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肝膽外科學(第2版)
- 董蒨
- 15字
- 2020-08-07 13:37:43
第一章 肝、膽、胰、脾的胚胎發生
第一節 概 述
除脾臟以外,人體的消化管與消化腺均來源于胚胎時期的原始內胚層。 人胚發育至第4 周初,三胚層胚盤的周邊向腹側卷折。 頭端形成頭褶,尾端形成尾褶,兩側形成側褶,致使胚體由盤狀變成柱狀。 內胚層與臟壁中胚層位居胚體內,形成一條縱行的管道,稱為原腸(primitive gut)。 原腸的中段腹側與卵黃囊通連,被稱為中腸(midgut);原腸的頭側段和尾側段則分別被稱為前腸(foregut)和后腸(hindgut)。
前腸的衍生物是:①咽及其衍生物;②下呼吸道;③食管;④胃;⑤膽總管開口處以上的十二指腸;⑥肝臟與膽道系統;⑦胰腺與胰管。
除咽、呼吸道與食管上段以外,前腸的其他衍生物都由腹腔動脈供血。
中腸的衍生物是:①膽總管開口處以下的十二指腸;②小腸各段;③盲腸、闌尾及升結腸;④橫結腸的近側,即右側1/2~2/3 部分。
中腸的衍生物都由腸系膜上動脈提供血流。 隨著胚體和原腸的增長,卵黃囊相對變小,卵黃囊與中腸的連接部逐漸變細,形成卵黃蒂(vitelline stalk)。
后腸的衍生物是:①橫結腸遠側部分與降結腸;②乙狀結腸;③直腸及肛管的上部;④部分泌尿生殖系統(即膀胱與尿道)。
后腸衍生物由腸系膜下動脈供應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