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人類文明史關鍵事件(一)
- 千年一夢醒
- 江中一點浪
- 1222字
- 2020-02-15 17:47:55
人類的基因變化,跟不上思想馳騁的飛速,“如果給我一根杠桿,我會撬動整個地球“!”對未知領域的好奇與探索,總是激勵著人類不斷地攀登上新的高峰。
人類的認知一點一滴地積累,技術發展層層疊疊,推陳出新,潛移默化,將人類的文明推向了一個又一個的新高!而且,這種社會的裂變在不斷地加速,最終形成了日新月異、氣吞山河之勢!也正是人類越來越自信自大,最終葬送了自己!
胡芷晴不止一次思考過這個問題,人類怎么走到了窮途末路的!不是冰河世紀,不是人類的戰爭。還有很多看起來不起眼的發明和創造,但事實證明,無數堆積,最后匯集成了人類璀璨的文明,胡芷晴恰好利用這段時間,細細梳理,仔細尋找到人類走向不歸路的真事原因!
人類的認知將人類推動著社會在這看不見的軌道滾滾向前。但誰能弄得明白,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還是偶然,如果其中的某一環出現一點瑕疵,人類的軌跡就會出現改變,人類的歷史早就該改寫了!如果那樣,人類最終也不會覆滅如斯吧。
比如,200萬年前,人類的直立,將人類與古人猿劃清了界限,人類的視野從此更加開闊!100萬年前,人類的開始用火,人類從被動適應環境,開始了主動改造世界!馴養時間在4萬年前~1.5萬年前,人類將狼馴化成了狗,人類有了自己的養殖意識;1萬年前將野草馴化成了小麥,7千年前中國開始了稻谷種植,從此從游牧采集型農業社會改變成了種植型定居型。
胡芷晴心想,這個人類的演化歷史肯定沒有什么問題的啊。人類的基因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也沒有被改變或者自我蘇醒,怎么到最后,自己的基因就不受自己控制了呢。
而文字的發明,更是人類除了語言表意、DNA生命延續以外,思想層面最好的傳承方式,人類的所見所想和所做都可以留存下來,后人可以獲取輕松前人的經驗,社會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文字最早至少在3個地方即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哈拉帕獨立地發展起來,而時間大約是公元前3500年到3100年之間。
瓷器
中國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末期,我們的祖先就用瓷土為原料,燒制出胎質灰白、器表無釉、火候較低的器皿,即所謂的灰陶。約在奴隸社會初期的夏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工藝水平的提高,人們又在瓷土中摻入一定數量的長石、石英石等成份,燒制出了一種胎質呈白色、質地比較堅硬的器皿,就其燒結性能和堅硬程度而言,已不同于陶器,而接近原始青瓷。由于器表無釉,所以稱之為“原始素燒瓷”。
瓷器是外國人認識中國的名片,是刺激西方化學和材料科學發展的催化劑,是宣告人類工業文明開始的標志。
普魯士國王曾經在自己的宮殿里專門修了一個豪華的瓷器室,而薩克森公國的國王曾經用600個近衛騎兵與普魯士國王換了150個大型龍紋瓷缸。
中國有生產陶瓷得天獨厚的條件:高嶺土、高溫和上釉技術,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依靠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很長一段時間內,青花瓷對外國人而言根本無法模仿。
有了龐大的需求,有了價值推動,歐洲人通過定量分析和比較實驗一點點弄清楚了瓷器的成分和燒制原理,這樣一點點的技術進步,和思維方式的轉變,產生了科學研究方法從表象到入微,后人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