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5 評估框架的理論價值

產品架構評估分析框架(圖3-2-1)及其4種基本的情境(第3.3.3~3.3.6節),在思想上實現了對產品架構內涵的發展式理解和詮釋。簡而言之,不是用模塊化來籠統地代替架構評估,而是用架構屬性和組織情境及戰略目的的結合來定位和區隔不同情形的架構評估。

首先,評估框架體現了模塊的異質化。已有文獻(Sanchez & Mahoney,1996;顧元勛等,2015)低估了模塊的異質化,而模塊所處的層級、嵌入程度、位置角色(Simon,1962;Mikkola,2006;Ulrich,1995;陳虹,2012)等都表明,模塊有異質化的本身特征。因此,模塊化不足以反映出模塊的實際特征,基于模塊化的評估,也只是在概念層次上的表征化(pheno-type)的經驗主義準則評估。這也啟發我們需要進一步發掘架構的屬性,本章即是通過引入架構知識的方法,實現對架構全貌的掌握。

由此得到以下命題。

【命題3-5】 產品架構評估的經驗主義準則是模塊化的概念化表征運用,但不足以反映架構的全貌本質。模塊間的同質化程度越高,經驗準則的效果越好;反之亦然。

其次,評估框架關注了產品架構的整體性。文獻(Sanchez & Mahoney, 1996: Baldwin & Clark, 2000)沒有明確架構的全貌屬性,但模塊及其界面的差異化(Simon 1962;顧元勛,2005;Hookway,2014)表明模塊間的耦合關系不同,因此在同一個產品架構之中,這些模塊及其耦合關系的整體狀況是反映架構全貌的重要推進。也就是,通過架構知識而不是模塊化是理解架構和創新架構評估策略的方法探索,即結構主義準則的評估。

由此得到以下命題。

【命題3-6】 能否實現對產品架構的整體性認識是架構評估的方法創新探索。模塊間的耦合關系、層級位置越有差異化,越需要架構知識來理解和把握架構的整體性,這樣就能提高結構評估的可靠性。

再次,評估框架注重了組織情境。比之于顧元勛(2003)和Wouters(2011)的文章,組織情境在此處得到了具體化和深化的分析,為理解和評估產品架構的實效增強了理論可靠性。產品架構是一個演化發展的結果,也是產品創新與組織因素交互作用的過程(Furguson & Morris,1993;Press & Geipel,2010;Cabigiosu & Camuffo,2012;顧元勛,2012;Furlan et al.,2014),這些文獻充分地表明,架構的作用發揮不能忽略組織摩擦。因此,是組織中的協調、學習、復雜性、專業化等因素不斷地影響著架構的實際作用效果,這實際上是創新的實施過程(Zaltman et al.,1973)。所以,架構的模塊化程度不是取代了組織協調的職能(Press & Geipel, 2010),而是組織協調等因素的影響程度需要與架構形態相匹配,即價值實現準則評估。

由此得到以下命題。

【命題3-7】 產品架構的組織情境既是架構作用發揮的基礎,也是架構作用于組織的結果。架構和組織間的關系不是靜態匹配,而是共同進化。越是考慮到架構和組織的相互關系,越能提高組織情境下的架構價值實現可信性。

最后,評估框架服務于產品架構的根本經濟目的。產品創新的目的是服務于企業的經營目的,正如Schumperter(1934)所言“經濟的邏輯勝過技術邏輯”。考慮到企業成長的天性,在本章中成長目的是體現架構戰略價值的根本方面之一。相關文獻(Ferguson & Morris,1993;顧元勛,2005;Baldwin,2008)也都表明了產品架構與企業成長空間、趨勢和機會密切相關。由此,當產品架構與企業的經濟目的相關聯時,產品架構的價值才會上升到戰略的高度。這種成長視角是對效率視角(Sanchez & Mahoney, 1996: Langlois, 2003)和協作視角(Ramachandran & Krishnan,2008;顧元勛等,2015;朱方偉等,2015;Engel et al.,2017)等的戰略性補充和提升。從而經營目的導向的架構評估更能體現出評估的戰略意義。

由此得到以下命題。

【命題3-8】 產品架構的評估需要與企業的經營目的關聯。越是關注產品架構對企業成長目的的服務(成長目的是之一,不是唯一),越能體現產品架構的戰略價值,從而越能把握產品架構評估的方向準確性和戰略性。

綜合以上命題可以看出,產品架構評估不僅關注架構的作用,而且關注架構的本質和創新方向。因此,從經驗主義準則到結構主義和價值實現準則,再到成長目的準則,實際上把握住了產品架構創新歷程的內涵發展和架構價值的戰略方向,從表征評估逐步發展到產品創新的本質評估。這屬于架構評估思想上的理論貢獻。

同時,我們由命題3.1~3.4和命題3.1a~3.4a可以看出,本章提供了產品架構評估的定量模型參考,這對于提高評估的可視化、操作化和精確化創造了基礎條件,而且通過不同評估準則下的價值函數可以更加準確地測算和預測架構的價值。這屬于架構評估方法上的理論貢獻。

進一步來看,以評估準則為基礎,通過評估程序(圖3-4-2)把架構評估的決策點進行了概念化的表達,為理論分析和實踐操作提供了參考。將評估準則和程序相結合,我們可以發現,越是強調架構評估的便捷性,越會走向經驗主義方向;越是強調構架評估的理論可靠性,越會走向成長目的方向。這為架構評估實踐提供了應用指導。由此我們得到以下命題。

【命題3-9】 產品架構評估策略的抉擇是便捷性和可靠性的權衡。

雖然我們提出了產品架構評估準則和定量方法參考,但是分析框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評估準則的情境適應性還需要進一步深化。也就是,企業技術創新戰略、商業模式創新和戰略發展以及內部創業、企業規模、業務線關聯等條件的變化,是否會和如何影響到評估準則調整和改變,仍需要深入研究。

(2)評估定量方法函數,需要進一步的實證分析。

(3)產品架構評估的時機、效果與產品創新過程的契合和介入問題需要研究。也就是,架構評估的利益相關者、創新過程的干預時機對于架構評估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戰。由此,啟發了未來的研究方向,一是評估定量方法的實證及仿真是檢驗分析框架的重要工作;二是關于架構評估的介入時機和方式,需要進一步研究;三是架構評估的情境適應性分析,需要進一步深化和拓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原市| 丹江口市| 崇义县| 德惠市| 黄大仙区| 岱山县| 辉南县| 潼关县| 河池市| 乌兰浩特市| 永康市| 九龙坡区| 莒南县| 山阴县| 全州县| 长汀县| 瑞丽市| 海伦市| 祁阳县| 达孜县| 南岸区| 荃湾区| 三原县| 平安县| 措美县| 河东区| 太和县| 东港市| 赣州市| 柘城县| 乌审旗| 当涂县| 永春县| 黄骅市| 庆城县| 玉环县| 昔阳县| 新竹市| 博兴县| 霍山县|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