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青年期的讀書

  • 魯迅傳
  • 許壽裳
  • 2793字
  • 2020-11-23 16:18:14

讀者諸君!《中學生》社長夏丐尊先生來信,要我寫一篇文字作為談話。我實在沒有什么可以貢獻,正在躊躇之間,恰巧一位在高中求學的青年朋友H君來訪,倒引起了我的意見。H君說道:“會考近了,忙于準備,整天抱著學校所排定的應付考試的課本,弄得頭昏眼花,興趣索然。好象教育是為考試而教育,此外沒有別的任務了。很想找一點旁的書籍來蘇醒一下,換一換口味,請問哪些書可以先讀呢?”我聽了很起同情,卻沒有法子可以幫助,只答道:

學生因為要升學,畢業,對于校中所規定的一切教科,即使有幾門并不歡喜,也不得不忍耐著學習,這是本分內的事;你能盡了本分之外,進而自動地讀嗜好的書,離開了利害關系,這是讀書的上乘。至于哪些書可以先讀,我委實不能回答,因為當然要各從所好,毫不勉強,而且書名也難以列舉的;你不妨由自己先行泛覽……

以上算是本文的引子。

我想全國青年,和H君有同樣苦悶的一定不少,愿意在本分的讀書之外,還有嗜好的讀書,放開眼界,瀏覽群書,這才是有望的青年。惟其不茍安于現狀,有煩悶,有懷疑,抱著遠大的理想,肯去冒險涉獵,以求所信,足見胸襟擴大,立志不凡,將來的成就未可限量。因為煩悶,懷疑,抱著理想等等,都是青年心理上應有的正當狀態,也就是文化進步的原動力,我們應該鼓勵的。我對于嗜好的讀書,愿意貢獻一點小小的意見:(一)少讀中國書,多讀外國書;(二)少捧國粹,多捧“人粹”。為什么要少讀中國書,多讀外國書呢?世界的進步日新月異,舊文章舊思想,都已經和現社會毫無關系了。捧著古書,唱著老調子是決不夠的了。魯迅先生在《華蓋集·青年必讀書》里說過這樣的話:

我看中國書時,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但除了印度——時,往往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僵尸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又在同集《十四年的“讀經”》里,說著:

我看不見讀經之徒的良心怎樣,但我覺得他們大抵是聰明人,而這聰明,就是從讀經和古文得來的。我們這曾經文明過而后來奉迎過蒙古人滿洲人大駕了的國度里,古書實在太多,倘不是笨牛,讀一點就可以知道,怎樣敷衍,偷生,獻媚,弄權,自私,然而能夠假借大義,竊取美名。再進一步,并可以悟出中國人是健忘的,無論怎樣言行不符,名實不副,前后矛盾,撒誑造謠,蠅營狗茍,都不要緊,經過若干時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凈凈;只要留下一點衛道模樣的文字,將來仍不失為“正人君子”。況且即使將來沒有“正人君子”之稱,于目下的實利又何損哉?

為什么要少捧國粹,多捧“人粹”呢?中國人有一種老毛病,喜歡閉著眼睛,說“特別國情”,“國粹,國粹”,在不知不覺之間,使我們中國與世界潮流隔絕;這類自命為衛道之士,于世界思潮固然不屑研究,于所謂國粹也實在莫名其妙,宋平子先生(衡)在《六齋無均文集·國粹論》里說得好:

于論理學,凡名詞,有平對,有反對。國粹哉,國粹哉!于文,粹與糠為反對。是故宋衡敢創立其反對之名詞為國糠矣。粹之界說,以有益于其社會者為斷,糠之界說,以有損于其社會者為斷。……故仁義忠信者,“人粹”也;好學深思者,“種粹”也;茍以“人粹”,“種粹”為國粹焉,則于論理學為犯以廣為狹之病矣。

要知道仁義忠信是現今文明國所共有,并不是中國所獨有的粹,如果自以為“國粹”,便是陋極。宋先生在三十年前,已經說得很明白。又要知道我國古時文化雖高,公民的道德提倡雖早,后來因為被外族征服過多次,除了極少數的義士以外,言行多不相符,口中說得好聽,身上未能實行,古訓如“殺身成仁”,“舍身取義”……只剩得紙上的美名了。蔡孑民先生對于公民道德,曾以法國革命時代所標明的自由,平等,友愛為綱,而以古義來證明,說“自由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也,古者蓋謂之義。平等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也,古者蓋謂之恕。友愛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也,古者蓋謂之仁?!庇纱耍梢姽竦赖碌木馊缛柿x忠恕……是世界文明國所公有,是“人粹”而不僅僅是國粹,而且重在實踐,無須乎乞靈于古書才生效力的。

可是近來復古之風又大盛了。何鍵先生在三中全會提出“明令讀經案”,其辦法自小學起至中學十二年間,先讀《孝經》,《孟子》,《論語》,《大學》,《中庸》,進了大學又選讀他經。這不但違反教育原理,而且實際上也無從施行。經文還沒有好好地經過整理的工夫,它的注解紛紛,為經師們所聚訟的實在不少,我們不說別的,只就明顯易讀的《論語》來說罷,其中關于古代制度古代習慣的姑且擱起,便是關于立身立志的句子,也還有不少費解之處。例如《述而》篇里

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幼時塾師教我讀作“文,莫吾猶人也,……”我雖然讀得爛熟,但是實在“未之有得”,后來才知道“文莫”二字應該連讀,它是黽勉的意思。近年,章太炎先生著《廣論語駢枝》,有一段新義如下:

《集解》釋以俗言文不,義難通;《集注》以莫為疑辭,則涉唐宋人語,古無是也。案《漢·西域傳》,罽賓以金銀為錢,文為騎馬,幕為人面;鳥弋錢,文為人頭,幕為騎馬;安息錢,文為王面,幕為夫人面。張晏以文面漫而積之?!宋哪幢宋哪?,猶俗言文質而已。文謂禮樂,幕指質性。文幕猶人,愈于文質無所底者也。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則未之有得矣。近人或欲讀為態慔,并訓為勉,云出欒肇,義亦可通,然不如文質為有旨。

又如《泰伯》篇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這句話已經成了家常便飯,每見考試場中,主試者以此命題,應試者以此入論,可是章先生對于弘毅之弘,別有創見如下:

《說文》,弘,弓聲也,后人借強為之,用為強義,此弘即今之強字也?!墩f文》,毅,有決也。任重須強,不強則力絀,致遠須決,不決則志渝。苞訓弘為大,失之……

由這一點例子,讀經之難,已經了然,不是可以胡亂施行的。據我個人的意見,經書中之所謂“國粹”,實即“人粹”,應該采取融入于中小學的公民訓練等科。其文字之美而無病,意義明顯,而不為經學家所聚訟者,可以酌量選入中學國文教科書。其余大部分的經文,無非封建時代的遺跡,已經不是國粹而成為“國糠”,和現社會毫無關系了。這些糠里面或者還有維他命之類也未可知,但只能給化學專家去分析檢驗,提煉精粹。我們中學生該吸收的東西多得很,哪有工夫去吃糠。所以經文除了在大學供專門研究者之外,絕對不應該在中學小學設立一科目。如有自動愿意去披閱者,那當然悉聽尊便。

總之,我對于青年諸君,希望少瀆中國書,多讀外國書;少捧國粹,多捧“人粹”。嗜好的讀書,宜由自己泛覽,自己抉擇,將書上得來的一切,經過自己的思索,要如王陽明所說“反心不安,雖言出孔子,未敢以為是?!币鸱傅聡軐W家斯賓霍爾所說“腦子里給別人跑馬?!比缓笕ズ蛯嵣鐣佑|,使所讀的書得到體驗。

二十六年五月十四日

(原載一九三七年六月一日《中學生》月刊第七十六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长县| 横峰县| 沅陵县| 漳州市| 泊头市| 衡东县| 革吉县| 永昌县| 衡水市| 抚松县| 富锦市| 乾安县| 宁安市| 吐鲁番市| 高雄市| 金昌市| 丽江市| 渭源县| 杂多县| 香港| 巴彦县| 华安县| 永济市| 崇州市| 上犹县| 宁武县| 平昌县| 百色市| 河东区| 潼南县| 河东区| 花垣县| 阿拉善右旗| 沙雅县| 宁国市| 芮城县| 开鲁县| 郓城县| 昂仁县| 霍林郭勒市| 咸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