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醫學影像技術學·影像設備結構與原理卷
- 石明國主編
- 806字
- 2020-08-07 16:32:56
第二節 CR成像原理
一、CR成像原理
(一)CR的原理
CR工作原理如圖2-5所示。IP板經X線曝光(第一次激發)后,記錄了受檢者某一部位的信號,形成了潛影,此潛影是模擬影像。將IP板送入影像閱讀處理器,經激光掃描器掃描(第二次激發)讀出影像,至此,已將模擬影像轉化成了數字影像。數字影像可輸出給激光打印機或其他終端進行顯示或存儲。第二次激發過的IP用強光照射,使IP板上的潛影消失,IP板可下次再使用。概括起來,CR的工作原理實際上是IP板經兩次激發后,抹消潛影再使用的過程,因此,IP板是CR成像系統中成像的核心部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2-5 CR工作原理示意圖
(二)CR的工作流程
1.信息采集
CR系統用影像板來接受X線下的模擬信息,然后經過模/數轉換來實現影像的數字化。
2.信息轉換
指存儲在IP上的X線模擬信息轉化為數字化信息的過程。信息轉換部分主要由激光閱讀儀、光電倍增管和模/數轉換器組成。IP在X線下受到第一次激發時儲存連續的模擬信息,在激光閱讀儀中進行激光掃描時受到第二次激發,而產生熒光(熒光的強弱與第一次激發時的能量精確地成比例,呈線性正相關),該熒光經高效光導器采集和導向,進入光電倍增管轉換為相應強弱的電信號,進行增幅放大、模數轉換成為數字信號。
3.信息處理
指用不同的相關技術根據診斷的需要實施對影像的處理,從而達到影像質量的最優化。CR的常用處理技術包括有諧調處理技術、空間頻率處理技術和減影處理技術。
4.信息的存儲與輸出
IP被掃描后所獲得的信息可以同時進行存儲和打印。影像信息一般被存儲在光盤中,隨刻錄隨讀取,一盤存儲量為2G的光盤(有A、B兩面),在壓縮比為1︰20的前提下,若每幅影像平均所占據的存儲空間是4M,那么,每面盤可以存圖像5000幅。而且能夠長久的作為網絡資源保存,以供檢索和查詢為醫學診斷提供幫助。
二、CR的分類
(一)普通型
普通型CR是指可用于人體大部分位置攝影的CR裝置
(二)專用型
專用型CR設備是指專用于某一或某些部位的CR裝置,如乳腺攝影C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