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和百病

1.疑難重癥,多從濕治
路老在長期的臨證實踐中發現:諸多慢性疑難重癥患者,經中西醫多方診治,或病因不清,或診斷不明,或久治乏功,或失治誤治等,其病機復雜,常常虛實兼夾、寒熱錯雜。起病隱匿不顯,治療時已多臟腑功能受損,上中下三焦同病,病勢纏綿,反復發作,治療用藥不易。其發病性質和特點與濕邪重濁、黏滯不爽、膠著難解之勢頗為相似,患者亦多見胸脘痞滿、腹脹納呆、倦怠乏力、四肢重著酸困、肢體腫脹、大便不爽、小便短澀等脾困濕阻的臨床表現。此時,從濕與脾胃論治,常獲佳效。脾胃為后天之本,若脾為濕阻或脾困生濕則運化乏力,五臟百骸亦缺所養。恰如周慎齋所說:“諸病不愈,必尋到脾胃之中,方無疑是,何以言之?脾胃一虛,四臟皆無生氣,故疾病日久矣。萬物從土而生,亦從土而歸,補腎不如補脾,此之謂也,治病不愈,尋到脾胃而愈者頗多。”路老對上述觀點頗為贊同,認為脾為中土,易留濕邪,胃主受納,其務最繁,因此他治療慢性疑難重癥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多立足脾胃,重視濕邪而每獲佳效。
如其從濕熱論治糖尿病。路老認為糖尿病雖多為燥熱陰傷見癥,而究其起因則多為飲食失宜,過食肥甘厚味,釀濕傷脾,脾傷不能運化津液,濕熱更傷陰津,濕多津少而燥生。濕為陰邪,其顯不著,燥為陽邪,其征昭然。濕熱傷脾為本,燥勝陰虧為標。早期治療當治其本,用藥多以化濕醒脾恢復脾運為法,同時叮囑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杜絕起病之源尤為重要。及病已成,燥熱之象明顯,益氣養陰潤燥又當兼顧祛濕,濕去而脾困除,津液自然來復。治濕用藥以甘辛、辛潤、苦潤為主,多選用蘇葉、荷葉、葛根、蒼白術、白蔻、白茅根、蘆根、黃連、黃柏等,以免過用辛熱再傷陰燥。糖尿病根治不易,此與濕邪膠著不化不無關系。
2.綜合治療,平和為貴
治濕之難,常令醫家困擾。除了內服藥物外,路老還善用多種方法綜合治濕,如外治法(熏、洗、敷、貼)和推拿按摩、針灸、氣功、太極拳、音樂等諸法。
(1)食療:路老提倡濕病患者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忌食油膩、辛辣、寒涼、甘甜等壅滯之品,應做到飲食有節,饑飽適度,在藥療的同時,配以食療。如對于脾虛濕困者,配食黃芪薏米粥,濕困脾土者則以蒼術、白術各15g煮粥,臨床多行之有效。路老每遇濕病患者,尤其是脾胃不足的患者,常在處方之后配與數味藥的小方,煎以代茶。有時還親自教患者調節情志、飲食,甚至是飲水方式都要交代。路老認為脾胃虛弱之人,一次飲水過多、過快都會妨礙脾胃,影響病情 [1]。故其注重對患者藥后的護理,均收獲良效。
[1] 吳深濤,路潔. 路志正教授治療濕病五大法[J]. 中國中醫藥報,2005,004:01-03.
(2)外治法:水腫嚴重者,可用麻黃、桂枝、紫蘇葉、生姜煎水趁熱熏洗,得以汗出,而水腫可以減退。脾腎陽虛、水濕不化,而慢性泄瀉者,可用吳茱萸、胡椒、艾葉炒熱敷于命門和神闕穴,以溫陽止瀉。寒飲咳喘者,可用生姜、哮喘膏貼敷肺俞和定喘穴,以散寒化飲止喘。
(3)推拿按摩、針灸:根據不同的病情,選擇相應的部位和手法,施行推拿按摩,以達祛邪除病、健身防病的目的。如寒濕傷脾而腹瀉者,可用常規捏脊,重提脾俞、腎俞、大腸俞,亦可按揉神闕、關元穴,或配合艾灸天樞、關元、足三里穴,以溫腎健脾,達到止瀉之效果。根據不同的病證,選擇相應的穴位和針灸手法,進行治療。如濕熱癃閉者,可取膀胱俞、陰陵泉、中極、三陰交,針刺用瀉法治之;陰水者,取脾俞、腎俞、氣海、水道、足三里、命門等穴交換配伍使用,針刺用補法加灸配合治之。
(4)氣功:應用氣功方法,以自我身心鍛煉為主,增強正氣,提高身體素質,發揮人的機能潛力,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目的。如淋證,小便頻數短澀者,《雜病源流犀燭》記載可用“六字訣”中的“吹”字法,久之“一陽生,氣機動”,以意引氣行小周天,可以治之。慢性腹瀉者,可用揉腹功、內養功或靜養功等進行治療,亦有一定效果。慢性腎炎,蛋白尿、水腫者,可練靜養功,意守命門,或腎俞、脾俞、氣海、關元等穴交替應用,均有較好幫助。
路老強調多法并舉,綜合治濕,然其中總以“平和”為要。路老嘗謂臨床用藥當補而勿壅,滋而勿膩,寒而勿凝,熱而勿燥,貴在“疏其氣血,令其調達,而致和平”。無論用藥、調養,內治還是外治,都要強調平和,太過與不及均不可取!
再者,平和也是路老治百病所追求的目的,通過祛邪與扶正,恢復人體平衡健康狀態,達到平和,“以平為期”,終是醫者之所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国县| 靖宇县| 江川县| 灵宝市| 乳山市| 新蔡县| 汉川市| 新丰县| 万年县| 丰宁| 景洪市| 茂名市| 扎鲁特旗| 滨海县| 贡山| 新兴县| 新昌县| 平罗县| 开封市| 肇州县| 南陵县| 台南县| 汝城县| 芜湖市| 揭东县| 安康市| 海阳市| 崇信县| 隆安县| 达日县| 金溪县| 平武县| 且末县| 新绛县| 穆棱市| 汨罗市| 凤翔县| 大同市| 文水县| 罗源县| 九江市|