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畸形胚胎學基礎與超聲診斷
- 任衛東 張玉奇 舒先紅
- 582字
- 2020-07-10 09:58:40
第四章 先天性心臟血管畸形的節段分析方法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困惑于如何診斷復雜先天性心臟病,也一直在探討一種科學、簡明的診斷方法。20世紀60~70年代以后,Van Praagh率先提出應用心臟節段分析方法診斷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并迅速得到了基礎和臨床眾多學者的認可,并被公認為是復雜先天性心臟病診斷方法上的一次里程碑式革命。隨后Kirklin、Anderson和Macartney等學者對Van Praagh的心臟節段分析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同時建立了一種與之相配合的心臟解剖結構命名和標記方法。盡管并非完美無缺,幾十年的實踐已經證實了這種診斷方法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在臨床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被寫入各種與先天性心臟病診斷和治療相關的教科書和專著中。
為便于記憶,心臟節段分析方法的內容可簡單概括為:一條主線,兩個連接,三個節段,四個判別。嚴格意義上講,靜脈-心房連接也是節段分析法中的內容,會在心房段中描述。
一條主線,是指血液流動的路線,即血液是在何處流入心臟,如何流經心臟結構,又在何處流出心臟的全過程。它是節段分析方法中最為重要的認知和內容,兩個連接、三個節段、四個判別都是緊緊圍繞這條主線在展開進行。因此,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超聲檢查總是從腹部開始,在頸部結束。
兩個連接,即心房-心室連接和心室-大動脈連接。
三個節段,即心房段、心室段和大動脈段。
四個判別,即內臟結構判別、左右心房判別、左右心室判別和主動脈肺動脈判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