和流量讀數,打開氣體流量計(1~3L/min,FiO 2 80%),觀察動脈血顏色,檢查動靜脈氧飽和度讀數是否正常,觀察靜脈有無抖動和負壓讀數(<-40mmHg),檢查膜肺和各個接頭有無滲漏,觀察患者動脈血壓、中心靜脈壓、左房壓、脈搏氧飽和度。
ECMO啟動初期需要通過轉速與對應流量來確認當前插管可以達到的最高輔助流量,而后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觀察需要輔助的最佳流量。如果流量達不到最佳流量,可能需要調整插管位置甚至重新插管;倘若需要的最佳流量低于當前的最高輔助流量,建議在啟動5~10分鐘內逐漸減低轉速,降低ECMO輔助流量至患者需要的有效輔助流量即可。VV-ECMO尚需觀察靜脈氧飽和度判定“再循環”比例,適當調整插管位置和方向來獲得最低的“再循環”,從而獲得最佳的輔助效果。一旦確定最佳輔助流量后,ECMO輔助流量就不要隨意調整,設法維持在此流量下持續輔助,等待病變臟器功能的恢復。
(五)ECMO參數的調整
1.流量
在VA-ECMO輔助過程中初始流量一般較高,達到全流量〔成人 2.2~2.6L/(m 2·min),兒 童 80~120ml/(kg·min),新 生 兒 120~200ml/(kg·min)〕的 1/2~2/3,目的是盡快償還氧債,改善微循環,增加組織器官的供氧,使心肺得到休息,表現為脈搏和靜脈氧飽和度升高,末梢循環改善,有尿排出,血液乳酸水平逐漸下降,酸中毒減輕。盡量維持平均動脈壓(MAP)在70~90mmHg、中心靜脈壓在(CVP)5~12mmHg、左心房壓(LAP)在5~15mmHg,靜脈氧飽和度>65%。隨著患者生命體征的逐漸穩定,流量適當下調,維持心排出總量的80%,此階段稱為ECMO早期,主要目的在于償還氧債、維持滿意的血流動力學狀態,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為功能恢復奠定基礎。ECMO中期維持較長時間的恒定流量,目的在于維持良好的內環境狀態,使心肺充分休息,功能逐漸恢復。ECMO后期要為停機做準備,逐漸降低輔助流量,分階段慢慢降低,觀察1~2小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改變,當流量<10ml/kg時可以考慮停機。在ECMO不同階段有關流量調節的具體方案可見本書ECMO管理一章。
由于VV-ECMO不提供直接的循環支持,要使其達到VA-ECMO同樣水平的氧氣輸送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當VV-ECMO的再循環比例降到最低同時依賴良好心排出量的支持時,氧的輸送還是可以達到與VA-ECMO相同的效果的。普遍認為當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達到150g/L、再循環比例很低、靜脈引流管可以提供120~140ml/(kg·min)的輔助流量時,VV-ECMO所提供的氣體交換最佳。向頭部方向的靜脈插管可以通過減少再循環而增加VV-ECMO的氧輸送,在嬰幼兒DLVV-ECMO中,如果增加頸靜脈球位置的靜脈引流管可以提供與VA-ECMO同樣的氧氣供應。對于 VV-ECMO,起始流量一般始于 20ml/(kg·min),而后在15~20分鐘后增加流量至最大的計算流量150ml/(kg·min),流量的增加通??煊?VA-ECMO,絕大多數患者并不需要如此高的輔助流量來維持氧的供應,由于無法精確計算ECMO期間的氧供與氧耗,通常需要根據臨床各項監測指標來綜合判定。關于VV-ECMO的管理見表11-1。
表11-1 VV-ECMO管理常規

2.氣體
當ECMO開始運轉后先將膜肺氧濃度調至70%~80%,氣流量與血流量比為0.5∶1~0.8∶1,必要時使用純氧和高氣流量,觀察ECMO動、靜脈氧飽和度,應達到動脈氧飽和度98%以上,靜脈氧飽和度65%以上,如果靜脈氧飽和度較低,要考慮輔助流量是否充分、體溫是否過高、下半身高氧等因素,而后相應采取增加流量、適當降溫、調高氧濃度等措施改善。機械輔助呼吸方面要降低呼吸參數(表11-2),使肺得到充分休息。ECMO穩定期膜肺氧濃度調至40%~50%,仍維持較低的輔助呼吸指標,定期檢測血氣,維持較好的氧供和酸堿平衡。ECMO后期降低流量的同時降低氧濃度,觀察血氣指標,為停機做準備。
表11-2 ECMO期間輔助呼吸參數調整

(六)血管活性藥物的調整
ECMO開始運轉后正性肌力藥物如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要逐漸減量至停用,注意觀察動脈血壓和中心靜脈壓,可給予少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維持較為滿意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減少正性肌力藥用量的目的是使心臟得到充分休息,充分發揮人工心肺的輔助作用,在ECMO支持下維持機體生理需求,以期心臟得以恢復。如外周阻力較高,可適當給予擴血管藥物,冠心病患者可給予硝酸甘油,增加冠脈血供,有助于心臟功能恢復。
(七)抗凝與監測
通常使用肝素抗凝,用量為 4~30IU/(kg·h),維持ACT在140~200秒,隨ACT值調整用量。肝素配制:用(kg×200)IU 肝素加入 50ml鹽水中,輸入速度為 1ml/h 時,肝素用量為 4IU/(kg·h)。常用ACT監測抗凝效果,一般每3小時測1次,早期調整肝素用量時每小時測1次。也可使用血栓彈力圖(TEG)和Sonoclot監測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當患者胸腔引流較多時可以減少肝素用量,甚至暫時停用肝素,未開胸患者可以維持較高的ACT。當血小板<10×10 9/L并有出血傾向時,考慮輸入血小板,如果沒有明顯出血傾向,可暫不輸入,動態觀察血小板計數。常規使用抑肽酶保護血小板功能,減少出血,200萬單位加入50ml鹽水中(4萬單位 /ml),速度 1ml/h。
(八)ECMO效果評估
1.VV-ECMO效果評估
ECMO輔助開始后即可根據實時監測的動靜脈血氧飽和度來判定輔助效果的好壞,結合患者動脈血氣結果可以更確切地了解機體動脈系統血液的氧合及二氧化碳排出情況,通過ECMO流量、通氣量、氧濃度等的調節,達到正常理想的呼吸支持功能。由于VVECMO的部分輔助特點,在ECMO早期氧合及二氧化碳排出的功效比較顯著,隨著氧債的償還,VV-ECMO氣體交換的作用會顯得越來越小,除了與循環逐漸改善有關外,與右心房內動脈血混合可能導致的血液ECMO再循環也有關系。
這種再循環在雙腔靜脈插管ECMO更容易發生,再循環的血量受ECMO泵流量、插管位置、心輸出量及右心房大小的影響。①流量越高,再循環越多,二者幾乎呈線性關系;②DLC插管尖端未能充分抵達右心房,容易造成上腔靜脈(SVC)內無效循環的增加,而且隨著頸部插管部位切口的水腫、患兒頭部位置的移動可能導致DLC插管位置的變化,將可能導致再循環比例增加,因此需要實時判定插管位置并隨需要調整,從而保證有效的ECMO呼吸支持;③心臟輸出功能的好壞同樣影響到進入右心房的氧合血是否可以迅速經三尖瓣進入右心室并被心臟泵入全身循環,心排出量的增加將有利于心房內再循環血液比例的下降;④右心房的大小影響再循環比例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心房越大,動靜脈血混合的程度將越低。
2.VA-ECMO效果評估
ECMO開始運轉后體內氧合血增多,靜脈血和脈搏氧飽和度逐漸升高,血氣表現為PaO 2升高、PaCO 2降低,隨著循環功能改善、乳酸水平降低、酸中毒減輕,即使減低呼吸參數,也能維持良好的氧代謝,表明ECMO呼吸支持有效。當采用股動、靜脈插管進行VAECMO時,如果患者自體肺氧合功能差,可能會造成下半身高氧合、上半身低氧合情況,橈動脈血氣PaO 2低,這樣會造成腦部缺氧,需要提高灌注流量,加用腋動脈插管,提高上半身血氧分壓,改善腦部低氧狀況。如果患者意識清醒、肺功能良好,可以停用呼吸機,拔出氣管插管,減少肺部感染機會。
ECMO運轉后動脈血壓能夠維持,平均動脈壓>60mmHg,左房壓降低,隨著輔助時間的延長,血壓會逐漸升高,此時需要減少正性肌力藥物的用量,而平均動脈壓無明顯降低,表明ECMO循環支持有效。表現為患者四肢逐漸溫暖,皮膚發花消失,尿量增加〔>2ml/(kg·h)〕,血乳酸下降,末梢循環得以改善。需要注意容量負荷,如果輔助流量提高困難,動脈血壓不升,靜脈管道抖動明顯,靜脈端負壓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容量不足,可以適當補充容量,觀察動脈血壓和中心靜脈壓。
ECMO早期肺部胸片改善往往不明顯,甚至會出現加重情況,隨著輔助時間的延長,血液氧合的提高,呼吸參數的降低,體內多余水分的排出,肺部X線表現肺紋理逐漸清晰,肺門影和心影縮小。胸片還能準確顯示插管位置,以便及時調整。注意觀察胸腔和心包腔積液情況。
超聲心動圖可以實時觀察左右心室收縮和舒張情況、房室壁厚度、室間隔運動、心內血栓形成及畸形矯治情況。動態觀察更加有意義,可以反映心功能恢復趨勢,判斷ECMO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