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腦神與脾意性焦慮

人體的神志活動是在腦神主宰下并由腦與五臟共同來完成的,即腦神和五臟神。五臟神(神魂魄意志)是腦神與五臟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脾藏營,營舍意,脾胃居于中焦,脾升胃降,對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正常進行起著樞紐的作用;同時脾胃為人體后天之本,是人體臟腑氣血的生化之源,也是腦神生成與維持的根本,對腦神的生成及榮養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關于脾意,則是腦神與脾臟相互影響的結果,是一部分腦神功能的具體體現。脾意性焦慮,或因情志不遂,思慮過度,也可因脾胃升降失常,脾胃氣機壅滯,致使人體其他臟腑或全身氣機的升降出入紊亂,繼而神機不寧,腦神不暢,意亂神迷而出現各種焦慮癥候群。又或因脾胃虛弱,氣血乏源,腦神失養,腦神伸展無力;亦或脾氣虛弱,運化乏力,痰濁內生,痰氣阻于腦絡,致腦神被遏,甚或痰郁化火,上擾腦神,均可出現與脾胃功能關系密切的腦神不寧,脾意失常。
所謂脾意,王冰曰:“五臟,謂五神臟也。五神臟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而此成形矣。”“在臟為脾,其神意也。道經義曰:意托脾,意寧則志無散越。”馬蒔曰:“中央戊己土,其色黃,吾人之脾屬土,故內入通于脾,而外則開竅于口,其精則仍藏之于脾耳。蓋土精之氣,其神意,所謂精者意也。”“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可見脾意是五神臟之一,乃為脾之精氣升華所為,實為腦神與脾臟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現在把脾意看做是腦神的一部分,是腦神通過脾臟功能實現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脾臟對腦神功能影響的結果。脾意是腦神的一部分,也是腦神與脾臟共同作用的人體神志活動的一部分,“意者,心之所發也。”脾藏意主思,“意”,包含部分記憶、意志、思維,具有推測、意度之義,脾意失常會有健忘、思考力不足、意志減弱的臨床癥狀。“思”,又指思慮之義,思慮過多,會讓人心神不寧,過度擔憂。七情不遂,或因生活壓力困擾久久不得解脫,或因猝受驚恐,神機受擾,氣機乖戾;是或因怨氣日深,導致腦神神機不寧,肝氣不舒,憂思氣結,可以引起脾胃氣機壅滯,脾意不行,出現各種與情志關系密切的脾胃臟腑功能紊亂。臨床上常見情志不寧引起的脾胃功能失常的癥狀,也就是常見的焦慮癥候群中的脾胃癥狀,包括:胃納失常,呃逆,噯氣,嘔吐,口干,口苦,胃脘堵悶,痞脹痞滿,腹瀉或便秘等癥。這些癥狀往往與情緒不寧、擔憂、害怕、失眠共見,多屬脾胃氣滯,或脾胃氣虛,或肝郁脾虛,或肝胃不和。這些都可稱為脾意性焦慮,乃臨床上焦慮的常見類型,所謂“脾虛而肝氣并之,則為憂,經曰:愁憂不解則傷意,意為脾神,明肝木并于脾土也。腎虛而脾氣并之,則為畏”,“并于脾則畏者,恐懼不解則傷精,脾虛而腎氣并于脾故畏也”。所以,調理脾胃特別是調理脾胃氣機,是焦慮防治的基本治則之一。
中醫認為,脾胃為人體氣機的樞紐,脾升胃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而人體是一個整體,神機是氣機的一部分,神機與氣機升降功能關系密切。脾胃的氣機升降,通過影響人體臟腑的各種代謝活動,而影響人體的神志及腦神和五臟神的活動。脾胃氣機的正常,脾氣得升,胃氣得降,則水谷精微得以輸布,糟粕得以排除。脾升胃降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人體氣機中焦樞紐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也可通過神機而影響腦神,故脾胃升降失常也往往導致腦神不寧,情緒焦慮。臨床上如見到以氣機紊亂,升降失常,怪癥叢生,諸般治療無效之時,當在調理腦神的同時,調理氣機,實為治療焦慮之常法。《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輸于肺”,即所謂脾以升為健。脾的升清作用正常,精微充足,腦神及五臟神得以維護,從而使腦神得養,神得養則自舒,腦神舒,情志暢,五臟神亦各得其所;若脾升不及,健運失常,則人體榮養不足,腦神及五臟神得不到正常的水谷精微的榮養,腦神和五臟神弱,則人體氣機升降乏力,容易導致氣機郁滯,神機不寧,腦神不靜,發為焦慮。脾氣的不足,還容易引起肝氣的橫逆與腎水的上犯,進一步引起全身氣機和臟腑功能的紊亂,腦神和脾意更加受損,從而導致腦神病的發生和發展。脾胃氣機壅滯,則神機不利,腦神不寧,情緒焦躁,或表現為以擔憂、善思慮為主的心身反應,就有可能發展成脾意性焦慮,往往是以情緒不寧伴有各種脾胃功能失常為主要表現。
從經絡的角度看,脾胃經脈的走向與脾胃氣機升降是一致的。足太陰脾經從足走胸,足陽明胃經從頭走足,脾氣上升不足或太過,胃氣下降的不足與太過,均可導致氣機的紊亂,使人體整個氣機的升降出入失常,從而影響腦神與五臟及五臟神的正常功能。同時這也是脾胃疾病常常伴有情志癥狀,腦神疾病多影響脾胃功能的深層次原因之一。焦慮疾患,往往情緒沖突、軀體癥狀紊亂,往往與氣機乖戾有關,調理氣機特別是脾胃氣機是治療焦慮的方法之一。
神機是氣機是與情志關系密切的部分,人體氣機升降是一個整體,是由神志因素即神機和五臟六腑氣機的正常升降出入共同來完成的,神志因素和五臟六腑氣血各因素之間通過氣機升降出入相互影響,整體氣機與各臟腑氣機之間亦相互影響。各種內外原因引起的,腦神不寧,神機不利,都會導致人體氣機升降失常,也必然導致脾胃的升降功能受阻,從而影響脾胃的生理功能,表現為脾胃呆滯、脾胃不和、食積內停、肝郁脾虛、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中氣不足、脾虛升舉乏力、中焦氣機壅滯或氣血乏源、痰濕內生、濁陰上犯等脾胃失常的臨床證候,所以焦慮障礙經常見到各種各樣的脾胃失常表現,這些癥狀往往伴有情緒不寧等情志證候,治療時如單獨調整脾胃,往往療效不佳,常常要配合寧神調腦之法,雙管齊下。脾胃氣機升降失常既可以是腦神不寧發為焦慮的原因,也可以是焦慮情緒不寧引發腦神不爽,神機紊亂,氣機失常的結果,所以說脾胃與腦神及焦慮、心緒不寧關系密切,而這往往不可分開。
《素問·舉痛論》說:“思則氣結,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也”。張志聰如下的論述可以我們有啟發:“五精所并,謂五臟之精氣相并也……并于肝則憂者,憂愁不解則傷意,肝虛而脾氣并于肝則憂也。并于脾則畏者,恐懼不解則傷精,脾虛而腎氣并于脾故畏也。”《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之八》說:“意外致思則脾勞”。《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七氣證治》說:“思傷脾者,氣流不行,積聚在中脘,不得飲食,腹脹滿,四肢怠惰,故經說:思則氣結”。《遵生八箋·脾旺四季論》說:“所以脾神好樂,樂能使脾動蕩也”。《馮氏錦囊秘錄·雜癥》說:“如多思則傷脾,而意欲倦怠”。《類經》說:“有說脾憂愁不解則傷意者,脾主中氣,中氣受抑則生意不伸,故郁而為憂”。“思所以知遠也。雖志為思,甚則自傷,怒則不思,勝可知矣。”如果脾胃功能失常,中焦氣機失司,脾意與腦神可能出現異常。脾意失常或表現為脾胃升出太過,或降入不足,脾意不藏,可見到意念不藏而外露,遇事則愁,無事不愁,反復思慮,或表現為脾胃升出不足,或降入太過,脾意過藏,意藏過深,可見表情呆滯或苦楚,怕見生人,見人則躲,安靜無語,乏力少動等,是脾意性焦慮。如果以擔憂,思慮過度,心緒不寧,久久不能排解,并往往伴有脾胃功能紊亂的情志失常,應以脾意性焦慮論治。
脾與人體水液代謝關系密切。脾主升清的功能還表現為脾主運化水濕,如果脾不升胃不降,則痰濁內生,痰濕為患,如痰濕濁氣阻礙腦絡,影響到腦及腦神的功能,導致腦神不得伸展,腦神被阻,神機不寧,出現情緒不寧,擔憂不已,是為焦慮,或發為焦慮與郁病并見。如果痰濁與氣機壅滯相互為患,或痰濁蒙蔽清竅,或痰濁被郁日久化火,痰火擾動腦神,或胃腑滯熱,胃經火熱上擾腦神,還可導致焦慮與激越之癥。
至于肝氣郁滯、肝氣橫逆脾土導致肝郁脾虛,肝胃不和,脾虛乏源,致心脾兩虛及脾腎兩虛,也常常是腦神病焦慮產生的原因與表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阴县| 敖汉旗| 民乐县| 赣州市| 麻栗坡县| 德江县| 锦屏县| 五台县| 西华县| 巴马| 崇州市| 漯河市| 泽库县| 淳安县| 洪雅县| 长兴县| 湘阴县| 昌平区| 黄浦区| 德格县| 兴和县| 延吉市| 锡林浩特市| 仁化县| 常山县| 西林县| 金川县| 常德市| 肇源县| 阳城县| 察隅县| 河北区| 怀集县| 南康市| 宁明县| 迭部县| 青岛市| 昂仁县| 建平县| 天柱县|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