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二十九年的冬天有些寒冷。風雨飄渺的明王朝在這一年可謂是不平凡的一年。北有白蓮教教徒暴動。南有備倭兵鬧餉。西有蒙古韃子鬧開放互市。朝廷是在一片混亂中度過。
如果要說歷史上,漢文化對游牧民族為啥到宋朝以后就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呢,那這就有的得說了,在中國歷史上除秦漢唐以外,其實以后的歷朝歷代封建王朝已經在軍事上失去了對付游牧民族的軍事優勢。主要是由于馬凳,馬鞍的普及已經鋼制武器的普及。讓游牧民族在軍事上有了機動優勢。包括秦漢唐王朝在內的歷朝歷代王朝,也就只能選擇了修筑長城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了。這就已經說明農業文明歷史上已經進入戰略防御了。
而明朝的軍事戰略,很大程度上是效仿漢武帝對付匈奴的辦法。只是有些地方有了一些改動。總體上都是兵役分攤制。但是在明朝不前期發生過幾次對游牧民族的大軍事戰爭雖然贏了但那畢竟是舉全國之力戰勝的于是出現了,贏了戰爭卻無法戰領土地也就無法建立起一個緩沖地帶了,也是因為如此到了明朝中后期,也就只能被迫進入戰略防御了。
每每想到這里,李駿默就愁眉不展。如果說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最有功勞的就是儒家思想。但如果說妨礙中國近代發展。妨礙中國進入工業文明的也正好是儒家思想。
李駿默記得,在讀大學時。有位老師分析過古代帝國的社會結構。他說道,本該作為一般百姓利益代言人的,那些有功名的儒生。最后卻成為了地主、士紳利益的代言人。反倒是出生苦寒的太監倒成了知道百姓疾苦之人,勉強可以算百姓利益的代言人,軍事上的武官只能算是代表軍事集團的利益,而不是普通的士兵。皇帝代表的只能是統治階級貴族的利益。
也就是在這些問題的背景下,特別是李駿默想在自己的治理范圍內,改變這種落后的體制。想在后面的亂世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護好自己發展的果實,就必須這才想起了召開幕僚會議。
你沒聽錯,是幕僚會議。
這次會議是李駿默半年前就開始準備了的。會議館座落在離李駿默府衙三公里的二環東路上,是一個新修的圓形建筑物。這次會議,是各個部門的幕僚分組討論。主要討論各自的發展,和如何解決出現的問題
———————————————————
數日后的一天早晨,李駿默匆匆吃過早飯,在護衛的保護下,步出了府衙上了官轎。在護衛的左右保護之下,走的極快。
現在快到小雪時節了,這天氣也越發的寒冷,時不時泠洌的北風吹來,徹寒就往心里去。李駿默坐在官轎之中一行人,疾步而行。當先的幾個護衛高舉千戶出行,閑人回避的儀仗,左右兩邊各有五人隊的火槍兵,數面鮮艷的紅黃儀仗旗子,偶爾被寒風吹的飄揚起來。
青島衛所的商家也好,百姓也好,早就知道官府衙門這幾天在辦公事,所以遠遠的聽見開路的鑼聲,也就遠遠的退避開來,而李駿默則在官轎里閱讀著這幾天來,各個部門呈上來的文案。
大約三十分鐘后,官轎來到了會議大廳外。李駿默沖官轎里走了出來,迎面而來迎接他的是宋元等眾人。李駿默在人群里一眼就認出了其中的數人。忍不住有些激動的上去一一擁抱道:“這不是錫安兄嗎?萬家兄、紀師爺別來無恙呀!在小琉球吃苦了呀!大家都跟著我辛苦了。”
紀錫安、萬家寶、紀師爺等人眼含淚光的回道:“大人,小的不苦。”
李駿默左右看看眾人笑著道:“這外面冷,走吧進去里面談話吧!”說著拉著紀錫安與萬家寶的手就往會議大廳里走去。紀師爺,宋元等人也緊更其后。
要說紀師爺和他侄子紀錫安,可以說還真是有當官的本事。紀師爺去小琉球當管理者。不到兩年就已經在小琉球內陸建立了一個縣衙,安置移民5000多戶。開墾荒地十萬多畝。初步建成鋼鐵廠、水泥廠、制船廠、伐木場、棉紡廠火藥廠。更是已經結盟兩個部族。現在的小琉球已經開始有對外輸出,獸皮、棉線、黃金、木材、糧食等物品了。更加可貴的是,他主動初步開通了南洋貿易航線。就去年運回青島的物品總價值就有三十萬兩白銀。
紀錫安在北美發展的也不錯,現在雖然只有四個安置點,也只能跟七個印第安部落通商。雖然糧食自足了,安置的移民也只有1500多戶,但是在李駿默大力的支援下,也開始建立了各種資源工廠了,所以這次回到青島。他的心里是五味雜陳。
———————————————————
眾人一起有說有笑的,進入大廳。這時宋元問道:“大人我們先去那個組,聽取意見呀?”
眾人聽聞之下,這才停下了敘舊紛紛作揖告退。只留下宋元、李駿默、陸京三人。
少許李駿默才回道:“民以食為天,去農史吧。”說完在宋元的帶領下這才來到了農史的議事處。宋元在前推開門并說道:“李大人,前來。”
說完這話,只聽議事處十來人在農業主管易千的帶領下紛紛行跪拜之禮。其實李駿默,幾次提議不用行大禮,可都被手下的人給懟了回去。所以也就沒在提了。“都起來吧,我們還是議事要緊。”李駿默在陸京的陪同下一邊進入議事處一邊說道。易千也讓出主位退于一旁。
李駿默坐下后,環顧而視,在這里議事的十多人,除了易千手下有官職的人以外。也有一些最早招募而來的墩戶頭。這才滿意的點點頭,說道:“說說吧,你們這幾天討論出什么方案沒?或者說有什么要求沒?”
話音剛落,只見易千回答道:“回大人,我已經組織人手,把往年的一些農業上的要事,已經提交給宋大人了,這幾天我們議事,主要爭論在是如何提高糧食產量。具體來說還沒答案。”
李駿默一聽,一下眉頭一皺。心想這都幾天了,咋還沒個方案。這辦的啥事嘛!這不是浪費時間嗎?心里如此一想。心中似有無名之火。眉頭鎖的更緊了。李駿默坐于上位再看看下面一個個面露難色低頭不語。心頭更火,一手抓起茶杯正想發火之時。只聽一個老而渾厚的回答道:“易大人說,要我們這些墩戶明年再多開墾一些荒地出來耕種,可是李大人呀,我們五墩十堡周圍已經沒多少荒地了呀!去年我們這些墩戶交完租,也是靠來城里打工買糧過活的呀?李大人呀,這突然又要我們多開墾荒地,多種糧,我們怕是活不下去了呀!大人”說完這些話這位老者一臉老淚縱橫,在他身邊的幾位也是一樣的表情。
李駿默一聽慢慢放下手里的茶具,轉而舉手喝了一口。這才轉頭向易千問道:“他說的可是,真的。”易千膽戰心驚的回答道:“回大人,是。自我被宋大人從京城請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復核耕地。我青島現有耕地一級好地七萬畝,二級耕地八萬七千畝,其余都是山地了,有九萬多畝。而我們的屯堡墩戶手里只有山地和荒地。其余的都在,賈員外等一些士紳大戶和儒生秀才手里。”
聽完這些,李駿默反倒眉頭大開進而轉回正面,笑臉問道:“敢問老者姓氏名啥呀”
那直言不諱的老者,被這一問反而被嚇的撲通一下跪地而答:“草民姓徐沒名,屯里的人都叫我徐大膽。”
李駿默一聽哈哈哈笑了,一邊笑一邊說道:“是比較大膽,別人低頭都不敢說,你到敢第一個說,是比較大膽的呀!我還真沒見過那個老者有你這么膽大的。哈哈哈哈”
李駿默此話一出,議事處立馬一股殺意之氣,鋪面而來。只見老者徐大膽渾身哆嗦的跪在地上哆嗦道:“大大人人草草民該死,望大人饒命呀!”說完就是一連串的磕頭聲。易千見狀剛想往前一步為徐大膽老者求情。就見李駿默說道:“來人呀,徐大膽,敢說真話,看賞白銀五兩。”
話音剛一時易千和眾人都呆住了。原本眾人都是懷著各種疑問而來,特別是這些各個墩戶代表。這天地下哪有衙門議事喊這些墩戶去說話的事。雖然李千戶在青島一帶口碑不錯。可畢竟這是花菇涼上轎頭一回呀,所以誰都不認為這是好事。有這種想法的包括一些有拿李駿默俸祿的官史。
當宋元把五兩白花花的白銀拿到徐大膽手里時,徐大膽是半天才回過神來。這才又想作揖磕頭的。好在被李駿默阻止了。
阻止完徐大膽,李駿默這才招呼道:“大家還是坐下說話吧!都坐。來易兄坐我邊上。我有不懂之處好問你。”
易千恭敬的回答道:“謝大人抬愛”
眾人見幾位大人坐下后,這才紛紛坐下。李駿默見眾人都坐下后,這才慢慢說道:“我開這個會的目的就是想集大家的想法,解決人多地少糧食少這些問題。我當然希望大家多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要有利于農業生產的,一旦意見被采用,都有犒賞。官史還可以漲俸祿。”
此話一出,下面一片議論之聲。
李駿默見狀停了下來,少許才輕咳幾聲,等下面議論之聲停下后,這才又說道:“我青島衛所,最近幾年,光每年通過商隊在外購買的糧食就有二十五萬石,現在每年還有很多流民,和移民前來青島衛所,古人云民以食為天,雖然現在如今太平無事,糧食不夠可以去外面買購,但是一旦有天災兵事呢!我們又咋辦?還有這些墩戶堡戶也是我治下之民,現在只能勉強過活,這也是我的過錯呀!”
話過之處,眾人也是紛紛點頭,徐大膽也再次說道:“李大人心里有我們這些草民就是一個清官,本來我們這些墩戶被李大人招募時,李大人就已經是救了我等草民一家的性命了,既然李大人都發話了,我們這些草民也不懂其它的,只要李大人說一聲,明個我們就回去再開墾一些荒地出來。也好多交一些租糧給李大人。”
聽完徐大膽這樣一說,身邊幾位農夫模樣的人也紛紛附和起來。
其實早在來之前,李駿默就讀完了農史呈上來的文案了。大致的情況他還是知道的,他本來計劃是再多修幾處糧倉,并把這些糧倉叫著戰備糧倉的。而糧食的來源主要靠小琉球每年輸送回來的稻米和小麥。而本地糧食有一些進賬當然就更好了。但現實是殘酷的,好地都被大戶,地主,士紳,儒生秀才占有了,最氣的是這些人不但完公糧賦稅,還在每年收糧之時,合伙壓低糧價坑自耕農,因為每年秋天自耕農和墩戶堡戶都要把糧食換銀子好交賦稅。
李駿默聽完徐大膽等墩戶堡民的話后,也是哈哈哈的笑了起來,并對他們說道:“易千,你叫人記錄一下吧!徐大膽,你們先坐,”
等易千呼喚來文書后,李駿默這才說道:“易千史,在文案里說過,水利對于農業的重要性,這點我贊同。但是關于多開墾荒地嘛,我認為沒這個必要了,與其讓墩戶堡民多開墾荒地,還不如鼓勵他們都養些家禽。這樣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關于你們農史提議擴修糧倉之事我表示支持,但是不是擴修而是新修幾處大糧倉。還有我提議農史要組建一個新部門出來,主要之策是按照公價收糧,賣糧。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給墩戶堡民凡是耕種糧食的,喂養家禽的種菜的,每家按照戶頭每年補貼一兩銀子。以解決他們的生活。我能想到的就這些,這些都是今后你們的工作。其余的就沒想到的有你易千史補上了哦”
當李駿默這些話一說完,整個議事廳都安靜下來了。作為墩戶堡民代表的人倒是有些興奮。而宋元,陸京。易千等一眾官員都呆住了。前面說的新修水利,修建糧倉他們都好理解,收賣糧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這給墩戶堡民每年補助就匪夷所思了。自古以來每朝每代只有農夫完糧給朝廷的,他們還真沒聽說過有那朝那代的朝廷開的衙門府衙每年還給農夫錢的。
可是不理解,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也好,還是覺得這個大人傻也罷。這話以出早已經落紙成為白紙黑字的決議了。當李駿默金制千戶官印一蓋。這事就已經板上定釘了。現在農史要做的就是補充完具體落實實施的細節,和等著戶史宋元大人批下來的銀子了。
自此農史規劃算是完成了。可是后面還有很多部門等著呢!在宋元一臉的無奈表情和陸京一臉的懵逼表情的矚目下,他倆隨著李駿默走出了農史的議事處。
———————————————————
更新的很慢,希望大家理解,我只是一個業余寫作者,還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是我會一直寫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