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非遺傳統美術與技藝
-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 777字
- 2020-01-15 16:30:46
第三單元 草編
一、什么是草編
草編,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手工藝品,是利用各地所產的草,就地取材編成的各種生活用品,如提籃、果盒、杯套、盆墊、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種色彩的草,編織各種圖案;有的則編好后加印裝飾紋樣,既經濟實用,又美觀大方。




草編原料生長地域廣泛,而且易得易做,故草編工藝在中國民間十分普及。為了使作品經久流傳,制作者逐步用彩帶代替植物葉編織作品。
據考證,截至2012年12月30日,可見的中國最早的草編遺物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約7000年之久。另據《禮記》載,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編制的莞席了,而且當時已有專業的“草工”,“作萑葦之器”。到春秋戰國時期,已有用萱麻和蒲草編制的斗笠。秦漢時期,草編已在民間廣泛使用,品種有草鞋、草席、草扇、草簾及僧侶信徒打坐的蒲團等。漢代至盛唐,草編亦較發達,除了蒲衣、蒲鞋,還有蒲帆。
長江流域的草編原料多為野生的黃草、蘇草、席草(水毛花)、金絲草、蒲草、龍須草、馬藺草、蒯草、薦草、竹殼、箬殼等,也有以人工栽培的農作物稻草為原料的。長江流域的草編以草席、草鞋和其他日用品類最具特色,分布于四川、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地,其中浙江為我國的草編生產基地,其草編制品19世紀40年代就已遠銷國外。
四川北川羌族先民早在大禹治水的時候就開始利用山上生長的各種植物編織各種日用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禹治水時穿著的草鞋、用來裝石塊的竹筐以及過峽谷和河道使用的溜索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羌族草編的工藝越來越精細,產品越來越實用。
羌族草編采用的材料主要是農村的各種廢棄物和山里生長的植物,包括稻草、玉米皮、蓑草、席草、麻、棕櫚等;采用的工具包括草鞋馬馬、腰盤、剪刀、穿針、烙鐵、鉤針、膠槍、刻刀以及挑刀等;編織的產品包括草鞋、棕編昆蟲、生肖、麥稈畫工藝等裝飾品、日用品。
四川的棕編,浙江的麻編,也以它們堅實耐磨、輕便舒適的傳統特色著稱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