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寫作速成法(套裝共4冊)
- 焦予衡 聞一鳴 劉俊 王群
- 6字
- 2020-02-14 18:31:20
第二章
理論篇
1 公文寫作中不要犯的9個錯誤
本文以一篇黨課材料為例,談一談在寫材料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的一些錯誤。畢竟,要知道一個雞蛋好吃,得先知道什么樣的雞蛋不好吃。首先聲明,這篇文章是某省政府時任秘書長為辦公廳基層黨支部講“兩學一做”黨課的講稿。應當說,文章寫得也算用心,但在我看來,還是有可以提高的地方。
錯誤1:格局瑣碎
原文如下:
同志們:
“七一”前后,由領導干部為基層黨組織講黨課,是中央和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安排。上周四,省長為省政府黨組成員及全廳黨員干部講授了一堂深刻而生動的專題黨課,為我們帶了個好頭。今天,我也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講黨課的形式,與A處、B處、C處三個支部的同志一起談心交流,共同研究如何通過“兩學一做”錘煉黨性、轉變作風、改進工作,提高三服務水平。
C處給我們發的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等“兩學一做”學習資料,我都認真看了。雖然平時工作忙,只能利用零零碎碎的時間,陸陸續續地學習,但基本的學習任務沒有放松,特別是加深了對黨章黨規、總書記講話主要脈絡和重要觀點的理解,我感覺很受教育,很有收獲。這里,結合自己近期的學習思考,談兩點意見。
我們說,黨課黨課,當然要有一個互相的交流過程。領導在講黨課的過程中,可以不用那么嚴肅,語氣可以輕松活潑生動一些。但是具體到這個開頭中,就出現了幾個問題。比如:“C處發的學習材料,我都認真看了。”我的疑問在于,為什么要特意點出C處?后來一打聽,原來材料是C處的同志寫的。說實話,這就叫作私活兒,是要不得的。作為全廳的一把手,具體講某處給的資料,就顯得格局不高、不夠大氣。再比如:“雖然平時工作忙,只能利用零零碎碎的時間,陸陸續續地學習。”試問哪個領導不忙?工學矛盾在哪個領導身上不存在?所以如果從領導的角度來說,這樣強調自己時間緊迫,是比較沒水平的發言。
所以如果是我,開頭我就會簡短地表述為:“同志們: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我與大家一起上一次專題黨課,談談我對‘兩學一做’的認識。因為時間有限,我個人的學習還不夠全面、深入,希望和大家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領導的學習不是不深入、不全面、不具體,而是由于時間有限,自己學得還不夠全面、不夠深入、不夠具體。這樣簡短的開頭,就把上面那一大段的具體意思全部表達出來了,言簡意賅。
錯誤2:論證顛倒
原文如下:
(一)堅持立根固本,著力筑牢黨性修養這個基石
黨性修養是黨員干部立身、立言、立業、立德的重要基石,一個黨員的黨性并不會隨著黨齡增長和職務提升而自然提高,必須經常加強修養和錘煉。尤其在當前經濟社會急劇轉型、利益和思想日益多元的情況下,黨員干部更需要加強黨性修養、抓好思想改造。總書記說,對于黨員干部來說,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嚴重的病變。思想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中央專門部署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
小標題是談立根固本、加強黨性修養。那么,應當開宗明義地予以強調。那該怎么強調呢?應當把總書記的話放到開頭來,即小標題后,直接引用總書記的具體表述。然后將總書記的表述作為論據,進行論證。
所以,如果是我寫這個材料,在“(一)堅持立根固本,著力筑牢黨性修養這個基石”小標題之后,我會這樣呈現:“總書記多次強調……因此,黨性修養是我們……”而不是將總書記的講話放到本段中間,既不醒目,也起不到良好的論證作用。
與此同時,本段中引用的總書記講話談的是思想滑坡,沒有直接點出黨性修養,放在文中就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我們引用時一定要注意,講話內容要體現出關鍵詞。所以我們要使用“總書記+黨性”的關鍵詞,上網去搜索更加合適的論述加以替代。否則小標題談的是黨性,總書記論述的是思想建設,就產生了標題與內容不一致的問題。
錯誤3:以偏概全
原文如下:
(二)堅持嚴守規矩,著力把握“四種意識”這個關鍵
開展“兩學一做”的效果如何,最關鍵的要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有沒有牢固樹立起來,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有沒有牢固樹立起來。這里講“看齊”,是一種形象通俗的表達,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講看齊,決不是個人的小事,而是事關政治原則的大事,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嚴格的黨性要求。對于我們辦公廳的同志,尤其要增強四種意識,經常主動向黨中央看齊,向總書記看齊。向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中央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決策部署看齊,始終做到“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始終做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始終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服從和服務大局,絕對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
寫材料的時候,我們當然要牢記突出重點,突出領導最想講的內容,突出最新的要求。但是也要牢記,不能以偏概全。在這段材料中,小標題的關鍵詞是四種意識,但是在下面的闡述中,就只剩下了看齊意識,而對于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幾乎不置一詞。
那怎么樣才能叫作合格的突出重點呢?如果是我,我就會這樣呈現:“我們把握政治意識,就是要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堅定政治立場、政治信仰、政治紀律和理想信念;把握大局意識,就是要正確認識、自覺服從、堅決維護大局,始終在黨和國家的大局下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把握核心意識,就是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地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在這里,我要特別強調把握好看齊意識……”這樣就做到了既重點突出,也不會以偏概全。
錯誤4:大而化之
原文如下:
(四)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黨員隊伍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習總書記說,“學”要帶著問題學,“做”要針對問題改。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必須從解決問題入手,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實效。首先要敢于正視問題。十八大以來,黨的思想政治建設、作風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應該看到,一些黨員理想信念模糊動搖,在大是大非面前迷惘遲疑、偏聽偏信,不講理想、只講實惠,不要紀律、只要自由,不信馬列、卻信鬼神。一些黨員黨的意識淡化,在黨不言黨、不愛黨、不護黨、不為黨,對黨不忠誠、不老實,不愿接受組織管理,不按組織原則辦事,自由散漫,熱衷于傳播小道消息。一些黨員宗旨觀念淡薄,不注意個人品德修養,貪圖享受,奢侈浪費。一些黨員工作消極懈怠,精神不振,不作為、不會為、不善為,逃避責任,起不到先鋒模范作用。這些行為在我們辦公廳不能說沒有,極個別甚至表現得比較明顯。希望大家都要對照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的要求認真反省,多查找自身不足,進一步明確努力方向,在標本兼治整改問題中增強黨性、改進工作。
所謂大而化之,就是原封不動照抄別人的說法、別人的做法,沒有與自己單位聯系起來。就文中的內容而言,既然提到了問題導向,提到了解決問題,關鍵就是要點出本單位的黨員具體存在什么問題。而非列舉一些各個單位都存在的問題,然后泛泛說一句“這些行為在我們××不能說沒有,極個別甚至表現得比較明顯”。這樣寫甲單位可,寫乙單位亦可。這樣的材料對普通的領導是能應付過去,但如果遇到一個稍微有點要求的領導,就能看出來你是在偷懶了。
所以,應當怎么改呢?如果是我,我就會說:“當前,雖然我們辦公廳的黨員干部暫時沒有出現大是大非的問題,但對照要求,也還有一些黨員干部身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干部對黨性鍛煉有所放松,默認以干代學、以干擠學等現象存在;有些干部還存在該請示的沒有及時請示、該報告的沒有及時報告等問題;有些干部×××……”等等,這樣就鮮活起來了。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上面文中講的那些問題,都是一些比較嚴肅乃至嚴重的問題。對此我們不能原封不動地就搬到自己單位來上綱上線,而是要根據本單位情況加以適當的轉化。比如,對絕大部分同志來說,不能講他們理想信念動搖,只能說他們對黨性鍛煉重視不夠;不能講他們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只能說他們請示匯報不夠;不能講他們貪圖享受奢侈浪費,只能說他們可能在小節上還不夠注意,等等。
錯誤5:述古不當
原文如下:
(二)恪守紀律煉品行
鄧小平同志講,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總書記講,黨員領導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這里的戒尺包括紀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規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還有黨章的戒尺。
所謂述古不當,就是在錯誤的時間和空間,錯誤引用一些古人或前任領導人的表述。比如說,文中先提總設計師,又提總書記,一段之中出現兩位領導人,放在前面的還是一位已故領導人,是不太合適的。
這里愿意和大家分享幾個小常識,一是盡量引用最新精神。比如現在寫材料,我們就基本不必再多提過往的一些精神,而應該用最新的思想和精神來武裝我們自己。二是現任只和現任在一起。如果一段話中兩位領導分別作了不同指示,都要列出來以表示強調,那應當盡量確保都是現任領導。三是前任只和前任在一起。如果引用前領導人或已故領導人的指示,就單單引用他們就好,盡量不要再出現現任領導人。四是回顧歷史一個都別少。如果是帶有回顧歷史性質的文章,比如列出一二三代領導集體,那就老老實實列全,不要漏掉哪一位。
所以怎么修改這一段?應當是把鄧小平同志的這段話去掉,才比較合適。
錯誤6:語焉不詳
原文如下:
這里的戒尺包括紀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規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還有黨章的戒尺。辦公廳工作性質特殊,尤其要牢固樹立黨章意識、紀律意識、規矩意識。要牢記黨員身份,將黨章黨規視為黨員安身立命的政治信條和人生準則,自覺……
×××工作性質特殊這句話很常見,比如組織部工作性質特殊、公安局工作性質特殊、銀行工作性質特殊等。但是特殊在什么地方?這是緊接著必須要闡述的,否則這句話就是無意義的。比如文中說,辦公廳工作性質特殊,那特殊在什么地方呢?
有的同志又說,如果具體講我們哪里特殊,太繁冗。我說,其實很簡單。
聯系到文中來談,就應該是“辦公廳是最接近省領導的樞紐機構,工作性質特殊,因此尤其要……”;比如組織部,就應該是“組工干部作為管干部的干部、管黨員的黨員、管人才的人才,尤其要……”;哪怕是一個會計要寫總結,也可以說自己“身處管錢管賬的第一線,稍有差錯就會造成很惡劣的后果,因此要……”。總之,我們在談任何一句話時,都不應當輕飄飄地搬一個名詞隨便使用,而應當做到言之有物、不放空炮。
錯誤7:風格不一
原文1如下:
辦公廳干部的首要素質就是政治上可靠堅定。沒有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沒有堅定的政治定力,不論再有能力、再有水平,都是白搭,都不能勝任辦公廳的工作。現在社會多元化特征明顯……
原文2如下:
(三)緊抓學習強能力
總書記提出,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第一段中,讀到“都是白搭”四個字的時候,是有一種突兀之感的。從上面引用了那么多內容來看,整體文章語言偏死板甚至枯燥,所以“都是白搭”這樣口語化的詞放在里面,就會格外顯眼乃至不協調。所以如果是我,我就會把這四個字去掉,直接是“不論再有能力、再有水平,都不能勝任辦公廳的工作”。
第二段中,小標題叫作“緊抓學習強能力”,粗看似乎可以。但是這個小標題是六組小標題之一,六組分別是“堅定信念鑄忠誠”“恪守紀律煉品行”“緊抓學習強能力”“攻堅克難講擔當”“轉變作風優服務”“腳踏實地甘奉獻”,可以看出“緊抓學習強能力”這個標題與其他的標題比起來顯得粗鄙、突兀。所以我們在擬小標題的時候要更加用心一些,要保持統一的風格。我建議改為:“博學勤思強本領”。既突出學習,又強調思考,本領比起能力也顯得規范、大氣。
錯誤8:堆砌字數
原文如下:
(四)攻堅克難講擔當
黨員干部是否敢于擔當,是否善于攻堅,直接關系到工作目標的實現、黨的事業的成敗。不敢擔當,就是缺位、就是失職,不能攻堅,就是落隊、就是平庸,必將貽誤事業、造成危害。只有敢于擔當、大膽負責、主動作為,才能在挑戰中把握機遇,在困境中找到出路。習總書記講,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
一方面,剛才已經說過,應該鮮明地把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放到段前,作為重要的理論依據進行展開。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避免類似這段文章中的語義重復。總書記已經說了,是否有擔當,是檢驗黨員干部的重要方面。文中又重復黨員干部是否有擔當,直接關系如何如何,就是沒有必要地堆砌字數。
我們說,類似于這樣的黨課或者理論文章,水平比較低的同志只會簡單重復總書記的表述,甚至出現類似文中這樣的低級重復。水平稍微高一些的同志呢,會稍微展開論述,或者機械地引用一些專家解讀。真正的筆桿子應當做到什么?要對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熟讀于心、切實理解,并且能用自己的話語予以詮釋。事實上,筆桿子之所以要發揮好“以文輔政”的作用,就是要在領導忙于工作的時候,幫他做好這些詮釋、理解的工作。所以,希望大家還是要不斷地提高自己,達到高境界、寫出好文章。
錯誤9:胡亂引用
原文如下:
(六)腳踏實地甘奉獻
×××工作頭緒多、任務重、經常加班加點。作為工作上的忙人、經濟上的窮人、身體上的病人、家庭的罪人……
眾所周知,各個單位、各個行業的公務員的工作性質不同、工作強度不同,所以導致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不同。我們在寫文章時,對于網上的一些說法要仔細甄別,不要胡亂引用。
比如這段“工作上的忙人、經濟上的窮人、身體上的病人、家庭的罪人”,原本是形容公安民警的。我們都知道,民警工作繁重、壓力大,很多時候因公出差或者連軸加班,所以才會導致身體不好、對家庭照顧不周。但是拿來描述機關工作人員,那就是一種“胡亂夸大”,是很不合適的。
同理,“喝墨水,費腦水,流汗水,吐苦水,沒油水”“血壓高,血脂高,職位不高;大會不發言,小會不發言,前列腺發炎;業績不突出,地位不突出,腰椎間盤突出”等等這樣的順口溜,往往都是形容筆桿子的,如果胡亂套用到其他公務員身上,也不合適。
總之,我們在寫材料的過程中,不是不可以運用這些“順口溜”或者生動形象的說法,但是一定要選擇準、用正確,否則就會貽笑大方。
本文以一篇真實的黨課材料為例,粗略羅列了一些寫材料過程中常見的錯誤。當然我的見解也不一定完全正確,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最后多說一句,文字材料水平的提高,一定要有高手來指導。我至今都非常感激我遇到的幾個領導,在文字方面讓我受益良多。相反,有的領導自己文字水平一般,光會挑剔下屬寫得不好,但又說不出哪兒不好,對下屬而言,就很難提高,甚至會越寫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