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消毒學進展(第二卷)
- 張流波 徐燕
- 8760字
- 2020-02-19 18:33:51
第一章 消毒學的發展與展望
消毒學是研究殺滅、去除和抑制外環境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的科學,它在研究消毒作用機制的同時重點研究消毒新技術、新方法及其評價檢測技術。消毒學是一個應用性學科,運用消毒技術服務于傳染病控制、醫院感染控制、實驗室生物安全、食品衛生、飲用水衛生和公共場所衛生等各個領域。消毒學又是一個交叉邊緣學科,在具體工作中需要大量流行病學、衛生檢驗學、微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傳染病學等方面的知識,也與殺蟲滅鼠、隔離防護、抗菌抑菌、防腐保藏等技術密切協同。除此之外,農業、漁業、畜牧業、石油、食品藥品生產加工、環境保護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與消毒技術關系密切。
反生物戰催生了我國的消毒學,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傳染病流行特別是腸道傳染病的流行對消毒技術產生巨大需求,促進了消毒學的發展。2003年、2004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在我國局部地區的流行極大地刺激了平靜多年的消毒學,2008年汶川地震強調的科學消毒在社會,特別是管理層面對消毒理念進行了很好的推廣普及。消毒學一路走來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我國預防醫學的二級學科。
近年來,消毒學出現了較快發展。我們為此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對國內外的進展和我國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研究,希望對世界、對我國的消毒學科全貌有一個總體認識。
一、消毒管理
(一)管理部門與技術機構
消毒作為疾病控制的手段之一,決定了許多機構和部門都與消毒有密切的關系。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其衛生安全部(HSE)和衛生體系與創新部(HIS)就與消毒和院內感染控制有關。在歐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有專門的抗生素耐藥和醫院感染項目(ARHAI)一直關注消毒和感染控制。在美國,其CDC的國家新發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病中心涉及消毒和感染控制工作,而美國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NIOSH)涉及個人防護,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涉及醫用消毒產品的管理,美國環境保護局(EPA)負責消毒和抗抑菌劑的管理與審批。在英國,其衛生部所屬的公共衛生署(PHE)設有專門的消毒和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負責消毒和感染控制工作,而英國藥品和醫療產品監管署(MHRA)負責消毒產品的注冊和監管。德國的郭赫氏研究所(PKI)、法國的公共衛生研究所(InVS)和巴斯德研究所都有相關消毒和感染控制部門;俄羅斯衛生部有專門的消毒與流行病防治部;日本雖無獨立的消毒和感染控制機構,但其國立醫藥品食品衛生研究所(NIHS)、國立公共衛生研究院(NIPH)、國立感染癥研究所(NIID)都有相關項目與消毒和感染控制有關。
在我國,消毒管理涉及的部門很多。目前,傳染病消毒的管理在疾病控制局,醫院消毒的管理在醫政管理局,實驗室消毒在科技司,消毒產品管理在綜合監督局,標準管理在政法司。原來在衛生防疫站的消毒專業隊伍也分散到疾病控制、衛生監督和藥監、海關等部門。目前,在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國家檢驗檢疫研究院有專門的消毒部門,在多數省市區的疾病控制機構也有獨立的消毒部門,在醫院都設有專門的消毒供應中心。
(二)人才隊伍
國際上的消毒專業人員主要集中在相應的疾病控制部門和研究部門,其醫院消毒人員采用工程師制度,多為經過專門培訓的工程師。
我國消毒技術力量主要集中在疾病控制、衛生監督、大專院校和少數研究機構。近年來,一些消毒產品生產企業在消毒產品的研發及相關應用領域越來越重要。我國各級各類醫院都有專門的消毒供應中心,是消毒人員最集中的地方,專業水平在逐步提高。賓館飯店等公共場所都有專職和兼職的消毒員,但人員流動頻繁,專業知識還比較欠缺。為利于消毒專業隊伍的發展,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勞動部聯合編寫了《消毒員職業標準》,擬將消毒員正式作為一個特定的職業進行管理,該職業標準實施后必將推動消毒員隊伍的發展。衛生計生委在對晉升中級職稱的消毒技術人員進行考試后,又在十余個省市對晉升高級職稱的消毒人員進行考試。消毒員資格考試和消毒技術人員職稱體系的完善必將極大地促進消毒人才隊伍建設。
(三)消毒產品管理
在美國,所有消毒劑、抗菌劑和抑菌劑均由美國EPA進行管理,既涉及消毒效果,也涉及人體安全性和環境安全性,只有評價合格的消毒產品才被允許上市。美國FDA對進入醫院的消毒產品進行管理,皮膚黏膜消毒劑和手消毒劑按藥品管理,滅菌器械、滅菌指示物和醫療器械高水平消毒劑按器械管理,并應符合510K的相關要求。在歐盟,皮膚黏膜消毒劑和手消毒劑按藥品管理,近年來,其他消毒劑和消毒滅菌器械加強了管理,從原來的目錄管理加CE認證變為目錄管理加許可管理,所謂目錄管理是指在目錄上的才可進入醫院。日本的做法與美國接近。
我國近幾年消毒產品管理變化較大。在衛生系統,有消毒產品分類目錄,但只對目錄內的消毒產品進行管理,因此可以將其理解為管理目錄。對目錄內除新原料、新工藝、新殺菌原理以外的消毒產品不再需要審批,只要求企業自己進行安全性評價即可上市。對新原料、新工藝、新殺菌原理的消毒產品需要審批,但此政策實施4年尚無新產品審批。組織審批的機構也從原來的衛生監督部門變為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這種審批管理大幅調整的效果有待觀察。當然,消毒產品管理不只是審批,也包括產品的日常管理、監督抽檢和標準管理等。
除衛生系統外,消毒產品進入畜牧養殖業需要按獸藥進行審批,進入民航、國境檢疫等也還需要審批,食品消毒劑納入了質檢總局的管理范疇。
(四)實驗室建設
歐美的消毒實驗室主要集中消毒產品檢測領域;美國EPA對實驗室無具體管理要求,但美國FDA管理的產品進行消毒學試驗時一般只認其特定實驗室的檢測報告。
我國消毒實驗室近兩年變化較大,主要是一些原來承擔較多檢測任務的單位因為職能調整或明確機構性質后不再接受市場檢測或較少接受委托檢測。與此情況相適應,我國開始出現一些獨立的第三方實驗室,以國檢安評醫學研究院為代表的消毒實驗室已經在實驗能力上快速站到我國消毒產品檢測評價能力的前列。第三方檢測將成為我國消毒產品檢測的趨勢。
二、消毒方法
(一)空氣消毒
我國醫院空氣消毒過去以紫外線為主,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負壓病房、潔凈手術室、循環風空氣消毒機越來越多地進入醫院,成為我國二級以上醫院空氣凈化消毒的主要手段。終末消毒過去主要靠噴霧器噴灑和消毒劑熏蒸,近幾年,國內外都出現了自動化程度很高的過氧化氫、過氧乙酸噴霧消毒設備,對終末消毒具有積極意義。如何讓醫院的集中空調系統同時完成空氣凈化和消毒越來越為大家關注。
目前認為有人情況下的空氣消毒不可以使用化學消毒法,否定了過去我國在有關規范、教科書中出現的過氧化氫噴霧方法、艾草熏蒸方法,這些方法在有人情況下不能達到真正的消毒效果,對人體安全還可能存在潛在危害。有人情況下的空氣凈化消毒只能選用適宜的物理方法。
(二)物體表面消毒
國外都強調醫院的物體表面清潔問題。西方發達國家大多強調對醫院環境表面每天清潔消毒,美國以往較少進行環境表面消毒,但近年有人開始關注。歐美使用的消毒劑主要是季銨鹽類消毒劑,英國也使用復方酚類消毒劑。近年,消毒紙巾在較好地解決了包裝儲存等問題后,在醫院大量用于物體表面消毒,消毒紙巾具有避免交叉污染、消毒重復性好等優點。災害期間,國外較少采用大面積的環境表面消毒,如2005年東南亞海嘯后基本沒有采取大面積環境表面消毒措施,而是有針對性地對飲用水、食物進行消毒,防止災后腸道傳染病的流行。2014年西非埃博拉流行期間,一般只是在疫源地終末消毒時采用含氯消毒劑進行環境表面的消毒處理,沒有更大范圍進行環境表面消毒。
我國醫院環境表面消毒一直受到重視,現有標準仍強調對重點部門每天進行物體表面消毒。目前使用的消毒劑仍以含氯消毒劑為主,季銨鹽類消毒劑作為醫院物體表面消毒劑正快速上升,含溴消毒劑也在一些醫院用于物體表面消毒。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比較頻繁的國家,災后無大疫一直是災后防病的最主要任務。近幾年,災后消毒開始更科學,經過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樹地震和2011年舟曲泥石流等災害后,我國災后消毒工作逐步走上科學化、標準化的軌道。2015年發布的衛生標準《地震災區預防性消毒衛生要求》和即將發布的衛生標準《洪澇災區消毒技術規范》使消毒更有針對性。針對傳染病疫源地的消毒,我國先后發布了3版國家標準《疫源地消毒總則》,詳細規定了不同傳染病的消毒要求。以往在各種災情、疫情后的消毒,缺少事后效果評價,消毒的目的是否達到,沒有科學評價指標,而《疫源地消毒總則》(GB 19193—2015)和《地震災區預防性消毒衛生要求》 (WS/T 481—2015)這兩個標準都突出了消毒效果評價問題。
(三)水的消毒
飲用水安全一直是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消毒作為飲用水處理的主要手段備受關注。我國飲用水消毒對消毒劑余量采用下限值與歐美的上限值恰恰相反,這也反映出我國飲用水微生物污染面臨的長期形勢。除細菌污染外,現有標準也關注原蟲污染指標,但目前的水處理工藝似無針對原蟲的特異性處理,此指標在消毒學上意義不大。病毒污染指標雖然也是不少學者關注的熱點,但通過飲用水引起的病毒爆發在我國難見報道。目前,一些新改建末梢管網采用普通PVC管材,此管材表面易生長生物膜,可能面臨部分末梢水微生物指標超標的問題。
醫院污水的處理也一直備受關注。我國目前以環境保護部門管理為主,希望不會因為其習慣于關注化學污染而弱化對微生物污染問題的關注。
醫院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是醫院的難點之一。口腔綜合診療臺水、內鏡漂洗水、血液透析水和感應式水龍頭水的污染都是醫院面臨的問題。目前國內外主要采用抗菌水管、膜過濾、水沖洗、過氧乙酸、過氧化氫和不同pH的次氯酸水等消毒劑大劑量沖擊或小劑量維持等方式,處理水中的微生物和管壁的生物膜。
(四)手衛生
20世紀70年代,北歐諸國開始提倡醇類消毒劑用于手衛生。醇類消毒劑具有作用時間短、無殘留、毒性低等優點,與傳統的6步法洗手相比,極大地提高了手衛生的依從性,這種手衛生的方式逐步在世界推廣。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手衛生草案,美國CDC隨后也發布了手衛生指引,我國在2009年發布了醫務人員手衛生指引。如何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是開展手衛生的重點,雖然國內許多報告表明一些醫院的手衛生依從率達到了90%以上,但全國醫院消毒監測網的數據表明,我國醫院手衛生的依從率多年維持在50%左右的水平。手消毒劑用量監測結果提示,實際的依從率可能還低于此值。此外,我們還應關注約10%的人群對醇過敏的問題,關注幼師、炊事員和護理員等人群的手衛生問題。
(五)醫療器械消毒
醫療器械先清洗、后消毒的觀點取代先消毒、后清洗的做法。這一變化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歐美等國一直堅持先清洗后消毒效果明顯,WHO在有關文件中也推薦采用先清洗后消毒的程序;二是消毒時如果存在污物會影響消毒效果,容易發生消毒失敗;三是我國近幾年在污水處理特別是醫院污水處理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清洗產生的污水經過污水處理站的處理后已能保證環境安全。
醫院實行集中供應消毒。我國醫院消毒供應中心三個行業規范的發布,極大地促進了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發展,二級以上醫院基本上完善了消毒供應工作,從分散管理快速實現了集中管理,一些新改建醫院也關注場地集中的問題。社會上出現了 “新合力”等許多面向各類醫院的醫院外集中消毒供應機構。集中供應帶來醫院消毒面貌改觀、消毒滅菌質量提高的同時也需要關注處理的及時性和應急器械交付的及時性問題。
達·芬奇機器人、陰道超聲探頭等新型醫療器械,以骨科器械為主的外來器械,腸鏡特別是十二指腸鏡、嬰兒暖箱、眼內器械等難點器械的消毒問題應該越來越受到關注。
三、消毒技術與新產品
(一)消毒劑
1.高水平消毒劑
國際上,在戊二醛基本被停止作為醫療器械高水平消毒之后,鄰苯二甲醛(OPA)和過氧乙酸先后作為醫療器械的高水平消毒劑使用,過氧化氫、二氧化氯、酸化水和臭氧也作為高水平消毒劑使用。因甲醛致癌問題,我國2002年的《消毒技術規范》取消了甲醛熏蒸,目前大多數醫院多使用戊二醛作為醫療器械的滅菌劑和高水平消毒劑使用,消化內鏡的消毒一般使用2%戊二醛浸泡10分鐘。實際上,在實驗室評價戊二醛的消毒效果時采用作用時間10分鐘,甚至采用《內鏡清洗操作規范》規定的結核菌消毒作用時間45分鐘都是很難殺滅細菌芽胞和分枝桿菌。我國也有不少醫院使用酸化水進行消毒,一般使用有效氯濃度50mg/L左右,pH 3以下的酸化水流動浸泡3~5分鐘。雖然實驗室評價酸化水的消毒效果都是有效的,但醫院現場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在非處罰性調查時發現,其消毒效果因實際使用時影響因素多而較差。上述問題使內鏡的安全使用存在風險,需要盡快跟上國際先進水平,使用更安全有效的消毒劑。我國近幾年開始使用OPA和絡合氯進行內鏡消毒,并取得滿意效果。進口過氧乙酸因價格因素推廣困難,個別國產過氧乙酸已克服穩定性、腐蝕性等難關,正在快速進入醫院。
2.現場生成的次氯酸水
用氯化鈉、氯化氫等為原料電解生成次氯酸溶液,通過是否增加隔膜進一步解決溶液的pH高低問題,現已出現一系列的次氯酸水生成設備。這些次氯酸水溶液包括近中性的次氯酸水、偏酸性的微酸性水和pH 3以下的強酸性水。總的來說,次氯酸水pH越低,消毒所需有效氯的濃度就越低,但越容易受干擾因素如有機物和器械上殘留水分的影響,pH越高,消毒所需有效氯的濃度就越高,但越不容易受各種干擾因素的影響。
3.載體消毒劑
消毒紙巾、消毒棉簽、外科海綿消毒刷在國外已經上市較長時間,我國停頓了多年,但近幾年該類產品在我國取得長足的發展。化學成分的穩定性和物理含水量的穩定性是載體消毒劑需要關注的焦點。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和含水量是決定載體消毒劑成敗的關鍵,我國載體消毒劑已較好地解決了此類問題,許多產品遠銷歐美。
(二)消毒滅菌器械
1.清洗消毒機
國外醫療器械清洗機發展較早,主要采用噴淋的方式,有單腔體的全自動清洗機,也有3~4個腔體的長龍清洗機。對噴淋式清洗機而言,各種配套專用清洗架是保證清洗質量的根本措施。我國近十年來醫用清洗機快速發展,已經能基本滿足大眾需求,并向專業化、多樣化發展;除常規清洗機外,出現了專門針對口腔器械、內鏡、眼科等設備的專用清洗機。值得一提的是,脈動減壓沸騰清洗機利用低壓可使低溫水沸騰的原理,通過反復增壓減壓交替對管腔器械和復雜器械的清洗,具有噴淋方式無法替代的優點,這種清洗機通常不需要專門清洗架和管腔灌流器。
2.過氧化氫氣體等離子體滅菌器
隨著一些新型醫療器械的推廣使用,低溫滅菌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近十年來,隨著過氧化氫氣體等離子體滅菌器的應用,其適用領域越來越寬,已成為常用低溫滅菌方法之一,特別是我國已有近30家企業在開發生產過氧化氫氣體等離子體滅菌器,其使用量全球第一。過氧化氫氣體等離子體滅菌器具有使用方便、滅菌周期短、對工作場所要求較寬松等突出優點。關于過氧化氫氣體等離子體滅菌器的滅菌原理一度有等離子體說,但隨著我們對該滅菌器的滅菌機制、工作程序和滅菌影響因素的了解,發現過氧化氫氣體在其中起最主要的作用,等離子體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加速過氧化氫的分解,避免過氧化氫對醫療器械的損壞等方面。影響過氧化氫氣體等離子體滅菌器滅菌效果的主要是作用部位過氧化氫氣體的濃度、溫度和作用時間。其滅菌原理仍然是依靠過氧化氫的氧化能力達到滅菌目的。隨著我國生物PCD和第五類化學指示卡在世界上率先進入市場,必將帶動過氧化氫氣體等離子體滅菌器更可靠更廣泛的應用。
3.低溫蒸汽甲醛滅菌器
甲醛對所有微生物都有殺滅作用,包括細菌芽胞。甲醛氣體滅菌效果可靠,影響因素較少,且使用方便,對消毒、滅菌物品基本無損害。甲醛自然擴散的能力較差是其缺點之一,特別是甲醛有致癌作用,這是許多醫療機構對其敬而遠之的主要原因,我國有關規范也不提倡使用甲醛進行消毒滅菌。低溫蒸汽甲醛滅菌器通過滅菌腔體內的真空狀態和持續的負壓狀態較好地解決了這些缺點,可用于不耐熱耐濕物品的滅菌,許多醫療器械都可使用。低溫蒸汽甲醛滅菌器具有安裝、操作簡單,監測方法可靠等特點,特別是其PCD的監測概念,已經被引入其他滅菌效果的監測。
4.戊二醛與熏蒸滅菌柜
戊二醛作為滅菌劑已使用數十年,在我國大量使用近20年,隨著使用經驗的豐富,大家對其性能已非常了解。戊二醛熏蒸滅菌柜目前是中國獨創的消毒滅菌器械,具有價格便宜、使用方便的優點,特別是避免了手工操作的隨意性和操作過程中可能的人為污染。戊二醛熏蒸滅菌器通過霧化的氣體進行滅菌,減少了戊二醛的使用量,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好的戊二醛滅菌器應該在滅菌后有自動清洗裝置,以解決戊二醛在醫療器械上的殘留問題,應通過腔體的負壓狀態解決戊二醛的泄漏問題,排氣口應有戊二醛吸收處理裝置,解決操作環境空氣中的戊二醛污染問題。使用戊二醛熏蒸滅菌器進行滅菌時,醫療器械只能是裸露的狀態。
5.過氧乙酸內鏡滅菌機
過氧乙酸作為一種滅菌劑主要依靠其氧化能力進行殺菌,具有滅菌效果可靠、滅菌速度快等優點,但傳統的過氧乙酸腐蝕性強,屬于易爆的高危險化學品,儲存、運輸、使用存在很多不便,對眼及皮膚損害嚴重,不適用于手工浸泡法消毒滅菌。過氧乙酸內鏡滅菌機專用于內鏡的滅菌,目前已經克服水的污染、裸露情況下在儲存運輸中容易污染等問題。
(三)指示物
指示物包括化學指示物、物理指示物、生物指示物和過程挑戰裝置(PCD)。
1.化學指示物
化學指示物包括測定消毒參數的濃度試紙、強度試紙,測定滅菌過程的包內指示卡、包外指示物和用于測定壓力蒸汽滅菌殘留冷空氣的B-D試紙,監測低溫蒸汽甲醛滅菌甲醛殘留的濾紙等。有關標準也統一將其歸類為6類化學指示物。我國率先在國際上研制出過氧化氫氣體等離子體滅菌的第五類化學指示物,為解決過氧化氫氣體等離子體滅菌效果的化學監測提供了有力保證。
2.物理指示物
物理指示物是一個新概念,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必將把過去由化學指示物完成的監測直接通過與化學指示物大小接近的電子指示物來實現。它可以綜合監測溫度、壓力、時間、濃度和濕度等參數,自動進行綜合判定后以數值、曲線、警燈、警聲等顯示出來,具有指示靈敏準確、操作安全無污染、信息可永久保存、可直接進行數據傳遞等優勢。
3.生物指示物
經典的滅菌生物指示物是各種芽胞菌片,隨后出現了內含式的生物指示物。對滅菌可靠性快速監測的需求又促使了 “快速”生物指示物的出現,這些生物指示物主要通過監測芽胞上酶的活性實現快速監測的目的。因此,“快速”生物指示物并不是直接觀察芽胞的死活,需要對其指示效果的特異性和靈敏度與傳統方法進行對比研究。
4.過程挑戰裝置(PCD)
在對滅菌過程或清洗、消毒過程具有設定抵抗力的裝置中加入化學指示物、生物指示物或模擬污染物,用于監測清洗、消毒和滅菌效果的產品。我國率先在國際上研制生產出過氧化氫氣體等離子體內含式生物PCD,為管腔器械的低溫滅菌生物監測提供了有力保證。
四、我國消毒新標準
《消毒技術規范》曾是我國消毒工作最重要的技術指南,近年來,其作用逐步被一系列標準取代,目前,已經發布了消毒專業名詞術語等消毒基礎標準,醫院消毒衛生標準、疫源地消毒總則和地震災區預防性消毒衛生要求等應用標準,內鏡自動清洗消毒機衛生要求、二氧化氯發生器衛生要求、過氧化氫低溫氣體等離子體滅菌器衛生要求、酸性氧化電位水生成器安全與衛生標準、次氯酸鈉發生器衛生要求、紫外線空氣消毒器衛生要求、臭氧消毒器衛生標準等多個消毒器械標準,皮膚、黏膜、手、空氣、疫源地、物體表面等為消毒對象的消毒劑標準和戊二醛、二氧化氯、乙醇或、季銨鹽類、胍類、含碘類、含溴類、過氧化物類、酚類等各種化學性質的消毒劑標準,醇類消毒與滅菌效果的評價方法與標準、小型壓力蒸汽滅菌器滅菌效果監測方法和評價要求、消毒劑殺滅分枝桿菌評價要求等檢測評價標準也已經發布。隨著消毒的各種基礎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檢測評價標準和應用標準的陸續發布,我國將在近幾年內基本建立起完善的消毒標準體系。
五、檢驗新方法
清洗質量評價技術如ATP監測、蛋白質監測得到實踐;分子生物學技術特別是反向PCR技術用于快速評價消毒效果的研究有了可喜進展;細菌耐藥性的問題引申出對消毒劑耐藥性的關注;生物膜的研究讓大家開始關注醫院用水的微生物污染和管腔器械的微生物污染問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可能帶來消毒追溯系統、質量控制和管理系統及醫院感染監測報告系統的全新變化。
實驗技術不斷完善。我國病毒消毒效果、流動浸泡消毒效果、分枝桿菌消毒效果等過去較薄弱的檢測技術都已基本成熟,能檢測滅菌過程驗證裝置、化學指示卡、生物指示劑、B-D紙的專用監測儀器研制成功后,使我國在該領域的檢測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經過上一代科學家數十年的努力,消毒學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創造了輝煌的業績。我國的消毒學有下列趨勢:
1.在消毒質量控制方面,將越來越強調質量控制和質量監測。強調消毒滅菌人員、設備、方法、環境因素等方面的管理,對采取的消毒滅菌措施將越來越強調風險評估和效益分析。一些常規的消毒滅菌方法將越來越程序化、標準化,不同單位、不同地區將越來越有可能按照統一的消毒滅菌模式開展工作。
2.在消毒技術方面,我國的消毒方法將逐步與國際接軌,在公共衛生領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領域有可能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新路。
3.在消毒產品的研發、生產方面,只要政策引導得當,一些低端的消毒產品和生產廠家將慢慢被淘汰,一些常規的消毒滅菌產品在我國將越來越規范化。一些技術先進,管理到位的消毒企業通過與一些跨國企業聯合、競爭,將生產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總之,消毒作為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主要手段,對控制傳染病流行,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我們相信,隨著有關部門對消毒技術要求的提高,消毒學科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國消毒事業的發展一定可以走出困局,迅速開創新局面。衛生監督、現場消毒、實驗室檢測、醫院感染控制和供應室消毒滅菌等環節一定可以通過有效的管理機制有機地聯系起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張流波 著,徐 燕 薛廣波 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