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技術大講堂1001問:病理技術操作疑難點解惑答疑
- 席越 陳軍
- 10905字
- 2020-08-07 13:12:13
第二講 組織脫水
在病理制片中組織經過固定和水洗,含有大量水分,而水與石蠟又不能相混,因此必先用脫水劑滲透到組織中,將組織中水分全部去掉.故脫水是石蠟切片制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組織塊脫水是否完全,將直接影響制片效果。在工作中經常發生因脫水不好而出現各種問題,有很多人看輕脫水的重要性,而致使制作失敗。本講將為大家介紹日常工作中組織脫水的規律和技巧。
問題35 脫水劑應如何準確分類?
脫水劑是根據其效果和性質進行分類的,一般我們把它分成非石蠟溶劑的脫水劑 (乙醇、丙酮)和脫水兼石蠟溶劑的脫水劑 (正丁醇、叔丁醇、環己酮、松脂醇、二氧六環)。怎么講呢?前一類脫水劑是不能與石蠟相溶的,只起到去除組織中水分的作用,還要再經過透明劑的處理才能浸蠟,而后一類脫水劑本身就能與石蠟相溶,既能起到脫水作用,同時也起到了透明作用,經這類脫水劑的處理后,組織可不經透明劑,而直接浸蠟。
問題36 如何正確的使用脫水劑?
這個問題說來既簡單又復雜,說它簡單是因為我們日常使用最多的脫水劑就是乙醇,那么我們只要掌握好它的使用規律就可以了;說它復雜是因為在不同的組織、不同的體積、不同的染色、不同的實驗中只簡單使用乙醇作為脫水劑,是不可能達到好的結果的,還要因具體情況而論。這里把組織脫水中的特殊處理技術做個介紹,因為這是比較難以掌握的。
不同的組織脫水劑應這樣使用:
1.實質器官組織如肝、腎、脾、腎上腺、甲狀腺、甲狀旁腺、淋巴結、腮腺、扁桃體、胸腺、胰腺等,這些器官組織都含細胞豐富,在脫水過程中易產生酥脆現象 (細胞過度脫水收縮),所以不適于使用強脫水劑,如無水乙醇,丙酮等,而且在脫水過程中,切忌加熱和脫水時間過長。可以使用脫水中性的試劑,如正丁醇、叔丁醇,這樣可以保證脫水后這些器官組織不變酥脆。
2.心臟、肺臟、子宮、前列腺、肌肉、舌、陰莖、睪丸、卵巢等器官,對脫水劑有較強的抵抗作用,脫水劑對其作用比較緩慢,不易滲透,所以比較適合用較強的脫水劑,如乙醇、丙酮,或乙醇丙酮的混合脫水劑。
3.胃、腸、膀胱、血管、輸卵管、輸尿管、闌尾、膽囊、食管等器官,對脫水劑的抵抗作用沒有那么強,但由于這些管狀器官是由多層不同組織構成,故而脫水劑的穿透性太弱,效果也不會太好,這里建議以乙醇處理為當,其他的脫水劑效果不甚理想。
4.骨、皮、肌腱、椎間盤、軟骨、韌帶、宮頸等組織,十分致密,硬韌,骨腫瘤穿刺 (脫鈣后)、脫水劑很難浸入,故而脫水效果較差,由于這些組織器官,經強烈脫水后,容易變硬,使制片困難,所以使用脫水劑要十分小心,這里推薦使用叔丁醇、正丁醇或二氧六環,因這幾種脫水劑作用較為緩慢,同時又有透明作用,省去透明劑的再次硬化作用,能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5.脂肪組織、腦組織、乳腺組織、骨髓等含脂質較多,不易脫水成功,但并不是強的脫水劑就能更好的處理這些組織,這里建議使用脫水劑前,應先作脫脂處理,乙醇雖有很好的去脂作用,但仍不能達到理想的脫脂脫水要求,最好先用氯仿脫脂后,再進行脫水處理,選用的脫水劑以乙醇、松脂醇為佳。
6.對腫瘤來講肝癌、肺癌、腎癌、淋巴癌、甲狀腺癌、胰腺癌、胸腺瘤、鼻咽癌等細胞較脆,脫水時應采用較溫和的脫水劑,如叔丁醇、正丁醇。而像胃癌、腸癌、膀胱癌、卵巢癌、膽囊癌、類癌、食管癌、腦癌及各種肉瘤則應采用較強的脫水劑,如乙醇、或醇丙酮混合脫水劑。子宮肌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纖維瘤、脂肪瘤、神經纖維瘤、神經鞘瘤、皮膚腫瘤、前列腺癌、宮頸癌、睪丸癌、陰莖癌、乳腺癌則以乙醇作為脫水劑最為合適。
7.胃鏡、腸鏡、支氣管鏡、肝穿、腎穿、前列腺穿刺、膀胱鏡活檢、乳腺穿刺、甲狀腺穿刺等小標本,由于體積過小,不可使用強脫水劑,可采用梯度乙醇+正丁醇的脫水方法,可適當延長脫水時間,標本也不會出現脆硬現象。骨髓穿刺可采用梯度乙醇+丙酮的脫水方法,脫水前最好行脫脂處理。
問題37 組織脫水后出現發脆的原因是什么?
脫水過度容易造成組織發脆,造成組織發脆的原因還有加溫 (溫度超過36℃)、脫水劑內加有丙酮。一般總認為組織發脆跟高濃度乙醇有關,而忽視了與低濃度的乙醇關系,其實低濃度的乙醇具有強大的穿透力,比純乙醇更容易滲透到組織塊內部使之脫水,組織如果在低濃度乙醇里充分脫水,在高濃度乙醇里只需脫去從低濃度到高濃度之間的水分,因此,僅需短時間就可完成。所謂脫水過度引起組織發脆可能是起始脫水濃度過高引起。如果脫水時加溫,使用丙酮,還可引起組織收縮,并影響免疫組織化學的標記。
問題38 影響脫水效果的因素都有哪些?
影響組織脫水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通常來講包括人工脫水操作;全密閉柜式電腦控制自動組織脫水機脫水操作,兩種不同程序的脫水,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因素。首先人工組織脫水法因為每一步都需要人來完成,所以稍有不慎,就會在時間上有所延誤,脫水處理時間就不很精準。而自動脫水機操作的問題是,在脫水時,大小組織一窩煮,造成小組織過度處理而產生硬脆的現象,而太大的組織又處理不夠,使之難以切成佳片。另外脫水劑加熱;取材時組織切取太大、太厚;標本固定不充分;標本組織結構較特殊;脫水液種類選擇不當;因脫水液使用過久,使用率又高,引起脫水液被稀釋,有效濃度降低等都是影響脫水效果的因素。
問題39 乙醇脫水是最經典的方法之一,為什么有時效果也會不好?
乙醇是很好的脫水劑,它可用在所有的組織脫水程序中,效果也是不錯的,但它不是一藥治百病的仙丹,它同時也具有很多缺點,正是由于一些誤導,大家都把它作為脫水劑的經典,才使得大家都盲目地去使用它,卻不顧很多組織是不適于乙醇脫水的,還要強調的是要根據組織的具體情況選用脫水劑,不要盲目的使用乙醇脫水。乙醇再便宜,也要節約,所以在換液時有些操作者舍不得全部倒掉,而采取后缸頂替前缸,只更換最后一缸的做法,這種換液的方法也不能說就不好,只是不要等到試劑已經太過陳舊才換液,那樣肯定是嚴重影響脫水質量的。
問題40 為什么市面上出售的改良脫水套液能夠改變以往組織脫水不凈的現象?
這個問題在很多專業網站上有很詳細的分析,其實這是廠家打的一場心理戰,他們知道我們想節省的心理,所以,廠家不會提供可供更換用的最后一道液體,你到時更換試劑,就是再貴,也要全部倒掉,一起更換,這時候我們也就沒有心疼的感覺了,這樣就達到試劑設定的效果,這里面還包括了固定液、石蠟、蘇木素、伊紅等,由于都是成套供應的,你必須都得換。這是用沉重的經濟代價換來的改變,其實如果我們把日常的脫水規范化,根據組織的具體情況合理使用脫水劑,問題39中那種換液方法還是值得提倡的。
問題41 梯度乙醇對脫水的影響是否不如無水乙醇的影響大?
這個問題很難有準確的答案,有專家進行過探討和實驗,實驗證實,在70%、80%、85%、90%、95%、100%乙醇的脫水程序中,80%乙醇中的收縮率最明顯;70%乙醇的效果次之;85%、90%和95%梯度乙醇的脫水效果變化較小;而無水乙醇基本沒有變化。當不經過低濃度脫水而直接將組織投入到高濃度乙醇中時,組織也會有較明顯的收縮率,但是脫水不徹底。不同組織器官比較結果表明:管狀器官的收縮率要比實質性器官如肝臟,淋巴結等收縮率要大。通過本試驗,發現組織在70%內收縮明顯,而在無水乙醇中收縮很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在高濃度乙醇內放置時間加長對進行切片效果無影響,主要是二甲苯透明、浸蠟時間要掌握好。總之,通過本試驗結果發現,以往將組織放入70%乙醇中長期保存的辦法應該慎重,組織收縮明顯,影響測量結果;而在無水乙醇內可以延長時間,使組織脫水徹底。
問題42 骨組織脫水的要點是什么?
因骨組織是最難以處理和掌握的特殊組織,它具有一套特殊的處理技術,是作為病理技師必須掌握的。骨組織的硬度,使以后的步驟難以進行,所以對骨組織使用脫水劑要特別注意,像丙酮、無水乙醇等強脫水劑最好不用,因為這些脫水劑使用后,跟著就必須使用二甲苯等收縮性更強的透明劑,更使骨組織的硬度加大,不利制片。建議采用收縮性稍弱的脫水劑,特別是可兼顧脫水透明雙重作用的試劑更好,如正丁醇、叔丁醇、環己酮、二氧六環 (dioxane)等。
1.骨組織一般脫水程序 (表42-1)
表42-1 骨組織一般脫水程序

2.先固定后脫鈣的骨組織可采用以下脫水程序
(1) 程序Ⅰ (表42-2):
表42-2 先固定后脫鈣脫水程序Ⅰ

(2) 程序Ⅱ (表42-3):
表42-3 先固定后脫鈣脫水程序Ⅱ

(3) 程序Ⅲ (表42-4):
表42-4 先固定后脫鈣脫水程序Ⅲ

(4)程序Ⅳ:二氧六環 (dioxane):它的特點很突出,以上各脫水透明劑均須在各級乙醇之后使用,而二氧六環卻可免去各級乙醇處理,而直接入二氧六環中脫水,骨組織在其中可放置很長時間而不會引起收縮和硬化。一般6~8小時后即可直接浸蠟。
3.先脫鈣后固定的骨組織脫水程序,經此處理的骨組織膨脹較嚴重,所以,要采用收縮力較強的脫水劑,如無水乙醇、丙酮等。以無水乙醇2~3小時為佳 (一般大小標本),也可采用無水乙醇-丙酮等量混合2~3小時,盡量不采用純丙酮脫水,因純丙酮的脫水力很強,對組織的收縮較大,易使組織變硬。
問題43 皮膚組織的具體脫水方法是怎樣的?有些什么特殊的地方嗎?
皮膚組織也是比較不好制作的特殊組織,其脫水程序有兩種:
1.程序Ⅰ:
常溫80%乙醇 (60~120分鐘)→95%乙醇Ⅰ (60~120分鐘)→95%乙醇Ⅱ (60~120分鐘)→無水乙醇Ⅰ (30~60分鐘)→無水乙醇Ⅱ (30~60分鐘)→無水乙醇Ⅲ (30~60分鐘)。
2.程序Ⅱ:
常溫80%乙醇 (20~30分鐘)→95%乙醇Ⅰ (45~60分鐘)→95%乙醇Ⅱ (45~60分鐘)→正丁醇Ⅰ (60分鐘)→正丁醇Ⅱ (60分鐘)→正丁醇Ⅲ (120分鐘)。
皮膚組織在取材時,考慮到傷口愈合后的外觀,故取材一般較小,1.0cm×0.5cm×0.3cm以內。且皮膚組織含水相對其他組織較少,因而在脫水時,可以縮短脫水時間。普通病理制片手工操作脫水所需時間6~9小時,切片時如果組織易碎,可能原因為脫水過度。
問題44 脂肪組織的具體脫水方法是怎樣的?有些什么特殊的要求嗎?
脂肪組織的脫水應從低濃度乙醇開始,在無水乙醇中時間應適當延長到4小時左右,使組織徹底脫水,在進二甲苯之前最好在無水乙醇和二甲苯的混合液中處理30分鐘效果更佳。如作特染時為保存脂質置于乙醇和二甲苯等溶劑中的時間則宜短。三氯甲烷有很好的脫脂作用,更有利于脂肪組織的脫水和透明浸蠟的效果。
1.脫脂:
三氯甲烷120分鐘。
2.脫水:
75%乙醇 (120分鐘)→80%乙醇 (90分鐘)→95%乙醇 (90分鐘)→無水乙醇Ⅰ (60分鐘)→無水乙醇Ⅱ (60分鐘)→無水乙醇Ⅲ (60分鐘)。
問題45 淋巴結的具體脫水方法是怎樣的?有些什么特殊的要求嗎?
淋巴結具有組織結構致密、細胞豐富等組織學特點,其外圍有致密結締組織的被膜包繞。淋巴結的這些組織結構特征就決定了其組織制片較其他組織制片相對難度大。淋巴結的脫水極為重要,稍有不慎就會制作失敗,所以,最好不要使用太強的脫水劑,如丙酮等,最好使用較為溫和的脫水劑,而適當延長脫水時間是最好的辦法。
經典方法:常溫80%乙醇 (60分鐘)→95%乙醇Ⅰ (60分鐘)→95%乙醇Ⅱ (120分鐘)→叔丁醇Ⅰ (60分鐘)→叔丁醇Ⅱ (120分鐘)→叔丁醇Ⅲ (120分鐘)。
問題46 肌腱組織的具體脫水方法是怎樣的?有些什么特殊的要求嗎?
正常肌腱的膠原纖維束平行而整齊緊密地排列,束間有沿其長軸成平行排列的肌腱細胞,肌腱外膜可見成排的腱細胞。肌腱的組織致密,對液體的穿透阻力較大,所以也是較難以制片的組織。
經典方法:常溫80%乙醇 (60分鐘)→二氧六環Ⅰ (120分鐘)→二氧六環Ⅱ (120分鐘)→二氧六環Ⅲ (120分鐘)。
二氧六環 (dioxane)的特點很突出,以上各脫水透明劑均須在各級乙醇之后使用,而二氧六環卻可免去各級乙醇處理,而直接入二氧六環中脫水,肌腱組織在其中可放置很長時間而不會引起收縮和硬化。一般6~8小時后即可直接浸蠟。
問題47 腎穿組織的具體脫水方法是怎樣的?有些什么特殊的要求嗎?
就腎臟制片的質量而言,病理工作者比較公認的標準為:切片完整且薄;以2μm最佳切片無折疊及刀痕;染色清晰,透明性好,對比鮮明;免疫組織化學或免疫熒光定位準確,背景適中,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脫水是關鍵,腎穿刺組織的脫水不提倡使用自動脫水機,宜手工操作。
經典方法:常溫80%乙醇 (60分鐘)→二氧六環Ⅰ (60分鐘)→二氧六環Ⅱ (60分鐘)→二氧六環Ⅲ (60分鐘)。
問題48 肌肉組織的具體脫水方法是怎樣的?有些什么特殊的要求嗎?
在組織病理制片過程中,肌肉組織經常發生組織變硬、變脆、易破碎、易掉片的現象,其原因是組織本身致密、較硬,脫水劑濃度較高、脫水時間較長,脫水不徹底導致的石蠟浸漬不好,肌肉組織是較致密的組織,因而脫水是關鍵步驟,由低濃度乙醇開始脫水可避免組織過度收縮,也保證了脫水徹底。
經典方法:常溫70%乙醇 (60分鐘)→80%乙醇 (60分鐘)→95%乙醇Ⅰ (60分鐘)→95%乙醇Ⅱ (120分鐘)→環己酮Ⅰ (120分鐘)→環己酮Ⅱ (120分鐘)→環己酮Ⅲ (120分鐘)。
環己酮脫水透明劑的優點是脫水力較強,又不使組織收縮變硬,更可替代透明劑而直接浸蠟。
問題49 指甲的具體脫水方法是怎樣的?有些什么特殊的要求嗎?
指甲板大部分是角質 (角蛋白),它與構成頭發的化學物質是相同的。角質是從氨基酸中產生出來的蛋白質。這些特殊的蛋白質形成了一種堅固的有彈性的物質,稱為指甲板。指甲板與皮膚和頭發的產生非常相似,它由多層平整的角質細胞構成,這些板狀細胞由一種黏性很強的物質互相凝結在一起,當多層細胞互相粘連在一起時,就形成了同灰磚墻相似的構造。指甲板也被稱作自然指甲。見于指甲的構造,化學劑很難浸入其中,故而脫水效果大打折扣,如使用強脫水劑不但脫水未達標,反而能強化其堅硬度,故而溫和脫水劑才是最好的選擇。
經典方法:軟化液 (Bouin、Perenyi液或苦味酸飽和液)中軟化12~24小時→流水沖洗8~12小時→二氧六環Ⅰ (120分鐘)→二氧六環Ⅱ (120分鐘)→二氧六環Ⅲ (120分鐘)→二氧六環Ⅳ(120分鐘)。
有人主張采用苯酚作軟化劑,但苯酚對一般的硬組織效果較佳,但對于指甲這種含膠質很多的物質就作用不大了,二氧六環的特點是可不經各級乙醇而直接脫水,且可放置較長時間而不會造成組織硬化,在二氧六環液內最好放置一層硫酸銅,以達吸水作用。
問題50 眼球的具體脫水方法是怎樣的?有些什么特殊的要求嗎?
由于構成不同,眼球內各種組織軟硬相差很大,各層次之間連接性較差,因此用常規方法很難作出結構完整的全眼球病理切片,所以,眼球的切片制作需要特殊的方法才能完成。
經典方法:溫80%乙醇 (120分鐘)→95%乙醇Ⅰ (120分鐘)→95%乙醇Ⅱ (120分鐘)→95%乙醇Ⅲ (120分鐘)→正丁醇Ⅰ (120分鐘)→正丁醇Ⅱ (120分鐘)→正丁醇Ⅲ (120分鐘)→正丁醇Ⅳ (120分鐘)
此法中采用正丁醇作為脫水透明劑,因其對組織的收縮和硬化很小,脫水透明可同時進行,故而對眼球的處理效果較佳。
問題51 需軟化處理的組織的具體脫水方法是怎樣的?有些什么特殊的要求嗎?
在制片過程中如措施不適當,使組織未經固定而干枯或因固定不當久而硬化,這類標本已失去檢查價值,但必要切片時,還可設法使之軟化,權宜使用。
經典方法:將預處理組織入20%安替弗明液 (Antiformin,氫氧化鈉7.5g,碳酸鈉70g,漂白粉100g,氯酸鈉溶液1000ml)或5%苯酚液軟化處理24~48小時,直至組織膨脹→軟化適宜時取出用流水沖洗→二氧六環Ⅰ (120分鐘)→二氧六環Ⅱ (120分鐘)→二氧六環Ⅲ (120分鐘)。
問題52 燒傷皮膚的具體脫水方法是怎樣的?有些什么特殊的要求嗎?
燒傷皮膚呈焦硬狀態,再經組織脫水、透明、浸蠟等處理后就會變得更加堅硬,很難制出較好的切片,已成為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但也不是任何辦法都沒有,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也還能得到較好的效果。
經典方法:A.G.M固定液 (70%乙醇80ml+冰醋酸10ml+甲醇10ml)固定24~48小時→4%苯酚水溶液內2~3天→常溫80%乙醇 (60分鐘)→95%乙醇Ⅰ (60分鐘)→95%乙醇Ⅱ (60分鐘)→叔丁醇Ⅰ (60分鐘)→叔丁醇Ⅱ (120分鐘)→叔丁醇Ⅲ (120分鐘)。
問題53 怎樣判斷是否是脫水出了問題?什么樣的現象說明是脫水出的問題?
這兩個問題都是組織制片當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其實這既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也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首先第一個問題是說脫水與固定、透明、浸蠟之間出現的問題怎樣區分,第二個問題是說脫水本身出現問題怎樣判斷,其實我們只要掌握了脫水問題的判斷標準,也就能很好的區分其他操作過程的問題了。脫水出現的問題是應該很好判斷的,因為如果脫水不好,標本出現的只能是兩種情況:一種是脫水不足,組織在包埋蠟塊中呈現與石蠟硬度不一的現象,結果是雖能切出蠟帶,但蠟帶中組織不成片,這是因為脫水不凈,使得透明劑與石蠟都無法浸入組織當中,故而形成了沒有浸蠟的組織蠟塊;另外一種是脫水過度,組織因為脫水過度 (脫水劑太強,脫水溫度過高、脫水時間太長等)致使組織細胞結構發生不可逆的變化,即使透明劑和石蠟都順利浸透組織,但因組織本身已遭破壞,切出的片子也是很糟糕的,呈現組織細胞碎裂,收縮變形的現象。
問題54 不同溫度下的脫水對組織中酶活性有什么影響?最佳的酶活性組織脫水溫度是怎樣的?
組織固定對組織酶的活性的影響較大,主要集中在不同固定劑對一些水解酶活性的影響,而組織脫水的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因此,本文要講一下脫水時的不同溫度對組織中酶活性的影響,從中給出酶活性的最適脫水溫度。
1.影響:
實際應用所取得的結果證實,低溫組織切片中酶活性呈強陽性反應,明顯高于較高溫組織切片中的酶活性。高低溫度差別顯著,同時又因脫水溫度不同,其切片中酶活性顯著結果略有差異,但不顯著,表明是低溫脫水較高溫脫水的組織切片能更好地保存酶活性。考慮到實際工作的條件,筆者認為組織以-20℃脫水為宜。
2.方法:
組織在4℃固定后,洗去組織內殘留的甲醛,在-20℃下脫水,乙醇濃度應不低于95%(否則易結冰)。也可用無水乙醇直接脫水,其時間應視組織塊大小靈活掌握,均應數倍于常溫脫水時間。
問題55 病理細小質嫩的穿刺組織行脫水時極易出現脫水過度的情況,如何掌握?
由于各種穿刺活檢組織及小動物內臟組織標本小,組織稚嫩,質地柔軟易碎,標本珍貴等特點,如果按照常規標本的處理方法,往往容易造成組織過度收縮脆裂失去柔韌性,切片時呈碎渣樣,不能完整制片,甚至無法制片,現在介紹一種解決方法:
1.收到標本后,立即置于中性緩沖甲醛固定液中,如果標本過小,可先點上伊紅后用擦鏡紙包起來放在固定液中固定,可防止組織丟失。固定液要保持新鮮、液量要求充足,固定時間為1~12小時。
2.脫水處理:75%乙醇30分鐘→85%乙醇50分鐘→90%乙醇Ⅰ50分鐘→95%乙醇Ⅱ90分鐘→95%乙醇Ⅲ90分鐘→無水乙醇Ⅰ90分鐘→無水乙醇Ⅱ90分鐘。
問題56 微波在組織脫水中如何使用?
微波技術在病理技術中的應用,主要是根據微波能發射高頻能量,組織經微波輻射后會加速內部分子的高速運動,加快組織固定、脫水等過程,提高其染色質量,病理技術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這一方法尤其適合于臨床病理的快速診斷,可減少誤診率,對提高病理工作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但在應用微波的過程中也要嚴格控制微波溫度由于各器官組織材料自身特點不一,電子密度也不完全相同,使用的時間也不完全相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加以提高。
方法:將已隔夜固定的組織材料分別放入2瓶95%乙醇中置入7擋微波爐中,時間分別定為15~20分鐘,再將組織材料分別放入2瓶100%乙醇中置入7擋微波爐中,時間分別定為15分鐘。將組織材料取出,放入透明劑中。
問題57 微小組織脫水時有什么好的脫水方法嗎?
隨著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在日常的病理標本中,微小組織活檢已占相當大比例。如內鏡活檢、粗針或細針穿刺吸取活檢、鉗取活檢等。因所取的組織微小。常規制片過程時間較長。而用快速石蠟切片組織又收縮較明顯,給病理診斷帶來影響。如采用離心機進行微小組織高速離心脫水制片,簡易適用,速度快,當日可出報告,可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材料:
①離心機:轉速可達到3000~4000r/min,1分鐘離心即可。②試劑:固定液 (濃甲醛15ml、95%乙醇80ml、冰醋酸5ml)。無水乙醇,正丁醇。③天平,眼用鑷,擦鏡紙。④試管:用12mm(直徑)×100mm(高)試管 (華氏管)。在試管內底部墊一小片海綿做過濾吸水用。
2.方法:
用擦鏡紙將微小組織與標簽編號包好,用眼用鑷夾入試管內,加入固定液約11~12ml。經天平平衡后,用蠟筆做好容積記號,放入離心機以3000~4000r/min,離心3~5分鐘。然后取出標本放在吸水紙上吸干標本上余液,再將標本放入原試管,注入無水乙醇至原記號,進行離心5分鐘。按上述方法再注入正丁醇離心5分鐘。至此,固定、脫水、透明結束。
問題58 有沒有可在幾小時內完成脫水程序的方法?以方便門診標本的快速病理診斷?
快速脫水方法可縮短門診患者的診查時間,方便患者。也不受條件設備限制,特別適合在中、小醫院內開展,介紹一種方法。
1.方法:
送檢標本大小一般要求在0.6cm×0.4cm×0.4cm。若組織塊稍大,在中間切開即可。脫水過程均需在溫箱內進行,溫箱內溫度要保持在50~60℃,各缸分別放入加溫:95%乙醇30分鐘,無水乙醇60分鐘→二甲苯Ⅰ15分鐘→二甲苯Ⅱ30分鐘→硬脂酸石蠟液內浸泡60~90分鐘 (硬脂酸2份、石蠟2份,或醫用石蠟均可)。
2.效果:
①脫水后組織質地硬度適中,無變脆變硬現象。對皮膚,淋巴結亦可收到滿意效果。②脫水后染色及制片無需特殊處理,操作方便。③逐缸加溫,藥物不致大量揮發,程序簡捷。④經對多年用此方法脫水制作的切片復查,其色澤穩定,說明可長期保存。
問題59 在特殊情況下,有沒有一種更快捷的組織脫水方法,以解燃眉之急?
對于各科送檢的病理標本,從滿足臨床需要出發,應盡量縮短制片時間,以便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特殊情況下,有時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出病理報告,可以采用真空脫水法。
1.常規真空組織脫水器械:
①醫用電動吸引器一臺,規格要求 (真空度為700毫米汞柱,排氣量為30L/分鐘。單相電動機,電壓為220V,功率為180W,轉速為1400轉/分鐘)。②玻璃瓶6個,膠塞一個,16號針頭1支,70cm長的膠管一條,把針頭插入膠塞,將橡皮管套上針頭,另一節橡膠管套上電動吸引器。
2.使用方法:
①將已固定的送檢組織用銳利刀片切成1.6cm×1.5cm×0.15cm大小,裝在脫水籃或脫水盒子里,置入瓶Ⅰ內約300m l 80%乙醇溶液中,用膠塞塞緊瓶口,開動吸引器使負壓表指針達650毫米汞柱,用止血鉗鉗住膠管,關閉機器,使瓶內組織真空脫水10分鐘。②將脫水籃從瓶Ⅰ直接移入瓶Ⅱ中,按上述操作抽氣真空脫水10分鐘。③以下各瓶依次進入透明:Ⅰ、Ⅱ瓶真空各6分鐘。浸蠟:入石蠟,二甲苯混合液Ⅰ10分鐘,石蠟Ⅱ、Ⅲ各15分鐘,然后進行包埋。
此法操作方便、設備簡單,可適用于城鄉醫院病理科,解決門診急待診斷的送檢標本 (如遠道來就診的患者)。過去病理診斷要3天才能報告結果,用此法只要12~24小時。
問題60 含蠟組織塊脫水不足如何補救?
含蠟組織塊脫水不足是指處理病理標本時組織塊脫水不盡而被浸蠟甚至包埋,以致石蠟不能完全浸透組織,失去應有的支持作用。此常見于全自動組織脫水機的組織處理過程,因其是無人值守操作,所以一旦發現脫水不足,組織塊往往已經浸蠟。考慮到再取材工作量巨大,加之內鏡、穿刺等標本再取材困難,對組織進行補救處理顯得尤為必要。組織脫水不足常影響后繼的透明與浸蠟,表現為含蠟組織塊發軟,制成蠟塊后組織塊與周邊石蠟容易發生脫離,此種蠟塊往往難以切出組織薄片或即使強行切出也會出現組織擠壓、破碎,影響病理診斷。對上述含蠟組織塊進行補救性處理,是個很棘手的問題,實踐證明將此類組織塊用二甲苯多次脫蠟后,入逆梯度乙醇直至水化,再重新脫水,實際效果甚微。下面就介紹一種方法,可基本解決這一問題。
1.操作方法
(1)將全自動脫水機或手工處理后有明顯脫水不足現象的已浸蠟樣本蠟塊放入60℃石蠟溶液中,使組織周圍石蠟完全溶解,保持組織塊內石蠟成分處于溶融狀態。同時,在75℃水浴槽內先后放入盛有30ml丙酮的燒杯A (50ml容積),加熱丙酮 (隔段時間再加熱盛有30ml丙酮的燒杯B)。
(2)待丙酮A完全沸時,放入組織塊,此時丙酮內逐漸有白色糊狀石蠟沉淀出現,組織塊有液泡冒出。
(3)當丙酮B完全沸時,迅速將組織塊從A丙酮換入其中,處理10分鐘,此時丙酮內石蠟沉淀明顯減少,組織塊僅有少量或無液泡冒出。
(4)取出組織塊,立即投入75℃石蠟溶液中,直至組織塊無氣泡冒出,約15分鐘。
(5)常規包埋、切片、HE染色。
2.效果:
經此法處理,組織塊硬度有所增加,所制備蠟塊容易切出薄片,組織無擠壓,HE染色顏色艷麗,結構清楚。
3.本法的理論基礎為
(1)丙酮和石蠟不相溶,此特性保證了彼此單向置換,即以丙酮為溶液時,石蠟被置出;以石蠟為溶液時,丙酮被置出。
(2)以75℃作為脫蠟與浸蠟的適宜溫度,遠高于丙酮沸點 (56~57℃)及石蠟溶點 (58~60℃),能使丙酮與石蠟有效而快速地進行單向置換。
(3)丙酮作為一種快速脫水劑,目前主要用于快速石蠟切片的制備,適宜溫度亦為75℃。
4.注意事項
(1)對已包埋的蠟塊,應事先融溶。
(2)組織塊投入A、B丙酮時,應及時迅速,以防石蠟凝結導致置換失敗。
(3)A、B丙酮放入水浴槽的時間差實為A丙酮的處理時間。實際操作中,可視組織塊體積大小或數量多少酌情調整A、B丙酮處理時間。
問題61 脫水劑使用當中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1.首先脫水方法甚多,但不論哪種方法最重要的是不應驟然進行,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引起組織強烈收縮或是組織發生變形,而得不到滿意的結果。一般要把脫水劑配成各種不同濃度,自低到高濃度循環進行,經過各級濃度的脫水劑使組織中的水分逐漸減少,而代之以脫水劑,只有脫水劑把組織中的水分徹底脫去,才能得到較好的效果。
2.乙醇脫水能力強,但易引起組織收縮、變脆,主要原因是脫水時間過長或加溫時溫度過熱,對小塊組織、柔軟的結締組織可從30%濃度開始,其中柔軟組織在95%乙醇中的時間要長一些。脫水時間應根據組織塊的大小、性質和類型分別進行,為使組織脫水徹底,應該注意脫水必須在有蓋子的容器內進行,尤其是高濃度乙醇很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陰雨天、空氣濕度較大的天氣時更應注意。
3.丙酮脫水作用比乙醇強,但對組織的收縮也比乙醇要大故而一般的組織很少使用,主要用于快速脫水,脫水時間一般為1~3小時。
4.正丁醇脫水力較弱,其最大優點是很少引起組織的收縮與變脆,一般脫水時間在12~24小時左右,可直接浸蠟,因其使用中易揮發,并有一定氣味,故使用時應注意安全。
5.叔丁醇優于正丁醇,不會使組織收縮變脆,亦可直接浸蠟。
6.環己酮與叔丁醇相仿,不會使組織收縮變脆,亦可直接浸蠟。
7.松脂醇,此液幾乎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醇和醚,使用時組織經各級乙醇,然后按下列順序繼續進行脫水處理:①進入95%乙醇和松脂醇的等量混合液中,待組織下沉后轉入下液。②95%乙醇1份+松脂醇2份的混合液中,浸泡1小時。③95%乙醇1份+松脂醇3份的混合液中,浸泡1小時。④松脂醇Ⅰ、Ⅱ、Ⅲ,各浸泡1小時。
8.二氧六環:其優點甚為突出,組織經固定后,不必經各級乙醇,可直接入二氧六環中脫水,不會使組織出現明顯收縮、硬化。因其具有毒性,所以使用時要格外注意安全。
9.如使用自動脫水機進行脫水操作,需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脫水時間一定要嚴格,在時間上其他溶液可以做適當調整,但脫水必須嚴格,不得隨意加減時間;當需進行加熱時 (冬季)應在脫水劑程序保持常溫狀態 (37℃),不得隨意加大溫度;有些脫水機有攪拌功能,此功能確實對脫水有幫助,可以考慮盡量應用;另外脫水劑的量一定要大于標本體積的5倍以上,最少也不能低于此數;當發現切片質量有所下降時,應盡早更換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