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運動障礙和精神障礙的診斷與治療(第2版)
- 陳秀潔
- 1028字
- 2020-07-24 11:05:39
第1版前言
在醫學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康復醫學已經成為醫學領域的重要門類。兒童疾病譜也在改變,以腦性癱瘓為代表的運動障礙和以精神發育遲緩、孤獨癥等為代表的精神障礙患兒逐漸增多,無疑影響了兒童身心的正常發展,嚴重影響我國的人口素質,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此,目前對兒童運動障礙和精神障礙的診斷和治療已經成為康復醫學、小兒神經科、兒童保健學科的重要課題。
2006年全國第二次殘疾人口抽樣調查統計結果為,截至當年4月1日,我國有殘疾人8296萬人,兒童為1170萬人。兒童殘疾中,肢體殘疾89萬,綜合殘疾115萬,精神發育遲緩及其他精神殘疾774萬,可見兒童運動障礙與精神障礙的人數達千萬左右。
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殘疾人的康復工作,提出到2015年殘疾人 “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計劃優先開展殘疾兒童的搶救性康復工作,并逐步解決殘疾兒童的教育問題。因此,兒童康復醫學工作者的責任更加重大。
我國對于腦性癱瘓等運動障礙的治療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臨床實踐經驗的積累和深入研究與探討,已經初步掌握了診療技術。但是,尚需進一步提高和規范。同時,兒童發育與行為學科也正在崛起,更需要相應的知識。為了為兒童康復事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在總結多年的臨床經驗的基礎上,撰寫了這本參考書籍。
本書分為三篇:第一篇為基礎篇,介紹了兒童運動發育機制、運動發育規律與順序、運動障礙癥狀和引起運動障礙的疾病、小兒神經系統檢查方法等,其中,重點介紹了腦性癱瘓的診斷和運動功能的評定方法;第二篇為治療篇,介紹了目前康復醫學領域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和語言治療等,其中,以一些廣泛應用的治療體系為依托敘述了具體的治療方法,如Bobath法、Vojta法、引導式教育等,同時,也介紹了祖國傳統醫學康復手段等治療方法;第三篇為精神醫學篇,重點介紹了兒童精神發育的過程及精神障礙的原因與疾病,其中主要為孤獨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學習障礙及精神發育遲緩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書中應用了大量臨床治療場面的照片和圖解,圖文并茂,力求達到通俗易懂。
本書適用于廣大兒童康復醫學工作者、兒童保健醫生、發育與行為兒科醫生、小兒神經科醫生、新生兒科醫生、婦產科醫生、全科醫生、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以及患兒家長等。
在書寫和出版本書過程中,得到了人民衛生出版社大力支持;在手法操作、攝影、制圖等環節得到范艷萍、呂洋、肖鳳鳴等多人的大力協助,特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時間倉促,書中錯誤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專家和讀者給予雅正。
陳秀潔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