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學筆記(第2版)
- 翟華強 郭桂明 胡彪
- 593字
- 2020-01-03 20:52:50
第四章 中藥的作用與性能
課前學習要求:
■掌握四氣、五味所表示的作用及對臨床的指導意義,氣味配合的原則及規律。
■掌握升降浮沉的確定依據及所表示的作用,升降浮沉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
■掌握歸經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為何必須與氣味、升降浮沉合參。
■掌握有毒無毒的確定依據及影響因素,引起中藥中毒的原因及使用有毒中藥的注意事項,有毒無毒對臨床的指導意義及中藥中毒的解救原則。
■熟悉中藥藥性理論的核心內容,熟悉升降浮沉的轉化條件,熟悉歸經的表述方法。
■了解中藥性能的含義及內容,四氣、五味的具體表述及陰陽屬性,歸經的依據。
課堂中藥分類講授:

續表

續表

續表

課后復習小結:
一、氣味配合原則及規律
1.配合原則
一藥只能有一氣,但可以有數味。
2.配合規律
氣味俱同則功效相似,氣味不同則功效各異,一藥數味者功效相兼。
二、影響藥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1.藥物的質地
質輕主升浮,質重主沉降(諸花皆升,唯旋覆花獨降;諸子皆降,唯蔓荊子獨升)。
2.藥物的性味
辛、甘升浮,酸、苦、咸沉降;溫熱藥升浮,寒涼藥沉降。
3.藥物的氣味厚薄
氣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蘇葉、銀花;氣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黃等。
4.炮制和配伍
(1)炮制而言,酒炒則升,姜汁炒則散,醋炒則收斂,鹽水炒則下行。
(2)配伍而言,在復方配伍中,性屬升浮的藥物在同較多的沉降藥配伍時,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約;性屬沉降的藥物同較多的升浮藥同用時,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