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晌午,吃過早飯的兄妹倆在門前空地上曬太陽,小家伙最近越來越硬實了,雙腿越來越有勁,不愿躺坐反而喜站,林玉經常托著小家伙倆小胳膊,小家伙筆直站在哥哥腿上,四下張望,有時還蹦跶幾下。。。。
萬里無云且無風,冬日陽光灑在身上,曬得兄妹倆懶洋洋的,不一會,小家伙就沉沉進入夢鄉。放下妹妹,少年蘸水灑地,正準備掃舍整理家當。。
園里來了幾位陌生人,有年輕人,有中年人,更有仆人,為首中間一個精神矍鑠的老者,老者一身素衣,國字臉,鼻直口方,銀須垂胸,一看便是德高望重之人。
少年趕忙放下掃把,不明所以,旁邊一中年人欲言,老者抬手制止,笑道“老夫盧照鄰,也算是此村老叟,呵呵”。少年忙上前行禮。
老人看了少年一眼道“小友莫慌,自你兄妹倆居住于此,家人書信曾提及,老夫一年回家兩三次,一直未曾得見,年關將至,回村過年,昨日回來天色已晚,今日正好天氣不錯,出來散散心,活動活動筋骨,正巧也過來看看,不知你兄妹倆在此住得還習慣?可適應?”。
說完老人分開眾人上前,緩緩踱步,圍著園子和草屋,細細打量,偶爾點頭,不時露出緬懷神色,林玉瞬間明白了什么,杵在原地緊張地竟不知所措,更不知如何開口。。。
老人回身時,望見少年神情舉止,開懷笑道“呵呵,不要緊張,老夫不是來責怪你沒問過我這個主人,擅自住在這里。更不可能讓兄妹二人你離開,這里久無人住,家中后輩懶惰,不打理修繕,幾近荒廢。如今你們來了,在這里幫著照料打理,增添人氣,重新煥發生機。老夫喜聞樂見,所以說起來,老夫還得謝謝你們。。。”
林玉松了一口氣,立馬回過神來,膝蓋一彎,欲要跪下,老人急上前,一把抓住少年雙肩,“男兒膝下有黃金,只跪蒼天和“雙親”,老夫又沒做什么,你何須行此大禮?”
少年一時間,像抓住救命稻草般顫聲“當得起,當得起”,聲音夾雜著哽咽。
老人,看著少年,一時百感交集。三間草屋,于老人,微不足道,但在兄妹倆看來,寒冬時節,儼然是安身立命之所在。
天下間,只恩情如山海,萬鈞之重。
唯赤子心,為最正,最真,最純。
一瞬間,老人有了決斷,笑看向少年“不請老夫進去坐坐,呵呵。”少年忙領著進屋,其他眾人在園里待候。
屋里空蕩蕩的,家陳四壁可以形容。一張床,一張桌子,幾把椅子,一個盛碗筷的小櫥柜,墻上掛著一個小竹箱,這就是全部家當。
老人坐南朝北緩緩坐下,少年趕忙去櫥柜找尋,才發覺連個茶壺茶杯都沒有,茶葉更是沒有,一時窘迫的臉紅了。
后者看了一眼,及時解圍道“老夫不渴,你就別忙了,來,坐下”。少年坐在下首,正襟危坐,目不斜視,迎著老人的目光,毫無一絲怯懦,目光純凈平淡。
老人贊許地點點頭,捋了捋銀須,微笑與少年閑聊起來。。
此村地屬大齊黎州,黎州有八郡,渭川郡,只是靠近東南大山的一個小郡。村子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村里有五戶大姓,分別是盧,周,鄭,何,常,剩下的都是后來定居在此,有三姓,蕭,沈,連,再加上少年家,村里現在總共九姓人家。
說得少年心里暖烘烘的,畢竟得到了老人的認可,代表著也得到了村里人的認可。盧老十年前已經搬遷至黎州城,祖宅只留幾個子侄居住打理。一年也就清明,冬至,春節以及祖上祭祀日回村里。
村里的郎中姓蕭,住在村后,脾氣有點古怪,吃軟不吃硬,脾氣對了,診金也是可以不收的。
連家有位告老還鄉的大官,最高曾做到戶部右侍郎,在家舍前面蓋了幾間書舍,村里不少孩子在里面求學讀書。這位老侍郎不茍言笑,對孩子們學業極為嚴格,孩子們都怕極了老頭。。。。。等等。
看少年露出疑惑表情,解釋道:“雖然老夫不在家十幾年,但是家書從來不曾懈怠,一年往來家書上百封。家中日常瑣事,鄰里鄉親間,紅白之事,人情禮帛。都要一一過問,逐一標注。烽火連天時,家書抵萬金,太平盛世年,家書亦是家業基。這也是盧氏家訓之一”,少年肅然起敬。
說到民俗禁忌,如去人家,不能站在別人家的當門口,或久靠在門外的門框上,這樣做主人會反感,認為不讓客人進來,不好客。又如,客人在時,不要掃地,有失禮節,會引起客人反感。
快過年了,大年三十,吃魚不能吃光的,要留一點,叫年年有余,初一不做活,不發脾氣,不罵人,年首圖個好彩頭。。。。
老人娓娓道來,事無巨細,無絲毫不耐煩地講給少年聽,少年一一記在心里,時而點頭,遇到不明白的,也不會憋在心里,而是認真仔細地請教,老人目光中欣賞味愈濃。。。
端著瓷碗,喝了幾口清水,揶揄笑說“水清無魚”,少年羞愧不已,老人哈哈哈大笑。
“可曾讀書識字?”老人詢問道,少年點點頭,一老一少,一問一答,幾番下來,老人嘖嘖稱奇,在這個年紀,能有如此學問悟性,極為不易。再想想自己的兒孫,老人就一肚子無名火,盧家好歹也算是書香門第,自己更是遠近聞名的儒者,老人生有三子,長子生性木訥,書讀百遍千遍,都記不住,更況明其義。欣慰的是禮儀孝悌,倒是嚴盡恪守,中規中矩,美名遠揚州郡,傳言廟堂之上都有所耳聞。。。
二子倒是悟性頗高,少年有為,實指望“青出于藍”,傳承家門儒風,可惜自考取功名后,一味鉆研權謀術,縱情聲色犬馬。幾年下來,官場倒是熟稔的很,學問卻不進反退,差點沒把老人氣了個半死,怒罵一頓之下,父子間鬧得很不愉快。這不臨近年根了,推說公務繁忙,只派人從京城送來一大堆禮品,然后沒了下文,老人氣得兩天沒吃飯。
三子喜商不喜文,深諳商謀詭略,圓滑世故。年紀剛過而立之年,已主家中產業,盧家幾年下來財富翻了幾番,財力雄厚,富甲數州。
此子逢人三分笑,遇人常點頭,結交頗廣,樂善好施,倒是頗有善名。
去年老人七十大壽,沖著他面子,來祝壽者竟達三十多桌,三教九流,官匪兵盜,龍蛇混雜,無奇不有,讓眾人著實大開了一把眼界。。
至于第三代,身處富貴,寵溺縱容,書讀得不多,陋習倒是不少,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每次想起來,老人就窩心生火,黯然神傷。。。
見老人思緒飛遠,傅云默然無聲,靜靜相陪,一時間,室內寂靜,落針可響。。。
等老人回過神來,又和少年閑扯了半天,歡聲笑語不止。不覺已經中午,傅云瞅瞅外面一群人,又偷偷掃向角落,老人爽朗大笑“云小子,老夫還有事回去,好不容易回來一趟,走走親朋好友,串個門子,就不陪你聊了,有機會咱好好再聊”,少年如釋重負。
“哦,對了,臨來時候,從州府里帶了不少年貨,登門拜訪,總不能空著手,一點小意思。接著擺手道
“呵呵,可不許拒絕啊,過年送禮,謂之“饋歲”,必須得收下,要不老夫可不高興了”后面話直接堵住了少年臨到嘴邊的話。
送眾人出園子外,老人拍了拍少年肩膀,笑了笑,領著一群人回往村里去了,
可謂乘興而來,懷興而歸。。。
目光一直等到看不見眾人,林玉才轉身,回到屋里,少年還是有種不習慣不真實的感覺,老人和他聊那么久,還送了那么多東西,到底為何?種種因由,思來想去,終是想不出所以然來。
雖然他年紀小,但是一路艱險下來,已經老練世故,懂得分辨是非,更何況,他天生對善惡忠奸,有敏銳的察覺。只是非親非故,老人為何如此?少年心頭很是疑惑,也生出了幾多情緒,有感激,喜悅,彷徨,惆悵,還有一絲迷茫。。。。
少年心,此時如千山萬水。
愣愣地看著一大堆東西發呆,這么多東西,得花好多好多的銀子吧,咋一點不會心疼嗎?少年替老人想到,不禁有點心疼。
半晌后,仔細一一清點完,認真在薄上列出清單。
世間,禮尚往來最簡單,若夾人情,最是復雜。
把小家伙哄睡而下,掖好被子,林玉長出一口氣,坐在桌前端起書來,娓娓翻來。。
冬夜漫漫,燈下少年靜讀,默默無語。。。
接下來幾天,陸續有人踏園,村里四大姓主事,也都一一而至。無不攜禮而來,空手而歸。傅云以禮相待,借花獻佛般,端出茶具茶葉,沏茶斟水。
來者言談里,無不是是旁敲側擊,詢問盧老的來意,人心不古,可見一斑。讓少年不免意興闌珊,卻是神色自若,做足禮數。
每次客人走后,林玉都仔仔細細盤點禮品,一一在冊,年月日時,人名及禮,來去為何?精填細書。。。。
人分高下,情分厚薄,林玉有數本名冊,亦分三六九等,只憑自解獨悟。
世間,禮尚往來最簡單,若摻人情,最為復雜。只因禮重,情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