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微創骨科學
- 孟和 王和鳴
- 1168字
- 2020-07-03 17:44:03
主編簡介
孟和,男,蒙古族,1933年11月出生,遼寧省北票人,1961年畢業于天津醫科大學醫學系。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傷科研究所)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骨科外固定器療法的創始人和倡導者,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創始人之一,組建全國第一個骨科生物力學實驗室,創建了全國首個骨科外固定學術團體“全國骨傷外固定學會”。從事中西醫結合骨科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50余年,在中西醫結合骨科及生物力學領域不斷創新,在理論上首次提出骨折彈性固定準則,創新性建立了完整的骨折復位固定器療法治療體系,在骨折、矯形、骨病的臨床治療上得到廣泛應用,先后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主編著作8部,獲得國家專利8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4項,實現了骨折復位固定器療法的自主理論創新、技術創新與器具創新,在中西醫結合骨科理論、技術和器械上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我國中西醫結合骨科治療水平的進步。
王和鳴,男,漢族,1943年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65年7月畢業于福建醫科大學醫學系,曾西學中4年。現任福建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福建省骨傷研究所所長。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第一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南少林骨傷流派傳承工作室”項目負責人。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骨傷專業委員會執行會長,《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執行主編等職。
學術專長:擅長治療各種創傷性骨折、脫位,骨關節痹證;在痿證治療方面有獨到之長,曾參與開發多種治療骨質疏松癥新藥。在脊柱治療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其創立的“多方位整脊療法”于1993年由中華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在海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學術成就: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補骨方對骨折愈合的實驗研究》、《巴戟天影響骨髓基質細胞轉化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等重大科研課題10余項。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骨傷科學基礎》、《中醫傷科學》、《中國骨傷科學》及其他專著20余部,參編著作20部,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0項。《我國第一個中醫骨傷專業的創建與發展》獲1989年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005年《中醫骨傷科基礎課程體系的創立與發展》榮獲福建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010年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1985年獲福州市勞動模范稱號,1989年獲福建省優秀教師稱號,1994年獲福建省優秀專家稱號。其領導與組織的“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骨傷科”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與福建省“211”工程重點學科。2007年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中醫骨傷名師”稱號,2008年獲福建省高校名師獎,2013年獲“福建省名中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