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軼事:100篇從醫背后的故事
- 徐長江 田曉青
- 4102字
- 2020-02-21 22:21:44
13.院長的病床隨筆
葉舟
我只想寫一個自己是患者時的就醫感受和那些自己在當醫生的時候完全不同的感受!
2014年11月7日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了,卻是我輾轉難眠、寢食不安的一天,因為這一天我被“宣判”要接受膝關節交叉韌帶重建手術。作為一名有18年醫齡的外科醫生,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規范、安全的手術,但莫名的擔心和恐懼依然像電影畫面不斷浮現。
我太了解我的醫生們了,他們都是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優秀醫生。
“這么小的手術,小菜一碟,放心吧,不會有任何問題!”我不時鼓勵著自己。可各種可能的并發癥一條一條還是在我腦中滾動,原本幾乎淡忘的知識突然間像是昨天才學習過。雖然不斷有親朋前來探望、安慰,但一有空隙,擔心還是按也按不住地冒了出來。
整整一天我在這種糾結等待中度過的。
“葉院長,手術專家已經到了,需要接您進手術室。”晚上9:30左右,不知誰的一句話,把正在和朋友聊天的我驚醒。我的內心猛地一沉,像是掉進了冰洞。
“老天保佑!”我一邊暗自祈禱,另一邊有些埋怨自己,“怎么如此沒有用,難道你有的是一顆綿羊一般的心?”我感覺有點口干,不想說任何話,覺得世界一下沉寂起來,周圍的談笑聲也開始離自己越來越遠,逐漸模糊不清,像是遙遠的回聲,我完全被憂慮所籠罩。
“放心吧,不會有事的……”我“堅強”地安慰著大家,但內心我知道,我的心早已飛得很遠、很遠了!
“能出來嗎?”其實內心一直在問自己這樣問題。“你是院長,一定要鎮定!”躺在平車我告誡自己。
“沒事的,睡一覺就回來了。”親友們溫婉安慰著。可依然,我感覺到了難以名狀的孤獨,自己像斷了線的風箏,越飛越遠。
平車的顛簸和沉悶的轱轆聲不時提醒我,這里是我們醫院——我們自己的醫院!走廊的燈一盞一盞劃過我的眼簾,我知道,我離手術室越來越近了。
“你們就送院長到這里吧,其他的都交給我們吧。”當親友們依次握手言別時,我很想牽著永遠不松手。
“哐當”,手術室的門被徹底關上了,我感覺也關掉了和親朋的聯系,一切好像在說“進來就聽天由命吧!”
我明顯感覺自己身體開始發冷,呼吸有些急促。我再次提醒自己“鎮靜,大家都在看著你!”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勞,我感覺自己鼻子有些酸,“開了十幾年的刀,今天輪到自己了!”滿腦子的胡思亂想讓我眼圈都開始有些濕潤了。
“葉院長,有我們在,不用緊張。”一個甜美的聲音迎了過來。我感覺找到了救星。“手術室冷,我幫您掖好被子”,說著把我又包了個嚴嚴實實。
“院長您還記不記得,以前我們一起手術的時候……”我的思緒完全跟著那甜美的聲音一起飛揚,像是見到久違的親人,自己平靜了很多。
這是我再熟悉不過的聲音了,不用面對面,閉著眼都能分辨的聲音。可今天聽起來是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是連接自己和外界世界最美妙的音符。我又有了回家的感覺!我突然發現自己沒有被孤單地落下!
“我才不怕吶,天天手術,有你們在我很放心。”我略帶哽咽,微笑著回答。
我的手被溫柔地握住,“院長,這是麻醉醫師,這是手術醫師,大家都已經準備好了。”透過手術衣帽,我可以辨認出每一位醫生和護士。
“院長您放心吧……”醫生們不時過來撫摸一下我的額頭,牽扯一下我的手術衣。
“放心,有大家,我非常放心。”
“院長,您的心率72次,血壓120/80mmHg,完全正常!到底是院長呀!”一個聲音略帶驚喜調侃。
“那當然。”我不假思索回答著。沒有理由再緊張、擔心了!因為這是一群我完全信任的人,可以性命相托的人,如同我的親人!有你們在我很安全。
“院長,我們準備麻醉誘導了。”
我本想回答“謝謝,拜托了。”可我只是回答了一個字“好。”
任何的叮囑都是多余的了,我信任你們!
最后一次環顧了大家,我微笑著進入了甜美的夢香。
感悟:
也許有人會說:“院長,你言過其詞,反應過度了吧”!
可我確實感覺到過恐懼和孤獨,哪怕只是片刻間!
也許還會有人說:“你是院長,才有特殊的禮遇”。
可是我想說,這不是有沒有特殊禮遇的問題,而是我強烈感覺到“我非常需要被關心”的問題。一個人,在自己非常熟悉的環境中都需要關心,當面對陌生人、陌生環境時可能更加迫切!我更想說,即便是“特殊的禮遇”也說明我們的員工平時早已準備好,如果需要可以做到更好!
前些時間自己做了個小手術,躺在病床上,治療過程的各種感受不斷浮現眼前,想寫些心理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患者的信任是我工作的基礎,離開了患者信任我什么也做不了!”這是我住院期間李建明主任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時至今日,我依然清楚記得治療過程的點點滴滴……。
記得手術前一天。
李主任和謝護士長到我床邊說:“葉院長,為了術后的更好康復,我們今天開始要幫助您康復鍛煉。”
“什么?”我懷疑自己聽錯了。
“是的,術前的康復鍛煉會非常有助于術后的康復鍛煉。”李主任耐心解釋,“很多患者因為沒有掌握好肌肉發力的方式,術后疼痛加上麻藥的關系,下肢很長一段時間不會運動,甚至有時健側也不會運動。”
身為醫生的我知道康復鍛煉的重要性,但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道理。
“是嗎?”我緊緊盯著他雙眼,希望透過雙眼發現;他自己也懷疑這種方法的科學性。“是的。”護士長堅定附和著。
我極其不情愿掀開被子,看著被肢具嚴嚴實實包裹的右腿,我特意指著關節部位說“這里很疼,李主任!”潛意識里仿佛是想喚起他的同情心。
“葉院長,請相信我!”第一次聽到醫生這么說話。
“我感覺,患者是否能康復成功與是否信任醫生有關,很多患者術后擔心醫生的治療會傷到自己,連醫生觸摸都緊張,肢體始終處于強直狀態,這些人術后多半康復效果不好。而有些患者,關節傷的非常嚴重,已經強直,但只要信任醫生,多半都有辦法解決!”聽著李主任對信任如此深刻的解讀,感覺自己上了生動的一課。
“疼就疼吧!”我不得不同意李主任說的話,“不相信醫生,我留在這里干什么?”
“請先跟我做踝關節屈伸運動,這個動作可以防止術后血栓。”眉頭緊鎖,我按照李主任手勢努力活動著雙腳。“不難嘛!”看自己順利完成動作我有了一點信心。
“院長,下面請跟我做股四頭肌肉收縮訓練。”
有了前面的經驗,勇氣有所增加。我咬緊牙關,開始用力收縮大腿,我感覺到髕骨在移動,一陣劇痛像放電一般傳播全身。
“李主任,我可以感覺到髕骨在移動。”我開始渾身冒汗,大口喘氣,擔心韌帶受傷加重了。
“不要緊,這種運動不會影響韌帶,相反,現在就是要尋找這種感覺,術后您才會記住這種運動方式!來,我們再多練幾組。”李主任像是讀懂了我的心。
按照李主任要求我又多做了幾組。奇怪,慢慢地我感覺疼痛開始減輕了。我的心也松弛了許多。
“葉院長,下面我們一起做直腿抬升運動。”
我知道這個運動意味著什么。但不再遲疑,我努力嘗試著背伸右側踝關節,收縮大腿肌肉,把身體所有的力量都用在腿上,憋足氣,努力抬升右腿。
不可思議的事出現了,我抬起了右腿,傷后第一次完全靠自己抬起了右腿,遠遠比我想象的要容易得多。而幾分鐘前,關節疼得我碰都不敢碰。
“我能不能雙腿同時做直腿抬升運動?”我一下來了興致。
“那當然好,那樣更加有利于防止股四頭肌萎縮。”李主任笑著回答。
深吸一口氣,收緊腹肌,雙腿同時發力。“好!”隨著李主任的一聲鼓勵,我晃晃悠悠抬起雙腿,只是右腿不停顫抖。我憋足了勁,臉漲得通紅,但無論如何努力,右腿始終低于左腿。
“這是股四頭肌力量不足的表現,膝關節受傷后90%的人都會發生萎縮的原因。”李主任指著我的右腿說。
“我要創造一個不萎縮的奇跡!”不知哪來的勇氣,“我還要試試!”
一下,兩下,三下……我不斷做著努力。
“院長,你已經做得非常好了,可以停一停休息一下了。”李主任看著滿頭大汗的我微笑說道。
記得術后第一天清晨9點左右。
我一睜開眼,發現付主任、李主任已經等在病床邊,手里拿著關節模具。我知道是查房的時間到了。
“兩位主任,手術都做完了,你們拿個關節干什么?”我以為他們又要給我講手術原理。
“院長,我們想用實物告訴您,韌帶重建后始終是在等長線上運動的,只要科學鍛煉,韌帶是不會受到傷害的。”說著,給我演示了一下膝關節工作原理。
看來我昨天的反應讓他們感覺到我依然有顧慮,今天要重新給我補一課。
“放心吧,我完全相信你們!”我平靜回答到。
“現在我們要重復昨天的訓練動作。”檢查完我的身體后李主任說。
“天啊!這么早就要開始康復鍛煉了?”內心還是有些吃驚。
要知道我是晚上12點才做完手術的,用的是股神經阻滯麻醉,到現在還不到10個小時。不自覺我摸了一下右腿,發現它依然是麻木狀態的,肌肉完全松弛像摸著棉花團。本想告訴李主任我的感覺,但看到他們如此堅定,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請相信我!”李主任第二次這么說。
“好的,開始吧。”我點點頭
“第一項,踝關節運動。”李主任輕柔地引導著我“一,二,三,四,五……”。“好!第四項……”
一項一項,昨天訓練的所有動作我都完成了,完全超出自己的預期。“太棒了,葉舟!”我為自己感動,暗地鼓勵了一下自己。
“院長,您是我見到的康復訓練動作完成最認真的病人!”李主任笑著說。
“謝謝!”我滿頭大汗,上氣不接下氣。
記得術后第7天,我的膝關節已能屈曲90度以上,用皮尺測量一下,右腿并沒有明顯肌肉萎縮的跡象。
“李主任,我要成為你最好的作品!”看到自己一天天好起來,我高興地對李主任說。
李主任的臉終于也露出了燦爛的微笑。
“為什么自己恢復會如此之快?”我不禁反問自己。
“是信任!”其實我早已有了答案。
從受傷的第一刻起,我完全按照李主任的康復方案進行鍛煉。雖然期間有名氣更大的專家意見,但我只選擇了自己的專家意見!
感悟:
雖然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我們的很多行為受到質疑,但我相信,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依然認為我們是一群最值得信賴的人。
“難道不是嗎,誰敢把性命交給一個自己不信任的人!”
其實“緊張關系”本身也說明我們的行業一直“被理想化”,個別不良的醫療行為把我們“被賦予的美麗的光環”刺破,過大的反差可能是醫患關系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只能怨天尤人嗎?我們只能感嘆自己生不逢時嗎?
不!
出路只有一個,靠我們自己重建我們的醫患信任關系。
不幸的是,取得患者信任是艱難而漫長的過程。事實上,你在接觸患者的第一面就開始了,你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每一次觸碰都在為建立信任做著“加、減、乘、除”。往往你最不經意的細微動作是建立患者信任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