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必修課(套裝4冊)(攝影必修課)
- 李沐熙 崔承誠 李東遙 高覺
- 1411字
- 2020-01-10 14:23:39
內在修養

疊加在一起的書本
拍攝手法:要做個有心人,對所處環境保持敏感,并細致觀察。如左圖是書桌上攤開的一疊書,它在頂棚燈光的照射下充滿了質感和光影節奏,這一動人的桌頭小景就這樣被發現并生動地捕捉了下來。靠近拍攝,使畫面飽滿;小景深,營造虛實意境,凸顯主次;注意拍攝的角度,使書本保持一定的平行節奏。
作品評析:美產生于變化之中,角度之變、光影之變、環境之變等都可以重塑美感。所以即使是身邊最普通的景物,也會因為某一刻的機緣變化而產生出獨特的美來。因此時刻保持觀察之心,留有敏感之意,就可以于平淡中將這種隱藏于變化之中的美捕捉下來。
個人修養似乎是一個過于整體的概念,它關乎我們的個人形象,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看上去好像與攝影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但事實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以及如何做出反應。攝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的藝術,它與我們的個人修養關系密切。因此,要講攝影師的內在,個人修養是繞不開的話題。那么作為攝影師,需要具有怎樣的修養才能幫助自身在攝影上得到成長呢?
首先是專業素養,如攝影師的專業技術,具體表現為對細節的專注,一幅高品質的攝影作品離不開攝影師對各個細節的嚴格控制和巧妙處理,而對于整個攝影行為來講,同樣如此,對細節掌握得充分與否是決定拍攝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攝影師要通過不斷實踐訓練和學習交流來提高自己的攝影水準,使自己更專業而富有魅力。

虛動的汽車
拍攝手法:如果只是將汽車清晰地凝固下來,雖然在構圖上依然協調,但是總感覺畫面過于平淡,故虛化了汽車形態,通過虛實對比的變化來改變畫面氛圍,增加吸引力。
作品評析:這幅作品的動人之處在于對動態的處理——虛化的汽車帶來生動的速度感。但是僅此還不夠,要想使這種趣味展現得更充分,還需要依賴周圍環境的襯托。在這一點上,攝影師有著精彩的處理——天空與綠地的留白和比例控制使畫面簡潔,而邊緣處加入的點元素(樹)更是巧妙,它以清晰的形態進一步強化了對比。

霞光樹影
拍攝手法:選擇合適的拍攝角度,將樹木置于山坳和霞光之中;使用中性灰漸變鏡控制天地反差。
作品評析: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攝影師在背景與主體關系的梳理上所采用的交流方式——對拍攝位置進行合理的選擇。攝影師通過找到準確的拍攝點,使背景中的山體結構和獨特的霞光天氣與主體協調地結合在一起。在明暗和色彩的襯托下,樹木的形態被鮮明地凸顯出來。
其次,攝影師要保持謙遜和善于學習的心態,要注重內心的修養,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張揚。內心充盈,富有創意,是一個攝影師最佳的狀態。攝影在根本上是一個需要交流的職業,面對不同的拍攝對象,以謙遜和學習的心態來保持對話,會讓拍攝變得更加融洽。
再者,攝影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修養,加深自己對攝影、美以及自我與客觀世界的認識,這可以幫助攝影師看別人所不能看,拍別人所拍不到的畫面。

葉
拍攝手法:靠近拍攝,表現蕨葉的結構美感和紋理特征;加用人工照明,增加明暗反差,營造黑色背景。
作品評析:近距離的拍攝可以更多地呈現拍攝對象的細節特征,并在畫面中營造一種“迫近”的小空間,使觀者能夠脫離安全距離,而進入一種較直接或更親密的關系之中。比如這幅表現蕨類植物葉子的照片,攝影師著意表現葉子的結構美感和形態特征,以特寫的畫面對其進行了精細刻畫,增加了觀者身臨其境的體驗。而黑色背景與明亮的葉子之間形成強烈的明暗互襯效果,營造出簡潔、神秘之意境,使這片葉子具有了更加強烈的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