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中藥學科服務手冊:中藥不良反應與警戒實踐
- 張冰
- 1046字
- 2020-03-06 16:27:49
編寫說明
顏正華教授為我國首屆“國醫大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世紀50年代,顏老開創了我國中醫藥院校中藥學的高等教育;80年代中葉編撰了我國第一部《臨床實用中藥學》,不僅為臨床中藥學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還引領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學科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重點學科。
臨床中藥學是一門以中藥基本理論為基礎,以研究中藥臨床合理應用為核心內容的學科,具有醫藥交叉的學術特點。近十余年來,臨床中藥學學科帶頭人張冰教授繼承和發展了顏正華教授學術思想,主持了“顏正華名醫工作室”建設工作,倡導開展中藥臨床合理應用的研究與實踐。2015年,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學科成立了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首個“中藥藥物警戒與合理用藥研究中心”,由學術帶頭人顏正華教授任名譽顧問,學科帶頭人張冰教授任主任,切入臨床中藥學科的關鍵問題,搭建合理用藥研究的技術平臺;并與北京多家醫療機構共建了“臨床中藥學科服務基地”,將理論研究落實到臨床實踐中,致力于中藥藥物警戒與合理用藥思想理念的實踐與傳播。
臨床中藥學科服務手冊的編寫,創建了“學科建設—名醫工作室傳承—臨床藥學服務”相結合的學術發展新模式。本系列手冊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市中醫藥學會組織編寫,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學科、顏正華名醫工作室負責人張冰教授主持編寫。本系列服務手冊分為基礎理論篇和臨床實戰篇。基礎理論篇的編寫遵循WHO合理用藥基本原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以及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與《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等指導文件的相關要求,旨在繼承顏正華教授的臨床中藥學思想,引入現代中藥研究新成就,落實臨床中藥學科服務臨床合理用藥的新理念。臨床實戰篇切入中藥常用飲片、中成藥等的合理使用相關問題,為臨床醫藥工作者提供直接參考。本系列服務手冊從臨床中藥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著手,將為臨床中藥師提供系統的“三基”指導與中藥臨床藥學服務實操參考。
本系列服務手冊的編寫與出版得到了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市中醫藥學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學科及北京中醫藥大學顏正華名醫工作室的大力支持。本系列服務手冊由顏正華教授親自指導與主審,并先后得到來自醫院及大學的醫學、中醫學、藥學、中藥學相關專家的審定。在此一并致謝。
臨床中藥學科服務手冊編委會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