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站技術手冊
- 許建榮 李聚林 江朝富
- 1164字
- 2020-01-03 20:46:02
前 言
近幾年來,全國各級血站認真貫徹執行《血站管理辦法》、《血站質量管理規范》和《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等一系列法規性文件,血液質量顯著提高,血站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血站全面建設的基礎上,大量引進了國內外先進設備與技術,使我國采供血機構在硬件和軟件建設方面都邁上了一個新臺階。2012年,衛生部(現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先后修改和頒發了新的《血站技術操作規程》、《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和《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進一步統一規范了血站技術操作方法;2013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又在全國血站推廣實施《血站核酸檢測工作實施方案(2013~2015年)》,縮短了血液感染“窗口期”,減少了經血傳播疾病的發生率。白細胞濾過技術、血液病毒滅活技術、血液成分采集、檢驗、分離新技術、血液免疫學技術、血液的包裝、發放、運輸技術和血液臨床應用技術等已得到廣泛開展和應用。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全國血站迎來了一個創新發展的新機遇。
為了總結新技術應用成果,方便各級血站員工推廣應用各項新技術和新業務,我們特邀請了國內部分長期工作在各級血站第一線的專家學者,編寫了這本《血站技術手冊》。
本手冊共分二十章。根據“從血管到血管”的新理念,系統地歸納了血站采、供血各項操作技術方法。第一、二章重點介紹了無償獻血者招募技術、建立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的方法和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第三、四章詳細描述了血液的采集和血液成分制備技術,特別是紅細胞冷凍制備技術和應用血細胞分離機制備血液成分的操作技術;第七章是血液的儲存、發放、報廢和包裝運輸技術;第八章講述了輸血相關疾病的病原學檢查;第九、十、十一章闡述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血型的各種鑒定技術;第十二、十三、十四章介紹了血液及其成分的臨床應用、輸血不良反應與輸血傳播疾病的防治技術和自體輸血技術;第十五、十六章敘述了血站質量體系建立和質量鑒定技術;為了滿足血液制品生產單位和單采血漿站工作者的需要,本書還增加了第五、六兩章,簡單地介紹了血漿制品生產、血液病毒滅活技術和血漿代用品應用新技術;同時,第十八、十九章還介紹了輸血科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操作技術和第二十章介紹了血站常用統計學方法;由于近年來各種突發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頻發,臨床醫療搶救任務不斷,因此,本書專門增加了第十七章關于應急采供血技術。該書遵守“簡明、實用和可操作性”的原則,涉及血站技術的方方面面,為各級各類血站廣大員工提供了一本實用的工具參考書。由于該書刪繁就簡,容易掌握,因此也可以作為廣大在校醫學生、臨床醫務人員和醫學院校教師的參考書。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廣州血液中心、廣西血液中心和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領導的大力幫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為了進一步提高本書的質量,以便再版時修訂完善,誠懇地希望各位讀者、專家提出寶貴意見!
主編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