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山的軍師李德才率領(lǐng)人馬將小張莊一團一一團一圍住。眾兵丁彎弓搭箭,單等李德才一聲令下,就要放箭燒莊。正在這時,一個探馬跑得滿頭大汗來到李德才面前:“報,西吳元帥張玉帶領(lǐng)大隊人馬追來了!”
張玉怎么現(xiàn)在才到呢?原來朱元璋的馬一落荒,張元帥便派湯和、一鄧一俞、于金彪、一胡一大海率五百兵丁抄近路取滁州,去解救郭光卿、李文忠和郭英,他自己帶領(lǐng)其余將領(lǐng)和五百兵丁追了下來。朱元璋那匹受驚的馬,如同離弦的箭,眨眼間跑得無影無蹤了。張玉等人追到三岔路口可就犯難了:主公往哪條路上去了?張玉在馬上辨了辨方向,帶人往南追了下去。走了一程,看前面是一座大山,迎面走過來一個獵人。張玉派人把獵人叫到馬前問道:“請問壯士,你看見有兩員騎馬的將官跑進這山里沒有?”獵人說:“我從一大早就來到山上打獵,從來沒看見有騎馬的人進山。”張玉這才知走錯了路,立即催馬返回三岔路口,又往東追下來。這樣一來工夫就大了,所以現(xiàn)在才到。
單說李德才聽說張玉追來了,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心中暗想:這一仗損失了幾員大將,現(xiàn)在大王已死,軍心浮動,若遇張玉的大軍,必然不戰(zhàn)自潰,只怕到那時自己的性命也難保了,倒不如退回滁州,另謀良策。他打定主意,下令讓眾人帶著張占山的一尸一首,離開小張莊向滁州撤去。不多時,張玉率領(lǐng)眾人追來。張玉遠遠望見大隊人馬圍住個村莊,人喊馬嘶,塵土飛揚,心中明白了八九成,準是主公被圍莊內(nèi)。他立即傳令:“諸位將軍,隨本帥前去解救主公!”說罷一馬當先向小張莊奔去。眼看離莊門不遠了,就見圍莊的兵丁紛紛撤退。張玉心中惦記著朱元璋的安危,顧不得追趕敵兵。來到莊前一看,吊橋高懸,莊門緊閉,卻不見護莊之人。后邊隊伍跟了上來,他便叫中軍前去詢問。中軍來到護莊河邊,高聲喊道:“莊內(nèi)的兄弟,請問這是什么地方?”這時從垛口上伸出幾個腦袋,問道:“你們是哪里來的?”中軍說:“我們是西吳王駕下的。我家元帥是前來尋找主公的。”中軍說到這里,只見城上呼啦一下,站出一大片莊丁。莊丁們亂哄哄地說:“這可好了,快去稟報張員外。”咱哥兒們命大,救星到了。”“瞧那西吳的人馬,多威武呀!”有人傳話進去,朱元璋聞聽張玉到了,如同天下掉下一個活菩薩,喜得他不知如何是好,立即同張員外、姚猛、徐方出莊迎接。君臣見面,欣喜不盡,張員外設(shè)筵為朱元璋君臣壓驚,不再細表。
第二天,朱元璋和張玉正在商量如何破滁州,中軍來報:“楊將軍差人來報,他們已戰(zhàn)敗李德才取得滁州,救出郭員外,迎接主公進城安民。”朱元璋辭別了張員外,帶著姚猛、徐方來到滁州。簡短截說,朱元璋在滁州,點倉查庫,出榜安民,大排盛筵,一方面是給舅父郭光卿、七弟郭英、外甥李文忠壓驚,一方面是給眾將慶功。酒席宴上,朱元璋封郭光卿為滁州王,眾人給郭光卿賀喜。此后,滁州城慶賀三天,然后元帥派出各路探馬,探聽軍情。朱元璋已將家眷接來,夫妻一團一圓,姐弟相會,郭光卿心里別提多高興。遵照朱元璋的安排,全軍將士在滁州休息操練人馬,養(yǎng)一精一蓄銳,準備再戰(zhàn)。
第一天,朱元璋與李善長正在王府書房吃茶,忽見張玉挑簾進來。張玉見禮已畢,在左側(cè)坐下。朱元璋問道:“元帥此來,有何大事議論?”張元帥說:“適才探馬稟報,說元朝至正天子命脫脫掛帥,帶兵南下攻取滁州。脫脫領(lǐng)兵二十萬,離了京城直奔滁州而來。”朱元璋聞聽心中一驚,對張玉說:“常言說,兵來將擋,水來上屯,請元帥速作安排,準備迎敵。”張元帥說:“臣已作了安排。但有一事需要稟明:前者臣在于橋鎮(zhèn)時,蒙主公錯愛封為元帥,自知才疏學淺,不稱其職,也曾言明只能做一郡之領(lǐng)將。如今我西吳雄踞大一江一以北,絕非一郡之地,兵過四十萬,戰(zhàn)將近千員,臣雖有治軍之志,但力不從心。脫脫帶兵南下,其勢浩大,臣才能有限,恐誤了軍國大事,臣請求退位讓賢,愿聽調(diào)遣。”
西吳王聽罷沉思片刻說:“張元帥,你的難處本王也知道,可是,脫脫大軍不久就到,若是別求元帥,恐怕來不及了。元帥既愿退位,你看諸戰(zhàn)將中何人堪當其職?只要元帥保舉,本王即當重用。”張元帥微微一笑說:“非是微臣藐視眾人,諸將中無人能任其職。”西吳王說:“既然如此,張元帥權(quán)領(lǐng)帥印,本王慢慢得賢之后再做商量。”張玉一笑說:“主公,微臣已經(jīng)為我主選好了一位元帥,他的才能勝我百倍。”“老元帥,不知你選的這個人是誰呢?”張玉說:“他就是北國元帥脫脫太師的第一個門生,姓徐名達字國顯。此人胸懷錦繡,腹隱珠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治國安邦之略,六韜三略,孫子兵法,無一不通,排兵布陣無一不一精一。其人敢比成湯之伊尹,齊國之管仲,興周八百載之姜呂望,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倘若掛印為帥,執(zhí)掌兵權(quán),哪怕敵軍壓境!主公若得此人,定能平定天下,一統(tǒng)山河。”西吳王聞聽徐達二字,嘆了口氣:“哎!徐達的才能我也知道,不過要把他請到西吳來,恐怕不易辦到。第一,我跟徐達素不相識;第二,那徐達是當年元朝的紅袍元帥,又是脫脫的門生。你想啊,他怎能割斷師生之情、君臣之義,前來助我呢?”張玉含笑道:“主公,徐達的底細微臣已經(jīng)摸清了,他在朝當官,目睹耳聞朝廷昏庸殘暴,忠奸不分,對百姓橫征暴斂,草管人命,早已料到這個腐敗的朝廷不久就會土崩瓦解,曾多次勸說脫脫,不要為虎作悵,與百姓為敵。脫脫哪里肯聽,師生為此不和。那年脫脫在京城假設(shè)武科場,要用十條絕后計陷害天下英雄。徐達得知,跪在脫脫面前苦苦進諫,言說損兵馬,耗錢糧,費國努,遭民怨,事若不成,反而生亂。脫脫不納其言,徐達一怒之下辭職還家,退歸林下,隱居在廣泰莊。想當初周文王渭水訪賢,劉玄德三顧茅廬,難道主公您就不能學一學這些古人嗎?”對張玉這種忠貞無二,豁達大度,西吳王心中十分感動。事關(guān)重大,一向謹慎的朱元璋沒有立即決定,他對張玉、李善長說:“請徐達出山拜帥是軍中大事,惟恐請將只知有張玉,不知有徐達,倘若將帥不和,乃是取亂之道,莫若把此事先與諸將當面講明,若大家擁戴再請不遲。”二人都同意這樣做,于是傳下話去,全軍戰(zhàn)將議論三天。
到了第三天,朱元璋升坐銀安殿,聚集諸位將官商議聘請徐達之事。朱元璋說:“前者本王與張元帥商議聘請徐達出山,為我西吳總督兵馬,抵擋元朝大兵。本王惟恐諸位將軍中有不同意者,到那時將帥不和,自生其亂。故而特今諸位將軍商議三天,如果大家不愿聘請徐達,此事就作罷論。”眾將聞聽,齊聲說道:“徐達乃當今奇才,主公若得此人,便是如魚得水,如虎生翼,哪怕元朝不滅,各國不平。”諸將中并無一人反對,西吳王這才決意聘請徐達出山。
正在這時,劉伯一溫一從襄一陽一九郡歸來。西吳王就把張玉辭帥薦帥的事對劉伯一溫一講了一遍。劉伯一溫一聞聽十分高興,對西吳王說:“張元帥是一位君子,忠厚老成,對朋友真心誠意,但是年高才短,難當滅元救民的大任。徐達徐國顯是個難得的人才,貧道心中早有此人了,只是因為張元帥在位,不便多言。張元帥既然讓位,我也贊成由徐達統(tǒng)帥全軍。”朱元璋一聽,請徐達的決心更堅定了。第二天吩咐備一份厚禮,點二百親兵,他要親自去請徐國顯。將動身時,劉伯一溫一說:“主公,去請徐公,一不能帶兵,二不能帶禮,只能喬裝前去。”朱元璋問:“這卻是為何?”“想那廣泰莊雖然離滁州只有百里之遙,可附近都是元軍管轄之地,如果您帶兵前去,必然要引起敵人的注意。依貧道之見,您只能帶一兩名保駕武將,喬裝改扮,人不知鬼不覺地進入廣泰莊。”張玉聞聽此言應(yīng)聲說道:“老夫不才,愿保駕前往。”西吳王望了望滿頭白發(fā)的張玉,心說老元帥偌大年紀,又是隆冬季節(jié),路途之上多有不便,再者軍中不可一日無帥;若帶著李善長先生前去,他有韜略,有口才,倒是合適,可是他是個文官,萬一路途上出點麻煩,他是無能為力的。朱元璋正在猶豫,一眼看見了一胡一大海,心中便有了主意,對張玉說:“張元帥,我想你還是留守滁州,讓伯一溫一軍師幫助你守城。我?guī)Ф缫缓淮蠛G叭グ桑 敝煸盀槭裁匆獛б缓淮蠛D兀窟@叫知見莫如弟,他知道一胡一大海這個人總好無事生非,自己不在誰也管不了他,帶了他去,可省去元帥和軍師許多麻煩。一胡一大海這個人平時整天價吃飽了就睡覺養(yǎng)膘,聽說西吳王要帶他去請徐達,可就發(fā)上愁了。心里琢磨:怎么單叫我跟著去,這不是要我的好看嗎?外邊天一陰一得像鍋底一樣,來回二百多里,萬一碰上元軍,我哪里是人家的對手!我不能去,我得好好地和四弟說說。想到這兒,他站起來說:“哎呀,我可不行啊,我大字不認,拙嘴笨腮的哪干得了這個事呀,請賢可是耍嘴皮子的事,咱可干不了,你還是挑個別人吧。”朱元璋說:“二哥你就甭推了,咱們哥兒倆一齊去這是表明對人家的尊重,如果大哥在這里,我就不會要你去了。”一胡一大海一聽朱元璋提到大哥,心里咯噔一下。為什么哪?因為大哥武殿章為了他們兄弟的性命,被困在京城,到現(xiàn)在生死不明。平日兄弟們遇到分爭之事,只要一提大哥,誰都不爭不鬧了。今天朱元璋無意中提了一句大哥,一胡一大海也就不再說下去了,他問西吳王:“咱們什么時候動身哪?”朱元璋說:“我求賢若渴,心急似箭,既然二哥你沒有別的事,咱們馬上動身。”一胡一大海一咧嘴:“主公,外邊可飛雪花啦。”“下點雪有什么關(guān)系?”一胡一大海沒好氣地說:“既然如此,咱們馬上就走。”張玉說:“你們出滁州上西北大道,望著山走,往遠說也就是一百多里地。”一胡一大海說:“就這一百多里地,沿途元軍設(shè)有防地,萬一出點事,怎么辦?”你別看一胡一大海粗魯,到重要的時刻,他粗中有細,心眼是滿多的。他這么一提,郭英、湯和、華云都爭著要去。張玉說:“眾位將軍不必爭了,本帥已有安排。主公只管放心前去,我派出暗探隱于途中,一旦有事,飛報滁州,援軍即刻可到。”這么一說一胡一大海也就不再提什么了。這哥兒倆出門上馬,直奔廣泰莊而去。
朱元璋和一胡一大海各騎一匹好馬,穿林過嶺,頂著嗖嗖的西北風來到飛熊山下。這廣泰莊就座落在飛熊山的山環(huán)里邊,弟兄二人停住了馬,都舒了一口氣。這時,從飛熊山的小道上下來一個樵夫,頭戴卷沿氈帽,身穿青布棉襖,肩挑著柴擔,一邊走一邊唱著山歌。朱元璋側(cè)耳細聽。他唱得是:
我村有英賢,胸懷十三篇,久有凌云志,肝膽照河山。鹽車困良驥,蛟龍臥沙灘,生不逢堯舜,時來待何年?
朱元璋聽得真切,心中暗想:看來這廣泰莊真是藏龍臥虎之地,這樣一個打柴的樵夫竟能出口成章,那徐國顯又當怎么樣呢?他趕緊下馬,緊走幾步來到樵夫面前,一抱拳:“這位樵哥請了。”樵夫見有人搭話,趕忙止步停身:“啊,這位壯士您可是喚我嗎?”“正是。”“您有什么事嗎?”“請問前邊可是廣泰莊?”“對對對,您一直往西,到了上坎西邊就是廣泰莊。”“那徐達徐國顯可在此莊居住?”“嘿嘿,您可算打聽著了,莊內(nèi)大街中間路北有一家灰門樓,那便是徐達的府宅。”“多謝樵哥指引。”“壯士不必客氣,咱們有緣再會吧!”樵夫挑擔走了。
西吳王朱元璋和一胡一大海又走了三里多地,才來到北山坡下,這兒坐北朝南三間北房,外邊用籬笆圍著,房前掛著茶幌子。對著這座茶館,正南是一片山,有一條小路可上。二位騎馬上了山坡,往西觀看,好大一座村莊。往前走到村東口,瞧對面一棵樹上掛著個木牌子,上有三個字:“廣泰莊”。君臣二人進了村口,順著東西大道,又走了半里來地,就見坐北向南有一座宅子,前邊是廣梁大門,門邊有懶凳,當中掛著一個大門燈,對面影壁墻是磨磚對縫。二人邁步上了臺階,進了過道,來到門房前站住身形。朱元璋大聲問道:“門上哪位回事?”言還未盡,打里邊走出一位年邁的老人,只見他發(fā)似三冬雪,須如九月霜,滿面皺紋堆壘,頭戴甩頭疙瘩青氈帽,身穿青棉襖,足蹬白襪青鞋,精神朗朗。朱元璋趕緊上前,雙手抱拳:“老人家借光了,請問此處可是徐國顯徐公的府第嗎?”老人上下打量了一眼朱元璋,見來人相貌堂堂,正在壯年,穿一身便服,紫緞子扎巾箭袖,黃色鸞帶束腰,閃披一件紫緞子斗篷,上繡白色一團一花。老人家摸不清這是個干什么的人,慢慢騰騰答應(yīng)著:“是啊,徐員外就是我們家的主人,你找他有事嗎?”朱元璋瞧了瞧四外無人,低聲說道:“老哥哥,我們是從滁州來的,我姓朱名元璋字國瑞。”用手一指一胡一大海:“這位是我二哥一胡一大海,我們來到貴莊是特意向徐公討教的,求老哥哥替我們稟報一聲。”“噢,原來你們是來訪我家員外的,這可真不湊巧,我家員外午飯后剛剛出去會友賞雪去了。臨走之時告訴小老兒,他更初才回來,你們要等到天黑才能等到哇。”朱元璋心想,這回可麻煩了,怎么人家剛走我們就來了呢?要說等著吧,夜幕將垂,雪花飄飄,一直等到天黑半夜可也真夠勁的;要說走吧,又覺著怪可惜的,頂風冒雪好不容易來一趟,沒見著徐達就回去也不好說話。西吳王回頭看了看一胡一大海,表面上和他商量商量是走還是不走,實際上是想找個臺階進去等候。他問道:“二哥,徐賢士更初才能回來,我們是等他還是回去呀?”一胡一大海早就凍得夠戧了。一聽朱元璋問他,趕緊說:“我看咱們還是先回去吧,在這兒等著多冷啊!”朱元璋又看了看那位老人家,人家跟沒聽見一樣,根本沒搭這個茬。那意思好象是:我不管你冷不冷,愛等你就站在那兒等著;不愛等你就走你的唄!西吳王一瞧人家沒給臺階下,那就干脆回去吧:“老哥哥,那么我們就先回去了,明天我們還來,徐公回來的時候請您轉(zhuǎn)告他,就說我朱元璋來過了。”老頭很冷淡地說:“啊,我知道了。”吮當一聲把門關(guān)上了。一胡一大海這個氣,說:“好容易來到了廣泰莊,人家還沒在家,真倒霉,來回白跑二百多里地。挨了陣子凍還生了一肚子窩囊氣。”朱元璋說:“二哥別說了!咱們走吧。”弟兄二人轉(zhuǎn)身返回滁州。
第二天,這雪就下得半尺多厚了,朱元璋大老早的就來找一胡一大海:“二哥,咱們還得去呀。”一胡一大海真是懶得動彈:“哎呀,我說主公,這么大的雪怎么走啊?咱們改日去不行嗎?”“二哥,咱們昨天跟人家說今天準到,如果不去豈不是失信了嗎?”一胡一大海說:“好,那咱們就走。下刀子頂著鍋也去!”說著話弟兄二人來到外邊,認鐙扳鞍跨上馬就出來了。雪還在下,北風嗚嗚地吹,二人頂風冒雪,費了好大的勁才來到了廣泰莊。一進莊口,朱元璋就瞧見昨天開門的那個老家人正在門前掃雪呢。他趕緊下馬,拉著馬來到老家人切近,滿面堆笑:“老哥哥您早哇?您可曾轉(zhuǎn)告給徐公了嗎?”老家人帶搭不理地說:“啊,對不起呀,我們員外昨天沒回來。”一胡一大海一聽:得,又白來了,真喪氣。一哎,我說老頭,你們主人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呢?”老家人一聽一胡一大海說話帶刺就更不耐煩了,他看了看一胡一大海把臉往下一耷拉:“嗯,我也說不上,他出去要是遇上了好朋友那就更沒準兒了,也許三天五天,也許十天八天,也許一月半月,再說就沒頭了,還興住個一年半載的呢。”一胡一大海一聽這話差點沒把鼻子氣歪嘍:“哎,老頭,你這是怎么說話呢,我想讓你告訴我們一個準日子,省著我們來回白跑道,你可倒好,一句有用的也沒有說,說了一大堆都是沒準的話,這不是成心嗎?”老家人一聽這話更火了:“你白跑不白跑的,我管得著嗎?你有氣自己去找哇,跟我發(fā)什么火呀?真是豈有此理!”一胡一大海剛要瞪眼,西吳王趕緊上前擋住:“二哥,咱們是來訪賢的,你怎么能這么說話呢!”他回身說道:“老人家您也不要著急,既然昨天徐公沒回來,那我們就明天再來。二哥,咱們先回去吧。”一胡一大海一聽,說:“怎么著,明天還來?你可真有這份癮哪!大冷的天,一個來回就是二百多里地,凍得手腳發(fā)麻,耳朵腫得跟琉璃似的,把嘴唇凍得都不會說話了,要是天天白來呀,這罪還有頭嗎?照這樣一輩子也見不著徐達。干脆,我出個主意吧,按照我的主意辦,我就不信請不出徐達來。”“這么說二哥你一定有辦法啦?”一胡一大海說:“那當然了,也不是跟你吹,我要是請不出徐達來我就不姓一胡一。”“二哥您既有辦法為什么不早說呢?”“我早說你能聽嗎?”“那好,二哥你就說吧,你的辦法要真行我就依你的。”老胡說:“要依著我呀,就先把這個老蒼頭暴打一頓,然后讓我架起火來燒,堵著門口罵,我要罵不出他徐達來就算他有能耐!”朱元璋一聽,把袖子一甩,臉往下一沉:“二哥你這是說的哪里話,咱們請還請不出來呢,哪能堵著門口罵,架起火來燒呢,你這不是一胡一來嗎?想當年管仲訪賢五返而不遇;劉、關(guān)、張也曾三顧茅廬,何況你我兄弟呢?漫說二次不見,就是十次八次我朱元璋也決不灰心!”一胡一大海把嘴一噘:“你不灰心?你那是血迷心竅了。依我看那徐達他也不準是沒在家,而是他沒什么能耐,不敢出來見咱們就是了,照這樣等,甭說請,一輩子連面咱也見不著他的,要不然你就閃開,聽我罵罵試試。”說著他這就要罵。西吳王可急了,趕忙把他推到一旁喝道:“不許你多說!”那老家人一看一胡一大海火了,轉(zhuǎn)身要走,朱元璋趕緊上前賠笑:“老哥哥,您不要跟他一般見識,他是個粗魯之人,您還得多多原諒。”老頭見朱元璋說話挺和氣,也就站住身形,對朱元璋說:“這沒有什么。”朱元璋見老頭沒有動氣,接下去說:“老人家,我想借您的文房四寶一用,為徐公留封書信,您看如何?”老頭沒有吭氣,轉(zhuǎn)身進了門房,取出文房四寶,把一張云箋鋪在了懶凳上。朱元璋提筆在手,刷刷點點一揮而成,書上寫道:
西吳王朱元璋致書徐公閣下:
久慕賢名,兩次進謁,未遇空回,惆悵何似!竊元璋自興師以來,仰觀元朝君昏臣暴,俯睹黎民倒懸之災(zāi),不忍坐視,乃舉義旗,除殘暴,以救群生,奈元璋雖有匡濟之志,實乏經(jīng)綸之策。仰望國顯先生出莊扶助,展呂望之大才,施子房之宏略,天下幸甚,萬民幸甚。先此布達,容齋戒沐浴,再拜尊顏。
元璋頓首拜
朱元璋將修好的書信一交一與老家人:“老人家,請您將此書呈稟徐公。我們明天再來聽信。”老頭把書信接在手,說了聲:“客官請便。”轉(zhuǎn)身走了。朱元璋只好帶著一胡一大海掃興而歸。
第三天雪后初晴,紅日高照,西吳王為了將就一胡一大海愛睡懶覺的毛病,所以故意地晚了一點,等著太一陽一都出來老高了,才派人來找一胡一大海。老一胡一雖然心里不高興可也得跟著走。一路之上,朱元璋無論怎么找機會跟他說話,他總是一言不發(fā),皺著眉頭噘著嘴沒有一點好氣。朱元璋只好邊走邊勸:“二哥,我知道你身體不好,你要實在頂不住,明天就別來了,我叫七弟跟我來就行了。”一胡一大海還是一聲不吭,把腦袋一耷拉,就是不回答。簡短截說,天到已時,弟兄二人又來到了廣泰莊,前兩趟一胡一大海在一道上喊凍得要死,今天卻不然。因為一路上走得急,連累帶氣,太一陽一又曬著,老一胡一還真出汗了,口干舌燥,出氣兒也不勻?qū)嵙恕V煸翱此@個樣子,心里也覺得怪疼得慌的:“二哥,村頭山坡上有個小茶館,咱們先到茶館里邊喝點水,歇一會兒再進莊,你看怎么樣?”一胡一大海早就渴得受不住了,聽說叫上茶館去歇一會兒,說:“那敢情好。”弟兄二人來到茶館的門前。這個小茶館在村口的北山坡下,外邊是用竹子圈的一個籬笆小院,里邊有三間北房全打通了,門前掛著一塊木牌,上寫“三友軒”三個字。門上掛著藍布棉門簾。門的左右一邊種著一棵小棗樹,左邊這棵棗樹上掛著個木頭牌子,上邊寫:“棋客注意:觀棋莫語,支棋為驢。”不管是誰,一看就知道這是個茶館掛棋社外帶著賣點心。兩個人把馬拴在棗樹上,朱元璋看了看牌子沒言語;一胡一大海不識字,他也不留心牌子上邊寫的是什么。
兩個人進了茶館,瞧了瞧屋里挺干凈,擺著四、五張茶桌,都擦得明光锃亮,在靠南邊的一張桌子旁邊坐著兩個人,一邊吃茶,一邊聚一精一會神地下棋。兩個人都是文生打扮,看樣子像是教書的,一個白臉,一個紅臉,白臉的頭戴方巾,身穿青袍;紅臉的頭上挽著發(fā)髻,身穿綠袍。伙計站在旁邊抱著肩看他們下棋,瞧見打外邊又進來了兩位客人,就趕緊過來讓座,樂呵呵地說:“二位,往這邊請。”他把這哥兒倆讓到南邊和那兩位文生緊挨著的一張桌子旁邊坐下了。隨后伙計又給拿來兩條手巾叫他們二位擦了擦臉。朱元璋要了幾盤點心和兩壺龍井茶。伙計剛把茶點端上來,一胡一大海可就忙活上了。你別瞧老一胡一這個人干別的不行,要講究吃東西那可是好手,他張開了火盆嘴,真好象風卷殘云一般,工夫不大,他就吃了四盤點心,喝了一壺茶。朱元璋吃了幾塊點心,喝了一壺茶,站起身來對一胡一大海說:“二哥,你慢慢吃喝,我去飲馬。”朱元璋走后,一胡一大海又吃了兩盤點心,他覺得肚子也不餓了,身上也不冷了,也歇過勁來了,他的閑心可也就來了。他慢慢地站起身來,三湊兩湊就湊到了下棋的這兩位先生的旁邊,站在白面先生的身后看起棋來。要講下棋,白臉的先生可沒有紅臉的棋術(shù)高,這個紅臉的棋招步步加緊,鬧得白臉的先生手忙腳亂,擠得他老將圍城直轉(zhuǎn),眼看就要完了。你別瞧一胡一大海大字不識。下棋可有兩手。他看著白臉先生的棋,直替他著急,恨不得把人家撥拉到旁邊,他坐那兒才好呢!他在后邊急得又攥拳頭又咬牙,又使勁又瞪眼。猛然間,紅臉的先生走了個漏招,他沒看見對手的車,讓連環(huán)馬過河了。白臉先生的車、炮都看著對方的將呢,馬一過河就顧不了后頭了,這不是找倒霉嗎!紅臉的先生走完了這步也后悔了,想著回一步棋又有點不好意思,只好就等著挨吃了。可是就這么一步好棋,白臉的先生硬是沒看出來,他光注意對方的馬連上了,他還直害怕:人家的連環(huán)馬過了河我可怎么辦哪?急得他抓耳撓腮的,鬢角上的汗都下來了,拿棋子的這只手直哆嗦,不知道走哪個合適了,拿起左邊的象來就要飛對方的馬。一胡一大海在旁邊可實在憋不住了,他用手一捅白臉先生:“哎,我說你這個棋怎么這么臭哇!眼看著好棋就在這兒擺著,你是飛哪家子象啊?炮不是在那兒嗎?打相將軍吃他的馬呀,他要敢踩你你就使一個炮換他倆馬,這夠多便宜呀!”他這一支嘴不要緊,白臉先生一看恍然大悟,可不是嗎,這么好的棋我怎么會沒有看見呢?他趕緊放下了象,拿起炮來就打了過去,不但白吃了一個相,還將上那邊的軍了,只要一歪將,馬就又丟了。當時就給紅臉先生來了個措手不及。這一炮打得可真厲害,這邊將著軍,那邊打著馬,歪將落仕都得丟馬,紅臉的先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狠狠地瞪了一胡一大海一眼,認可丟馬,往下落仕吧。雖然他是連環(huán)馬可也不敢動炮,為什么呢?人家的車在那兒看著呢,你要一踩炮,人家的車就吃你的馬,這就叫“一炮換雙馬。”這一下不要緊,紅臉先生的棋勢當時就減了一半,氣得他直搖晃腦袋。一胡一大海不管那套,你愛生氣不生氣,我還是看我的。他還美滋滋地接茬兒往下看。那紅臉先生下棋確實有兩下子,一會兒的工夫就又緩上來了,走了沒幾步又占了上風。白臉先生還真是不行,剛緩上來的棋又下去了。人家對方的炮沉了底,又把車調(diào)過來了。眼看就要抽將了,白臉先生沒有察覺,還慢條斯理地在那兒跳馬呢,老一胡一可又著急了:“哪兒啊,我說先生哎,你怎么還跳馬呀,那馬來不及了,快點拉過車來跟他兌車,只要你兌了車,他這盤棋就算完了。”一胡一大海這回再一說話,紅臉先生可就不讓了,他嘩啦一聲把棋子往旁邊一推,看著一胡一大海狠狠地說了一聲:“你是驢!”您想啊,就憑一胡一大海那脾氣他哪聽得下這個呀!騰地一下火就上來了:“剛才你瞪了我一眼我就沒理你,這回你又張嘴罵街說我是驢,我能饒得了你嗎?你也不打聽打聽,我老一胡一可不吃這個虧。”說到這兒,一胡一大海提高了嗓門喊道:“你說我是驢,你是狗!”“你是驢!”“你是狗!”“我說你是驢就是驢!”“我說你是狗就是狗!”“我們這兒就是這規(guī)矩,只要你張嘴支棋你就是驢!”一胡一大海說:“我看棋就得說話,誰不讓支嘴誰就是狗!”那位先生一聽他一胡一攪蠻纏就更急了:“好小子,你敢到我這兒來撒威賣狂,摸摸你的腦袋還有嗎?我們廣泰莊連三歲的頑童、五歲的花姐全算上沒有一個好惹的。”一胡一大海說:“不好惹你能把二爺怎么樣?不怪你自己的棋奧還反來說我,你有本事跟二爺下一盤。”“你少說廢話,我不跟你這個驢來!”“我還不跟你這個狗來呢。”二人越說越僵,老一胡一攥著拳頭瞪著眼就要往前沖,那紅臉的先生也不示弱,順手抄起了棋盤就要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