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學前沿進展(第4版)
- 曹雪濤
- 1224字
- 2020-07-31 11:23:29
第二章 NK細胞研究進展
第一節(jié) NK細胞概述
一、NK細胞基本概念
自然殺傷細胞(nature killer,NK細胞)是淋巴細胞的一個亞群,約占外周血淋巴細胞的10%~15%。常用的人NK細胞的表型標志是CD56+、CD16+、CD19-、CD3-,既不表達T細胞的表型(TCRαβ或TCRδγ或CD3),又不表達B細胞的表型(CD19或BCR受體)。NK細胞的胞漿內含有嗜天青顆粒,因此也稱其為大顆粒淋巴細胞。骨髓、肝臟、淋巴結、脾臟和肺臟等器官亦含有較多NK細胞,尤其在肝臟和肺臟中比例較高(可達30%),其生物學意義尚不清楚。
二、NK細胞的來源和分布
(一)NK細胞來源
NK細胞由造血干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發(fā)育分化而來,依次經(jīng)歷NK細胞前體(NK precursor,NKp)、不成熟NK(immature NK,iNK)細胞和成熟NK(mature NK,mNK)細胞等不同分化階段,各種過渡型NK細胞和成熟NK細胞具備各自特有的表型標志,可根據(jù)需要向各類器官或組織遷移并進一步成熟分化。
(二)NK細胞亞群及其分布
根據(jù)人類NK細胞表達CD56分子的表面密度可將NK細胞分為CD56bright和CD56dim二個亞群。CD56dimNK亞群占外周血NK細胞的90%,為終末分化的NK細胞亞群,以殺傷功能為主;CD56dimNK細胞亞群高表達趨化因子CXCR1、CX3CR1以及ChemR23受體,提示能夠趨化招募至外周炎癥部位。CD56bright NK細胞亞群占外周血NK細胞的10%,為中間期過渡分化的NK細胞亞群,具備對細胞因子的增殖應答能力,以分泌細胞因子為主;CD56brightNK細胞亞群優(yōu)勢表達CD62L、CCR7、CXCR4以及一系列黏附分子,提示該群細胞易于在次級淋巴組織及非淋巴組織中聚集;CD3s信號接頭分子在CD56brightNK細胞的表達水平明顯低于CD56dimNK細胞,可能是其殺傷功能差異的重要原因。小鼠NK細胞目前主要分為兩大類:從骨髓發(fā)育而來,并隨血液循環(huán)全身流動的NK細胞為經(jīng)典NK細胞;定居在組織局部,不隨血液流動的為組織駐留NK細胞,有著獨特的發(fā)育分化路徑。
三、NK細胞的功能特點
(一)NK細胞抑制型受體
NK細胞識別靶細胞是MHC非限制性的,主要識別靶細胞MHC-Ⅰ類抗原,這種識別對NK細胞殺傷活性產(chǎn)生抑制信號,從而避免NK細胞對“自己”的攻擊;腫瘤細胞因為可以丟失MHC-Ⅰ類抗原而無法傳遞抑制信號,從而導致NK細胞活化并誘發(fā)殺傷作用,這是最早期的NK識別假說—“丟失自我”學說。NK細胞抑制型受體包括多種識別MHC-Ⅰ類分子的特異性受體,人類NK細胞抑制型受體主要有“殺傷免疫球蛋白樣受體(KIR)”家族和C型凝集素樣受體家族(CD94/NKG2A-B;CD94/NKG2C-E)。
(二)NK細胞活化型受體
NK細胞還可通過多種受體而被活化,這些活化受體包括各種天然細胞毒受體(CD16、NKp46、NKp30、NKp44、NKp80)、各種免疫球蛋白樣殺傷受體(NKG2家族、DNAM-1家族,SLAM家族)、各種細胞因子受體(Ⅰ型干擾素、IL-12、IL-15、IL-18等)、各種膜整合素分子和其他活化受體(如CD18、CD2、TLR-3/-9等)。
(三)NK細胞的殺傷功能
NK細胞釋放的殺傷介質穿孔素和顆粒酶使靶細胞凋亡,該過程需要NK細胞識別受體與靶細胞的直接接觸方可實現(xiàn),CD56dimNK細胞亞群主要借此方式殺傷靶細胞;NK細胞可以通過膜TNF家族分子(FasL、TRIAL、mTNF等)與靶細胞膜配體結合誘導靶細胞凋亡,該過程不需要NK細胞識別受體與靶細胞的直接接觸,CD56brightNK細胞亞群可借此方式殺傷靶細胞。NK細胞還可以通過抗腫瘤抗體IgG1和IgG3作為橋梁,其Fab端特異性識別腫瘤,F(xiàn)c段與NK細胞FcRγⅢa結合,產(chǎn)生依賴抗體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