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周血管疾病介入護理學
- 莫偉 李海燕
- 465字
- 2020-07-31 15:12:43
第三章 介入病房管理
第一節 人力資源分配及排班
一、人力資源分配
原則:參見第二章第一節。
結合全國各醫院介入病房的現狀,介入病房人力資源配置一般床護之比為1∶(0.4~0.6)。護士應有2年以上臨床護理經驗,嫻熟的護理技術操作、搶救技能,機敏的觀察能力、良好的應變能力、高度的責任心,還要具有影像學、解剖學及相關學科方面的知識。由于介入診療技術和手段的增加,涉及更多危急重癥的急救,專科護理內容也不斷擴展,將對介入病房人員配備的數量和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排班(表3-1-1)
表3-1-1 介入病房排班

注:在護理人員無各種休假情況下,白班床護比可達到1∶0.6(周末除外)
舉例:某醫院介入病房床位30張,護士14人。
班次情況:白班(8∶00~20∶00);夜班(20∶00~8∶00);責任班(7∶30~11∶30/14∶00~17∶30);辦公班(7∶30~11∶30/14∶00~17∶30);行政班(7∶30~11∶30/14∶30~17∶30)
具體分工:每組中每名護士負責固定患者管理,休班時由值班護士代管;危重患者由帶教老師負責督導管理;機動護士協助管理病情較重組;備班護士保持通信暢通,當有突發情況時能保障班組正常運轉;護士長根據當日住院患者總體情況進行動態調配,做到能級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