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陽明病病證

白虎湯證

1.臨證原理
陽明病的臨證原理,是指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相關臟腑及其經絡學說的發病原理。陽明為多氣多血之腑,其生理病理等一切表象皆來源于此,故曰陽明病臨證原理。
2.方劑介紹
(1)意義: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陽明氣分熱盛證的著名方劑。后世多有運用發展,如《傷寒類證活人書》之白虎加蒼術湯,即原方加蒼術;《溫病條辨》之化斑湯,即原方加元參、犀角;《溫熱經緯》之羚犀白虎湯,即原方加羚羊角、犀角等。
(2)組成:
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四味藥而成。
(3)功用:
清熱生津。
(4)主治:
陽明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或滑數?!秱摗方浳?76條、219條、350條有記載。
3.辨證論治
以《傷寒論》經文第176條、219條、350條綜合,辨證論治如下:
依據臨證原理,確定“煩渴引飲”的主癥,“陽明氣分熱盛,壯熱面赤……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或滑數,白虎湯主之”為病理、性癥、體征,以方測證。
“煩渴引飲”,由于胃熱熾盛,充斥內外,擾亂心神,則心煩;由于胃熱傷津則口渴??诳适乔耙?,引飲是后果,即口渴而致引飲,這是氣分熱盛的主要表現。“陽明氣分熱盛”,是指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氣分熱盛,充斥表里內外的病證;“壯熱面赤”,是由于陽明氣分熱盛,充斥于表里則壯熱,充斥于上則面赤;“汗出惡熱”,由于陽明氣分熱盛,津液外泄則汗出,由于陽明熱盛充斥于表里內外故惡熱;“脈洪大有力或滑數”,因為陽明為多氣多血之腑,氣分熱盛充實,推動血脈有力,故脈洪大有力或滑數;“白虎湯主之”,以方測證,當為陽明氣分熱盛。
所以綜上性癥、體征、病理、以方測證,可以確定“煩渴引飲”為陽明氣分熱盛證。
病證已明,所以治則必然是清熱生津,方選白虎湯主之。
4.臨證筆錄
左下葉肺炎
丁某,男,28歲。初診:2001年2月4日。
病史:
兩周前出差,淋雨而感冒,自服解熱片,感冒基本好轉。但是兩天后突然發熱,汗出咳嗽,咯吐黃痰,并且伴有胸痛,心中煩躁,呼吸氣促。急赴醫院檢查:體溫39℃,驗血:WBC 15 000,中性88%。胸透左下葉大片濃密陰影,診斷:左下葉肺炎,收住院。輸液加抗生素三日,發熱不退,上升至39.5℃。患者無奈,要求加中藥,故邀我會診。
中醫檢查:
急性病容,眉頭觸手滾燙,汗出如流,不斷索水引飲,舌苔薄黃質紅,脈浮有力。聽診:左下葉呼吸音減弱,病證乃屬風寒入里犯肺,熱邪壅遏,白虎湯證基本符合,治療清氣分之熱,選方:白虎湯。擬方:石膏60g、知母15g、粳米(東北大米)30g、生甘草12g。服藥兩劑,發熱不退,咳嗽吐鐵銹色膿痰,胸痛加劇,思忖半天,按理說應該有效,問藥全否?缺粳米。心中豁然開朗,上方加配粳米50g,喝藥前務必攪動充分,然后服藥,又服兩劑,體溫果然退至37.5℃,胸痛大減,上方加三七粉3g沖服,鐵銹膿痰已瘥;諸癥亦愈。
心語:
石膏主要成分為硫酸鈣,其粉末易于沉底倒掉。用粳米除養胃氣以外,尚能粘著石膏粉末,防止沉底,服藥前充分攪動,以防其粉末沉底,以免將石膏倒掉。
氣分大熱證
耿某,男,50歲。初診:1989年8月7日。
病史:
患者素體壯實,正氣充沛,很少患病。半月前因村里紅白喜事,飲食不潔,腹瀉三日,硬抗著,沒吃藥,就抗過來了。恰巧趕上西北寒流,風寒趁虛而入,病倒了。壯熱不已,燒到39.8℃,大汗淋漓,心煩口渴,飲水無數。家人將他送到醫院,驗血、驗尿、拍片均未發現大毛病。大夫說轉中醫院看吧。
中醫:
望診:滿面紅光,熱氣騰騰,呼吸氣促,汗出如流,飲水無度。舌苔薄黃質紅,脈洪如濤。證乃氣分大熱證,如陽明所說四大癥:大熱、大汗、大渴、脈大也,選方:白虎湯。擬方:石膏75g、知母15g、粳米50g、生甘草12g。一劑頓服。服后,發熱已降(37.9℃)。上方加麥冬15g,續服兩劑。發熱已平(36.9℃),汗出如流等亦愈。
心語:
白虎湯總結為四大證,易于辨證論治,投藥。服藥前務必攪動,以防石膏末沉底,不能充分發揮藥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周县| 罗平县| 尚志市| 沭阳县| 威信县| 柳河县| 绿春县| 库尔勒市| 宁阳县| 洪江市| 大竹县| 吉隆县| 安塞县| 房产| 互助| 河北省| 新平| 峨边| 宕昌县| 五台县| 临夏县| 镇远县| 林甸县| 页游| 汶川县| 宜州市| 冷水江市| 文成县| 彭水| 泸水县| 临颍县| 中阳县| 富平县| 嘉义县| 永兴县| 甘谷县| 乌拉特中旗| 天峨县| 三都| 木兰县|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