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與圍術期管理
- 裴福興 翁習生
- 1945字
- 2020-02-28 20:34:16
第十一節 髖、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營養狀況評估
一、概述
圍術期營養不良通常是指是由于攝入不足、吸收障礙、過度消耗所造成營養元素不足的一類疾病,可分為原發性營養不良和繼發性營養不良。髖、膝關節置換術中及術后失血加之圍術期病人處于高代謝、高消耗,需要病人擁有良好的營養狀況。而行髖、膝關節置換術病人多為中老年人,有相當多病人存在術前營養不良。圍術期營養不良,將影響傷口愈合、體能恢復、功能鍛煉等,并增加圍術期并發癥,延長住院時間,阻礙術后康復。因此圍術期評估病人營養狀況,糾正營養不良對提高圍術期安全性、加速術后康復是極為重要的。
二、營養不良的評估
1.飲食調查 24小時飲食回顧調查,評價攝入情況。
2.體格檢查 測量身高、體重,計算BMI值(<18,5);可通過測量肱三頭肌皮膚褶皺厚度來估算機體脂肪儲存;也可通過測量上臂肌肉周徑來判斷機體肌肉儲存。
3.實驗室檢查 當血清白蛋白水平<35g/L,或血清總淋巴細胞計數<1500cells/μl可認為存在營養不良。研究表明,術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g/L將增加髖、膝關節置換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輸血率,延長術后康復時間。
4.氮平衡是監測營養支持效果的有效方法,在正常口服飲食的情況下,氮排出量=尿中尿素氮+4g;氮攝入量=靜脈輸入氮量或口服蛋白質(g)/6.25。當氮排出量大于氮攝入量,氮平衡為負,表明機體蛋白的消耗大于攝入,提示體內蛋白質丟失。
5.營養狀況評價量表:應用NRS2002營養評估量表對病人進行評估,總分為8分,分數≥3分表明病人存在營養風險。
三、營養狀況控制目標
1.血清白蛋白水平 初次單側髖、膝關節置換術病人:血清白蛋白≥35g/L;預計手術創傷大,手術時間長的病人,術前血清白蛋白≥38g/L。
2.每天攝入熱量達105~126kJ/kg,每天總蛋白攝入在1.5~2.0g/kg。
四、營養不良的處理
(一)術前營養不良的處理
1.術前教育 由于宗教、生活習慣等因素,許多病人長期存在營養膳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入院后需要進行術前教育及營養膳食結構調整。
2.要求病人圍術期以高蛋白食物(雞蛋、肉類、蛋白粉)為主,每天總蛋白攝入1.5~2.0g/kg,配合碳水化合物、脂肪、纖維素以均衡膳食。
3.若白蛋白低于35g/L,NRS-2002分數≥3分,且攝入量達不到上述標準,由營養科根據營養狀況配制腸內營養高蛋白制劑,一天3次,三餐仍需補充優質蛋白。用以改善病人術前的營養狀況,以提高手術耐受能力。
4.對于食欲欠佳或餐后有飽脹等癥狀的病人,可口服消化酶及促胃腸動力藥。
(二)病因治療
營養不良可繼發于多種全身系統性疾病,因此對原發病的控制與治療對糾正營養不良是極為重要的。
1.內分泌系統疾病
(1)甲狀腺功能減退:
是可引起病人消化不良,蛋白質合成障礙等一系列問題的代謝性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可導致病人代謝旺盛并引起營養與吸收不良,因此評估甲狀腺功能,調整甲狀腺激素水平對糾正圍術期營養不良極為重要。
(2)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也可引起病人厭食、消瘦等問題而導致病人營養不良,評估腎上腺皮質功能并提升皮質激素對糾正營養不良也同樣重要(具體評估及處理方法見內分泌系統疾病評估)。
2.消化系統疾病
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疾病均可影響病人營養攝入和吸收,導致營養不良,因此請相關科室會診并進行相應的處理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肝功能異常可影響糖、蛋白質、脂肪的合成與代謝,術前對肝臟功能的評估及干預對圍術期營養不良的糾正也是必不可少的。
3.腎臟疾病
眾多腎臟疾病可引起腎病綜合征,導致蛋白丟失過多,血清蛋白減少,因此對此類病人需要請相關科室評估腎臟功能并治療原發腎臟疾病。
4.其他系統疾病
抑郁癥、焦慮癥、厭食癥等精神疾病均可影響病人營養攝入,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可導致營養素消耗過多,術前需要請相關科室進行相應處理,待原發疾病控制良好,病人營養狀況達基本要求后進行髖、膝關節置換術。
5.藥物引起的營養不良
眾多的藥物可影響肝腎功能,影響人體物質代謝與合成,因此在疾病控制尚可的條件下,相應藥物的暫時減量及停用對營養不良病人提升圍術期營養狀況是十分必要的。
(三)術后營養支持
(1)盡快恢復腸道功能,回病房后可予以開胃湯等輔食,并鼓勵病人進食,先進食流質、半流質食物,輔以胃腸動力藥物,密切觀察病人排氣、排便情況,三餐內需含脂肪類食物,必要時灌腸通便。
(2)術前存在營養風險病人,術后在胃腸道功能恢復后繼續進行營養干預,腸內營養支持的方式給予高能量、高蛋白平衡營養液;同時積極調整膳食結構,并配合消化酶及胃腸動力藥物。
(3)當白蛋白<30g/L,傷口腫脹,出現低蛋白性滲出,可考慮予以人血白蛋白10~20g/d;當白蛋白在30~35g/L,若病人飲食差,每天蛋白攝入量低于目標量,且傷口腫脹,出現低蛋白性滲出,可酌情考慮予以人血白蛋白。
(4)當蛋白>30g/L,病人飲食好,無傷口滲液,鼓勵病人進食蛋類及肉類等高蛋白食物,對于進食蛋類和肉類不足的病人,可輔助進食蛋白粉等腸內營養制劑。
(徐彬 裴福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