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乃至柔至善之物,以柔和之性,囊括萬物,以至善之心,包攬寰宇,上接天穹,中承厚土,下應九幽。
春分之際,冷冽襲來,風吹葉落,仰頭而觀之,只見云霓黯淡,陰霾霧壑裹攬其中,良久,藍天濕透,滴一縷細絲,滑落手掌,清涼襲卷而至,是謂雨露透出,于九天之際,飄蕩于綠地之中,草木皆煥發,凝露之水止于綠葉,綠意浸透,墜于地勢,韻染大地之土,泥濘污濁不堪,水土混合,沼澤既成,余下之水,順流而下,置于江河湖泊,百川終至海域。
海之闊達,非人所不得知也,雖知其寬廣之狀也,仍不知其內之貌焉,洗凈污垢,海域生靈多如牛毛焉,身形龐壯之海魚,游覽于海域之水也,然水之包容、寬廣其性非常,承于水中,絲毫不覺其累也,堅硬似鐵之山川,立于海域之底,不因其山之高廣也,不因其靈之寬大也,盡數包攬焉。
恰如圣人之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而萬物不爭,故幾于道。人皆有欲,以水而洗卻塵埃,取火生米亦需水,衣袖臟跡清水襲,不因其人之好惡,不因萬物之恩怨,以平和處之,以包攬之心渡之,如此,焉能不使人欽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