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5章 飛躍采石磯

  • 朱元璋傳
  • 悅悅好
  • 9015字
  • 2019-12-22 16:46:57

常遇春見陳友諒刺死船家,便命賈平放箭,箭似流星向小船射去。陳友諒急忙卸下盔甲潛入水中,他水性好,力氣大,在水下推著船走了一段,這才重新上船,順一江一而下,逃命去了。陳友諒手下的兵丁死的死,降的降。那些反王們有的降了朱元璋,有的往西邊亂山中逃去。沐英等要去追趕,徐達說:“西邊山連山,山套山,峭崖陡壁,不宜深追,就由他們去吧。”眾人離開了亂石山。

且說西吳王朱元璋回到滁州,一為六弟常遇春接風,二為大戰亂石山的將領慶功,大排筵席,犒賞三軍。又祭奠了死難將士,之后西吳將士在滁州休兵數日。

這一天,西吳王召集文武群臣到王府議事。眾人到齊,西吳王說:“如今亂石山已平,滁州非久居之地,我西吳人馬已有三十萬,兵多將廣,能征慣戰,這里土地肥沃,糧草充足,無后顧之憂。若能趁此良機北渡黃河,兵發大都,即可推翻元朝,解黎民之苦。”徐達沉思片刻說:“主公,如果北伐,必須先取金陵,然后征討四方。南方既定,北渡黃河,方可建成工業。”“啊!請元帥詳解其因,本王愿聽高見。”“主公啊,未打大都先得削掉元朝的左膀右臂,使其孤立無援,方能一舉得勝。他的左膀是金陵王赤福延壽,金陵王有三個兄弟,赤福延文、赤福延貞、赤福延達。這哥兒四個每人掌中一條虎尾三節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西吳人馬若過黃河攻取大都,赤福延壽弟兄必定得率兵來抄我們的后路。咱們必須得先拔掉這個釘子,免去后顧之優。那么他的右臂是誰呢?就是吳王張士誠和南漢王陳友諒。那吳王張士誠胸無大志,倒可以暫不去理他。南漢王陳友諒是個危險人物,他在亂石山吃了敗仗,但并未傷了元氣,倒與西吳積下冤仇。他在一江一州擁有一精一兵大船,早與元朝勾勾搭搭,如今更會投靠元朝,與西吳為敵到底。因此,要先除陳友諒,孤立張士誠,然后北渡黃河,兵發大都。”聽徐達這么說,眾人都暗暗佩服元帥的才智,唯有一胡一大海很不耐煩,他插嘴說:“哎呀,我的大元帥,那陳友諒是咱西吳的手下敗將,哪里值得一提。就是那金陵王也沒什么可怕的,不就是一條虎尾三節棍嗎?咱老六滿能對付得了。”徐達一笑說:“取金陵并非一件容易事,那一帶地形復雜,且有長一江一天塹,敵軍所據都是易守難攻之地,我們必須過長一江一取采石,戰蕪湖,打太平,收寧波,還有瓜州、鎮一江一、池州等城池,得經過十幾場鏖戰。其中最不好打的當是采石磯,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要打采石磯,還得得天時,占地利,非遇上百年不見的大潮不可。因為這采石磯座落在長一江一南岸的一個島嶼上,島上有幾個山頭伸向一江一中比一江一面高出有數十丈。后邊連接陸地,可以直接得到太平府的支援。前邊山頭上吊有重炮,每個山頭都被鐵鏈相連,鐵鏈子上邊都搭著大塊的山石,為的是砸攻一江一的戰船……”一胡一大海不等聽完,又插了話:“照你這么說,那采石磯就不攻了?”朱元璋見一胡一大海總打斷元帥的話,怕元帥心中不悅,便說:“二哥,徐元帥在元朝為官數年,各地的兵力布置他了如指掌,還是讓元帥細細講說吧。”徐達說:“若要攻下采石磯,一要等漲潮,二要有水軍戰船。”朱元璋說:“西吳哪有水軍戰船,即使現在招募,恐怕也來不及了。”正在這時,有一人搭話:“主公不必著急,為臣倒有個主意。”說話的人是李善長,他說:“巢湖王于庭弼有水軍十萬,戰船千艘。我曾教過庭弼之子讀書,于庭弼待我很好。我想去巢湖面見庭弼,說服他歸降我主,若能成功,豈不省去許多麻煩。”徐達聞聽,心中大喜,便說:“此計甚好。李先生前往巢湖勸降于庭弼,本帥派一支人馬攻取瓜州、鎮一江一,剪掉金陵的右翼;主公親率大軍攻取采石磯,剪掉金陵的左翼,兩軍在長一江一會師,直攻金陵。請主公定奪。”朱元璋當機立斷,決定三日后統兵南下。

三日后,徐元帥在帥府升帳,聚將鼓響過,眾將披掛整齊來到帥堂。徐達將攻取金陵之事對眾將說了一遍,然后高聲叫道:“于金彪聽令!”于金彪應聲:“末將在。”“命你帶領五萬人馬攻取瓜州、鎮一江一。”徐達又派湯和為副將,梅士祖押運糧草,這一路將官領令而去。徐達又叫:“常遇春聽令!”常遇春答道:“末將在!”徐達說:“本帥命你為先鋒官,率領三千五百飛虎隊,兵發采石磯!”常遇春領令而去,校軍場點齊三千五百飛虎隊,浩浩蕩蕩離開滁州城。西吳王朱元璋和元帥徐達率領二十萬大軍隨后緊跟。常遇春一路之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奪州取縣,戰無不勝,不再細表。

單說李善長,那日他在大堂上討了令,回到自己的住處,換了一身便服,帶了一名書童,主仆二人騎馬離開滁州,向西南而去。走出一百多里,來到巢湖地界。見湖上有一只巡湖的船只,李善長在岸上招呼了一聲,那船就向岸邊劃來。到了近處,船上人便一抱拳:“原來是李師爺,這幾年您老人家到哪里去了,怎么也不回來看看我們少爺?”“只因家中諸事忙碌,未能來看望諸位。你家主公可在府中?”“我家主公正在府中,李師爺快上船吧。”因為李善長曾在巢湖居留數載,許多人都認識他,沒有費勁就來到王府。有人往里通稟,工夫不大,里面傳下話來:“請李師爺進府。”有一個兵卒前頭帶路,一直把李善長引進了書房。李善長見到于庭弼,抱拳施禮:“李善長叩見主公。”于庭弼沒有起身迎接,淡淡地說道:“李師爺一去數載,今日歸來,不知為了何事?”“特意來看望故主。”于庭弼嘿嘿一聲冷笑:“李師爺在西吳王朱元璋帳下為臣,真是春風得意,你心中哪里還有什么故主?”“王駕千歲取笑了。”于庭弼哼了一聲:“李善長!你是為采石磯而來,你要借我巢湖的水軍戰船去攻打采石磯,是與不是?”李善長聞聽此言,哈哈大笑:“主公英明,我正是為采石磯而來!”“來人,將李善長給我轟出去!”李善長并不驚慌,說了句“只怕主公你轟時容易請時難”,邁步就要往外走。于庭弼聽他說這句話,心中狐疑,忙把他叫住道:“慢著,你剛才講些什么?”“可笑主公死到臨頭還不知覺。”于庭弼這時可沉不住氣啦,忙讓自己的兒子于同一江一、于同海把老師請回。于同一江一兄弟方才很不滿意父親對老師那種態度,聽到讓他們把李善長請回來,心中自然高興。他們請回了李善長,一個擺座,一個獻茶,殷勤得很。于庭弼見李善長落座,便問道:“李先生說我死到臨頭,此話怎講?”李善長一看時機到了,假意嘆了口氣說:“我是一片好意,誰知主公不但不領情,反而要轟我出去,早知如此,我何必要討令前來呢。”于庭弼問:“你討的什么令?”李善長說:“一日西吳王召集諸將商議攻采石磯之事。元帥說要取采石磯,必須先掃除巢湖之敵,以免巢湖王幫助元朝。善長聽到此言,怎敢坐視主公遭此大難,因此大堂上攔了軍令,元帥前夸下海口,說我昔日曾受千歲大思,愿前去說服千歲,雙方免動干戈,共同滅無軍。我主公乃是仁義之人,聞聽此言,心中大悅,對我講:‘只要于王兄肯協助我西吳,日后三分天下,有其一份。’我這才到巢湖來見千歲,愿吐肺腑之言,以報主公知遇之恩。”于庭弼聞聽此言,對李善長說:“李先生的美意,于某感激,只是西吳欲掃平巢湖,也不過是聳人聽聞,要知道巢湖水軍十萬,戰船千只,西吳兵卒不一習一水戰,何談掃平二字?”李善長說:“主公此言差也,想我西吳兵多將廣,糧草充足,個個能征慣戰,人人斗志昂揚。脫脫二十萬大軍在滁州大敗,自己喪了命;陳友諒在亂石山設下興隆會,欲害西吳王,結果也是自己落了個損兵折將,眾叛親離。千歲請想,您比脫脫如何?比陳友諒強大不?他們都落了個慘敗的下場,何況千歲您這小小的巢湖?”于庭弼半晌沒言語,這時軍師進來說:“李師爺一路辛苦,我備下水酒一杯,請先生用餐。”李善長明白軍師的用意,立即起身,跟隨同一江一同海兄弟到前廳用飯。這里于庭弼與軍師議論一番。等李善長用過飯回來,于庭弼就先說話了:“我久聞西吳王朱元璋有膽有識,克己容人。只是我于庭弼經營巢湖已有數十年之久,堂堂巢湖王,怎肯受他人節制?因此,我有三事相求。西吳王如能應允,我就率眾投降,若是不允,只好兩軍陣前相見了。”李善長說:“不知千歲所講是哪三事?”于庭弼說:“我只受西吳王節制,不受他人節制。”“那兩件呢?”“第二件是我仍舊帶領兵馬坐鎮巢湖;第三件是我于庭弼聽調不聽宣。”李善長說:“千歲所提三事,我稟明主公,三日后到巢湖回話。”李善長立即告辭,去見西吳王。其實西吳王和徐達已在離巢湖五十里外扎下營盤,單等李善長的消息。李善長將于庭弼所提條件,—一稟報主公、元帥。朱元璋說:“只要于庭弼愿與西吳合兵,共同抗元,別說三件事,十件、二十件本王也會答應的。”當即寫下手諭一封,封于庭弼為水軍元帥,統領水軍,參與西吳軍機事宜,并撥餉銀十萬兩,以慰全軍;賜于庭弼一頂紫金串珠冠,一件紫金連環甲。三天頭上,李善長帶著這些東西又到了巢湖。于庭弼見西吳王如此器重他,心中十分高興,帶了自己的兒子和巢湖主要將領到西吳王營中謝恩。西吳王見于庭弼儀表堂堂,也十分喜愛,吩咐擺酒筵慶賀。西吳王左有陸軍元帥徐達,右有水軍元帥于庭弼,其余眾人排列兩旁,大家推杯換盞,好不熱鬧。

巢湖人馬歸并西吳,西吳大營軍威大振,日夜操練人馬,準備攻打采石磯。且說這采石磯地勢險要,自古為一江一防重地。人們形容采石磯的險要說:

山峰突出,好似狼牙鋸齒;怪石橫生,猶如探首雄雞。說它高,抬頭一望人眼暈;說它陡,壁虎到此心起疑。眼見得漩渦滾滾,鵝毛沉底;耳聽得波濤怒吼,一江一流湍急。火炮尊尊山頭臥,鐵索累累鎖青石。炮聲轟響青石瀉,礬下千軍砸為泥。

采石磯的主帥是老姜不辣,副帥是撒里布花,后來又補了個陳也先。陳也先在襄一陽一損兵折將,吃了敗仗就逃到采石磯避難,老姜不辣看在老朋友的面上給他補了個副帥之職。他們得知巢湖王于庭弼投降了西吳王,不久就要攻取采石磯,便加緊了防備。一日,探馬來報:“有數十條戰船,順一江一而下。”老姜不辣聞報,率報眾將來到礬頭。工夫不大,就見有五排戰船由遠而近,每只船上都有一桿黃旗,上有斗大的一個“朱”字,一看便知是西吳發來的戰船。等到戰船接近了采石磯,船上勇士正要搭云梯,老姜不辣吩咐一聲:“卸鏈拋石!”就聽得轟隆隆一陣響聲,猶如翻一江一倒海一般,大小石頭傾瀉而下。這些石頭,大的如磨盤,小的也有斗大,霎時之間幾十條戰船大部被砸爛,船上之人紛紛落水,可憐那二百多兵丁沒有回去幾個。此后幾次攻取采石磯,俱都失敗,西吳王與元帥心中十分焦急,帶領人馬暫住巢湖。

眨眼幾個月過去了,一天,朱元璋和徐達正在書房議事,于庭弼帶著一位老者來見。西吳王不知何意,忙請于庭弼與那老者一旁坐下,于庭弼說:“主公,元帥,這位老漢是個打魚人,姓趙名洪,與我有些來往,他有個侄兒在元將老姜不辣府中當差,采石磯的情況他略知一二。我把他領來見您,也許有助于攻取采石磯。徐達一聽,心中十分高興,便和老者攀談起來。原來這老者的祖上曾在朝中為官,后被奸臣所害,從他的父輩開始就以打魚為生,對這一帶的情況十分熟悉。談到攻打采石磯,他連連搖頭說:“難呀,難呀,那采石磯探出水面數十丈,上有重兵把守,要想從一江一面上礬頭,比登天還難。”徐達問道:“礬頭上有多少人把守?領頭的是什么人?”趙洪老漢說:“這我還不大清楚,讓我侄兒給打聽打聽吧。”

過了幾天,老漢又來求見,見了徐達便說:“昨天我那侄兒回家說,老姜不辣要在中秋佳節犒賞三軍,慶賀勝利。”徐達不解,問道:“慶什么勝利?”“說是幾個月來采石磯沒傷一兵一卒,倒砸死砸傷西吳不少兵卒,砸爛了無數戰船。”徐達聞聽哈哈大笑,他對朱元璋說:“主公,咱們和老姜不辣一塊慶賀中秋吧。”在座的人都不明白元帥這是什么意思。趙老漢走后,徐元帥把一胡一大海、常遇春、丁德興、沐英、華云、徐方、吳禎等幾員大將叫來,對他們說:“采石磯守將老姜不辣要在中秋節犒賞三軍,慶賀勝利,說明元軍中兵驕將惰,麻痹輕敵。這正是我們攻取采石磯的好時機。我們要大張旗鼓宣揚,說西吳王要在中秋節宴請群臣,以便進一步麻痹他們,好使我大軍一鼓作氣,取下采石磯。大家以為如何?”眾人齊說元帥的主意好。第二天,徐達就派出好幾股人到周圍州縣一通置辦,采買整牛整羊,成壇好酒,一船一船往巢湖運。沒有幾天,這一帶就嚷嚷動了,說西吳王要在八月十五大宴群臣,還要在一江一上排練戰船。這件事不久就傳到采石磯老姜不辣等人耳中。他冷笑了幾聲,說:“反賊朱元璋屢遭失敗,如今困在巢湖,進退兩難,還慶賀佳節,真正可笑!”他根本就沒把西吳放在心上。

八月十五日一早,趙老漢跑來送信,說今天守礬頭的是陳也先和撒里布花,倆人各帶十名將士,前半夜是撒里布花,后半夜是陳也先。老姜不辣有令,守礬頭的將士不準喝酒,其他人可以隨便喝。徐達傳下話去,請諸位將軍帥堂議事。這次元帥升帳與以往不同,不放炮,不響鼓。時間不長,眾將來到帥堂,兩旁站立,徐達眼望眾人,說道:“眾位將軍,攻取采石磯的時機已到,今天晚上有一年之中最大的漲潮,因此,老姜不辣不會想到我軍會出擊,才敢放心飲酒作樂,我軍將士要在三更以后,披掛整齊,乘五十只戰船,偷襲采石磯。可是必須有一人先上采石磯,奪下礬頭,船只才能過去。不知哪位將軍敢去?”一胡一大海說:“弄只小船,借著漲潮,水漲船高,不就上去了嘛!”旁邊有人小聲問他:“一胡一二爺,你能上去嗎?”一胡一大海說:一我可上不去。”那人說:“你凈說廢話!”元帥說:“一胡一將軍所說水漲船高,這話不錯,只是這采石磯離一江一面太高,即使漲潮,船還是上不了礬頭的。非得有勇敢之士才能躍上礬頭。”元帥說完,帥堂里半晌鴉雀無聲,沒人答話。這時旁邊問壞了一個人,誰?常遇春。只見他邁虎步抖甲葉來到帥堂,躬身施禮:“啟稟元帥,末將不才,愿討將令,今天我要飛躍采石磯!”一胡一大海說:“老六哇,你怎么上去?難道說你肋生雙翅不成?”常遇春說:“難道二哥你忘了?咱們一塊練武時,每次上山,你們從山道上,我從陡壁上,每次都比你們先到。”一胡一大海恍然大悟:“噢,對了,你有一對飛抓百鏈索!”徐達說:“六將軍準備怎么上法?”常遇春說:“我想礬上守軍必在礬頭,礬的左側是懸崖絕壁,不一定會有人看守,我就從這里上去,趁其不備,殺死守礬將士。我過得礬頭便抖火折子,你們見著信號,便可從礬頭下通過,從右側登階上岸,奇襲采石磯。元帥以為如何?”徐達說:“此計甚好,只是危險太大。”常遇春說:“元帥放心。即便我為西吳盡忠,也是理所當然。”眾人聞聽,暗暗佩服常遇春。元帥想除了常遇春別人更上不去,便說:“就這么辦了,大家準備去吧。”

二更已過,一江一上起了風,一江一水突然漲高,一江一面上波濤滾滾,惡浪滔滔,浪裹著風,怒獅般地吼叫。這時一只小船奔采石磯左側山環里而來,船上的常遇春穿一身青色緊襖緊褲,胸前雙搭十字拌,腰煞皮(革呈)帶,足蹬青色薄底靴子。一丈六尺長的飛抓,取中搭在脖子上,領口地方用一條皮繩兩頭穿在索上,如同鈕扣一般結好,兩把飛抓掖在左右胯上的皮(革呈)帶上,后背一桿竹節單鞭,懷揣火折子。四個水手俱都是膀大腰圓,一個賽一個的虎實。這只小船人不知鬼不覺,貼著一江一邊來到了采石磯。常遇春對四名水手說:“只要我離開水面一丈高,你們的船可趕快躲開我。”一個水手說:“那為什么呢?”常遇春說:“萬一抓不磁實,我掉在水里不要緊,因為我會水;掉在船板上就得摔壞,有生命之險。”一個水手說:“是了,六將軍您可要留神呀!”另一個說:“您這真是舍命為國呀!就這采石磯,誰瞧著誰不發愁呀!您可小心啦。”常遇春說:“你們放心吧,我自會小心的。”小船貼住山根,常遇春伸右手把右邊的飛抓嘩啦啦放下,右手抓住鏈子,嗖嗖嗖,啪!飛抓搭在了山石上。常遇春兩手拽了拽,覺得結實了,就用左手往上倒,噌!噌!噌!腳底下就離開船板了,然后右手攥住了鏈子,伸左手把左邊的飛抓嘩啦落了下來,左手搶鏈,嗖嗖嗖!掄圓了往山石上一搭,拽了拽沒問題了,左手攥住鏈,騰下右手往高里伸。摘右手抓,抓嘩啦下去了,左手往上倒。這工夫離船可就一丈多高了,小船往西劃去。常遇春再用右手搶抓,搭在山石上,拽了拽磁實了,左手摘抓,嘩楞放下。簡短截說,雖說有子時潮,但由一江一面的山根底下要爬上采石磯,得有數十丈高,難為忠心耿耿的常遇春,他一扣倒一扣,已然倒了四分之三,再有個七、八扣就可以到礬頭了。這時可就不成了,他汗流使背,噓噓作喘,抓掄著也沒勁了,倒也倒不動了。他心里著急,暗暗叫著自己的名字:常遇春呀常遇春,西吳的勝敗興衰,就在今天這一舉了,無論如何也得上去,要死也得死在上邊呀!想到這兒,勁頭可就來了。他狠著心,努著力,又倒了幾扣,總算最末一扣也搭在山頂上了。他上了礬頭,蹲在一塊石頭后邊,把左右抓在皮鞋帶中掖好,慢慢緩這口氣,過了好大的工夫,把這口氣緩上來,伸右手在背后抽出了竹節鋼鞭,躡足潛蹤向礬頭走去。

放下常遇春不表,再一交一待一下這山頭的情況。老姜不辣在帥府張燈結彩,大排筵宴,他怕采石磯上出事,準備自己親自去巡守。陳也先知道這件事以后,心想我自從來到這里,多虧老姜不辣另眼相看,不但讓我住在這里,還給了個副帥之職,可是撒里布花處處小看我,那話里話外總嫌我寸功未立,不應擔此重任。我不如趁今天這個機會,替他鎮守采石磯,也好表表我的忠心,顯顯我的能耐。他對老姜不辣說:“元帥,今日佳節,元帥宴請眾將,我愿替大帥鎮守采石磯一日,以報大帥知遇之恩。”老姜不辣聞聽,心中高興,就安排了撒里布花和陳也先兩人,各帶十名相當都督的元將前去守礬。這兩班人分為前半夜一班,后半夜一班。子時已過,陳也先帶著白天吃飽睡足了的十個人上了采石磯,把班接過來,各處巡視了一番。一江一面上除了風浪的吼聲,什么也聽不見,采石磯上連只獵都沒有。他放心了,就把這十個人都叫到礬頭上,和大家一塊聊天。一個都督說:“咱這采石磯,別說人上不來,連只烏鴉都飛不過去,放心睡覺準沒事。”另一個說:“你可別那么說,西吳那里能人挺多,就說那個常遇春吧,連皇上都敢抓,多大的能耐!”另一個說:“哎哎,你別凈替別人吹,常遇春要敢上來,我這大槍一抖,就把他扔下礬去喂王八了。”他剛說到這里,猛然頭頂上像炸雷一般,聽得一聲吶喊:“呔!元兵元將聽著!我乃打虎將軍常遇春是也!哪個不怕死,前來會我!”大家一回頭,借著高桿上的燈籠一瞧,嚇得連聲都岔了:“哎喲,我的媽呀!”陳也先連姥姥都叫出來了:“哎喲,我的姥姥!”剛才那個要把常遇春扔下礬頭喂王八的都督喊得更兇:“媽呀!這是天神下界,煞神來了!”陳也先說:“哪位都督去戰他?誰要拿住他,就是奇功一件!”一個都督叫布里幾,對陳也先說:“陳元帥,我來拿他!”說完迎了上來。常遇春往對面一看,見此人身高過丈,膀闊腰圓,使一條大槍。布里幾喊道:“常遇春,你敢偷上采石磯,看槍!”抖槍向常遇春胸前扎來。常遇春不容槍到,往右一閃,用左手在槍纓后邊,叭!抓住了槍,右手鞭在槍中心桿上,囗!“撒手!”這布里幾還真聽話,“撒手就撒手!”這槍就扔了。常遇春一上步,順手一鞭,噗!布里幾腦漿進出。這下可把陳也先嚇壞了,哆里哆嗦地說:“誰還敢上?”布里花提著鐵棍過來了:“讓我來,替我哥哥報仇!”這時常遇春把鞭插在背后,用手拾起布里幾那桿槍:“來者什么人?休走看槍!”一槍刺去。布里花立棍掛槍,說聲“開!”常遇春說:“開不了!”這桿槍從布里花前心扎進去,后心見尖。然后常遇春把死一尸一挑起來,摔出好遠。礬上的八個都督嚇破了膽,也不看方向,扭頭就跑,耳聽噼里叭啦,都掉到一江一里了。有幾個人會水的許能逃走,不會水的就淹死了。常遇春再找陳也先,蹤影皆無。原來在常遇春和布里花一交一手時,他已經偷偷往東溜了。常遇春也不去尋找,他左手握槍,右手掏出火折子一抖,火星亂竄。徐達見火星,指揮著五十只戰船從左邊開來,船只靠岸。徐達帶領眾將上岸,常遇春從賈平手中接過自己的馬匹兵刃率眾直奔帥府殺來。

正走之間,迎面跑來一匹戰馬,馬上之人面如藍靛,發似朱砂,兩道紅眉,一雙怪眼,塌鼻梁,翻鼻孔,大嘴岔,頷下一部紅鋼髯,穿一身青鋼盔甲,手提一桿青龍刀,瞧著那么疾人。常遇春大喝一聲:“來將通名,常某槍下不死無名之鬼!”那人把刀一橫,高聲答道:“我乃采石磯大帥老姜不辣是也!你是何人?”常遇春說:“我乃西吳王帳下打虎將軍常遇春是也!快快下馬受縛,免你一死!”老姜不辣說聲:“看刀!”將馬往前一帶,馬搶上首,手舉大刀,用盡生平之力,照定常遇春的頭頂往下就剁。常遇春見刀到了,將手中的丈八槍照定刀桿上用力一磕,把老姜不辣的大刀磕將出去,順勢將槍一抖,照定老委不辣的胸前便刺。耳聽噗哧一聲,老姜不辣被常遇春刺于馬下。這時,忽聽一聲大叫:“黑賊休走!你家副帥特來擒你!”聲到馬到槍也到,槍頭直奔常遇春的咽喉刺來,常遇春一看槍到了,將手中槍向上一提,照定敵將的槍桿向下一砸,耳聽當啷啷一聲響,敵將的槍被砸于地下。常遇春趁勢向撒里布花的胸前刺去。撒里布花說聲不好急忙躲閃,已經來不及了,被常遇春一槍挑于馬下。眾元軍見主帥老姜不辣和副帥撒里布花死于馬下,陳也先不知去向,知道大勢已去,紛紛跪倒投降。

天光大亮,旭日東升,西吳王朱元璋與軍師劉伯一溫一并馬而行,左有陸軍元帥徐達,右有水軍老帥于庭弼。一隊人馬浩浩蕩蕩到了王府。眾人來到大堂上,朱元璋傳下話去,要犒賞三軍,論功行賞。將領們各自報功,元帥命軍政司給眾將上了功勞簿。常遇春飛身躍采石磯,記了頭功一件,加封開平王,常遇春謝恩。西吳王傳令,出榜安民,點倉查庫,全營將士歇兵三日。到了第四天,召諸將到大堂,商議攻取蕪湖關之事。朱元璋把采石磯、巢湖兩路水軍戰船,一交一給于庭弼父子調遣。徐達手擎大令,高聲叫道:“丁德興何在?”丁德興答應一聲,邁步來到元帥案前,躬身施禮:“不知元帥有何吩咐?”徐達說:“將軍接令一支,率領五千兵卒,作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兵發蕪湖關!”丁德興接下箭令,點齊五千人馬,遘奔蕪湖關,一路之上,搶關奪寨不必細表。一日正走之間,探馬來報:“離蕪湖約有二十里。”“再探!”“離蕪湖約有十里!”丁德興傳令,城關十里外扎下兵營。他帶了一員副將,向蕪湖關走去。遠遠望見蕪湖關的城頭之上插滿旌旗,護城壕外密布鹿角,城墻上懸掛滾木鐳石,灰瓶炮子,城門緊閉,吊橋扯起。丁德興正在觀看,城頭上咕隆咕隆三聲炮響,吊橋一落,城門大開,從城中殺出五百兒郎,來到城外雁別翅排開,四桿認標旗分為左右,一杯大纛隨風飄揚,大纛下閃出一匹烏騅馬,馬上將官身高九尺開外,虎背熊腰,面如羊肝,黑里透紫,掃帚眉,大環眼,頷下一部虬髯。頭戴鑌鐵盔,身穿鑌鐵甲,大紅的中衣,虎頭戰靴,掌中一桿鑌鐵皂纓槍,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化德县| 浦县| 阜城县| 贡嘎县| 兴城市| 沁阳市| 克山县| 固阳县| 东乡| 汉川市| 祁阳县| 尤溪县| 疏附县| 巴林左旗| 天津市| 丽江市| 奉化市| 武穴市| 桐柏县| 萨嘎县| 西乌珠穆沁旗| 广灵县| 利辛县| 阳朔县| 渭南市| 冀州市| 徐水县| 台山市| 丰顺县| 平山县| 隆昌县| 炉霍县| 乐平市| 洪洞县| 阳信县| 乐清市| 贡山| 会东县| 长垣县| 鸡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