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8 冷卻系統

1.8.1 車上檢查

注意:靠近電動冷卻風扇或散熱器格柵工作時,確保點火開關置于OFF位置。點火開關置于ON(IG)位置時,如果發動機冷卻液溫度變高和/或打開空調,電動冷卻風扇可能自動開始運轉。

1.檢查冷卻液是否泄漏

(1)向散熱器總成中注滿發動機冷卻液,然后連接散熱器蓋檢測儀。

(2)泵壓至108kPa,然后檢查并確認壓力沒有降低。如果壓力下降,檢查軟管、散熱器總成和水泵總成是否泄漏。如果發動機外部沒有冷卻液泄漏痕跡,則檢查加熱器芯、氣缸體和氣缸蓋。

2.檢查儲液罐發動機冷卻液液位

發動機在冷機狀態時,發動機冷卻液液位應在LOW和FULL刻度線之間。

注意:如果發動機冷卻液液位低于LOW刻度線,檢查冷卻液是否泄漏,并添加“豐田超長效冷卻液(SLLC)”,或類似的不含硅酸鹽、胺、亞硝酸鹽和硼酸鹽,且采用長效復合有機酸技術制成的優質乙二烯乙二醇冷卻液到FULL刻度線。

3.檢查發動機冷卻液質量

(1)拆下散熱器蓋分總成。

(2)檢查散熱器蓋分總成和散熱器注水口周圍是否有過多積銹或水垢。發動機冷卻液中應沒有機油。如果過臟,則更換發動機冷卻液。

(3)重新安裝散熱器蓋分總成。

注意:

· 為避免燙傷,不要在發動機和散熱器總成仍然很燙時拆下散熱器蓋分總成。

· 熱膨脹會導致熱的發動機冷卻液和蒸汽從散熱器總成中溢出。

1.8.2 冷卻風扇系統

冷卻風扇系統如圖1-373所示。

1.車上檢查

按下述步驟檢查冷卻風扇電動機。

(1)將解碼器連接到DLC3。

(2)將點火開關置于ON(IG)位置。

(3)進入以下菜單項:Powertain/Engine/Ac-tive Test/Control the Cooling Fan。

(4)操作冷卻風扇時,使用解碼器檢查其工作情況。

如果冷卻風扇電動機不工作,則檢查冷卻風扇電路。

2.冷卻風扇電路

ECM根據發動機冷卻液溫度、空調開關情況、制冷劑壓力、發動機轉速和車速計算出適當的冷卻風扇轉速,并將信號傳送至冷卻風扇ECU,以調整冷卻風扇。冷卻風扇ECU根據ECM發送的占空比信號控制冷卻風扇轉速。根據對運行情況的控制,ECM使用冷卻風扇ECU來優化控制風扇轉速,以同時達到高制冷性能和低噪聲。冷卻風扇轉速根據發動機冷卻液溫度、空調運行情況、發動機轉速和車速來確定。具體檢查程序如下所述。

(1)使用智能檢測儀執行主動測試(控制冷卻風扇)。

1)將智能檢測儀連接到DLC3。

2)將點火開關置于ON(IG)位置。

3)進入以下菜單項:Powertrain/Engine and ECT/Active Test/Control the Cooling Fan。

4)操作冷卻風扇時,使用智能檢測儀檢查其工作情況。

正常情況下,冷卻風扇工作。

正常:更換ECM。

異常:檢查冷卻風扇ECU。

(2)檢查冷卻風扇ECU。

1)斷開ECM連接器。

2)將點火開關置于ON(IG)位置。

3)檢查冷卻風扇的工作情況。

正常情況下,冷卻風扇工作。

正常:更換ECM。

異常:檢查線束和連接器。

(3)檢查線束和連接器(ECM-冷卻風扇ECU)。

1)斷開冷卻風扇ECU連接器。

2)斷開ECM連接器。

3)根據表1-49中的值測量電阻,見圖1-374。

表1-49 標準電阻

異常:維修或更換線束或連接器(ECM-冷卻風扇ECU)。

(4)檢查冷卻風扇電動機。

1)斷開冷卻風扇連接器。

2)將蓄電池正極端子連接至冷卻風扇連接器端子2,并且將蓄電池負極端子連接至冷卻風扇連接器端子,見圖1-375。

3)連接冷卻風扇電動機連接器。

正常情況下,冷卻風扇工作。

異常:更換冷卻風扇電動機。

(5)檢查冷卻風扇ECU(電源)。

1)斷開冷卻風扇ECU連接器。

2)將點火開關置于ON(IG)位置。

3)根據表1-50中的值測量電壓,見圖1-376。

圖1-373 冷卻風扇系統圖(一)

圖1-373 冷卻風扇系統圖(二)

圖1-374 測量電阻

圖1-375 線束連接器

圖1-376 測量電阻

表1-50 標準電壓

正常:更換冷卻風扇ECU。

(6)檢查線束和連接器(冷卻風扇ECU-車身搭鐵)。

根據表1-51中的值測量電阻。

表1-51 標準電阻

異常:維修或更換線束或連接器(冷卻風扇ECU-車身搭鐵)

(7)檢查FAN NO.1繼電器。

1)將FAN NO.1繼電器從發動機室繼電器盒上拆下。

2)根據表1-52中的值測量電阻,見圖1-377。

圖1-377 測量電阻

表1-52 FAN NO.1繼電器標準電阻值

(8)檢查熔絲盒(RAD FAN熔絲)。檢查RAD FAN熔絲。

異常:更換熔絲盒。

(9)檢查熔絲(ECU-IG NO.1)。

1)將ECU-IG NO.1熔絲從儀表板接線盒上拆下。

2)根據表1-53中的值測量電阻,見圖1-378。

圖1-378 測量電阻

表1-53 標準電阻

異常:更換熔絲(ECU-IG NO.1熔絲)。

(10)檢查線束和連接器(冷卻風扇ECU-FAN NO.1繼電器)。

1)斷開冷卻風扇ECU連接器。

2)將FAN NO.1繼電器從發動機室繼電器盒上拆下。

3)根據表1-54中的值測量電阻,見圖1-379。

表1-54 標準電阻

圖1-379 測量電阻

異常:維修或更換線束或連接器(冷卻風扇ECU-FAN NO.1繼電器)。

(11)檢查線束和連接器(FAN NO.1繼電器-車身搭鐵)。

1)將FAN NO.1繼電器從發動機室繼電器盒上拆下。

2)根據表1-55中的值測量電阻。

表1-55 標準電阻

異常:維修或更換線束或連接器(FAN NO.1繼電器-車身搭鐵)。

(12)檢查線束和連接器(FAN NO.1繼電器-ECU-IG NO.1熔絲)。

1)將ECU-IG NO.1熔絲從儀表板接線盒上拆下。

2)將FAN NO.1繼電器從發動機室繼電器盒上拆下。

3)根據表1-56中的值測量電阻,見圖1-380。

表1-56 標準電阻

異常:維修或更換線束或連接器(FAN NO.1繼電器-ECU-IG NO.1熔絲)。

(13)檢查線束和連接器(FAN NO.1繼電器-RDI FAN熔絲)。

1)拆下熔絲盒總成。

2)斷開連接器。

3)根據表1-57中的值測量電阻,見圖1-381。

圖1-380 測量電阻

圖1-381 測量電阻

表1-57 標準電阻

異常:維修或更換線束或連接器(FAN NO.1繼電器-RDI FAN熔絲)。

正常:維修或更換線束或連接器(蓄電池-RDI FAN熔絲)。

1.8.3 冷卻液

按下述步驟更換冷卻液。

(1)排凈發動機冷卻液。

1)松開散熱器放水螺塞。

注意:將冷卻液收集到容器中,根據所在地區的法規進行報廢處理。

2)拆下散熱器儲液罐蓋。

3)松開氣缸體放水螺塞,見圖1-382。

注意:在發動機和散熱器還沒有冷卻下來時,不要拆下散熱器儲液罐蓋;加壓的熱發動機冷卻液和蒸汽可能會釋放出來并導致嚴重燙傷。

注意:螺塞在排氣歧管側的發電機后面。

圖1-382 松開氣缸體放水螺塞

(2)添加發動機冷卻液。

1)緊固散熱器放水螺塞。

2)緊固氣缸體放水螺塞。

擰緊力矩:13N·m。

3)將豐田超長效冷卻液(SLLC)添加至散熱器儲液罐加注口,加液量見表1-58。

表1-58 標準容量

豐田車輛出廠時加注的是豐田SLLC。為避免損壞發動機冷卻系統及產生其他技術問題,只能使用豐田SLLC,或用類似的不含硅酸鹽、胺、亞硝酸鹽、硼酸鹽,且采用長效復合有機酸技術制成的優質乙二烯乙二醇冷卻液(采用長效復合有機酸技術制成的冷卻液由低磷酸鹽和低有機酸混合組成)。

注意:不要用水代替發動機冷卻液。

①拆下散熱器蓋并將冷卻液添加至儲液罐B刻度線。

②用手按壓散熱器進水軟管和出水軟管數次,檢查冷卻液液位。如果冷卻液液位過低,添加冷卻液。

4)安裝蓋子和閥門,使發動機充分暖機。

5)排空冷卻系統內的空氣。

注意:

· 起動發動機前,關閉空調開關。

· 將空調的溫度調整為MAX(HOT)。

· 將空調鼓風機設置調整為Lo。

①發動機暖機至節溫器打開。節溫器打開時,使冷卻液循環數分鐘。

注意:按壓散熱器進水軟管可以確認節溫器的開啟正時,并感覺發動機冷卻液從何時開始流入軟管。

按壓散熱器軟管時:

· 戴保護手套。

· 散熱器軟管處于熱態時,應小心。

· 遠離散熱器風扇。

②發動機暖機后,按照以下周期運行發動機至少7min:以3000r/min的轉速運轉5s,怠速運轉45s(按此周期重復操作至少8次)。

③用手按壓散熱器進水軟管和出水軟管數次,以排空系統內空氣。

6)發動機冷卻后,檢查并確認冷卻液液位在FULL和LOW刻度線之間。

如果冷卻液液位低,則向儲液罐內添加冷卻液至FULL線,見圖1-383。

(3)檢查冷卻液是否泄漏。

圖1-383 儲液罐

1.8.4 水泵

水泵零部件位置圖如圖1-384所示。

1.車上檢查

(1)拆卸散熱器上空氣導流板。

(2)拆卸發動機后部右側底罩。

(3)拆卸多楔帶。

(4)檢查水泵總成。

1)轉動帶輪,檢查并確認水泵軸承運轉平穩且無噪聲。

2)確保水泵殼體上沒有冷卻液。如有必要,則更換水泵總成。

(5)安裝多楔帶。

(6)調整多楔帶。

(7)檢查多楔帶。

(8)安裝右后發動機底罩。

(9)安裝散熱器上空氣導流板。

2.水泵的拆卸

(1)拆卸散熱器上空氣導流板。

圖1-384 水泵零部件位置圖

(2)拆卸2號氣缸蓋罩。

(3)拆卸發動機后部右側底罩。

(4)從蓄電池負極端子斷開電纜。

(5)排凈發動機冷卻液。

(6)拆卸多楔帶。

(7)拆卸發電機總成。

(8)拆卸水泵總成。

1)從正時鏈條蓋上拆下5個螺栓和水泵總成。

2)從正時鏈條蓋上拆下水泵襯墊。

3.水泵的安裝

(1)安裝水泵總成。

1)將一個新水泵襯墊的凸出部分與正時鏈條蓋上的切口對齊,并將襯墊安裝到正時鏈條蓋的凹槽中,見圖1-385。

圖1-385 將襯墊安裝到正時鏈條蓋的凹槽中

2)用5個螺栓將水泵總成安裝到正時鏈條蓋上,見圖1-386。

擰緊力矩:24N·m。

圖1-386 將水泵總成安裝到正時鏈條蓋上

(2)安裝發電機總成。

(3)安裝多楔帶。

(4)調整多楔帶。

(5)檢查多楔帶。

(6)將電纜連接到蓄電池負極端子。

擰緊力矩:5.4N·m。

(7)添加發動機冷卻液。

(8)檢查冷卻液是否泄漏。

(9)安裝右后發動機底罩。

(10)安裝2號氣缸蓋罩。

(11)安裝散熱器上空氣導流板。

1.8.5 節溫器

節溫器零部件位置圖如圖1-387所示。

圖1-387 節溫器零部件位置圖

1.節溫器的拆卸

(1)排凈發動機冷卻液。

(2)拆卸進水口:拆下兩個螺母和進水口。

(3)拆卸節溫器。

1)拆下節溫器和襯墊。

2)從節溫器上拆下襯墊。

2.節溫器的檢查

按下述步驟檢查節溫器。

注意:閥門開啟溫度刻在節溫器上。

(1)將節溫器浸入水中然后逐漸將水加熱。

(2)檢查節溫器閥開啟溫度。

閥門開啟溫度:80~84℃。

注意:如果閥門開啟溫度不符合規定,則更換節溫器。

(3)檢查閥門升程。

閥門升程:在95℃時為10mm或更大。

注意:如果閥門升程不符合規定,則更換節溫器。

(4)當節溫器處于低溫(低于77°C)時,檢查并確認閥門全關。

注意:如果不能全關,則更換節溫器。

3.節溫器的安裝

(1)安裝節溫器。

1)將新襯墊安裝在節溫器上。

2)將節溫器安裝到進水口上,見圖1-388。

圖1-388 安裝節溫器

注意:跳閥可設置在規定位置兩側10°范圍內。

(2)安裝進水口。用兩個螺母安裝進水口。

擰緊力矩:10N·m。

(3)添加發動機冷卻液。

(4)檢查冷卻液是否泄漏。

1.8.6 冷卻風扇電動機

冷卻風扇電動機零部件位置圖如圖1-389所示。

1.車上檢查

按如下步驟檢查冷卻風扇電動機。

(1)蓄電池連接到風扇電動機連接器上時,檢查并確認電動機運轉平穩。

(2)將電流表的400A探針連接到冷卻風扇電動機的端子M+上。

圖1-389 冷卻風扇電動機零部件位置圖

(3)測量電動機運轉時的電流,與標準值對照,見表1-59。

表1-59 標準電流

如果結果不符合規定,則更換冷卻風扇電動機。

2.冷卻風扇電動機的拆卸

(1)拆卸散熱器總成。

(2)拆卸風扇:拆下螺母,然后拆下風扇。

(3)拆卸冷卻風扇電動機。

1)從風扇罩上斷開連接器和兩個卡夾,見圖1-390。

2)拆下3個螺釘,然后拆下冷卻風扇電動機。

圖1-390 斷開連接器和卡夾

3.冷卻風扇電動機的安裝

(1)安裝冷卻風扇電動機。

1)用3個螺釘安裝冷卻風扇電動機,見圖1-391。

2)連接連接器和兩個卡夾。

注意:注意不要損壞連接器。

(2)安裝風扇(用螺母)。

圖1-391 安裝冷卻風扇電動機

擰緊力矩:6.3N·m。

(3)安裝散熱器總成。

1.8.7 冷卻風扇ECU

就車檢查冷卻風扇系統時,按下述步驟進行。

(1)將車輛置于以下條件下:

1)點火開關置于OFF位置。

2)冷卻液溫度低于95℃。

3)蓄電池電壓介于11~14V之間。

4)空調開關關閉。

(2)將電流表的400A探針夾緊到每個冷卻風扇電動機的M+線上。

(3)將點火開關置于ON(1G)位置,等待約10s。檢查并確認風扇停止。

(4)起動發動機。檢查并確認發動機怠速時風扇停止。

注意:

· 確保冷卻液溫度低于95℃。

· 關閉空調開關。

(5)檢查并確認當空調開關打開(MAX COOL和電磁離合器工作)時風扇工作。

冷卻風扇電動機標準電流:2~10.9A。

注意:冷卻液溫度低于95℃。

(6)檢查并確認當冷卻液溫度傳感器連接器斷開時風扇工作。

(7)發動機暖機后,檢查并確認風扇如下圖1-392所示進行工作。

圖1-392 檢查并確認風扇的工作情況

注意:風扇開始工作時冷卻液溫度約為97℃。

選擇以下菜單項:Powertrain/Engine and ECT/Data List/Coolant Temp。

1.8.8 冷卻風扇繼電器

車上檢查

按下述步驟檢查冷卻風扇繼電器。

(1)將繼電器從發動機室繼電器盒上拆下。

(2)根據表1-60中的值測量電阻,見圖1-393。

表1-60 標準電阻

圖1-393 測量電阻

如果結果不符合規定,則更換冷卻風扇繼電器。

(3)將繼電器安裝到發動機室繼電器盒上。

1.8.9 散熱器

散熱器零部件位置圖如圖1-394所示。

圖1-394 散熱器零部件位置圖(一)

圖1-394 散熱器零部件位置圖(二)

1.車上檢查

(1)檢查儲液罐蓋。

按如下步驟測量閥門開啟壓力。

1)如果在O形圈1中發現水垢或異物,則用清水沖洗并用手指擦拭。

2)檢查并確認O形圈沒有變形、開裂或膨脹。

3)使用散熱器蓋檢測儀前,在O形圈1和橡膠密封件2上涂抹發動機冷卻液,見圖1-395。

4)使用散熱器蓋檢測儀時,使其向上傾斜大于30°。

5)泵壓散熱器蓋檢測儀數次,檢查最大壓力*見圖1-396,并對照標準值,見表1-61。

圖1-395 在O形圈1和橡膠密封件2上涂抹發動機冷卻液

圖1-396 檢查最大壓力

泵速:泵吸1次/s

表1-61 標準壓力

注意:*表示即使散熱器蓋不能保持最大壓力,也不屬于故障。

如果最大壓力小于最小標準值,則更換散熱器蓋分總成。

(2)檢查散熱片是否阻塞,標準噴射距離見表1-62。

表1-62 標準噴射距離

如果散熱片阻塞,用水或蒸汽清潔器清洗并用壓縮空氣吹干。

注意:

· 為避免損壞散熱片,噴射方向應與散熱器芯表面成直角。

· 如果蒸汽清潔器太靠近散熱器芯,則可能損壞散熱片。因此應保持如下噴射距離。

· 如果散熱片彎曲,則用螺釘旋具或鉗子校直。

· 不要使電子部件接觸到水。

2.散熱器的拆卸

(1)拆卸散熱器上空氣導流板。

(2)拆卸散熱器格柵防護罩。

(3)拆卸前保險杠總成。

(4)拆卸發動機1號底罩。

(5)排空冷卻液。

(6)拆卸蓄電池。

(7)分離熱敏電阻總成。拆下卡子并分離熱敏電阻總成,見圖1-397。

圖1-397 拆下卡子并分離熱敏電阻總成

(8)斷開散熱器儲液罐軟管。

1)從散熱器上支架上拆下兩個螺栓、兩個卡夾和散熱器儲液罐軟管,見圖1-398。

圖1-398 拆下散熱器儲液罐軟管

2)將散熱器儲液罐軟管從散熱器總成上斷開。

(9)從散熱器總成上斷開3號散熱器軟管,見圖1-399。

(10)斷開2號散熱器軟管,見圖1-400。

(11)斷開機油冷卻器管(自動傳動橋):將4根機油冷卻器管從散熱器總成上斷開,見圖1-401。

(12)斷開發動機蓋鎖總成。

(13)拆卸2號風扇罩。

圖1-399 斷開3號散熱器軟管

圖1-400 斷開2號散熱器軟管

圖1-401 斷開機油冷卻器管

1)斷開喇叭連接器,見圖1-402。

圖1-402 斷開喇叭連接器

2)拆下4個螺栓和散熱器上支架,見圖1-403。

3)將散熱器儲液罐軟管從軟管卡夾上斷開。

4)將散熱器儲液罐軟管從散熱器總成上斷開,見圖1-404。

5)從散熱器總成上拆下兩個螺栓、松開兩個卡爪,并拆下2號風扇罩,見圖1-405。

6)將兩個散熱器支架緩沖墊從2號風扇罩上拆下。

(14)拆卸散熱器總成。

圖1-403 拆下散熱器上支架

圖1-404 斷開散熱器儲液罐軟管

圖1-405 拆下2號風扇罩

1)斷開冷卻風扇電動機連接器和線束卡夾,見圖1-406。

注意:不要損壞連接器。

2)將散熱器總成和風扇罩一起拆下,見圖1-407。

注意:配備空調系統的車輛,拆下散熱器總成時不要對冷卻器冷凝器總成或冷卻器管過度用力。

圖1-406 斷開冷卻風扇電動機連接器

圖1-407 拆下散熱器總成

3)拆下兩個散熱器下支架。

(15)拆卸機油冷卻器管(自動傳動橋):拆下2個螺栓和機油冷卻器管。

(16)拆卸風扇罩:將兩個螺栓和風扇罩從散熱器總成上拆下,見圖1-408。

圖1-408 拆卸風扇罩

3.散熱器的拆解

(1)拆卸散熱器放水螺塞。

1)拆下放水螺塞。

2)拆下O形圈。

(2)拆卸散熱器上水室。

1)如圖1-409所示,將卡爪安裝到大修手柄上時,需將其插入部位A的孔中。

2)握緊手柄,同時調整限位螺栓,使尺寸B如圖1-409所示。

尺寸B:0.2~0.3mm。

注意:如果不調整限位螺栓,卡爪可能會損壞。

圖1-409 拆卸散熱器上水室

3)用專用工具松開壓接鎖止板,握緊手柄直到被限位螺栓擋住,見圖1-410。

圖1-410 松開壓接鎖止板

4)用軟面錘輕敲散熱器支架(或散熱器進水軟管或出水軟管)并拆下水室,見圖1-411。

圖1-411 用軟面錘輕敲散熱器支架

5)拆下O形圈。

(3)拆卸散熱器下水室。

注意:散熱器下水室與散熱器上水室的拆卸程序相同。

(4)拆卸機油冷卻器(自動傳動橋),見圖1-412。

1)拆下兩個螺母和兩根機油冷卻器管(A)。

2)拆下兩個螺母和機油冷卻器(B)。

3)從機油冷卻器上拆下兩個密封件(C)。

4.散熱器的檢查

圖1-412 拆卸機油冷卻器

檢查鎖止板是否損壞,見圖1-413。

圖1-413 檢查鎖止板是否損壞

注意:

· 如果鎖止板凹槽的側部變形,則無法重裝水室,因此,如有必要,先使用鉗子或類似工具修復鎖止板槽的形狀。

· 鎖止板凹槽底部損壞或凹陷會導致漏水,必要時維修或更換鎖止板。

· 散熱器只能壓接3次。重新壓接兩次之后,必須更換散熱器芯。

5.重新裝配

(1)安裝機油冷卻器(自動傳動橋)。

1)將兩個新密封件安裝至機油冷卻器(C)。

2)用兩個螺母安裝機油冷卻器(B)。

3)用兩個螺母安裝兩根機油冷卻器管(A)。

(2)安裝散熱器上水室。

1)如圖1-414所示,將沖頭總成安裝到大修手柄上時,需將其插入部位A的孔中。

2)握緊手柄,同時調整限位螺栓,使尺寸B符合下述規定。

尺寸B:8.4mm。

3)檢查并確認鎖止板凹槽內無異物后,安裝新的O形圈,注意不要扭曲,見圖1-415。

注意:清潔鎖止板凹槽時,用砂紙輕輕地摩擦而不要刮傷鎖止板凹槽。

4)在不損壞O形圈的情況下安裝水室,見圖1-416。

圖1-414 安裝散熱器上水室

圖1-415 安裝新的O形圈

圖1-416 安裝水室

5)不要敲擊管道、支架或水室周圍的凸出部分,見圖1-417。

6)不要敲擊圖1-418中圓圈所示的部位。對于那些不能用專用工具敲擊的部位,使用鉗子或類似的工具敲擊,但是要小心,不得損壞散熱器芯片。

7)完全壓接后檢查鎖止板高度(H)。

鎖止板高度(H):7.40~7.80mm。

如果該高度值不在規定的高度范圍內,調整手柄的限位螺栓并重新壓接鎖止板。

8)用軟面錘敲鎖止板,直到鎖止板和水室之間沒有間隙。

(3)安裝散熱器下水室。

注意:散熱器下水室的安裝程序與散熱器上水室相同。

(4)安裝散熱器放水螺塞。

1)將一個新的O形圈安裝至放水螺塞。

2)安裝放水螺塞。

(5)檢查是否漏水。

1)用專用工具塞住散熱器的進水管和出水管,見圖1-419。

圖1-417 水室周圍的凸出部分

圖1-418 圓圈所示的部位不要敲擊

圖1-419 塞住散熱器的進水管和出水管

2)使用散熱器蓋檢測儀,給散熱器加壓。

測試壓力:177kPa。

3)將散熱器浸入水中。

4)檢查是否漏水,見圖1-420。

注意:在帶樹脂水室的散熱器上,水室和鎖止板之間的間隙會駐留少量空氣,當散熱器浸入水中時,看上去似乎有漏氣現象。因此,在用水進行漏氣測試之前,先將散熱器在水中來回晃動,直到所有氣泡消失。

6.散熱器的安裝

(1)安裝風扇罩。用兩個螺栓將風扇罩安裝到散熱器總成上。

擰緊力矩:7.0N·m。

(2)用兩個螺栓安裝機油冷卻器管(自動傳動橋)。

擰緊力矩:5.5N·m。

(3)安裝散熱器總成。

1)安裝兩個散熱器下支架。

2)將散熱器總成和風扇罩一起安裝。

注意:配備空調系統的車輛,安裝散熱器總成時不要對冷卻器冷凝器總成或冷卻器管過度用力。

(4)安裝2號風扇罩。

1)將散熱器儲液罐軟管安裝到軟管卡夾上。

2)將散熱器儲液罐軟管安裝到散熱器總成上。

3)接合兩個卡爪,且用兩個螺栓將2號風扇罩安裝到散熱器總成上。

擰緊力矩:7.0N·m。

4)將兩個散熱器支架緩沖墊安裝到2號風扇罩上,見圖1-421。

圖1-420 檢查是否漏水

圖1-421 安裝散熱器支架緩沖墊

5)連接冷卻風扇電動機連接器和線束卡夾。

6)用4個螺栓安裝散熱器上支架。

擰緊力矩:13N·m。

7)連接喇叭連接器。

(5)安裝發動機蓋鎖總成。

(6)連接2號散熱器軟管:用卡夾將2號散熱器軟管連接到散熱器總成上。

(7)連接3號散熱器軟管:用卡夾將3號散熱器軟管連接至散熱器總成上。

(8)連接機油冷卻器管(自動傳動橋):將4根機油冷卻器管連接到散熱器總成上。

(9)連接散熱器儲液罐軟管。

1)用卡夾將散熱器儲液罐軟管連接到散熱器總成上,見圖1-422。

2)用兩個螺栓和兩個卡夾將散熱器儲液罐軟管安裝到散熱器上支架上。

擰緊力矩:5.0N·m。

(10)用卡子安裝熱敏電阻總成。

(11)安裝蓄電池。

(12)添加發動機冷卻液。

圖1-422 散熱器儲液罐軟管連接

(13)檢查冷卻液是否泄漏。

(14)安裝1號發動機底罩。

(15)安裝前保險杠總成。

(16)安裝散熱器格柵防護罩。

(17)霧燈對光的車輛準備工作。

(18)霧燈對光準備工作。

(19)霧燈對光檢查。

(20)霧燈對光調整。

(21)安裝散熱器上空氣導流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武县| 嘉黎县| 英德市| 翁牛特旗| 凤阳县| 宁都县| 巩义市| 长葛市| 福州市| 勃利县| 襄汾县| 阳泉市| 宽城| 文山县| 陆良县| 宁波市| 隆尧县| 巧家县| 泌阳县| 镇宁| 万宁市| 辽源市| 呼和浩特市| 兴和县| 渭源县| 光山县| 德清县| 义马市| 丰原市| 华容县| 高邑县| 明溪县| 赫章县| 彭阳县| 富锦市| 新郑市| 宁南县| 佛冈县| 周至县| 南皮县| 宁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