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護理研究的概述

一、科學與科學研究的概念
(一)科學
科學(science)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 是科學知識與科學研究的結合,是人類的智力活動,是探索未知、發現真理、積累并篩選知識、傳播文明、發展人類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活動。 科學按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以及總結和貫穿于三個領域的哲學和數學。 按與實踐的不同聯系可分為理論科學、技術科學、應用科學等。
科學知識(scientific knowledge)是覆蓋一般真理或普遍規律運作的知識或知識體系。 科學知識具有客觀真理性、社會實踐性、思維邏輯性、理論系統性和動態性等特點。 科學是科學知識和科學研究的結合,科學知識是一系列在邏輯上相互聯系的命題體系,科學研究是通過系統的方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 因此,人類的科學活動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開展研究,發現新知識、開拓新領域;另一方面是學習并推廣現有的知識體系。 科學知識和科學研究是相輔相成的,科學知識是科學研究的基礎,科學研究的成果可以充實和完善科學知識體系。
(二)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science research)簡稱為科研,科學研究是一種系統地探索和解決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中的問題,或揭示事物本質和相互關系,或探索客觀規律,從而產生新知識或新思想,闡明實踐與理論之間關系的活動。 科學研究的本質是創新和發展,科學精神最根本的原則是實事求是。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描述現狀、探索未知、預測和控制、解釋現象。 科學研究的類型:按照研究目的可以分為探索性研究、敘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解釋性研究);根據研究的內容可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按照研究的性質可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科學研究的步驟是: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提出理論,做出猜想;從假說和理論出發,提出預測;系統性地搜集經驗、事實和證據,并把這些同理論預測相對照。 科學研究具有如下特點:
1.客觀性
是指在科學研究中得到的任何結論都是基于客觀的事實,是以研究者直接或間接獲得的資料為基礎而產生的。
2.系統性
是指任何科學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礎之上,進行科研,要掌握前人的科研成果,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創新。 在科學研究中,研究者是依照設計好的行動計劃,按照一定的合乎邏輯的步驟進行研究,研究者不能隨意改變計劃或者研究的步驟。
3.創新性
創造性是科學研究最本質的特征。 科學研究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通過研究,探索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未知領域,發現新規律,創造新成果。 科學研究是極艱巨的創造性勞動,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要有勇氣和毅力克服困難,才能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創新,才能獲得新的發現。
4.控制性
是指在科學研究中,研究者要預先規定研究的條件,以便最大限度地排除可能會對研究結果造成干擾的因素,使研究的結論更可靠、更可信。 因此,在進行研究前,應對研究條件、研究對象的選擇標準、研究方法、收集資料的工具、統計分析的手段、判斷結果的指標等進行設計。
5.普遍性
在所有獲取知識的方法中,科學研究產生的理論比其他方法獲得的理論更具有普遍性。 科學研究結果,可以描述事物的現狀、發現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本質規律,也可以引出定律或產生理論。
科學研究是任何學科發展的基石,沒有科學研究,就不可能有醫學和護理學的發展。 也只有通過科學研究,才能提高醫療和護理質量。
二、護理研究的概念
(一)護理研究的含義
護理研究(nursing research)是用科學的方法反復地探索、回答和解決護理領域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地指導護理實踐的過程。 護理研究包括以下幾個基本內涵:
1.護理研究是以護理為研究對象的科學研究,是關于護理的科學研究。
2.護理研究是探索護理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研究。 它是用科學的理論作指導,解決護理實踐中的理論問題和技術問題,是一種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和學術創新。 因此,其內容和成果,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學術價值、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
3.護理研究是以護理實踐研究為主的應用性研究。 臨床護理實踐是護理研究的源泉,護理研究成果能為護理實踐提供指導和服務。
(二)護理研究的范疇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理論體系、研究方向和范疇。 護理學是一門獨立的應用學科,護理服務的對象已經從患者擴展到健康人群,護理服務也從醫院走入社區,護理關注的焦點也擴展到從人的生理到人的心理,從人的自然屬性到人的社會屬性。 因此,護理研究的范疇也越來越廣泛,凡是和人的健康有關、可以被護理干預措施解決的問題都可以成為護理科學研究的對象。
1.從護理研究的類型上看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
(1)護理學基礎研究:是為了揭示護理學基礎理論的現象及其規律。 這類研究的未知因素多,探索性強,研究周期長,對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要求高。 基礎研究是對構建護理學最基本的原則、理論或定律而開展的研究,這種研究成果不能直接解決當前護理實踐中急需解決的具體問題,但對護理理論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2)護理學應用研究:是為了解決護理實踐中某一特定的實際目標和實際問題而運用基礎研究成果,直接解決護理實踐中的技術問題、管理問題、教育問題。 研究的結果能直接解決當前護理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提出新的或改進的技術、方法或途徑等。
(3)開發研究:是運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實驗的知識,為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等而開展的研究。 其中包括對護理工具、技術手段設計、試驗改進、改造的研究。
2.從護理研究的業務范疇上看包括護理管理研究、護理教育研究、護理專業技術技能研究等。
(1)護理管理研究:是關于探討有關護理行政管理、領導方式、護理人事管理、護理質量控制等方面問題的調查與研究。 護理管理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護理管理的質量和效益。
(2)護理教育研究:是關于護理教育體系、教育對象、課程設置、教師、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有關問題的研究。 護理教育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完善護理教育體系和制度,提高護理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
(3)護理專業技術技能研究:是對護理專業技術技能發展有關問題的研究,包括護理技術、護理手段、護理措施、護理制度、護理儀器設備、新技術的運用等問題的研究,其研究目的是提高護理技術水平和臨床護理效率,為病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護理。
3.從護理研究的對象范疇上看包括研究與生物人的健康有關的問題、研究與社會人的健康有關的問題、研究護理學形成與發展歷史,如有關護理學起源、變化及發展方向等與護理專業自身發展有關的問題。
(三)護理研究的特征
護理研究是運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原理揭示護理規律的過程,它不僅具備了一般科學研究應有探索性、創新性、理論性和實用性特征,還具有以下特征:
1.護理研究對象的特殊性
護理研究對象是人,其研究成果最終服務于人,而人是最復雜的生命體,既具有生物特性,又具有社會屬性;既有生理活動,又有復雜的心理活動;還受到各種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 因此,在研究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研究對象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經濟和精神等因素的影響,避免產生偏倚,確保結果的真實性。
2.研究方法的困難性
護理研究的對象是以人為主的,研究時要有科學依據,不能像其他學科的實驗那樣任意施加處理因素和控制措施。 由于研究對象的成長背景、生活習慣和社會環境的不同,以及他們對健康需求的不同,導致因其個體的差異而影響護理研究中測量指標的結果,增加了研究的誤差和不穩定。
3.測量指標的不穩定性
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故測量數據的結果變異性大,離散度大,所以需要通過嚴謹設計、精細的觀察和測量,正確處理數據及科學的綜合分析,才能獲得較準確客觀結果。
4.研究過程的倫理要求
在研究過程中,要基于護理倫理原則,應充分征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不能違背倫理要求。 不能因為護理研究導致或增加研究對象的任何痛苦,延誤患者的治療、促使疾病進展,增加患者的醫療費用支出,影響患者的康復等。
5.研究結果的社會公益性
護理研究必須從人的需求出發,以服務于人類健康為目的。例如,研究如何防止健康向疾病轉化,如何促進疾病向健康轉化,如何對急危重患者實施生命保護等。 因此,護理學各個領域的研究均是圍繞促進健康、減輕痛苦、保護生命等社會公益性目的進行的。
三、護理研究對護理實踐的意義
護理研究無論是對護理學科的發展,還是對護理實踐的進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護理研究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促進護理學的發展
護理研究是促進護理學向前發展的原動力,護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必須通過開展科學研究,尤其是循證實踐,不斷地發現和解決臨床護理問題,開拓專科化護理實踐,提升護理學科的專業理論體系,提高臨床護理決策的有效性、準確性和效率,使患者受益。 沒有護理科研,護理學就不可能有新的發展與發現。
2.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需要
護理研究是針對護理實踐中的問題進行探索,并將研究結果升華到新的理論,直接或間接地指導護理實踐。 在傳統的護理知識和護理方法不能滿足現代護理需要時,必須進行新的探索。 護理新方法的采用或護理方法的革新必須以護理研究為依據,通過實踐、總結、分析、比較來驗證其可行性。
3.造就護理學術人才
學術人才是科學技術的承載者,是科學技術的支撐點。 護理學科要發展必須依賴護理學術人才的大力培養,而護理研究是學科培養學術人才的良好途徑。 參與護理研究可使護士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因為研究本身就是一個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研究中,護士的創新思維和評判性思維能力會得到提高。 參與研究能促使護士掌握查閱資料、利用資料、統計分析、判斷與總結的方法,從而使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和自身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護理研究的發展歷史
護理研究的歷史距今已有100 多年。 在此期間,國內外護理研究工作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
(一)國外護理研究的發展概況
第一位從事護理學研究的是英國的弗洛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 雖然護理研究發源于英國,卻在美國得到了發展。 在美國護理研究的發展主要從20 世紀美國護理教育發展、學校內護理教育體制的建立和護理研究生的培養開始。 護理研究的國外發展可分為以下階段:
1.19 世紀的南丁格爾時代(1820—1912 年)
護理研究始于19 世紀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戰爭時期的調查研究。 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戰爭時期觀察并記錄了護理措施的效果,認為系統地收集資料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護理專業是必要的。 南丁格爾在健康保健和護理專業領域里被譽為改革者和研究者。 南丁格爾在她的《護理札記》(1859 年)中描述了她最初的研究活動,也成為了最早的護理研究報告。 1860 年,南丁格爾在英國倫敦圣托馬斯醫院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護士學校。 1907 年,南丁格爾獲英國政府授予的最高國民榮譽勛章。 1912年國際紅十字會組織在倫敦大會上首次頒發南丁格爾獎,旨在表彰由各國推薦的忠誠于護理事業,并為之作出貢獻的優秀護士。 1912 年國際護士會決定將南丁格爾的生日(5 月12 日)定為國際護士節。
2.早期的護理研究(1900—1949 年)
該階段的研究主要是關于護理教育,側重如何加強護理教育,其研究結果促成1923 年耶魯大學成立護理系。 在臨床護理研究方面重點在改進護理工作的程序和各項工作之間的資源分配問題。 例如,1900 年美國護理雜志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創刊;1922 年紐約醫學院開展的“時間研究”(Time Study),發現醫生開處方過多,必須增加護理人員才能有效落實醫囑;1932 年Ryan 和Miller 發表了關于體溫計的研究;1936 年美國Sigma Theta Tau 在美國建立了第一個護理研究基金;1938 年Wheeler 發表了有關結核病護理的研究。
20 世紀40 年代的研究重點仍然是護理教育方面,然而研究內容和水平有了很大發展,結合臨床探討了護理人員的合理安排、醫院環境、護理的功能和護士的角色、護士在職教育、護患關系等方面的問題。 例如1948 年E.L.Brown 發表了《護理的未來》( Nursing for the future)、《護理專業的發展項目》( A program for the nursing profession)等研究報告。
3.20 世紀50 年代(1950—1959 年)
該時期美國的護理研究發展迅速。 1952 年美國《護理研究》( Nursing Research)雜志創刊,促進了護理研究成果的發表。 同時美國的大學護理博士項目開設了研究方法論的課程,在研究人員的知識結構培養上有了較大的進步。 1953 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首先開辦了“護理教育研究所”。 1955 年美國護理協會成立了美國護士基金會(American Nursing Foundation),并在Welter Reed 建立了首個護理研究中心,大大促進了護理研究工作的蓬勃發展。 該時期的研究重點是護士的角色、護理的功能、護士的特性等概念性問題。
4.20 世紀60 年代后(1960 年至今)
美國的護理研究進入了穩步發展的階段,尤其是隨著護理博士教育的發展,為推動護理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20 世紀60 年代后護理教育研究的重點在于比較不同學制的護理教育,護理研究注意與護理概念、模式和護理理論結合,并出現了較多改進臨床護理方法的研究。 1963 年英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創刊,20 世紀90 年代后更將循證實踐作為護理研究的重點,如1996 年澳大利亞Joanna Briggs 循證護理國際合作中心成立;2004 年 Worldviews 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創刊。 護理流程的規范化、科學化研究成為重點,并開始關注護理敏感指標(nursing sensitive indicators)研究。 據2004 年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的報道,美國有444 個護理碩士項目,89 個護理博士項目,注冊護士中13%具有碩士或博士學歷,1986 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 Institute of Health,NIH)建立了“國家護理研究中心”,并在1993 年成為美國國家護理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Nursing Research,NINR),投入研究基金1600 萬美元,2014年NIH 投入護理的研究基金增加到1.4 億美元。 可見,美國護理的發展與重視護理研究和高等護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總之,護理研究的發展常常以期刊的創刊、研究機構和護理基金的創立為標志性時期。 國外護理研究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主要標志性時期見表1-1。
表1-1 國外護理研究的發展
(二)國內護理研究概況
由于社會、經濟、歷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護理研究起步相對較晚,我國護理研究的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開創時期(1949—1966 年)
1954 年《護理雜志》的創刊為護理學術交流提供了場所。護理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對教學課程與方法的探討,以及護理專業書籍的編寫。 基礎護理方面的研究以護理技術革新為主。 護理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有關病房環境布局和管理制度的研究。 專科護理經驗,如大面積燒傷的護理等被總結和交流。 雖然此期的護理研究以單純的經驗總結為主,但卻標志著護理人員開始涉足科學研究,從而推動護理學科的發展。
2.恢復與提高時期(1976—1985 年)
護理工作進入恢復和發展的時期。 1977 年,中華護理學會和各地分會先后恢復,《護理雜志》(現更名為《中華護理雜志》)復刊。 自1983 年護理本科教育恢復后,“護理研究”課程已逐步納入到教學計劃中,成為護理本科生的必修課。 1985 年,全國護理中心成立,促進了國內和國際間護理學術交流。 20 世紀80 年代初,我國引進了“護理程序”和“責任制護理”,護理模式由單純的疾病護理轉變到對患者的全身心護理。 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理論開始滲透到護理學科,護理人員探討患者角色和護患關系等臨床問題。 同時,??谱o理也隨著醫學的發展有了很大的進展。 特別是在早產兒的護理、斷肢再植和臟器移植等手術的配合及護理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績。 護理器具如洗頭車、多功能護理車也通過研究得到創新。
3.加速發展時期(1986 年至今)
1985 年以后,陸續增加的《實用護理雜志》《護士進修雜志》《護理學雜志》《護理研究》等刊物,對我國護理研究的交流和開展起到推動作用。 1992 年起,我國正式啟動護理學碩士教育項目,大大提高了我國護理科研水平。 特別是2004 年護理學博士教育項目開展后,研究成果在量和質上有了顯著的提高,護理研究取得了快速發展。 尤其是2011 年,護理學成為一級學科至今,實驗性研究、前瞻性研究逐漸增多,并開始涉足于護理理論研究,將國外先進的護理模式如整體護理、循證護理、臨床護理路徑與我國護理實踐結合起來,使我國的護理研究水平有了整體的提高和快速的發展。
五、護理研究的發展趨勢
護理研究促進了現代護理學的發展,現代護理學的發展又為護理研究開辟了廣闊的領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條件。 目前的護理研究更具科學性和實用性,研究領域在不斷拓寬,研究方法在逐步完善,科研隊伍素質在進一步提升,研究成果也得到了進一步推廣。 根據社會對護理事業發展的需求,將來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
1.注重循證實踐
鼓勵護理人員通過循證實踐提高護理質量。 系統評價作為循證實踐的重要元素,將在全球醫療衛生各學科的各類文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另外,臨床實踐指南或最佳證據是在系統評價基礎上構建的循證資源,也將在護理決策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努力提升檢索實證、評價實證的能力,學會將最佳證據應用于護理實踐中。
2.重視嚴謹的科學研究基礎
通過多中心的、證實性的方式形成牢固的研究基礎,護理人員將不會單純性依據一項設計欠完善的、孤立的研究開展臨床變革,變革的決策將以設計嚴謹的研究為基礎,同時在不同的場所、針對不同的環境、在不同的時間重復同一研究,以保證證據的穩定性。
3.強調多學科、跨專業合作研究
臨床護理人員、護理研究者與相關學科的專業人士、研究者的合作將成為未來護理研究的發展趨勢。 這種合作可共同解決生物行為領域、心理社會領域的基礎問題,從而讓衛生保健領域認識到護士在制定國際、國內衛生政策中的重要作用。
4.加強信息技術在護理研究中的應用
近年來,護理信息學在臨床實踐、教育和管理等領域快速發展。 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如何有效識別、采集、管理數據與信息是今后開展護理研究工作的重點。 隨著電子健康檔案、移動醫療平臺的建立與發展,應用信息學手段改善護理質量、促進患者健康是護理研究發展的重要趨勢。
5.關注文化因素和健康缺陷的狀況
目前健康缺陷(health disparities)成為護理和其他衛生保健領域的核心關注點,尤其是健康干預(health intervention)的生態有效性及文化敏感性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生態有效性反映了研究設計和結果與真實情境之間的相關意義;而文化敏感性則表現在研究人員對于研究對象的健康信念、行為、文化價值觀等文化因素的關注。
6.重視護理研究的轉化
隨著轉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興起,“轉化護理”的理念已經深入到護理研究工作中,轉化研究將逐漸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注,轉化研究探索如何將研究結果以最佳的形式轉化到實踐中。 目前護理研究、臨床實踐、患者需求等環節相互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護理人員應當重視研究成果的應用與推廣,努力將研究成果服務于人民群眾,促進我國護理事業的長足發展。
7.病人參與醫療照護決策中
共同決策是當今衛生保健發展的另一個優勢,尤其鼓勵病人參與到自身醫療照護的決策中,并在其中承擔核心角色。 循證實踐強調將研究證據和病人的偏好和需要作為決策的要素,并設計研究探索這一過程和結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厂| 泸水县| 芦溪县| 丹东市| 呼和浩特市| 金川县| 福海县| 澜沧| 葫芦岛市| 阳西县| 精河县| 静海县| 河北区| 行唐县| 奇台县| 咸阳市| 亚东县| 永平县| 纳雍县| 凤山县| 瓮安县| 洛隆县| 通道| 南华县| 万盛区| 曲阜市| 鹰潭市| 昌图县| 靖远县| 双桥区| 徐水县| 万源市| 犍为县| 临猗县| 玉林市| 盖州市| 盘锦市| 舞阳县| 和田县| 双城市|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