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顱多普勒超聲入門與提高
- 黃艾華 王佳楠 張雄偉
- 820字
- 2020-02-13 10:32:06
序
1803年11月29日,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Salzburg)出生了一位改變腦血管病歷史的人物克里斯蒂安·安德烈亞斯·多普勒(Christian Andreas Doppler),這位后來成為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的才子和醫學并無任何關聯。然而,在1842年,年僅39歲的多普勒推導出當波源和觀察者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收到的波頻會改變,這就是著名的多普勒現象。多普勒的原意是通過這一原理解釋雙星顏色的變化,然而他沒有想到這個現象在天文學之外發揮了更大的效用。
輻射的波長因為波源和觀測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在運動的波源前面,波被壓縮,波長變得較短,頻率變得較高[藍移(blue shift)]。在運動的波源后面,產生相反的效應,波長變得較長,頻率變得較低[紅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產生的效應越大。根據光波紅/藍移的程度,可以計算出波源循著觀測方向運動的速度。恒星光譜線的位移顯示恒星循著觀測方向運動的速度。除非波源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否則多普勒位移的程度一般都很小。所有波動現象(包括光波)都存在多普勒效應。
將多普勒效應用于醫學診斷有很長的歷史,在腦血管病診斷中,經顱多普勒超聲的發明和應用是腦血管病診斷的一個創舉,為臨床帶來的豐富腦血流及其調節的信息,解決了許多過去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由于新技術的進步,很多新的、更復雜的檢查方法掩蓋了經顱多普勒超聲,這項技術的臨床應用并沒有發揮應該有的作用。高端設備給生產廠家帶來豐厚的利潤,而簡單的多普勒像是一個被富人家遺棄的孩子,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地段廠商手中變成了胡亂和歪曲使用的掙錢工具。一時間,對這項檢查產生了很多誤解和誤讀,因此,規范和回顧本真成為這個領域不能忽視的任務。呼吁更多的規范培訓和教材,這本書就是為此應運而生的。
感謝國內一大批專家為經顱多普勒超聲的公平地位做的不懈努力,感謝火箭軍總醫院神經內科各位同仁對這個領域的貢獻,感謝作者這么多年的積累和不放棄,你們的努力才是對那位在這個世界上只生存短短49年的石匠的兒子最好的紀念。
王擁軍
2017年歲末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