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鹽利

  • 崇禎行
  • 不加思
  • 3050字
  • 2020-01-02 14:32:50

崇禎元年,臘月初一,柳保泰從濟南府雇了十輛牛車,就往陽信方向去了。

隨車附帶的,還有六大包燒堿,六大包純堿。

當然了,聽說陽信那邊糧價騰貴,柳保泰還帶了大約五千斤糧食,一百匹布。

五千斤糧食里面大半都是濟南衛前所屯田千戶所百戶們湊起來的。

因為已經無田可屯,所以屯田千戶所的軍官們全都當起了糧商。

當然,全家人都靠著這次交易過活,絕對是不能夠等閑視之的,陪著柳保泰一起往陽信去的有六個百戶和三十幾個衛所旗兵,帶著弓箭、兵器,可以說是傾巢出動。

領頭的是一個叫徐秋來的副千戶,在陽信頗有關系。

當然,大家和千戶大人一起出來做生意不是白做的。

十輛牛車,來回運費就二十兩銀子;柳保泰拍著胸脯就承擔了一半。

后世的牛車,因為有橡膠輪胎的緣故,能夠載重一千五百斤;這會兒,轱轆全都是木的,只能載重八九百斤。

因為年關將近的緣故,車老板們都不愿意出遠門,好說歹說,有酒有肉的才請動了他們。

一行人走了將近十日,才走到陽信,徐秋來不愧是經商老手。

六千斤糧食,一百匹布賣了四十兩銀子,去除成本賺了十五兩銀子。

“陽信原來屬于濟南府比較有錢的縣,但是因為運河堵塞,鹽都賣不出去了,這會兒反而是貧窮了?!?

徐秋來對于柳保泰買鹽的事情很不理解,按照他的想法,還不如運一些冬棗回來賣。

但是看這后生一再堅持,也沒有辦法,只好幫襯著找了幾個灶戶村的村長來。

“從村子里面買鹽,比從鹽商那里買,每三百斤能便宜一錢銀子?!?

來的幾個村長,個個臉色麻木,簽好了合同,木然的就走了。

這個時候,濟南府的鹽價是八文錢一斤,而陽信的鹽價則是三文錢。

刨去運費,根本無利可圖,他們也不理解眼前這個人發哪門子瘋要來買鹽。

“可否找幾個靠譜的師傅幫忙篩鹽?”

徐秋來好意規勸道“咱們山東的鹽不比長蘆,人家的鹽篩過之后沒什么苦味,咱們這兒的鹽,篩過之后也還是苦;就算是篩了也根本多賣不了一文兩文?!?

但是架不住人傻錢多,在獲得柳保泰許諾的一兩銀子的辛苦費之后,徐秋來終于是找來了幾個衣衫襤褸的所謂好手。

明朝的篩鹽,和以后化學課上的過濾粗鹽很相似。

都是把鹽水化開之后,在六層紗布里面過濾。

好手們個個施展起來了磨洋工的本領,柳保泰看不過道“篩出來一引鹽每人給五十大子兒,這一個個才施展出了真本事?!?

經過過濾的鹽水從黑色,變成了灰色。

山東的鹽,質量果然是一般。

這個時候熟堿和燒堿就要上場了。

柳保泰是一個文科生,理科的知識只學到了必修一,粗鹽的提煉是他唯一能夠想起來的知識點了。

粗鹽之所以有害,在于有三種成分,第一是硫酸根,第二是鈣,第三是鎂。

鈣會讓鹽的口味發苦,而硫酸鎂則有一個名字叫做泄鹽。

泄鹽功效堪比瀉藥,在明朝,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化學。

所以把吃鹽,吃出來的腹瀉叫做鹽毒。

柳保泰命人往鹽水里面倒入純堿和燒堿,不一會,鹽水就發生了中和反應。

衣衫襤褸的灶戶們驚奇的發現,這鹽水竟然不再渾濁了。

只是在底部,多了很多沉淀。

不等柳保泰吩咐就把這些沉淀過濾掉,用煎鍋不多久就煎出來一百斤鹽。

帶頭的師傅,不等著鹽涼了,就拿手沾了沾這雪白的鹽粒。

“一點兒都不苦!上上等的鹽?!?

有幾個有心眼的則偷偷抹了一把那神奇的粉末,準備回去研究;也不管手上火辣的疼。

九萬斤鹽,花了三天才炮制成了細鹽。

一過稱,整整少了一萬斤。

柳保泰手里只有六百兩銀子,買鹽引花了一百兩,買鹽花了二百七十兩,雇車花了二十兩,給這些工人花了二十兩,

如今已經所剩無幾了,但還是咬著牙又花了一百兩銀子雇了七十輛大車帶著鹽往濟南府回。

一旁的徐秋來不知就里,撇著嘴心里想:能賺回來車馬費么?

但是想想也就釋然了,眼前這個千戶,不過是一個武舉,哪里懂得這么些門道?

向來是看見人家賣鹽發了財,自己心癢,這一回可要載一個大跟頭咯!

回到濟南府,已經是臘月二十了,眼瞅著大運河就要封河了。

柳保泰不敢怠慢,剛一回家,安頓好倉庫,就跑去了駐扎在濟南的臨清商會。

聊城在二十一世紀,不能算是一個很富裕的地方,但是在此時,因為大運河的緣故卻是山東省的經濟中心;很有以后青島的感覺。

柳保泰心思縝密,知道自己身為武官,經商是大忌諱,必須要設置一道防火墻。

于是就叫著參加詩會的黃秀才同去。

這黃秀才也是全無心肝,虧了三百兩銀子,竟然還有閑情逸致參加什么勞什子詩會。

兩人帶著十斤鹽,進了臨清商會的門,迎接他的是一個皮笑肉不笑的行商

“兩位公子來這里是買貨還是賣貨?!?

早就對好了詞兒的黃錦道“賣貨!”

那行商道“什么貨?”

柳保泰露出了手里的包袱,行商見狀請入內堂。

柳保泰把手里的鹽引攤開給行商過目。

行商見上面寫著:長蘆鹽場鹽引,又見后頭的發賣地址是臨清,笑了笑道

“我聽說長蘆鹽場的鹽已經被支給當軍餉了,小友從哪里弄來的鹽呢?”

他心里明白,因為長蘆的鹽已經被扣下來了,所以這會兒臨清附近的鹽價每斤漲了一文。

黃錦道“都堆在了濼口倉,有的是。”

那行商冷笑道“官人莫要欺瞞咱了,長蘆的鹽,臨清發賣;怎么會在濼口倉?一定是你們收買的山東民鹽!”

說罷,喝了口茶又道“臨清鹽價,一斤十文,從濟南府運過去運費怕是都要五文;如果你們愿意四文錢一斤賣了,咱也可以商量?!?

黃錦聲音嘶啞,顫聲道“先看看貨!”

行商就沒有給柳保泰等人看茶,所以二人此時都有些口渴。

那行商一臉鄙夷,但是等看到了包袱里面的鹽,面目忽然僵硬了,急忙招呼小廝看茶。

仍舊是皮笑肉不笑道“待我找掌柜的。”

不多久,掌柜的就出來了,后面還跟著三個學徒,每人手里面拎著一個籠子,籠子里面發出吱吱的聲音,看來是老鼠。

那掌柜的倒是一臉溫厚,道“在下溫明倫,聽說貴價有行貨!”

柳保泰道“有的,請驗貨?!?

那掌柜先是拿手指頭沾了一下鹽,點點頭道“的確是上等鹽?!?

而后溫和道“多有得罪!”

那幾個學徒都是最有眼力的,聽罷此言,掀開籠子上的布簾子,熟練地把鹽夾在饅頭里面喂給了籠子里的老鼠。

三只老鼠,一只喂的是粗鹽,一只是細鹽,另外的一只則是柳保泰帶來的粗鹽。

也就一盞茶的時間,喂粗鹽的老鼠便蹬腿死了,又過了一盞茶的時間,那吃了細鹽的也死了。

吃了柳保泰鹽的老鼠,倒是沒死,只是口渴,撞著籠子吱吱的響。

掌柜的兩眼放光,道“貴價多少?”

柳保泰道“您開價?!?

那掌柜的道“雖說質量上乘,但是有貨無市,我看一斤三十文就可以了?!?

柳保泰作色道“閣下這個價格,我們可賣不了。鹽又不會爛,我們放著就是了?!?

掌柜的咬咬牙道“三十三文,就當交一個朋友。”

柳保泰笑道“我要現銀!”

掌柜的吩咐賬房查了查賬,遺憾的說“小號,現銀只有兩千兩,余下的能否拿綢緞折抵?”

柳保泰道“可以?!?

雙方簽訂好了合同,由那黃錦簽字畫押,柳保泰把書契放到懷里,點了點頭。

掌柜的這會兒也看出來了,真正做主的是柳保泰,便對柳保泰道

“待去倉庫看了貨,便把銀子抬到府上?!?

黃錦心里苦道“自己的鹽引,倒是給別人做了嫁衣。”

柳保泰出了臨清商會,第一時間就去了自己大哥楊弘毅那里,兩人躲入內堂,密談了半個時辰。、

柳保泰遞上了一個五十兩銀子的元寶

楊弘毅慨然道“咱們是結義兄弟,何須如此,我給你照看著點,強龍不壓地頭蛇,那些臨清商人翻不出浪來。”

過了三日,那掌柜的親自抬著三大箱銀子和五箱綢緞到了黃錦的府上。

雙方謙讓一番,柳保泰找人檢驗了一番銀子。

那銀牙子道“紋銀一千八百兩,八成銀四百兩?!?

明朝的銀子是有成色的,上好的銀子是紋銀,又叫做雪花銀;次一等的就是八成銀了。

柳保泰吩咐銀牙子把這兩千兩銀子存在錢鋪,兌換成了銀票。

待人走散了,柳保泰摸出來七百兩銀子的銀票,交到了黃錦手里。

黃錦臉上本來有憤憤不平的神情,此時卻感激涕零道“恩公如再生父母!”

至于綢緞,柳保泰自己就笑納了,瞅著自己的一身布衣,在這個世道,誠然是會被人看不起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沛县| 壶关县| 兴仁县| 克拉玛依市| 堆龙德庆县| 阜平县| 巴彦淖尔市| 平湖市| 义马市| 寿宁县| 武宁县| 咸宁市| 舞阳县| 朝阳市| 易门县| 彝良县| 庐江县| 思南县| 惠来县| 汤原县| 津南区| 龙门县| 盐山县| 黄陵县| 天长市| 疏勒县| 平度市| 武功县| 新密市| 白河县| 公主岭市| 雅安市| 安顺市| 平陆县| 龙陵县| 永宁县| 冀州市| 阜新市| 太和县|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