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抗衰老
- 范巨峰 趙啟明
- 1979字
- 2020-02-22 11:35:30
第三章 自體來源細胞活性物質與抗衰老
一、自體來源細胞活性物質的概述
自體來源細胞活性物質是指通過一定的分離、濃縮、提取等技術,按照規范化的操作流程,從人體自身血液獲取的、經驗證具有治療作用的血液濃縮制品,如富血小板血漿(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PRP)、富血小板纖維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和濃縮生長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等。根據研究表明,將這些自體來源細胞活性物質注射到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或外用,可以發揮促進局部組織修復、再生,增加血管化程度,提高移植組織存活率等作用。目前應用于臨床抗衰老治療的自體來源細胞活性物質主要為自體來源的血液濃縮制品。檢索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可以發現,與自體來源的血液濃縮制品相關的記錄超過萬條,其作為常規治療方法已在美國及歐洲得到臨床應用。自體來源的血液濃縮制品是指將自體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和細胞因子濃縮后獲得的一種制劑,其中血小板濃度至少需達到生理全血的4倍。將血液濃縮制品激活并轉移至目標區域后,可發揮促進局部組織修復、再生以及血管化等作用。自體來源的血液濃縮制品包括PRP、PRF和CGF,在應用方法上既可以單獨使用進行局部注射或外用,也可以聯合自體脂肪等進行局部注射治療。
PRP是將自體外周血經梯度離心后所得的血小板濃縮制劑,通常認為血小板濃度達到靜脈血4倍及以上才能被稱為PRP。通過將血液抗凝處理后再離心,使離心后血小板和白細胞聚集形成PRP。PRP快速產生的大量生長因子,能有效地彌補創面愈合機制啟動時內源性生長因子不足,白細胞等成分還具有抑菌及止痛等作用,當鈣離子和凝血酶存在時,聚合的纖維蛋白原能為細胞生長提供生物學支架。1977年,Harke等首次用全血分離制備出PRP,并用于心臟外科手術患者;1984年,Assoion通過恒速(后改為二次梯度)離心方法,首先提取了血小板濃度為外周血4倍以上的PRP;1990年,Ellis首次將PRP應用于美容領域;1997年Whitman等率先用PRP技術修復骨缺損。鑒于上述應用取得的較好臨床效果,PRP相繼于多個領域得到應用拓展。在美容抗衰老領域,微針導入PRP促進面部年輕化,PRP聯合自體脂肪移植提高脂肪存活率,PRP聯合點陣激光治療面部痤瘡,PRP單獨或聯合其他藥物注射治療脫發及斑禿,修復難愈性創面,淡化瘢痕等治療方式均在臨床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此外,在其他多個領域運用PRP行抗衰老及疾病治療還包括PRP治療運動系統慢性損傷如網球肘、肩周炎,肌腱腱病等,治療膝關節退變及損傷如骨性關節炎、韌帶及半月板損傷等,治療骨不連及慢性骨髓炎,單獨應用或聯合其他方法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口腔種植修復等。近期有學者經臨床治療發現,PRP在促進子宮內膜增殖、改善薄型子宮內膜患者臨床妊娠結局方面也有著理想的效果。然而,PRP中血小板所釋放的大量生長因子,在第1天即達到釋放峰值,維持時間較短,長期的效果往往并不顯著。
因此,法國學者Choukroun等于2001年開發出新一代血液濃縮制品PRF [19]。相較于之前的血液濃縮制品,PRF中含有的纖維蛋白聚集形成疏松的立體網絡結構,可將大量的血小板和白細胞聚集其中,從而漸進地釋放細胞因子及抗感染,在第1~2周達到釋放峰值,從而顯著延長其作用時間。2007年Braccini和Dohan將PRF與顆粒脂肪混合用于面部脂肪移植,取得良好的效果;2010年Sclafani將PRF注射于鼻唇溝的皮下組織,術后2周可出現明顯的嫩膚治療效果,3個月后皮膚彈性及飽滿度仍保持良好狀態 [20]。目前,PRF因其制備方法簡便、成本低廉、使用便捷且無須添加其他生物介質,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口腔頜面外科、耳鼻喉外科、眼科、婦科、心血管外科、運動醫學等許多醫學領域 [21]。盡管眾多基礎研究及臨床治療均肯定了PRF具有良好的生物學效應,然而PRF為凝膠狀,使用途徑較為單一,也成為其臨床應用的短板。
Sacco通過對之前的自體血液濃縮制品進一步改良優化,于2006年率先制備出CGF。不同于PRF,CGF需要利用特殊的專用離心設備,采用不間斷差速離心的方法制備獲得。其依靠不間斷物理性加速和減速充分激活血小板中的α顆粒,從而產生更高濃度的生長因子和CD34 +細胞,使之表現出更佳的骨組織、軟組織及皮膚的再生能力。2011年Rodella等詳細分析了CGF組分,證實了CGF中富含高濃度CD34 +細胞;2014年,Kim等 [22]證實了CGF在修復骨缺損方面的生物學效應。與PRF相比,CGF中纖維蛋白呈致密的三維立體網絡結構,性狀更黏稠,降解速度更慢,其緩釋生長因子發揮生物學效應更持久,白細胞、血小板及生長因子黏附在纖維支架的表面及內部,發揮抗炎、促進組織新生等作用。相關實驗表明,與靜脈血相比,CGF中VEGF含量增加(21.90±2.44)倍,TGF-β含量增加(7.59±2.03)倍。此外,根據使用用途的不同,還可選用不同的匹配試管制備出液體、凝膠態等多種性狀CGF,大大地拓展了其臨床應用的范圍。目前,CGF已作為第三代血小板濃縮制品應用于口腔種植、促進骨再生、創面修復等領域,美容及抗衰老領域的應用尚缺乏長期療效報道;然而,據其在生物學成分及結構上所具有的優勢,隨著基礎及臨床研究的不斷推進,CGF在美容及抗衰老領域的應用將會有更大的潛力可供挖掘。CGF必將是抗衰老治療新的發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