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手術學·下冊(第4版)
- 邱貴興 戴尅戎 主編
- 3563字
- 2020-07-15 14:19:48
第四節 斷 指 再 植
一、手術指征
斷指再植的適應證,依次為拇指離斷、多指離斷、斷掌和單個手指末節離斷。斷指也像斷肢一樣,確定再植指征時必須統籌考慮患指斷端和患者全身的狀況。即便有一個明確的適應證,如拇指離斷,是否選擇再植還取決于組織損傷的程度。皮膚完全脫套的斷手指一般不考慮再植,患者因全身多發損傷或疾患不能耐受麻醉和手術,斷指再植給生命帶來的風險超過斷指給肢體造成功能喪失的程度,亦應放棄再植。考慮斷手指再植的指征時,功能占相當大的權重。拇指幾乎占手的功能的一半,拇指離斷時應當盡可能再植,只要能夠存活,即便運動和感覺均較差,也能為患手提供對掌所需要的支柱,功能的恢復依然會令患者滿意。其次是示指和中指,相比之下,環指和小指的功能顯得不怎么重要,是否再植要視傷者的年齡、職業和意愿而定。一般來說,多指離斷的再植指征比單個手指離斷強,兒童斷指再植的指征比成人強。就單個手指離斷而言,末節離斷的再植指征比中節、近節平面離斷強,因為末節斷指再植需要融合遠側指間關節,不涉及肌腱和關節活動能力的重建,只要成活就有十分滿意的功能恢復。而對中節或近節斷指,再植手指的功能取決于肌腱修復的完滿程度。如果活動功能恢復不滿意,再植的手指關節僵硬,對整個手的功能只有妨礙而無幫助。從這個意義上說,單個手指多段離斷時是否應當再植值得斟酌。
二、術前處置
斷指患者如需轉送到有條件的醫院,應在相對無菌的條件下輕柔地將離斷的手指洗干凈,用透氣良好的濕紗布包裹,放在貯藏容器中,周圍放些冰塊降溫冷藏(圖22-4-1)。把斷手指泡在冷的生理鹽水里也許不會有害,但是如果持續時間較長,組織會被泡得很軟。不能用干冰做冷藏,因為它會凍傷斷手指。由于手指不含肌肉組織,斷手指對缺氧的耐受性高,缺血時限較長。一般認為,手指熱缺血時限可達8小時,有文獻記載,斷指缺血96小時后再植獲得成活。

圖22-4-1 斷指的保藏
術前準備包括保暖、靜脈輸液以維持血容量和血壓穩定;X線攝片以發現可能存在的骨片缺失,供選擇骨骼固定方式時參考;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和破傷風抗毒素。術前還應向患者及其家屬通報病情。讓他們對斷指再植以及可能相關的返修措施、靜脈移植、神經移植、植皮、植骨以及游離皮瓣覆蓋等手術;預期的效果和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包括手術失敗的可能;以及手術后功能康復鍛煉等事項都有充分的知曉和理解,保證斷指再植手術和術后康復計劃能順利進行,以求成功。
三、再植手術
(一)清創
血管的清創對斷指再植的成活至關重要,應在手術放大鏡或顯微鏡下解剖和游離斷手指遠近兩端的血管,切除管壁已經損傷的血管,即使造成缺損也寧愿移植靜脈來橋接。如果手指表面的皮膚沿血管行徑有瘀斑,提示這個區域的血管束承受過嚴重的撕脫應力,這些血管吻合后再通的希望不大,不能姑息保留。動脈、靜脈和神經游離后分別標記,以供識別,以免回縮在軟組織內難以找尋。無活力的組織和碎屑應徹底清除,肌腱的清創按常規,骨端應當像處理開放性骨折一樣,用刮匙清創。最后用抗生素生理鹽水溶液灌洗殘端,對創面做抑菌處理。手指撕脫離斷者,部分肌腹可能在腕管處撕脫,應打開腕管探查,切開腕橫韌帶,去除失去活力的肌肉組織,有可能需行前臂深筋膜切開,以防可能發生的骨筋膜室綜合征。
(二)重建骨支架
重建骨支架的固定方法有多種,就手指而言,最簡單的往往是最好的。最常使用的是交叉克氏針固定(圖22-4-2)。接骨板螺絲釘能夠提供良好的固定,術后可以較早開始功能鍛煉,有利于功能的恢復。但耗時多,且需剝離軟組織,只在近節指骨、掌骨中段水平再植時適當選用。接骨板骨支架重建后應將骨膜修復,特別是背側部分,以減少骨與伸肌腱的粘連。

圖22-4-2 斷指內固定
(三)修復肌腱神經
肌腱斷端的修整不宜過多,離斷平面在Ⅱ區,如肌腱的斷面不整齊,可用Bunnel拉出縫合法只縫合深肌腱。以達到堅強牢固、斷面平整為好。
如缺血時間很短,可以先縫合神經再吻合血管;否則應當先吻合血管再縫合神經。指神經是感覺神經,修復時僅縫合外膜即可,但應無張力。神經缺損最好通過神經移植來修復,如對再植的成活沒有把握,神經移植可以留到二期進行。移植神經可取自其他損傷嚴重不能再植的手指,也可取自前臂內側皮神經或腓腸神經。
(四)吻合血管
只要可能,作者主張對近段動脈用肝素生理鹽水做液壓擴張,解除因解剖游離而造成的血管痙攣。血管多能直接端-端吻合,有缺損者行靜脈移植。移植靜脈可取自前臂遠端掌側或足背。如果再植部位皮膚缺損,神經血管修復后缺乏皮膚覆蓋,覆蓋移植靜脈的皮膚可隨靜脈一道切取,作為一個低流量的靜脈皮瓣,同時修復血管和皮膚的缺損(圖22-4-3)。
動脈吻合后,手指應很快變紅,但經過冷藏或缺血時間較長者,可能要過10~15分鐘才會變紅。觀察手指的充盈情況,如果充盈不佳,提示動脈供血不良,需重新吻合動脈或吻合第二條動脈。每個手指吻合兩條動脈會提高再植的存活率,但是,只要質量可靠血流通暢,可只吻合一條動脈。手指暖熱后,靜脈會有明顯的活動性出血,選擇其中出血較多的兩條靜脈進行吻合。靜脈選擇的余地大,很少需要移植。如斷指的背側皮膚缺損,這需要靜脈皮瓣游離移植或有長靜脈蒂的鄰指皮瓣轉移(圖22-4-4)。靜脈吻合后,仔細結扎或用雙極電凝處理其他出血點。如無出血的靜脈,而發現回流的活動性出血來自于對側的動脈,可將該動脈與近端靜脈吻合,建立血液回流通道。

圖22-4-3 靜脈皮瓣游離移植修復掌側皮膚和動脈缺損

圖22-4-4 靜脈皮瓣帶蒂轉移修復指背皮膚和靜脈缺損
(五)關閉創面
縫合皮膚完全關閉創面,盡可能少縫幾針,特別注意避免壓迫靜脈。如有張力,可用小塊無網眼的中厚皮片覆蓋。輔料避免環狀包扎,并露出指端,便于術后觀察血液循環。
多個手指離斷,如不是所有斷指都能再植,則需行移位再植。應從手的整體功能出發,首先應使功能比較重要的手指得到再植。如拇指和其他手指均完全離斷,拇指遠端損傷嚴重不能再植,應將其他離斷的手指移位再植到拇指。斷指移位再植需要處理的組織與原位再植相差無幾,再植成活后功能鍛煉也無多大差異。
四、術后處理
患者應在顯微外科術后病房嚴密觀察,室溫保持在25℃左右,局部利用烤燈保暖。有條件時使用止痛泵,經靜脈持續給予布比卡因,維持5天,不僅可以解除疼痛,還可起到化學性交感神經切除術的效果。常規靜脈輸注5%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2次,共7~10天。肌內注射解痙藥,如芐唑啉25mg,每日2次。適當應用抗凝劑,例如口服阿司匹林,325mg/d,直至術后3周。觀察的內容與斷肢再植術后相同,主要是動態記錄再植手指的血液循環狀態。常用半導體儀器測量皮膚的溫度,強調定點、定時、定測量方式,確保數值的可靠性。一般而言,血管再通良好的手指溫度應高于31℃。雖然足夠的灌注量有時也會有低溫表現,但動脈灌注不足肯定會導致再植手指的溫度迅速降低。還可以用安置在手指末端的脈沖血氧定量計評估手指血液循環狀況,通過血氧數值的顯示來反映手指灌注量的變化。另外還可用激光多普勒流量計進行測量和觀察。
五、血管危象的處理
重要的是及時發現血管危象,針對可能發生的原因,采取對應的非手術措施:輸液輸血糾正血容量不足、松開敷料解除包扎帶來的壓迫、臂叢神經阻滯解除血管痙攣。一旦無效,應毫不猶豫地進行手術探查。清除血栓、解除痙攣、重新吻合血管,包括必要的靜脈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手術探查的成功率為9%~89%,除了處理的及時性和技術因素之外,與手指遭受的原發及手術繼發損傷有關。當然,如果手指原來受過嚴重的撕脫或擠壓傷,或者圍術期出現全身并發癥,手術探查和保指的努力就值得懷疑了。
靜脈回流不足又缺乏可以吻合的靜脈時,如在手指末節斷指,可以拔除指甲,或在吻合動脈的對側,于手指的側方縱行切開皮膚,將蘸有肝素溶液的小拭子間斷地放置在甲床或切口上,促其出血,作為對靜脈回流的一種代償,減輕組織的張力,以維持動脈的血流。國外主張使用醫用水蛭,為靜脈回流障礙的再植肢體形成讓離斷肢體存活的足夠回流。常需治療2~3天,但也有人提出有必要延長到5~6天。水蛭治療的主要并發癥是失血,還有感染的危險,通過輸血和應用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可以治療和預防。
六、并發癥
斷指再植的并發癥一般不嚴重,往往是患者本身潛在的疾患所致。術中、術后應用抗凝劑可能引起出血,如果發生嚴重出血,就要權衡再植的價值和輸血的不良反應之間的得失,并同患者討論是否繼續治療。術后感染并不常見,且通常與受傷時污染的程度及手術時清創是否徹底密切相關。但感染能直接引發血栓形成,導致再植的手指壞死。對于感染,預防是最好的治療,措施包括徹底清創,用有正常血供的組織覆蓋創面。
再植手指成活后的問題主要是活動受限和功能不佳。骨不連少見,關節失神經支配可能發生神經性關節炎,但也不常見。若有感染或軟組織缺損,再植手指可能發生部分壞死,只能予以截除。感覺和運動功能不佳時需要二次手術,包括神經松解或神經移植、肌腱松解或肌腱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