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翁維良活血化瘀十二法作者名: 李秋艷本章字數: 4字更新時間: 2020-03-06 17:12:07
醫家小傳
一、從醫之路
翁維良,1937年3月生于浙江寧波,同年底至上海。1955年畢業于上海市市南中學,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1960年統一分配到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工作。1960-1962年響應國家“西醫學習中醫”的號召,參加衛生部第二屆西學中班(北京中醫學院)學習。結業后分配至中醫研究院內外科研究所工作,拜岳美中老中醫為師。1962年11月中醫研究院院所調整,翁老隨郭士魁、陳可冀、錢振淮等被派至西苑醫院,參與心血管病研究室籌建。到西苑醫院后先拜趙錫武老中醫為師,后又拜郭士魁老中醫為師。
當時提倡繼承發揚中醫,熱愛中醫事業。受三位老師的熏陶,翁老逐漸養成了“能中不西,先中后西”的診治思維。1969-1971年被調遣至山西稷山縣籌建成立農村疾病研究所,到所后參加農村醫療隊,邊巡回醫療,邊進行慢性支氣管炎的防治科研。由于當時農村地區醫療條件所限,藥物缺乏,翁老與同事運用中醫針灸、草藥(地錦草、馬齒莧、洋金花、地膚子)等進行臨床研究,獲得了當地百姓的歡迎,取得了科研成果。
多年的跟師學習與工作經歷,不僅為他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同時也為其良好科研習慣的養成創造了條件。作為
中醫研究院的第一附屬醫院,西苑醫院強調臨床與科研并重,心血管研究室的醫師既是臨床醫生,又是科研人員。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需要輪流到科研的第一線,包括當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設立的科研門診,以及與北醫三院協作的每周一次的聯合大查房和合作科研項目。當時信息技術尚不發達,沒有電腦,查閱文獻資料需要人工一本本地翻找,費時費力;統計只能使用手搖計算機完成,繁瑣復雜,工作量大。但是研究室里學術氣氛濃厚,工作積極性很高。研究室每周都會開一次臨床與科研會議,討論臨床與科研進展及遇到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及下一步工作計劃,科研態度都十分認真嚴謹。正是憑借著這種不斷的堅持與積累,為翁老今后在臨床和科研養成的良好習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如他所說,科研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樣,永遠沒有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