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髖、膝關節置換術的快速康復流程管理

快速康復已經成為目前我國關節外科發展的一個重要熱點問題,然而如何使快速康復流程管理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歷史由來
目前大家公認國內快速康復的創始人是南京軍區總醫院黎介壽教授領導的普外科研究所,他們在2007年提出了快通道外科的概念。
上海長征醫院關節外科從2005年開始進行關于關節外科快速康復的相關研究工作。
早期探索發現:對病人進行術前和術后充分的教育、溝通和指導,有效地對病人進行鎮痛管理,對病人的康復非常有利,也有利于降低血栓的風險。
2008年上海長征醫院開始探索手術后不留置引流管,發現全膝、全髖關節置換的術后感染率沒有明顯的改變,而不留置引流管對病人術后的康復訓練非常有利。
2009年上海長征醫院通過探索實現了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不需要輸血就可以完成,極大地節省了社會資源,也從而降低了由于輸血可能引起的各種并發癥,同時大大加快了病人的康復進程。
2010年開始上海長征醫院通過摸索開始采用X因子抑制劑進行全髖、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血栓的防治,從而大大降低了術后病人發生深靜脈栓塞以及肺栓塞的風險,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以及病人術后的康復進程。
2011年上海長征醫院實現了不輸血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全髖關節置換術。通過這一系列的努力我們的病人住院時間大大縮短,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病人住院時間由原來的20天縮短到現在的5天,全膝關節置換術的病人住院時間由原來的23天縮短到現在的7天。
對髖、膝關節置換手術圍術期管理的這一系列探索研究工作,使病人獲益:康復又快又好;使科室獲益:床位嚴重匱乏的狀況通過以時間換空間、通過減少單個病人住院時間從而大大增加單位時間內收治病人的數量;使醫院獲益:不增加硬件投資、不添加病房等卻實現主要醫療指標增長、同時增加病人收治數量;使社會獲益:同期更多病人得到更快、更好、費用更低的治療,醫患矛盾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得到一定緩解,多方共贏。
通過總結所獲得的經驗和良好結果,并吸取國內外關于快通道外科或者快速康復外科的理念經驗,長征醫院關節外科于2014年9月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快速康復關節外科的倡議和學術研討,并在上海成功舉辦了全國的第一次以快速康復關節外科為唯一主題的高峰論壇,與國內的各地同道共同就快速康復關節外科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和宣講,并將長征醫院關節外科關于快速康復工作管理方法和經驗體會向國內的同道們做了詳盡的介紹。
通過這次會議,長征醫院關節外科關于快速康復關節外科的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全國關節外科同道的接受和認同,由此開啟了我國關節外科領域關于關節外科快速康復的廣泛地合作研究和探索的嶄新局面,我國快速康復關節外科工作由啟蒙階段迅速發展到目前蓬勃開展的興旺階段。
二、快速康復的核心內涵
快速康復關節外科,這是長征醫院關節外科最早提出的中文提法。但通過匯聚一年來全國專家們的共同研究和探討,達成共識,稱為快舒康復外科,更能精準地表達和傳遞這一理念的真正核心內涵:更加快地康復、更加好的療效、更加舒適的治療過程。
快速康復的英文是Fast Tract Surgery,縮略語FTS,翻譯為快通道外科。同時,還有一個英文名稱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縮略語ERAS,翻譯加速康復外科。Recovery After Surgery指手術后恢復,Enhanced則不只是單純的快速,而重在增強、強化、提高、改善的意思。它的目標是:促進術后康復,降低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病人滿意度,改善治療過程的舒適度。
我們通過圍術期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使病人康復加速,只是其中的獲益之一。如果說快速康復外科,或者快通道外科,容易讓人認為它的核心是縮短住院時間。但是,快舒康復外科的真正核心意義在于提高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的舒適度和對治療結果的滿意度。
三、快速康復管理的內容和影響因素
盡管關于快速康復關節外科的相關因素很多,但是其核心是“四無”管理:無疼痛、無輸血、無感染、無血栓。
而要實現快速康復的目標,適宜的、規范化的、有針對性的、同時也是個體化的管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有許多的方方面面,可以概括為時間軸的“條”,以及有關內容軸的“塊”。
快速康復管理的時間跨度應該為:自病人就診、醫師明確診斷擬手術治療開始,直至病人所治療的關節功能完全康復為止。因此,時間軸“條條”可以大致分為: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3個主要時間段。手術前階段又可以分為:門診接診期-住院-手術前夜等3個階段。手術后階段又可以分為:手術后院內康復期、出院后院外繼續康復期等2個階段。
為實現快速康復關節外科的目標而需要關注的相關管理內容很多,目前其“內容軸”初步可以大致歸納為以下幾個“塊”:①醫患交流(包括醫患交流、病人教育);②預防感染(包括皮膚、腳部、牙齒、泌尿道、呼吸系統等潛在感染源的排查與預防處理等)以及安全性評價(全身相關系統臟器功能的評價和調理);③營養與液體(包括飲食營養平衡、避免饑渴,尤其是手術前合理飲用糖鹽水等);④血液管理(包括促進血液生成、減少血液丟失、補充血液容量)以及手術操作微創化;⑤防栓治療(了解血管系統狀況、掌握血液出凝血功能狀況、預防血栓等栓塞性事件);⑥疼痛管理(包括消除病人焦慮、預防鎮痛、多模式鎮痛);⑦舒適管理(包括防治嘔吐、優化睡眠,減少管道留置;術中保護體溫等);⑧功能康健(包括病人學習康復方法、進行康復鍛煉等)。
通過條條塊塊的分類、分期有效組織和對應處理,將有助于實現快舒康復關節外科的管理目標。
四、快速康復的醫院管理與科室間協作
影響快舒康復外科管理工作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擬手術病人的全身情況評價,醫師的麻醉技術、手術技術、鎮痛方案、血液管理、VTE事件的預防、手術并發癥的預防和管理,醫療管理規定因素,醫療經濟學的考量,康復治療的人員、設施和實施路徑等等,尤其是病人早期康復鍛煉的指導,肌肉功能康復的方法,術后住院時間的決定,出院后鎮痛措施的執行,病人意識狀態的有效管控等。這些都需要醫院統一組織、醫院各個部門和多個相關科室的共同協作。以長征醫院為例,分享我們的經驗和做法。
長征醫院大力支持快速康復工作,專門出臺政策和紅頭文件協調各個職能科室支持“以關節外科為試點的快速康復建設”,從而保證了快速康復關節外科工作的順利進行。
從門診確定病人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開始,就進入了快速康復管理的流程,直至病人完全恢復正常生活為止。
1.在門診部首先由治療組醫生開始對病人進行教育,主要的內容有3個方面:①醫生向病人介紹病人所患疾病對特點與可供選擇對治療方法及其相關對利弊分析;②擬進行對治療措施的過程、步驟、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醫療方面需要采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需要病人及家屬共同參與進行的各種工作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項;③病人與家屬可以詢問一切想了解的相關問題,醫生均知無不言。當醫患雙方就治療方法取得一致后,醫療組開始進行相關事項的安排。
2.在門診即與檢驗科、影像科、門診藥房、甚至麻醉科積極協作,開始比較詳細的體格檢查、部分化驗檢查、影像學檢查,記錄重要的事項,進行需要病人配合的其他準備事項,比如藥物調整(如停止服用含有利血平成分的降壓藥等)。
3.在適當時刻安排病人入院,與護理人員、麻醉師以及其他相關科室(如血管外科、心內科等)醫生有效協作,再進一步由醫生和護士共同對其進行相關問題的介紹和手術前教育,進一步完善各種檢查、藥物準備、手術準備、各種醫療文書的準備。完善手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4.手術前夜、接入手術室前,再次對其進行手術前夕對教育指導以及最后完成各項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如:微創手術方案設計、鎮痛、防栓、預防感染等。完善所制定的、并且要求真正執行臨床路徑相關的各個環節、細節的準備工作。接入手術室之前可以飲用糖鹽水。
5.手術中與手術室護士們、麻醉師們、轉運工等密切協作,采用有利于快速康復的恰當麻醉方式、完成微創手術、鎮痛、防止嘔吐、保溫等各項工作。
6.手術后自手術剛剛結束即開始鎮痛、康復訓練、預防嘔吐、補充血液的總量和促進造血、預防感染、早期康復訓練等一系列工作。
7.病人回到病房,立即按照臨床路徑的要求進行康復訓練、藥物輔助等快速康復共識所要求的標準流程管理,并且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安排。
手術后,治療組醫生與護士、相關科室同仁,根據病人情況按照快速康復的臨床路徑和全國專家共識的要求進行鎮痛、預防感染、預防血栓等工作,進行手術后康復的要求與病人共同協作、充分溝通、及時答疑解惑、督促康復訓練。
表2-2-1 髖、膝關節置換術加速康復流程圖
續表
8.當病人手術后達到出院標準時,及時安排病人出院、并且同時對病人以及家屬再次進行出院前的各項指導教育。
9.手術后2周,病人回到門診,治療組醫生對其進行恢復情況、傷口愈合情況等進行評價,提出后續治療、康復方法,并且再次與病人及家屬進行充分溝通,力爭病人治療不滿意。
10.手術后4~6周,再多次對病人恢復情況進行分析比較、檢查、指導,促進其盡快恢復活動功能范圍、提高肌力、恢復正常生活(表2-2-1)。

(錢齊榮 丁喆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莎车县| 武平县| 怀宁县| 铅山县| 广汉市| 柯坪县| 溧阳市| 内乡县| 阿合奇县| 句容市| 桂东县| 玛纳斯县| 乌审旗| 巩义市| 淮阳县| 上蔡县| 延津县| 南陵县| 开封县| 陵川县| 广宗县| 女性| 张家口市| 乌兰察布市| 武陟县| 阿勒泰市| 山东省| 贡觉县| 德保县| 泰顺县| 凤山县| 樟树市| 尉犁县| 苍南县| 闽侯县| 盐池县| 胶州市| 体育| 普宁市| 固原市|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