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天,對于今天的我們,可以足不出戶,也可以遠行萬里;可以柴米油鹽,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全世界。那么,一個有趣的想法冒了出來:古代人的每一天會怎么過?我們對古代人的了解都是通過史書上的一段段文字和故事,從沒有想到他們的一天會是什么樣的。他們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早上起來洗臉刷牙,一日吃三餐;晚上,他們會有什么娛樂活動呢?基于這樣的好奇心驅使,我們開始進行創(chuàng)作,想把古代人一天的生活場景展現在孩子們面前。
我們進行“古代人的一天”系列書的創(chuàng)作時,以古代人的身份(或職業(yè))來進行分類,有皇帝、公主、文臣、武將、俠客、畫家、醫(yī)生、詩人等等。每種身份(或職業(yè))有著不一樣的生活、工作。比如,皇帝早上究竟幾點鐘起床?起床后他會先工作還是先吃飯?他一天要做哪些工作?他的娛樂生活是什么?公主的早上需要花多長時間梳妝打扮,她一天的生活與現代女性的有什么不同?她會花時間讀書寫字嗎?她是練習琴棋書畫,還是忙著參與朝政?俠客為什么要行刺?行刺前會制訂計劃嗎?如何選擇行刺時機和地點?他的一天究竟是怎樣度過的?
然而,古代人的一天是無法回溯的,古人對時間的感受也和我們不一樣,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我們在豐富的歷史資料的基礎之上,架構了古代人的一天。
我們在創(chuàng)作中精細地設計了時間線。書中的“一天”是故事從開始到結束整個過程的所有時間,不是嚴格的從0點至24點完整的24小時的自然時間,書中貫穿每個人物一天生活和工作的時間線,也不是按照等分來規(guī)定每個小時的長度,時間線的創(chuàng)意設計是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故事發(fā)展脈絡。
在《俠客的一天》中,我們聚焦在俠客這個豪邁而傳奇的職業(yè)上,從俠客行事的動機出發(fā),孩子們將發(fā)現俠客中有為民除害的勇士和侍主報恩的忠臣,他們在復雜多變的歷史政治舞臺上或施展自己的武藝與謀略,或造福一方百姓,或殺死一人以救千萬人,如蝴蝶效應般影響歷史的走向。孩子們從《俠客的一天》中窺探到俠客們悲壯又傳奇的一生,從而看見歷史羽翼下小人物抗爭的縮影。
在創(chuàng)作《俠客的一天》的具體內容時,需要對一些歷史事件進行濃縮來使得一天的內容更為緊湊、豐富,我們借鑒了郭沫若先生在創(chuàng)作《屈原》和《蔡文姬》時所采用的手法,把精彩的故事濃縮在一天來表現,這也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去理解歷史。
希望我們的努力能讓“古代人的一天”成為孩子們喜歡的書,能讓孩子們從一個新的視角去看待我們的歷史,從而喜歡上中國歷史故事。
張卓明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