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精選·外科(上冊)
- 陽春林 葛曉舒
- 7982字
- 2020-03-09 11:06:51
(四)發背
方名:松樹皮散
組成:老松樹皮 麻油各適量
功用:活血利濕,斂瘡生肌。
主治:發背潰爛。
制法:燒灰存性、研末,麻油調勻。
用法:外搽患處。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蜂灰膏
組成:露蜂房 香灰各適量
功用:祛風消腫,攻毒斂瘡。
主治:發背初起。
制法:研細,香油調勻。
用法:外敷患處。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百草霜膏
組成:百草霜 雞蛋白各適量
功用:清熱消瘀,解毒止血。
主治:發背初起。
制法:調勻。
用法:外搽患處。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石花麻油膏
組成:石花 麻油各適量
功用:滋陰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發背初起。
制法:炒研末,麻油調勻。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石花即青苔。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百合膏
組成:百合1個
功用:清熱瀉火,消腫解毒。
主治:發背初起。
制法:嚼爛。
用法:外敷患處。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鍋蓋氣皮散
組成:煮菜鍋蓋內的氣皮 桐油各適量
功用:清熱瀉火,消腫解毒。
主治:發背。
制法:焙干,研末。
用法:先以顆粒食鹽插入黃小皰內,即感涼而不痛,隨即流出黃水,流盡后,桐油敷藥末,干則換之。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石菖蒲根方
組成:生石菖蒲根適量
功用:解毒消腫,活血散風。
主治:發背。
制法:鮮者搗爛;干者為末。
用法:鮮者貼患處;干者水調涂之。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貓頭骨散
組成:焙貓頭骨 冰片各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生肌收口。
主治:發背。
制法:研末。
用法:干撒。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馬蘭全草膏
組成:馬蘭全草曬干 桐油各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散瘀止血。
主治:發背。
制法:碾成細末,桐油調成泥狀,隔兩層紗布。
用法:敷在瘡面上,每日1換。
注意事項:背花,即背部蜂窩織炎,大毒腐肉潰爛,粘連不脫。
方劑來源:《常用中草藥配方·上冊》
方名:青菜膏
組成:青菜 酸酒各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活絡消腫。
主治:背花腫痛,尚未出膿。
制法:搗爛沖酸酒。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敷上即消。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醉魚草方
組成:醉魚草 茶油各適量
功用:祛風活血,解毒消腫。
主治:背花團魚皰。
制法:焙枯研細粉,茶油調勻。
用法:外敷患處。
方劑來源:《溆浦農村常用草藥手冊·第一輯》
方名:五冰方
組成:五倍子花9份 冰片1份
功用:清熱利濕,消腫止痛。
主治:背花團魚皰。
制法:共研細末。
用法:撒于患處。
方劑來源:《溆浦農村常用草藥手冊·第一輯》
方名:椒葉龍皮膏
組成:土花椒葉 老龍皮菜各適量
功用:散寒止痛,收斂生肌。
主治:背花潰爛。
制法:口嚼爛。
用法:敷患處。
注意事項:3、4付即愈。
方劑來源:《中醫秘方驗方·第二輯》
方名:石灰螞蟻土膏
組成:熟石灰 螞蟻土各適量
功用:收斂生肌,解毒蝕腐。
主治:背花潰爛。
制法:拌勻。
用法:用布裹撲患處。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毛細辛膏
組成:毛細辛適量
功用:溫經活血,消腫止痛。
主治:背花疔。
制法:搗爛。
用法:敷患處。
注意事項:其蔸可煮水洗,和百合搗爛能治背花,如用于生肌肉時合凍青木葉搗敷。
方劑來源:《中醫驗方秘方·第二輯》
方名:白椒膏
組成:白蠟 辣椒花各適量
功用:解毒生肌,消腫定痛。
主治:背花初起。
制法:搗爛。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如已成膿,用黃柏炆水,和胡椒、辣椒花研粉,調勻涂于患部,即時止痛,再用海帶遮蓋上面。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雙蝴蝶膏
組成:雙蝴蝶全草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背花。
制法:搗溶。
用法:外敷患處。
方劑來源:《保靖縣民間單驗方選》
方名:青魚膽膏
組成:青魚膽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止痛斂瘡。
主治:背花。
制法:搗爛。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特效。
方劑來源:《李氏單驗方》
方名:白毛夏枯草膏
組成:白毛夏枯草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主治:背花。
制法:搗爛。
用法:外敷患外。
注意事項:白毛夏枯草又名金瘡小草。
方劑來源:《保靖縣民間單驗方選》
方名:大豆葉膏
組成:大豆葉 黑桐油各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主治:背花。
制法:搗爛,黑桐油調勻。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黑桐油有毒。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綠豆草烏膏
組成:生草烏10克 綠豆子20克
功用:清熱解毒,祛風止痛。
主治:背發等有頭疽漫腫熱痛者。
制法:共研細末,用冷開水調勻。
用法: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注意事項:生草烏有毒。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草藥民間單驗方選編》
方名:苦力芽蹄草煎
組成:苦力芽3錢 羊蹄草5錢
功用:活血透瘡,解毒消腫。
主治:背發初起。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注意事項:背發即蜂窩織炎。
方劑來源:《衡陽地區常用中草藥手冊》
方名:丁草蹄草膏
組成:大丁草 羊蹄草各1兩
功用: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背發初起。
制法:搗爛。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背發即蜂窩織炎。
方劑來源:《衡陽地區常用中草藥手冊》
方名:白草根苧根膏
組成:三白草根 野苧麻根各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背發初起。
制法:搗爛。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背發即蜂窩織炎。
方劑來源:《衡陽地區常用中草藥手冊》
方名:石螺雄黃膏
組成:石螺2兩 雄黃3錢
功用:解毒散結,消腫止痛。
主治:背發初起。
制法:共搗爛。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背發即蜂窩織炎。
方劑來源:《衡陽地區常用中草藥手冊》
方名:朝陽花球子散
組成:朝陽花 球子各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主治:手足生背花未潰破者。
制法:共燒灰研細。
用法:撒癰口上。
方劑來源:《中醫秘方驗方·第二輯》
方名:米仔樹葉鐵馬鞭膏
組成:米仔樹葉 鐵馬鞭各5錢
功用:祛風活絡,散血止痛。
主治:手足生背花。
制法:口嚼爛。
用法:包患處。
方劑來源:《中醫秘方驗方·第二輯》
方名:紅刺酒糟膏
組成:紅刺藤3兩 酒糟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主治:手足和身背生背花。
制法:拌酒糟搥爛。
用法:包患處。
注意事項:即效。
方劑來源:《中醫秘方驗方·第二輯》
方名:馬錢黃泥膏
組成:馬錢子 醋 陰處黃泥 陳大蒜 艾絨 豆腐渣各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發瘡初起。
方解:馬錢子涼血消腫解毒;醋散瘀;陳大蒜溫中行滯解毒;艾絨理氣逐濕;豆腐渣清熱解毒。陰處黃泥與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之功。
制法:共搗爛。
用法:馬錢子搗爛,醋調敷患處。
注意事項:馬錢子劇毒。已成功者用陰處黃泥、陳大蒜共搗作餅貼患上,鋪艾絨于餅上灸三壯用豆腐渣拔出火毒,用金櫻子蔸炆水服,用金櫻子葉口嚼即愈。
方劑來源:《生草藥性方譜》
方名:榆錢香葉散
組成:榆錢皮 香葉子 山花椒 黃泥酒 娘子糟各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發瘡。
方解:榆錢皮清心降火消腫;香葉子溫中行氣止痛;山花椒溫中止痛。黃泥酒、娘子糟與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制法:榆錢皮,搗爛加香葉子,山花椒、黃泥酒、娘子糟共研。
用法:敷患處。
注意事項:即好。
方劑來源:《生草藥性方譜》
方名:茶葉川椒散
組成:茶葉5錢 川椒 牙皂 水銀 硫黃各1錢 麻油適量
功用:殺蟲止癢,解毒利濕。
主治:發瘡,小兒發內生蟲,瘙癢臭爛。
方解:茶葉解毒;川椒溫中止痛;水銀攻毒;硫黃解毒;牙皂解毒散結;麻油解毒生肌。諸藥合用,共奏活血止痛,解毒利濕之功。
制法:茶葉、川椒、牙皂焙干,加水銀1錢、硫黃1錢,共研末,至水銀不見星為度,麻油調。
用法:外涂患處。
注意事項:硫黃、水銀有毒。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第七輯》
方名:天丁湯
組成:天丁 甲珠 皂角 瓜蔞根 玄參各3錢 杜仲 故紙各2錢 甘草1錢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發背尚未穿潰者。
方解:天丁消腫排膿;甲珠活血散結,消癰潰堅;皂角散腫消毒;杜仲補肝腎;故紙補腎壯陽;瓜蔞根消腫毒;玄參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甘草調藥和中。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注意事項:天丁又名皂莢刺;甲珠即是炮山甲;皂角有微毒。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銀菊湯
組成:銀花1兩 菊花 甘草各5錢
功用:祛癰排膿,消腫止痛。
主治:發背潰爛。
方解:銀花清熱解毒;菊花清熱解毒;甘草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祛癰排膿,消腫止痛之功。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香附澤蘭膏
組成:鮮澤蘭葉15克 鮮香附子30克 鮮萬年青20克 酒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發背疽、有頭疽初起,紅熱腫痛者。
方解:蘭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香附子疏肝解郁,活血止痛;萬年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酒通經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制法:共搗如泥,加酒適量炒熱。
用法: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草藥民間單驗方選編》
方名:向日葵百草霜膏
組成:向日葵花盤 百草霜 燈油各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發背紅腫疼痛。
方解:向日葵花盤清熱止痛;百草霜清熱消瘀解毒。諸藥合用燈油,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制法:向日葵花盤刮蜂窩眼、去白皮、焙成灰,與百草霜和過燈油調勻。
用法:外搽患處。
注意事項:百草霜即是鍋底灰。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黃連八角藤飲
組成:土黃連4錢 八角羊 忍冬藤各1兩 南天竹5錢
功用:清熱利濕,涼血散瘀。
主治:發背初起。發背即蜂窩織炎。
方解:土黃連清熱利濕,涼血散瘀;八角羊清熱燥濕解毒;忍冬藤清熱通絡止痛;南天竹清熱除濕,通經活絡。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涼血散瘀之功。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注意事項:連服3~5劑。
方劑來源:《衡陽地區常用中草藥手冊》
方名:蜂白散
組成:煅露蜂房1兩 煅人中白 輕粉各5錢 冰片2分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生肌。
主治:發背。
方解:煅露蜂房驅風攻毒,散疔腫;煅人中白解熱毒;冰片清熱止痛;輕粉攻毒。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生肌之功。
制法:露蜂房、人中白均煅用。共研細末。
用法:視瘡面大小薄摻,不見腐質,上蓋膏藥。
注意事項:煅露蜂房、輕粉有毒。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蜈蚣大黃散
組成:蜈蚣7條 生大黃 熟大黃各3錢 麻油適量
功用:拔膿祛癰,消腫止痛。
主治:發背。
方解:蜈蚣拔膿消腫;生大黃瀉火解毒;熟大黃涼血解毒;麻油生肌長肉。諸藥合用,共奏拔膿祛癰,消腫止痛之功。
制法:新瓦上焙燥研末,麻油調勻。
用法:外涂患處。
注意事項:熟大黃即酒大黃。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芷黃散
組成:白芷 姜黃 黃芩各2錢 黃連1錢 大黃 黃柏 露蜂房各3錢 艾葉炭5錢 香油適量
功用:消腫止痛,驅癰生肌。
主治:發背。
方解:白芷祛風燥濕,消腫止痛;姜黃消癰腫;大黃瀉火解毒涼血;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柏、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露蜂房消惡瘡;艾葉炭生肌長肉;麻油生肌長肉,止痛消腫。諸藥合用,共奏消腫止痛,驅癰生肌之功。
制法:共研末,香油調勻。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露蜂房有毒。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丹柏散
組成:黃丹 花粉各3錢 黃柏7錢 黃芩 大黃各1兩 甘草5錢 草烏1錢 雞蛋清適量
功用:消腫止痛,斂瘡生肌。
主治:發背。
方解:黃丹消瘡;黃柏、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大黃瀉火解毒涼血;甘草調藥和中;花粉消腫毒;草烏消癰腫膿結;蛋白除熱火瘡。諸藥合用,共奏消腫止痛,斂瘡生肌之功。
制法:共為細末,雞蛋清調勻。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草烏有毒;已成膿者留頭敷之。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冰片大黃方
組成:冰片8分 大黃3錢 蔥白3根 蜜糖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發背。
方解:冰片清熱止痛;大黃瀉火解毒涼血;蔥白通陽解毒;蜜糖健脾和胃。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制法:共搗碎,以蜜糖調勻。
用法:外敷患處。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銀花皂刺湯
組成:銀花 皂刺 白芷 川芎 黃芪 赤芍各2錢 花粉 桔梗 當歸各3錢 穿山甲 生姜各3片 甘草1錢
功用:消癰排膿,消腫止痛。
主治:發背,紅腫疼痛,潰爛流膿。
方解:銀花清熱解諸瘡;花粉消腫毒;皂刺消癰腫;桔梗祛痰排膿;白芷祛風燥濕,消腫止痛;川芎排膿消瘀血;當歸活血止痛;黃芪補氣生肌,托毒排膿;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穿山甲活血通絡,消腫排膿。諸藥合用,共奏驅癰排膿,消腫止痛之功。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注意事項:連服3劑。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蒲桃倒水蓮膏
組成:天蒲桃 蚊蟲樹各1兩半 倒水蓮 散血藤 觀音劍 破石珠各1兩 酒糟3兩
功用:清熱除濕,消腫止痛。
主治:背潰瘡。
方解:天蒲桃清熱消腫止痛;倒水蓮除濕止痛;蚊蟲樹清熱除濕;散血藤清熱解毒,除濕消腫;破石珠行氣活血消腫;酒糟療瘡。諸藥與觀音劍合用,共奏清熱除濕,消腫止痛之功。
制法:共捶爛。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即愈。
方劑來源:《中醫秘方驗方·第二輯》
方名:茅根糯草膏
組成:山茅根 糯米草 野花椒葉 夏枯草 百合各適量
功用:瀉火解毒,活血消腫。
主治:背花中期。
方解:山茅根清熱涼血;糯米草清熱解毒;野花椒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夏枯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百合養陰潤肺清心。諸藥合用,共奏瀉火解毒,活血消腫之功。
制法:取鮮藥洗凈搗爛如泥。
用法:外敷患處。
方劑來源:《群方集》
方名:金櫻枯草膏
組成:金櫻樹尖 犁頭草 雷公木樹尖 夏枯草 半邊蓮 車前草各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除濕消腫。
主治:背花團魚皰。
方解:金櫻樹尖收斂;犁頭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雷公木樹尖散瘀祛風,利濕解毒;夏枯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半邊蓮清熱解毒消腫;車前草清熱涼血解毒。諸藥合用,有清熱解毒,除濕消腫之功。
制法:共搗爛。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金櫻樹尖即金櫻子,雷公木即鷹不撲。冬季加金雞尾,夏季加青木香。
方劑來源:《溆浦農村常用草藥手冊·第一輯》
方名:朱砂大黃方
組成:朱砂2錢 大黃1兩 艾葉半斤 南瓜適量
功用:消腫止痛,斂瘡生肌。
主治:背花潰爛,日久不愈。
方解:朱砂消瘡除痂;大黃瀉火解毒涼血;艾葉燥濕;南瓜益氣解毒。諸藥合用,共奏消腫止痛,斂瘡生肌之功。
制法:艾葉搓成絨。先用南瓜搗爛敷四周,后將余藥研細和勻,用皮紙包裹。
用法:燃熏。
注意事項:朱砂有毒。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龍骨象皮散
組成:龍骨 滑石各3錢 冰片8分 銀朱1錢 象皮 白芷 雄黃各2錢
功用:收濕斂瘡,祛腐生肌。
主治:背花久不收口。
方解:龍骨生肌斂瘡;象皮去腐生新;冰片清熱止痛;銀朱療癬惡瘡;白芷祛風燥濕,消腫止痛;雄黃解毒殺蟲;滑石粉收濕斂瘡。諸藥合用,共奏收濕斂瘡,祛腐生肌之功。
制法:共研細末。
用法:撒患處。
注意事項:銀朱有毒。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蜂窩枇杷散
組成:雷蜂窩 地批杷 白芷 牛大黃 紅貫頭尖 黃瓜香 冰片 血余炭各適量
功用:清熱涼血,消腫斂瘡。
主治:背花后期。
方解:地枇杷祛風除濕活絡;白芷祛風止痛,消腫排膿;牛大黃清熱涼血;黃瓜香清熱解毒;冰片清熱止痛;血余炭收斂化瘀。諸藥與雷蜂窩、紅貫頭尖合用,共奏清熱涼血,消腫斂瘡之功。
制法:研細末。
用法:洗凈傷口后,藥末散傷口上。
注意事項:地批杷即地石榴,牛大黃即羊蹄。
方劑來源:《群方集》
方名:歸膽湯
組成:秦當歸5錢 赤芍3錢 龍膽草 辛夷 蕪夷 廣香各2錢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背花紅腫,疼痛不止者。
方解:秦當歸活血止痛;龍膽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辛夷溫通;蕪夷殺蟲療瘡;廣香療毒腫,消惡氣。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三花散
組成:銀花 絲瓜花 苦瓜花 麻油各適量
功用:消腫排膿,祛腐生肌。
主治:背花瘡。
方解:銀花清熱解諸瘡;絲瓜花解熱涼血;苦瓜花清熱解毒;麻油止痛消癰腫。諸藥合用,共奏消腫排膿,祛腐生肌之功。
制法:焙燥研末,麻油調勻。
用法:外敷患處。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青爪邊黃膏
組成:野青菜 黃爪香 路邊黃 夏枯草 香葉子 野含花各適量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主治:背花初期。
方解:野青菜清熱解毒,散瘀消腫;黃爪香解毒斂瘡;路邊黃清熱利濕,消腫解毒;夏枯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香葉子溫中行氣。諸藥與野含花合用,共奏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功。
制法:取鮮藥洗凈搗爛如泥。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野青菜即大紅青菜,黃爪香即地榆。
方劑來源:《群方集》
方名:爪香桑葉膏
組成:黃爪香 馬桑葉 土薄荷 叫叫草 鏵口尖各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主治:背花初期。
方解:黃爪香涼血解毒斂瘡;馬桑葉攻毒消癰,消腫止痛;土薄荷散風熱,消腫毒;叫叫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鏵口尖清熱解毒,涼血消腫。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
制法:取鮮藥洗凈搗爛如泥。
用法:外敷患處。
注意事項:黃爪香即地榆,叫叫草即元寶草,鏵口尖即鏵尖草。馬桑葉有毒,外用適量。
方劑來源:《群方集》
方名:鐵老鼠掃把花膏
組成:鐵老鼠 掃把花各4兩 老酒適量
功用:清熱除濕,消腫生肌。
主治:背花(腳手背脊等處)。
方解:鐵老鼠清熱解毒,消腫生肌;掃把花清熱除濕;酒消腫。諸藥合用,共奏清熱除濕,消腫生肌之功。
制法:共搥爛,用老酒煮沸放地上三次退火氣。
用法:外敷患處,1日換2次。
方劑來源:《中醫秘方驗方·第二輯》
方名:藕黃方
組成:藕節適量 黃連 黃柏 黃芩 六一散 鉛粉各1錢 乳香 沒藥各2錢 雄黃5分
功用:消腫止痛,祛腐生肌。
主治:背發潰爛。
方解:藕節止血散瘀;黃連、黃柏、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六一散清熱利濕通淋;雄黃解毒;鉛粉拔毒生肌。諸藥合用,共奏消腫止痛,祛腐生肌之功。
制法:藕節磨黃土水,余藥共研細末。
用法:藕節水調末敷4周。
注意事項:鉛粉有毒。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芩黃枳實湯
組成:黃芩 黃柏 大黃 枳實 紅花 桃仁 歸尾 銀花 連翹各2錢 生石膏1兩
功用:驅癰排膿,消腫生肌。
主治:背發潰爛,流膿水。
方解:黃芩、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大黃瀉火解毒涼血;枳實行氣除瘀;桃仁、紅花活血通經,祛瘀止痛;歸尾活血止痛;銀花清熱解諸瘡;連翹清熱解毒,消癰散癤;生石膏收濕生肌。諸藥合用,共奏驅癰排膿,消腫生肌之功。
制法:水煎。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選·第八輯》
方名:青葉葡萄根膏
組成:大青葉根 號桐桿根 野葡萄根各20克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背發,腫痛灼熱,膿未成者。
方解:大青葉根清熱解毒,涼血消腫;號桐桿根解毒消腫止痛;野葡萄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制法:將上藥均去粗皮木質,取肉質根皮搗爛如泥。
用法: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注意事項:號桐桿又名博落回、三錢三、泡通珠,為罌粟科博落回屬植物的根,有毒,勿入口。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草藥民間單驗方選編》
方名:崗梅南瓜膏
組成:鮮崗梅 鮮野南瓜 鮮青魚膽草 鮮堇菜 鮮小血藤各20克 米泔水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背發,紅熱漫腫者。
方解:崗梅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野南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青魚膽草清熱;鮮堇菜清熱解毒消腫;小血藤活血消腫止痛;米泔水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制法:共加米泔水,共搗爛。
用法: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草藥民間單驗方選編》
方名:推車蟲姜炭膏
組成:推車蟲3個 姜炭6克 食醋 麻油各適量
功用:溫陽通滯,解毒消腫。
主治:背發,腐膿難脫,漫腫脹痛者。
方解:推車蟲解毒消腫止痛;姜炭溫陽散寒,溫通血脈;食醋解毒散瘀止痛;麻油斂瘡生肌。諸藥合用,共奏溫陽通滯,解毒消腫之功。
制法:將推車蟲焙干與干姜炭共研末,加入食醋和麻油調勻。
用法: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方劑來源:《湖南省中草藥民間單驗方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