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短時間內大量出血、體液丟失或積聚于第三間隙引起。由大血管破裂或臟器出血引起的稱失血性休克;各種損傷或大手術后同時具有失血及血漿丟失而發生的稱創傷性休克。

一、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多見于大血管破裂,腹部損傷引起的實質性內臟器官(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腸出血,門靜脈高壓所致的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等。通常在迅速失血超過總血量的20%時,即發生休克。

【處理原則】
1.補充血容量

根據血壓和脈率變化估計失血量。一般先快速輸入平衡鹽溶液和人工膠體液。若血紅蛋白濃度大于100g/L可不必輸血;低于70g/L可輸濃縮紅細胞;在70~100g/L時,可根據病人的代償能力、一般情況和其他器官功能來決定是否輸紅細胞;急性失血超過總血量的30%可輸全血。

2.止血

對有活動性出血的病人,應迅速控制出血。可先采用非手術方法,如止血帶、纖維內鏡止血等。若為大血管破裂或實質性內臟器官(脾、肝等)破裂時,應在積極抗休克的同時進行手術,以免延誤搶救時機。

【護理措施】
1.補液

補液護理是糾正失血性休克的重要保證。補液的種類、量和速度是糾正休克的關鍵。應迅速建立2條以上靜脈通路,快速補充平衡鹽溶液,改善組織灌注。但目前認為對于存在活動性出血的病人,補液過多會稀釋血液,影響機體內環境,破壞凝血機制,導致新形成的凝血塊脫落,不利于止血。因此,出血未控制時,僅需將平均動脈壓維持在50~60mmHg即可。

2.其他護理措施

參見本章“第一節 概述”。

二、創傷性休克

創傷性休克(traumatic shock)多見于嚴重外傷,如大面積撕脫傷、燒傷、擠壓傷、全身多發性骨折或大手術等,引起血液或血漿喪失,損傷處炎性腫脹和體液滲出,可導致低血容量。受損組織產生的血管活性物質可致微血管擴展和通透性增高,進一步降低有效循環血量。另外,創傷刺激引起劇痛和神經-內分泌反應,影響心血管功能。

【處理原則】
1.補充血容量

補液量及種類根據病人的癥狀、體征、血流動力學指標、創傷情況等估計。

2.止痛

創傷后劇烈疼痛應適當應用鎮痛劑。

3.急救處理

骨折病人應妥善固定;對危及生命的損傷,如張力性氣胸、連枷胸等,應先緊急處理。

4.手術

需手術治療者盡量在血壓回升或穩定后進行。

5.預防感染

休克病人抵抗力常降低,應早期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護理措施】
1.心理護理

由于創傷性休克發病突然,病人缺乏心理準備,大多處于極度不安、恐慌的狀態,甚至可能出現情緒性休克。因此,在救護過程中,應理解并鼓勵病人表達情緒,以通俗簡練、親切和藹的語言鼓勵及支持病人,并保持沉著冷靜,有條不紊地組織搶救工作,樹立病人的信心。

2.妥善固定

現場急救過程中簡單而有效的固定骨折部位,緩解病人的疼痛,避免血管、神經的進一步損傷。不必強行將開放性骨折的斷端復位,以免污染。

3.鎮痛護理

創傷后劇烈疼痛是病人的主要癥狀之一,可加重休克,應及時予以止痛。由于休克病人的外周循環較差,肌內注射止痛藥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可考慮經靜脈注射。若病人有呼吸障礙,則禁用嗎啡。

4.監測血糖

創傷性休克后部分病人因胰島素抵抗而表現出高血糖癥,增加了患感染、多發性神經損傷、MODS的風險,甚至導致病人死亡。因此,應嚴密監測病人血糖變化情況,遵醫囑及時給予胰島素治療。

5.其他護理措施

參見本章“第一節 概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堡县| 五峰| 景泰县| 屏东县| 莱西市| 德保县| 宁武县| 定远县| 灵山县| 蓝田县| 咸阳市| 鄯善县| 靖宇县| 泗阳县| 乌拉特前旗| 射阳县| 阿鲁科尔沁旗| 乡城县| 康乐县| 庆阳市| 桐梓县| 昌吉市| 云浮市| 舒城县| 河东区| 呼和浩特市| 浦江县| 历史| 吴川市| 淳安县| 射洪县| 怀安县| 汉川市| 额济纳旗| 乐业县| 大姚县| 封开县| 柳河县| 集贤县| 郧西县| 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