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口腔頜面外科事業是不落的太陽”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轉向現代口腔頜面外科學在我國實踐中發展的歷程吧!

現代的口腔頜面外科學應源于牙醫學和臨床醫學中的整形外科學。追根溯源,早在希臘與古羅馬的書籍中都有下頜骨脫位與下頜骨骨折的記載。400年前,被稱為醫學始祖的希波克拉底也描述過用口外繃帶固定下頜骨的方法。至于用拔牙的方法治療牙疾也是牙醫學最早的萌芽手術。

早期的口腔頜面外科學創始者基本也都是從事普通外科學的醫師。例如,被西方公認為“現代外科之父”的Ambroise Pare,是第一位在出版的著作——《外科論述》(A Treatise on Surgery)中介紹有關口腔外科內容的醫師。被稱為“牙醫學之父”的法國人Pierre Fauchard也是一位外科醫師,于1728年正式出版了《牙外科醫師關于牙科的論述》(Le Chirurgien dentiste,ou,treate des dentes)一書。19 世紀中期,牙科醫師H. Wells(1845年),T.G.Morton(1846年)先后用笑氣(nitrous oxide)和乙醚(ether)作為全身麻醉藥以拔除病牙。他們都為外科的發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

從左到右依次為“世界外科學之父”法國佩爾(Par é)醫師,笑氣發現者美國威爾(Wells)醫師,乙醚發現者美國莫爾頓(Morton)醫師

現代口腔外科學奠基人,公認為美國的James Edmund Garretson,他是第一個外科醫師并擁有牙醫學學位(D.D.S)者。他于1873年出版了《口腔外科大全》(A System of Oral Surgery),并于1896年在美國濱州大學附屬醫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口腔外科,因而他被稱為“口腔外科之父”。

從左到右為“現代口腔外科之父”美國加里森(Garretson)醫師,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口腔和整形外科學會的美國布洛芬(Broghy)醫師

在18~19世紀時,不少從事口腔頜面外科的醫師大都具有雙學位,即醫學博士和牙醫學博士。例如Truman William.Brophy,他在芝加哥建立了牙醫學院,同時把業務范圍擴大至面裂外科、腫瘤等領域。是此外,他在1921年成立了“口腔外科學會(Association of Oral Surgery)”。該學會以后又兩度易名:1933年稱“口腔和整形外科學會(Association of Oral and Plastic Surgery)”;1941年以后再次更名為“美國整形外科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ry)”。

由于整形外科的發展以及眾多整形外科醫師,例如Ivy、Blair、Brown以及Gillies等的參與,使得口腔頜面外科的發展具有新的交叉學科的性質,具有雙屬性。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目前國外仍必須有雙學位才能成為執業口腔頜面外科醫師的理由;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在歐洲的一些國家,把口腔頜面外科仍設置在醫學院而不是牙醫學院里。

在我國口腔頜面外科學的發展中,整形外科醫師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如第一代創始人中的宋儒耀教授、張滌生教授都是整形外科的奠基人,而他們也都曾畢業于牙醫學院。

從左到右為宋儒耀教授,張滌生教授

邱蔚六介紹說,現代“口腔頜面外科”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歐,而由前蘇聯傳入我國。戰爭也是促使口腔頜面外科發展的因素之一,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1945年,前蘇聯及東歐各國衛國戰爭期間,醫護工作者在處理大量因戰爭所致的頜面創傷時,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口腔頜面外科學在歐洲得到迅速發展,并在20世紀40年代末被確立為口腔醫學的重要分支學科。

我國的現代口腔頜面外科起步相對較晚。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尚未設置口腔頜面外科專業,有關口腔頜面外科疾病的診療主要分散在普外科以及耳鼻咽喉科進行。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為適應階梯治療的需要,在沈陽首先建立了因頜面戰傷而入院的病區。國內的口腔科醫生,包括一些整形外科醫生,開始大量接觸頜面創傷患者。1951年,原華西醫科大學首先建立了口腔頜面外科病房。1953年,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在張錫澤教授的帶領下也建立了??撇》俊kS后,北京醫科大學也于1955年正式建立口腔頜面外科病房。除了開設口腔頜面外科病房以外,上述醫科院校還相繼成立了口腔醫學系,并在臨床口腔醫學中正式建立口腔頜面外科學專業,開展口腔頜面外科疾病的防治、教學和科研工作。這一階段為我國口腔頜面外科發展的起步階段。

從左到右為華西口腔頜面外科奠基人夏良才教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口腔頜面外科奠基人張錫澤教授

“1959年,由夏良才教授主編的我國第一本正式高等醫學院校教材——《口腔頜面外科學》正式出版,標志著我國口腔頜面外科進入教學和研究的新階段?!母铩Y束后,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張錫澤教授主編的《口腔頜面外科學》作為我國口腔頜面的規劃教材迄今已至第7版,為進一步培養我國口腔醫師奠定了良好基礎?!鼻裎盗缡钦f。

邱蔚六介紹了我國口腔頜面外科的形成和發展的三個階段,即萌芽期、成長期和成熟期——

20世紀50年代是我國口腔頜面外科的萌芽期。其標志是:我國“牙醫學”正式轉向定名為“口腔醫學”,為口腔頜面外科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51年,我國第一個口腔頜面外科病房在原華西協合大學附屬醫院正式建立。同年,由于朝鮮戰爭的需要,來自成都、上海、北京的老一代著名口腔頜面外科專家加盟的醫療隊,擔負起了口腔頜面部戰傷的救治工作。50年代中期,前蘇聯選派了口腔頜面外科專家柯綏赫(С.Х.К о с ы х俄文)教授來華進行學術交流。這些都為我國口腔頜面外科的正式建立提供好了技術條件和物質條件。50年代中期,國家教育部正式下達的口腔醫學專業教學內容中明確規定了口腔頜面外科學的教學內容。此后在教學醫院及專業口腔醫院內也相繼有了口腔頜面外科的正式建制。

20世紀60~70年代應屬我國口腔頜面外科的成長期。雖然在60年代經歷了較多的困難和反復,但我國的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大多數仍堅持在臨床第一線,在大量臨床實踐的基礎上,獲得了無數寶貴的經驗,并逐步形成了一支專業隊伍。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迎來了“走出去,請進來”的國際學術交往年代。我們不但向世界學習到不少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同時國外同行也開始認識我們和了解我們的發展進程。伴隨著我國研究生制度的恢復,基礎研究獲得了良好的條件并逐步向國際水平靠近。

上為1950年上??姑涝中g隊合影,前排右一為隊長張滌生教授。下為1951年西南抗美援朝手術隊合影,前排右一為隊長宋儒耀教授

1957 年,蘇聯專家 С.Х.К о с ы х(俄文)教授訪問上海第二醫學院瑞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時留影(前排左二為張錫澤、左三為 С.Х.К о с ы х、左四為張滌生。第二排左三為邱蔚六)

20世紀90年代以后,經過我國幾代人的開拓性工作,我國的口腔頜面外科已成為一個特色鮮明的,被外國朋友稱為是“中國式”的口腔頜面外科。與國外口腔頜面外科相比,病例多、病種豐富;涉及相關學科面廣,有中醫中藥可資借鑒和發掘。我國的口腔頜面外科發展迅速,在某些方面,比如口腔頜面外科惡性腫瘤的綜合序列治療和生存率、頜面整復外科的成功率和效果、顯微外科的手術量和成功率等方面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至國際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學會的幾任主席,都曾竭盡全力為中國的口腔頜面外科學會能加入到國際學術活動和組織中去而多次來我國游說。如曾任國際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學會主席的Fries教授就多次來函表示:“在亞洲,沒有來自中國的同仁們,沒有他們的學識、才能和影響,前景不容樂觀”“與中國同仁相互合作,交流思想,使其參與國際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學會(IAOMS)對口腔頜面外科專業的未來至關重要”。

1996年,國際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學會(IAOMS)時任主席弗里斯(Fries)致信邱蔚六,邀請中國口腔頜面外科學會加盟IAOMS

2001年南非ICOMS會議上邱蔚六與Fries合影

至20世紀末,我國第三代口腔頜面外科的專家們已茁壯成長,大多已成為口腔頜面外科學界的學術帶頭人和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及其下屬11個學組和協作組的領導人;也有不少是口腔學會其他相關專業委員會的學術骨干。他們中不少人已是博士研究生導師,已能擔負起我國口腔頜面外科的發展和培養人才以及對外交流等重任。

2003年5月,在希臘雅典召開的第16屆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學會理事會上,經過9個國家和地區的激烈競爭,中國口腔頜面外科學會和中國香港特區口腔頜面外科學會聯合申辦并取得了2009年第19屆國際口腔頜面外科學術交流會在上海召開的舉辦權,中國的口腔頜面外科獲得了國際的再次公認。至此,應當說:我國口腔頜面外科的成熟期已經到來。

有著60年歷史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九院”)口腔頜面外科的蒼生沉浮,現年85歲高齡的邱蔚六不僅見證了九院口腔頜面外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變強的歷史巨變,更生動地印證了“力量蘊藏于歷史”這句經典哲理。邱蔚六神采飛揚地說:“口腔頜面外科事業是不落的太陽?!?/p>

雨后彩虹,是那樣的艷麗,那樣的壯觀。每一位執著奮斗的人,都渴望看到它、靠近它。在第九人民醫院就有一位離彩虹最近的人,他就是邱蔚六。他在工作中,是一個兢兢業業、從來不認輸、就喜歡向困難挑戰的人。幾經風雨的他迎來了手持彩虹當空舞的今天,用心譜寫了赤橙黃綠青藍紫的絢麗篇章。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病房由張錫澤教授創建于1953年,當時還是上海第二醫學院口腔系,建在原廣慈醫院(現瑞金醫院)內。1955年,第一任科主任為國內知名整形外科專家張滌生教授,副主任為著名口腔頜面外科專家張錫澤教授。早在20世紀50年代,張滌生教授在唇腭裂治療及頜面整復外科,張錫澤教授在口腔頜面-頭頸腫瘤方面的診治水平和科研成就已享譽國內,并發表多篇相關論文。

1979年,張錫澤教授、邱蔚六教授等在國內首創顱面聯合根治術治療晚期頜面部惡性腫瘤,同年開始應用顯微外科技術進行各類組織瓣游離移植整復腫瘤術后缺損。1977年,受原衛生部委托出版了針對三年制的《口腔頜面外科學》教材。1980年,張錫澤教授、邱蔚六教授主編的全國五年制口腔醫學統編教材《口腔頜面外科學》(第一版)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1981年,口腔頜面外科實驗室成功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人舌鱗癌Tca-8113舌癌細胞系,1995年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82年,口腔頜面外科被列為上海市高教局首批重點建設學科之一。1986年,口腔頜面外科科室組建了國內一流的口腔頜面外科重癥蘇醒室;1989年,又建成了60鈷放射治療室和冷凍激光治療室。

1984年至1993年,邱蔚六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院長兼口腔頜面外科主任。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張錫澤教授、邱蔚六教授、張志愿教授等幾代學科帶頭人的領導下,目前,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已建立了口腔頜面外科學系;在第九人民醫院建立了國際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學會培訓中心、英國愛丁堡外科學院頭頸-頜面培訓中心和AO內固定研究學會培訓中心第三個國際中心,以及分屬上海市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及醫院的病房診治研究中心4個,即上海市頭頸腫瘤診治及轉化醫學中心、唇腭裂診治研究中心、正頜正畸聯合診治中心、睡眠呼吸阻塞暫停診治中心。另外,還有腫瘤生物實驗室等5個實驗室。為了科室更好地發展,臨床上也由原口腔頜面外科建制,再分為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口腔顱頜面科和口腔外科三個獨立的科室。

此外,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學還是國家級(教育部、原國家衛生計生委)重點學科和重點???,教育部“211工程”第一、二、三批重點建設學科以及上海市重點學科。主攻方向分別為:口腔癌細胞增殖轉移相關基因的克隆和鑒定、晚期口腔癌綜合序列治療的臨床研究和腫瘤術后缺損立即修復重建、牙頜面畸形的功能和外形重建臨床研究、口腔頜面部微創外科的實驗與臨床應用和組織工程技術構建口腔頜面部骨組織的應用研究等。

進入21世紀以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尤其在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外科、正頜正畸外科和顳下頜關節外科等方面的發展更為迅猛,取得了顯著成績。

“倡導‘個體化’的綜合序列治療?!鼻裎盗f,對晚期頭頸部腫瘤的綜合序列治療原則曾被提出多年。近年來“個體化”治療,即“量體裁衣”“度身定制”的概念又被重新肯定。而且隨著數字科技的進展,在腫瘤術后缺損的修復重建方面表現得更為搶眼。為了提高晚期頭頸部癌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繼續大力推行“個體化”的綜合序列治療是必須和必要的。

“努力建立頭頸腫瘤內科治療體系,促進基礎研究?!鼻裎盗f,腫瘤內科應包括八個方面內容:腫瘤診斷、腫瘤隨訪、腫瘤藥物治療、腫瘤關懷治療、腫瘤生物治療、腫瘤內科急癥和并發癥、腫瘤預防和腫瘤微創治療。多年來,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在頭頸腫瘤的藥物治療(包括化療、中醫中藥治療)、生物治療和腫瘤微創治療(包括冷凍、激光、熱療等)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并被應用到綜合序列治療中。應該說,這些都應屬于頭頸腫瘤的內科治療范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在20世紀90年代就組建了頭頸腫瘤內科治療組專門從事頭頸腫瘤內科治療的研究,并召開了數次全國性的研討會。這對今后頭頸腫瘤的治療和發展不僅有推動作用,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寄希望于大腫瘤內科花大力氣去發展頭頸腫瘤內科,可能是不現實的。

邱蔚六說,頭頸腫瘤內科體系的建立,十分有助于促進頭頸腫瘤基礎研究的發展。腫瘤內科應與實驗室建立緊密的聯系和協作;應成為基礎研究過渡到臨床的中試基地;各種新療法應都有可能在此基地獲得經驗和療效驗證。

在邱蔚六眼里,繼續完善頭頸腫瘤的規范化治療、隨訪與評估,提高臨床科研水平十分重要。他認為,規范化治療是現代醫學中一項重要的質控標準。各種常規、指南都是規范化治療的一種具體化。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在朝這方面努力。規范化治療以后的隨訪和評估則是不斷總結和反復修正規范化內容的重要依據;也是提高醫療質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保證。縱觀國內有關頭頸腫瘤的文獻報道,在規范化治療,特別是規范化隨訪和評估水平方面還比較落后,表現在生存率的統計,影響因素的評估方法等方面還未能跟上和符合現代標準。此外,多中心隨機對照的研究報道極少,而這方面往往是高水平科研的體現。他多次強調,逐步完善規范化治療、隨訪與評估,開展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應是今后頭頸腫瘤研究方面的一項重要任務。

邱蔚六在2006年就提出:“探索和發展頭頸腫瘤微創外科?!彼J為,微創外科將是21世紀外科的主旋律,也是21世紀醫學的瑰寶之一。很難給微創外科下一個準確的定義。由于外科手術本身具有創傷性,因而顧名思義,凡是能減少對機體創傷(含機體內環境的創傷)的手術都可以稱為微創外科手術。微創可以通過切口小、分離、犧牲組織少,以及手術操作細致和治療方式的改變來實現。比如,通過激光或冷凍外科等達到減少手術創傷的目的。同樣,如果能減少患者生理上的創傷和精神心理上的負擔,使其更快地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恢復,也應當隸屬于微創手術效應。目前小切口、內鏡手術、介入治療,以及顯微外科、激光、冷凍外科等均應屬微創外科范疇。但應看到,微創外科決不同于小切口外科、內鏡外科等概念。如果片面追求小切口而不考慮手術的暴露和操作,反而會造成更多的、更大的組織創傷,這就與微創外科初衷背道而馳了。內鏡外科同樣也是如此。因此,大都同意“微創外科”到目前為止仍是一個相對概念的認識,“微創外科”是一個需要繼續開展和進一步研究總結的一門新興學科。

邱蔚六說,口腔頜面部的微創外科當年在我國應屬剛起步階段,微創手術包括顳下頜關節鏡手術、涎腺內鏡手術和腫瘤的介入治療,包括頜骨中心性血管畸形、惡性腫瘤的化學治療、甲狀腺內鏡手術以及牽引成骨術等。頭頸腫瘤特別是惡性腫瘤手術的微創手術開展得尚不夠多,不如其他口腔頜面外科手術。這是由于對惡性腫瘤,特別是原發灶的手術來說,既應堅持腫瘤手術大塊、完整,無腫瘤播散的原則,又要做到手術的微創,有時是有一定矛盾和困難的。所幸近年來在頸淋巴轉移灶的手術范圍方面得到了較好的規范,特別在CN0患者的選擇性、區域性手術方面得到了廣泛的認同。這種縮小手術范圍的措施,也在實際上起到了減少創傷的作用,同樣具有微創手術的性質。

邱蔚六指出,腫瘤手術與其他手術相比還有一定的特殊性:腫瘤的治療首先要保證“根治性”;對手術效果的評價需要假以時日,短期內不易作出結論。如果只有微創而療效得不到保證的話,微創也就沒有價值了。為此,頭頸部惡性腫瘤微創手術的探索是要花更大力氣和時間的。微創手術具有高新技術的含量,特別是對手術器械及手術操作的要求都非常高。相信手術器械的進一步改進和手術技巧的進一步提高,對頭頸部腫瘤微創外科的發展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邱蔚六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名譽院長、口腔頜面外科教授、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上海市臨床口腔醫學中心名譽主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名譽會長、中華醫學會理事、口腔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設在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名譽主編和International J. of Oral Science編委,是十幾所兄弟院?;蚋綄籴t院的名譽院長、名譽或客座教授,以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的正副主委或委員;也是日本齒科大學名譽教授、中國香港醫學會牙科??茖W院(Dental Surgeon)名譽院士、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和大師、國際牙醫學研究會及美國顳下頜關節外科學會會員和國際頜面外科醫師學會(IAOMS)會士。

在過去的日子里,他還曾先后擔任過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院長;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科委醫學專業組委員;上海市抗癌協會理事、顧問;中華醫學會第19、20、21屆理事;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理事、副會長、顧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臨床Ⅱ組和口腔醫學組召集人之一;中國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外科專委會副主委、主委、名譽主委;上海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委員、副組長;衛生部高等醫學教材口腔醫學評審委員會副主委;衛生部、教育部口腔生物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委;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口腔頜面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全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博士后管委會第4、5屆專家組成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科學獎勵委員會委員;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口腔醫學》《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主編,《中華口腔醫學雜志》副主編,以及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Oral Oncology編委;在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400多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定县| 云阳县| 拜泉县| 武穴市| 永新县| 北流市| 宁晋县| 隆安县| 密山市| 彭泽县| 商南县| 视频| 武定县| 德格县| 白城市| 丘北县| 彩票| 绥阳县| 大冶市| 宝清县| 武陟县| 纳雍县| 彝良县| 叙永县| 宣威市| 平乡县| 民乐县| 东台市| 深圳市| 九寨沟县| 剑川县| 上杭县| 营口市| 和硕县| 商丘市| 如皋市| 礼泉县| 宝应县| 无锡市| 时尚| 揭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